脂肪酸脱氢酶论文_李凤,郑汪东,唐文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脂肪酸脱氢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脂肪酸,脱氢酶,不饱和,密码子,基因,羟基,杆菌。

脂肪酸脱氢酶论文文献综述

李凤,郑汪东,唐文博[1](2019)在《谷子膜结合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进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谷子基因组数据库为平台,借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谷子膜结合脂肪酸脱氢酶(FAD)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水平上的鉴定及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谷子中含有9个膜结合FAD成员,通过与拟南芥和水稻的膜结合FAD成员一起构建进化树,将其划分成4个亚家族,并发现第一类脱氢酶亚家族的基因在谷子中发生了缺失。此外,谷子膜结合FAD中各个亚家族的基因结构表现出一定的保守性,并且这种保守与其进化关系高度吻合;谷子中仅发现1对膜结合FAD复制基因SiFAD3.1/SiFAD3.2,且该次基因复制事件属于片段复制。研究结果可为谷子膜结合FAD家族的鉴定及分子进化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赵彤彤[2](2019)在《植物乳杆菌p-8羟基脂肪酸脱氢酶的原核异源表达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酶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是具有共轭双键的十八碳二烯酸,具有抗癌、抗动脉粥样硬化和降脂等生理功效。植物乳杆菌可以转化亚油酸(Linoleic acid,LA)生成CLA,此过程需要脂肪酸水合酶(Fatty acid hydratase,CLA-HY)、羟基脂肪酸脱氢酶(Hydroxy fatty acid dehydrogenase,CLA-DH)和乙酰乙酸脱羧酶(Acetoacetate decarboxylase,CLA-DC)共同参与。所以,CLA-DH 是酶法生产 CLA的瓶颈之一。本实验对植物乳杆菌p-8的CLA-DH进行了基因克隆、原核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酶学性质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以植物乳杆菌p-8的基因组为模板扩增出CLA-DH,构建pET-28a-CLA-DH,转化入E.col Trans1-T1,经菌落PCR、酶切和序列分析说明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2)通过对CLA-DH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CLA-DH为同亚基六聚体,属于典型的SDR超家族成员,具有Rossman折迭的典型保守结构,其N端存在辅酶结合位点的特征序列G-x-x-x-G-x-G,在140~160位氨基酸残基之间存在保守的催化活性位点的特征序列S-xn-Y-x-x-x-K。CLA-DH含286个氨基酸,是稳定的水溶性的胞质蛋白,无跨膜区和信号肽。其分子质量为32.0918 kDa,等电点为5.15,不稳定指数为25.53,平均亲水性(GRAVY)为-0.179。(3)将pET-28a-CLA-DH转化入E.coli Transetta(DE3),经IPTG诱导表达,Western Blot证明重组酶CLA-DH成功表达。(4)为提高可溶性CLA-DH的表达量,研究了诱导温度、诱导剂浓度和诱导时间对可溶性CLA-DH的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诱导温度为16℃,IPTG终浓度为0.5 mmol/L,诱导时间为12 h的条件下可溶性CLA-DH的表达量最高。(5)对CLA-DH进行纯化浓缩,得到电泳均一性和含量较高的CLA-DH。以蓖麻油酸为底物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发现CLA-DH最适温度为45℃,在20℃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最适pH为6~7,在此范围内稳定性较好。Mg2+、Mn2+、Fe3+可以提高酶活力,Cu2+、Zn2+、Fe2+会抑制酶活力,Vmax是1.04μmol/L·min,Km值是6.72 mmol/L,kcat 值是 3.3 6 min-1。(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加强,刘慧春,朱开元,周江华,谭晨[3](2019)在《油用牡丹脂肪酸脱氢酶基因FAD3密码子偏好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油用牡丹的脂肪酸脱氢酶FAD3基因为研究对象,运用Codon W和CUSPS等研究FAD3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及组成特征。研究表明,油用牡丹FAD3基因的ENc值为55.58,该基因密码子选择偏性较弱,GC含量为0.457,密码子第3位碱基的GC含量为0.420,油用牡丹FAD3基因有18个偏好使用的密码子,其中约72.22%(13个)的密码子以A/T结尾;聚类结果分析表明,基于FAD3基因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和CDS序列的分类结果一致,均能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区分开;与大肠杆菌、酵母、拟南芥和烟草的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比较,油用牡丹与烟草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性更为接近,烟草更适合作为FAD3转基因的受体。本研究结果为FAD3基因选择适合的受体和提高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7期)

赵彤彤,赵微,王丹,赵国芬,刘扬[4](2019)在《植物乳杆菌P-8羟基脂肪酸脱氢酶的克隆表达及活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植物乳杆菌P-8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其羟基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共编码286个氨基酸,蛋白质理论分子质量约为32 k Da,理论等电点为5. 15,不含跨膜区,是1个亲水性的细胞质蛋白。Ser、Thr、Tyr磷酸化位点个数分别为3、3、7。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构成方式为α螺旋、无规则卷曲和β折叠。将此基因连接到p ET-28a(+)质粒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 ET28a-DH,并转化入大肠杆菌E. coli Transetta (DE3)中获得重组大肠杆菌。重组菌在16℃条件下,经0. 1 mmol/L IPTG诱导16 h有可溶性表达,经Western Blot验证确定为重组羟基脂肪酸脱氢酶。通过镍柱亲和层析,得到纯化的重组酶。重组酶经初步活性检测,结果显示重组酶可以转化10-羟基-顺-12-十八碳烯酸为10-氧代-顺-12-十八碳烯酸,本研究为进一步探明植物乳杆菌P-8转化共轭亚油酸的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01期)

李丹丹,王庆,胡博,张慧慧,吴卫[5](2018)在《低温对红花脂肪酸组成和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测低温对红花微粒体和质体脂肪酸脱氢酶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采用GC-MS和RT-PCR测定了低温条件下两种基因型红花材料苗期不同组织部位脂肪酸含量和ω-6和ω-3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研究发现,低温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两种红花材料组织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但不同基因型红花材料的不同组织部位对低温响应情况有所不同,总体上PI470942材料根对低温不敏感,而叶片对低温较为敏感,而PI544021材料叶片对低温不敏感,茎对低温较敏感。此外,低温对不同材料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表达及对同一基因型红花材料的不同组织部位的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均有较大差异。低温显着促进了PI470942材料叶片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而对根中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变化影响不显着,而低温显着促进了PI544021材料根中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而对叶片影响较小。另外,低温对脂肪酸含量的调节既有转录水平又有转录后水平,且这种调节具有组织差异性。低温主要在转录水平上调节根和叶片中脂肪酸含量变化,而主要在转录后水平上调节茎中脂肪酸含量变化。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低温对脂肪酸脱氢酶的调控情况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16期)

汪企再[6](2018)在《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对高山被孢霉脂肪酸合成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各种慢性疾病。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能够从头合成多种PUFAs,但脂肪酸产量达到瓶颈,急需解析脂肪酸合成机理,对高山被孢霉进行定向分子改造。NADPH可为脂肪酸合成提供还原力,传统来源主要包含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PG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苹果酸酶(ME)和异柠檬酸脱氢酶(IDH)。近年来,细胞和动物水平的研究发现,叶酸代谢途径中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MTHFD)可将5,10-亚甲基-四氢叶酸(5,10-CH_2-THF)转化为5,10-甲炔基-四氢叶酸(5,10-CH-THF),此过程伴随着NADPH的生成,是细胞NADPH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MTHFD在脂肪酸合成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基因组分析表明高山被孢霉中存在MTHFD1和MTHFDL两种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本文通过在高山被孢霉体内对MTHFD1和MTHFDL进行基因操作,首次在分子水平上证明了MTHFD1和MTHFDL在高山被孢霉脂肪酸合成中具有关键作用,并初步研究了MTHFD1和MTHFDL对脂肪酸合成还原力的调控机制,从而为对高山被孢霉进行分子改造,进而重构高山被孢霉脂肪酸代谢通路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通过构建过表达MTHFD1基因重组高山被孢霉(MA-MTHFD1),发现与原养型高山被孢霉相比,MA-MTHFD1菌株中总脂肪酸含量增加了40.1%,其中花生四烯酸(AA)相对含量增加了91.1%,这表明过表达MTHFD1基因显着提高了高山被孢霉内总脂肪酸含量和不饱和度。其次,通过构建过表达和RNA干扰MTHFDL基因重组高山被孢霉(MA-MTHFDL和MA-MTHFDLSilent),发现与原养型高山被孢霉相比,MA-MTHFDL菌株中总脂肪酸含量增加了35.6%,其中AA相对含量增加了80.8%,这表明过表达MTHFDL基因显着提高了高山被孢霉内总脂肪酸的含量和不饱和度;MA-MTHFDLSilent菌株中总脂肪酸含量下降了45.0%,这表明RNA干扰MTHFDL基因显着降低了高山被孢霉内总脂肪酸含量。最后,通过对NADPH水平和产NADPH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结果表明MA-MTHFD1和MA-MTHFDL中NADPH含量分别增加了26.4%和32.4%,MA-MTHFDLSilent中NADPH含量下降了19.0%;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高山被孢霉中,过表达MTHFD1基因和MTHFDL基因后,相关产NADPH基因的转录水平也发生显着性上调,这表明过表达MTHFD1和MTHFDL增强了脂肪酸合成所需还原力NADPH来源;RNA干扰MTHFDL基因后,相关产NADPH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生显着性下调,这表明干扰MTHFDL降低了脂肪酸合成所需还原力NADPH来源。综上所述,高山被孢霉叶酸代谢途径中的MTHFD1基因和MTHFDL基因在脂肪酸合成所需还原力NADPH合成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06-01)

裴友财[7](2018)在《大豆EMS诱变群体M2代主要品质性状遗传分析及脂肪酸脱氢酶FAD2相关SNP标记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起源于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大豆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同时也是食用油和种子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大豆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约占总脂肪酸总量80.00%-90.00%。脂肪酸的组成分别包括:亚油酸占41.00%-62.00%,油酸占12.40%-39.00%,软脂酸占10.00%-14.00%,亚麻酸占5.00%-14.70%,硬脂酸占1.63%-5.43%。大豆脂肪酸配比和组成成分也直接影响大豆油脂的营养价值并且对贮运加工等环节产生重要的影响,已成为决定大豆油脂品质的最重要因素,所以提高脂肪含量成为大豆品质育种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利用EMS诱变技术成功获得一批高蛋白,高脂肪,高油酸、亚油酸及低亚麻酸的大豆种质资源,一方面为东北大豆乃至我国大豆油脂品质的改良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另一方面为更好的开展大豆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奠定前期基础。同时研究根据突变体的表型信息,以大豆高低亚油酸突变体及野生型亲本为材料,成功克隆了GmFAD2-1A/2A/1B基因,并针对GmFAD2-2A基因的突变位点,开发SNP标记,初步评价了其准确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确定了EMS最佳诱变条件。研究以大豆“吉农18”为材料,设置不同EMS浓度(0.3%、0.5%、0.7%、0.9%)和不同处理时间(2h、4h、6h)的12个处理及对照,以半数致死量作为敏感性指标,确定最佳诱变条件为EMS浓度0.5%,处理时间6h。2.大豆EMS诱变群体M_2代主要品质性状遗传分析。从变异系数分析,M_2代油酸、亚麻酸、硬脂酸的变异系数比较大;M_2代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以亚油酸、亚麻酸和棕榈酸较高,脂肪和硬脂酸相对较低。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酸与棕榈酸呈显着正相关,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呈显着负相关,亚麻酸与亚油酸呈显着正相关。3.获得一批大豆脂肪酸突变体资源。研究初步筛选获得561株大豆M_3代脂肪酸突变体,其中包括高油突变体110份,高亚油酸突变体150份,低亚油酸突变体55份,高亚麻酸突变体35份,低亚麻酸突变体55份,高硬脂酸突变体34份,低硬脂酸突变体21份,高棕榈酸突变体36份,低棕榈酸突变体65份。4.初步确定了3个GmFAD2基因突变位点。用DNAMAN6.0软件分别对高亚油酸突变体、低亚油酸突变体及其野生型亲本GmFAD2-1A/2A/1B基因的测序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发现在大豆低亚油酸突变体(2017MT52)中分离得到的GmFAD2-1A基因,在其起始密码子后+928bp和+1037bp处分别存在一个碱基位点的突变(G→A);分离得到的GmFAD2-2A基因,在其起始密码子后+521bp处存在一个碱基位点的突变(G→A),产生终止密码子,使翻译提前终止;分离得到的GmFAD2-1B基因,在其起始密码子后+247bp和+1978bp处分别存在一个碱基位点的突变(G→A)。在大豆高亚油酸突变体(2017MT71)中分离得到的GmFAD2-1A基因,在起始密码子后+574bp处存在一个碱基位点变突(G→A);分离得到的GmFAD2-2A基因,在其起始密码子后+407bp处存在一个碱基位点的突变(G→A);分离得到的GmFAD2-1B基因分别在起始密码子后+318bp处和+507bp处存在一个碱基位点的突变(T→C),在+1096bp处和+1635bp处存在一个碱基位点的突变(G→A)。5.开发了1个基于PCR的SNP标记。研究以大豆低亚油酸突变体为材料,经过多轮筛选最终获得了1组最为理想的特异性引物:FAD2-2A-R2。针对GmFAD2-2A基因筛选到的SNP特异性引物,通过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检测突变大豆材料SNP位点基因型。将测序方法获得的结果与利用SNP标记鉴定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结果显示,特异性引物FAD2-2A-R2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说明我们开发的这个SNP标记是准确的。(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贾雪琦,左永春[8](2018)在《大豆ω-3和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密码子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DHA和EPA对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等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ω-3和ω-6脂肪酸脱氢酶是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的去不饱和酶,由于缺乏这两种酶的基因,高等动物无法自发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了得到可以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转基因动物,本研究计划将大豆的这两个去饱和脂肪酸作为目的基因,但由于不同物种之间的密码子使用具有偏爱性,会严重影响到目的基因在宿主体内的表达水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目的基因在宿主体内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Jcat在线软件和手动替换密码子两种方法对大豆的ω-3和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进行了优化,然后选出最优的优化方法,为后期进一步的实验提供目的基因。最后本文预测了两种优化结果的RNA二级结构和CAI、CBI、Nc值和GC含量,比较得出手动替换的结果优于在线优化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生物信息学》期刊2018年01期)

于海彦[9](2017)在《家蚕类ω3-/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模式昆虫和实验材料,蚕蛹是重要的蚕桑产业副产物,对蚕蛹脂肪酸组成及其合成机制的研究可以为蚕蛹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家蚕脂肪酸合成代谢的分子机制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论文基于家蚕最新基因组数据库资源,通过生物信息分析方法对家蚕脂肪脱氢酶进行克隆、序列分析,并对家蚕BmFAD3-like和BmD6DES基因进行了表达模式、原核表达、酿酒酵母表达等研究,为探究BmFAD3-like和BmD6DES基因的功能,对低温诱导、真菌侵染和RNAi的处理后的蚕蛹体内两个基因的mRNA相对转录水平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获得如下研究结果:1.家蚕BmFAD3-like和BmD6DES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利用脂肪酸脱氢酶蛋白保守的组氨酸结构域序列对家蚕基因组序列进行同源性检索,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从蚕蛹中分别克隆到1 083 bp和1 335 bp的cDNA片段,分别命名为BmFAD3-like和BmD6DES。利用cDNA末端快速快速扩增技术(RACE)对两个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进行了cDNA全长扩增,BmFAD3-like全长为1 727 bp,开放阅读框(ORF)全长1 083 bp,编码360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1.5 KDa,等电点为7.1;BmD6DES全长为2 298 bp,开放阅读框(ORF)全长1 335 bp,编码444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51.7 KDa,等电点8.05。两条基因的编码蛋白均不含信号肽序列。基于家蚕及其它昆虫脂肪酸脱氢酶蛋白保守序列的多序列比对结果,构建了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系统进化树,BmFAD3-like和BmD6DES基因同昆虫中已报道的其它脂肪酸脱氢酶基因之间的相似性较小。2.家蚕BmFAD3-like和BmD6DES基因的表达模式研究利用semi RT-PCR方法检测家蚕BmFAD3-like和BmD6DES基因在家蚕个体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研究。BmFAD3-like和BmD6DES两个基因在家蚕大部分个体发育期都有表达,只是表达量有差异。其中BmFAD3-like基因,从蚁蚕期到叁龄眠期都有显着表达,从4龄起蚕到成蛾产卵期持续显着高表达,但是在卵期的表达极弱几乎检测不到。BmD6DES基因在家蚕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和BmFAD3-like基因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其在于蛹期特别是在蛹变态发育期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时期,并且在蛾后期表达有明显的下降。通过分析家蚕幼虫5龄3d各组织中BmFAD3-like和BmD6DES两个基因的表达模式,BmFAD3-like基因在幼虫5龄第3天的各个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特别是在卵巢、脂肪体、血淋巴、表皮和表达相对较高,在中肠、丝腺、精囊中表达量极少。同样,BmD6DES基因在家蚕幼虫5龄第3天各组织中也均有表达,特别是在脂肪体、表皮、精囊和卵巢表达相对较高,在中肠、丝腺、头部和血淋巴中表达量极少。总之,家蚕脂肪酸脱氢酶基因主要在家蚕成虫-蛹-蛾变态发育的后期和脂肪体、表皮和生殖器官中表达,推测其可能与家蚕脂质体的存储、生殖发育、求偶交配、信息素合成有关。3.家蚕BmFAD3-like和BmD6DES基因原核表达研究将BmFAD3-like和BmD6DES基因构建重组载体后转入大肠杆菌表BL21(DE3)中,体外表达两个基因的编码蛋白并用含His-tag的层析柱纯化所表达蛋白,原核表达的结果显示,BmFAD3-like和BmD6DES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使用最终浓度为1 mmol/L的IPTG诱导4 h后,融合蛋白能够被大肠杆菌高效表达;所表达的两种融合蛋白为非可溶性蛋白,在大肠杆菌内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印迹结果验证了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成功表达,电泳结果显示所表达蛋白质分子量为44.3KDa和54.8 KDa,其大小与预测的BmFAD3-like和BmD6DES基因编码蛋白质相一致。4.家蚕BmFAD3-like和BmD6DES基因在酿酒酵母细胞表达研究将BmFAD3-like和BmD6DES基因双酶切后构建到酿酒酵母表达载体pYES2.0中,将工程菌株进行发酵,发酵液中添加2%的半乳糖糖诱导目的基因表达,亚油酸LA做为外源底物。气相色谱分析工程菌发酵产物的脂肪酸成分,以只含pYES2.0空质粒的工程菌为对照。结果表明这两个基因都能在酵母中表达,与对照相比pYBmFAD3-like发酵产物中产生了一种新的脂肪酸色谱峰,经鉴定为α-亚麻酸(ALA)即C18:3?9,12,15,含量占发酵产物总脂肪酸的2.8%,同样pYBmD6DES发酵产物中也产生了一种新的脂肪酸色谱峰,经鉴定为γ-亚麻酸(GLA)即C18:3?~(6,9,12),含量占总脂肪酸的2.1%。5.家蚕BmFAD3-like和BmD6DES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为进一步探究BmFAD3-like和BmD6DES基因的表达调控,我们对这两个基因在蚕蛹受低温诱导、真菌侵染和siRNA介导的RNAi处置后的相对转录水平进行了qRT-PCR检测。蚕蛹BmFAD3-like和BmD6DES基因受低温诱导后mRNA表达量在0℃下36 h后有30%和28%的上调,但此后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和对照相比并无较大变化,推测低温能诱导mRNA的上调表达,但是不能大幅度提升蛋白质(酶)的活性。BmFAD3-like和BmD6DES基因在真菌侵染的诱导下mRNA相对转录水平在6 h后有分别有160%和145%的上调,12 h后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超过对照量120%和110%,到60 h后蛹体内BmFAD3-like基因表达量不到对照的20%。蚕蛹BmD6DES在siRNA介导的RNAi干涉后mRNA表达量在25℃下12 h后分别有8%和10%的下调,此后随着时间的增加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一直下降,到36 h后下降达到最大值的45%和60%,蚕蛹BmFAD3-like和BmD6DES基因的mRNA相对转录水平能有效地被siRNA介导的RNAi干涉。(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2)

冯吉妤[10](2017)在《陆地棉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和表达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脂肪酸是植物细胞膜脂和种子储藏油脂的重要组成成分。FAD基因家族编码的脂肪酸脱氢酶是催化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的关键酶,可将一个或多个C=C双键引入至脂肪酸链特定位置,在调节植物生长和响应外界环境信号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是最重要的栽培棉种,产量约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90%,是研究基因组进化的重要模式植物,且对于研究多倍化的驯化作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此外,棉花虽是耐盐先锋作物,但当土壤含盐量大于0.3%时,就会对棉花产生危害。同时,棉花是喜温作物,15 ℃以下的低温就会导致冻害,影响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基于四倍体栽培棉种陆地棉(AD1)全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技术对FAD基因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和基因结构分析,并探索其在不同品种、不同器官、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以及盐和低温胁迫下的应答响应,为育种家通过修饰FAD基因的表达改善棉籽油分含量、提高非生物胁迫抗性提供了候选基因和理论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鉴定出39个陆地棉FAD基因,其中有34个FAD基因定位于22条染色体上,其余5个基因的定位尚不明确。这些基因分属于四个亚家族,且同一亚家族成员外显子-内含子结构高度保守。片段复制是陆地棉FAD基因家族扩增的主要原因,共发现了 13个片段复制事件。(2)陆地棉FAD基因在不同品种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多数FAD基因在低酚棉DF005蕾期幼叶及开花后10d、20d、30d的胚珠中高度表达,这可能是受到抑制棉酚合成相关基因的诱导,促使其高度表达以适应外界不利环境。(3)陆地棉FAD基因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其中GhFAD2.1A、GhFAD2.2D、GhDSD1.2A和GhFAD8.1A在陆地棉TM-1的根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织,推测该基因在根部发育和生长活动过程中具有特异性功能。(4)陆地棉FAD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存在差异。FAD基因在陆地棉不同品种开花后30 d的胚珠中高水平表达,且多个FAD2亚家族成员,如CGhFAD2.3A、GhFAD2.1D、GhFAD2.4A和GhFAD2.4D在脂质积累后期显示出极高的转录丰度,推测这些基因可能具有种子特异性,对陆地棉种仁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5)陆地棉FAD基因参与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应答响应。GhFAD8.1D和GhADS5D在不同程度盐胁迫下的各个组织中都表现出高水平表达,表明它们可能有利于提高植株耐盐性。在长时间冷害处理后,GhFAD8.1A始终保持上调,推测其在棉花低温胁迫响应过程中具有显着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3-01)

脂肪酸脱氢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是具有共轭双键的十八碳二烯酸,具有抗癌、抗动脉粥样硬化和降脂等生理功效。植物乳杆菌可以转化亚油酸(Linoleic acid,LA)生成CLA,此过程需要脂肪酸水合酶(Fatty acid hydratase,CLA-HY)、羟基脂肪酸脱氢酶(Hydroxy fatty acid dehydrogenase,CLA-DH)和乙酰乙酸脱羧酶(Acetoacetate decarboxylase,CLA-DC)共同参与。所以,CLA-DH 是酶法生产 CLA的瓶颈之一。本实验对植物乳杆菌p-8的CLA-DH进行了基因克隆、原核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酶学性质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以植物乳杆菌p-8的基因组为模板扩增出CLA-DH,构建pET-28a-CLA-DH,转化入E.col Trans1-T1,经菌落PCR、酶切和序列分析说明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2)通过对CLA-DH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CLA-DH为同亚基六聚体,属于典型的SDR超家族成员,具有Rossman折迭的典型保守结构,其N端存在辅酶结合位点的特征序列G-x-x-x-G-x-G,在140~160位氨基酸残基之间存在保守的催化活性位点的特征序列S-xn-Y-x-x-x-K。CLA-DH含286个氨基酸,是稳定的水溶性的胞质蛋白,无跨膜区和信号肽。其分子质量为32.0918 kDa,等电点为5.15,不稳定指数为25.53,平均亲水性(GRAVY)为-0.179。(3)将pET-28a-CLA-DH转化入E.coli Transetta(DE3),经IPTG诱导表达,Western Blot证明重组酶CLA-DH成功表达。(4)为提高可溶性CLA-DH的表达量,研究了诱导温度、诱导剂浓度和诱导时间对可溶性CLA-DH的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诱导温度为16℃,IPTG终浓度为0.5 mmol/L,诱导时间为12 h的条件下可溶性CLA-DH的表达量最高。(5)对CLA-DH进行纯化浓缩,得到电泳均一性和含量较高的CLA-DH。以蓖麻油酸为底物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发现CLA-DH最适温度为45℃,在20℃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最适pH为6~7,在此范围内稳定性较好。Mg2+、Mn2+、Fe3+可以提高酶活力,Cu2+、Zn2+、Fe2+会抑制酶活力,Vmax是1.04μmol/L·min,Km值是6.72 mmol/L,kcat 值是 3.3 6 min-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脂肪酸脱氢酶论文参考文献

[1].李凤,郑汪东,唐文博.谷子膜结合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进化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9

[2].赵彤彤.植物乳杆菌p-8羟基脂肪酸脱氢酶的原核异源表达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酶学性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3].张加强,刘慧春,朱开元,周江华,谭晨.油用牡丹脂肪酸脱氢酶基因FAD3密码子偏好性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9

[4].赵彤彤,赵微,王丹,赵国芬,刘扬.植物乳杆菌P-8羟基脂肪酸脱氢酶的克隆表达及活性鉴定[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5].李丹丹,王庆,胡博,张慧慧,吴卫.低温对红花脂肪酸组成和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表达的影响[J].分子植物育种.2018

[6].汪企再.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对高山被孢霉脂肪酸合成的调控作用[D].江南大学.2018

[7].裴友财.大豆EMS诱变群体M2代主要品质性状遗传分析及脂肪酸脱氢酶FAD2相关SNP标记的开发[D].吉林农业大学.2018

[8].贾雪琦,左永春.大豆ω-3和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密码子优化[J].生物信息学.2018

[9].于海彦.家蚕类ω3-/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7

[10].冯吉妤.陆地棉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和表达特征分析[D].浙江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低温诱导集胞蓝细菌desB基因和desD基...几种真菌△6-脱氢酶氨基酸序列的比对...△Fad9B△双基因缺失株的PCR鉴...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途径Fig.1....枯草芽孢杆菌的DesK-DesR信号途径Fig...酿酒酵母OLE1基因启动子潜在的转录调...

标签:;  ;  ;  ;  ;  ;  ;  

脂肪酸脱氢酶论文_李凤,郑汪东,唐文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