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汇泉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汇泉湾,水动力环境,数值模拟,FVCOM
汇泉湾论文文献综述
郭景松,吴伦宇,乔方利,蔡爱民,唐闻洲[1](2018)在《汇泉湾水动力环境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汇泉湾是青岛市最主要的海水浴场,湾区浴场的沙滩沙质退化及细沙流失现象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旨在研究上述现象的成因,为汇泉湾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持。我们于2015年1月和9月在汇泉湾进行了水文、泥沙和悬浮物的综合观测,并基于FVCOM建立了汇泉湾高分辨率的水动力模式,模拟了汇泉湾及其临近海域的水动力环境。结果显示:汇泉湾常年存在一顺时针(即反气旋)环流,它有利于携带泥沙从湾的西侧进入而从东侧流出;环流中心区流速弱,泥沙不容易被带走,沉积物粒径较小。汇泉湾海域沙滩沙质粗化且流失的原因主要为:波致流引起的沿岸输沙将湾口西侧岩石剥蚀的较粗的细砂和粉砂搬运至浴场沙滩,而较细的泥沙容易地从东侧流出湾区。(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8年04期)
卞霄,王丹,韦龙明,孙娟娟,王潇潇[2](2018)在《青岛汇泉湾海滩沉积规律及演化的成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水动力条件对青岛汇泉湾岬角型海滩沉积物空间分布特征与海滩形貌演化规律的控制作用,对风暴沉积和潮汐沉积的差异性进行对比研究,揭示风暴、潮汐、海浪以及沿岸流对海滩形貌演变的耦合作用,提出潮进和潮退两个新概念,得出纵向砾堤和纵向砂丘带组合分别代表潮进阶段与潮退阶段海滩形貌发育成熟标志的结论,并构建汇泉湾岬角型海滩潮间带砾脊—砂丘带—砾堤循环演化模型。(本文来源于《南方国土资源》期刊2018年06期)
卞霄,王丹,韦龙明,蔡杏兰,闫钰[3](2018)在《北海冠头岭与青岛汇泉湾海滩沉积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为了探讨不同地质地理环境下海滩沉积物的差异性,通过2011—2016年多次对北海冠头岭和青岛汇泉湾海滩进行的实测及采样分析,在此基础上系统开展两地海滩表层沉积物横向及纵向变化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质地理环境塑造出不同的海滩沉积物和海滩形貌,人类活动也深深影响着自然环境。(本文来源于《南方国土资源》期刊2018年05期)
崔尚公,于新生,赵广涛[4](2017)在《应用涡动相关技术的底栖溶解氧通量原位观测——以青岛汇泉湾砾石海滩短周期变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岸带区域内,穿过沉积物-海水界面的溶解氧通量是研究水体环境内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周转的重要指标由于传统采样方法存在局限性,原位观测仪器布放难度较大,因此砾石海滩环境下的溶解氧通量研究还较少。利用非侵入性的涡动相关技术对青岛汇泉湾潮间带砾石基底的底栖溶解氧通量做出评估。涡动相关原位观测结果表明,在一个涨潮期内溶解氧通量变换范围为-16.7888±5.0~+49.3344±3.7mmolO_2/m~2/d。不稳定的通量结果表明近海潮间带底栖溶解氧通量在涨潮时段主要受波浪作用影响呈现出极为复杂的变化形式。频谱分析表明汇泉湾潮间带底栖溶解氧主要受东南向波浪作用控制,0.093~0.279 Hz(对应时间间隔为3.58~10.75s)频带为其主要贡献频段。通过对不同时刻累加共谱的比较分析,可以推断波浪作用和破碎波作用分别在涨潮期前后对底栖溶解氧通量变化起着主导推进作用。此项研究也表明涡动相关技术可应用于近海潮间带底栖溶解氧观测,为从宏观到微观研究海岸带生物地球化学进程研究提供了新的观测手段。(本文来源于《海洋信息》期刊2017年04期)
[5](2016)在《2016青岛横渡汇泉湾暨全国公开水域游泳公开赛举办》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座滨海城市,游泳向来是青岛市民最喜爱的健身运动之一,"横渡"活动更是成为青岛这座海滨之城的特色运动项目。近日,由青岛市体育局、青岛市体育总会主办,青岛勇进游泳俱乐部承办的2016青岛横渡汇泉湾暨全国公开水域游泳公开赛在青岛第一浴场举行。比赛全程3000米,经海地所专家精心测量确定,路线规划合理,距离精确,(本文来源于《走向世界》期刊2016年34期)
孙娟娟,韦龙明,毛欣茹,李鑫,孙明行[6](2015)在《风暴与潮汐环境下的海滩表层沉积物特征对比——以青岛汇泉湾海滩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青岛汇泉湾为例,重点开展2011年风暴环境与2015年潮汐环境下海滩表层沉积物特征的差异性对比研究。在两次野外观察对比的基础上,通过对样品进行筛分和粒度参数分析,利用轻重矿物分离实验、扫描电镜观察,绘制沉积物整体粒度频率曲线、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及C-M图,发现风暴改造后的海滩发育横向砾脊,海滩砂的磨圆度和分选性都变差,砾石和粗砂比例较高,石英颗粒表面构造发育;而在潮汐沉积环境下,砾石和粗砂聚集于高潮线附近形成纵向沙堤,沙滩沉积物总体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好,重矿物比例增高,石英颗粒表面构造趋于简单化。提出了风暴环境具有快速沉积特点,而潮汐环境则是海滩砂经受反复冲洗,沙滩形貌不断演变并最终趋于稳定的认识,揭示了两种沉积环境下海滩形貌的演化关系。(本文来源于《桂林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周兆利[7](2015)在《日落汇泉湾》一文中研究指出崂山太清宫内有一小院,名曰“翰林院”,后面有一悬崖,上镌“山海重光”四个大字。每字一丈见方,丹漆着色,笔画间阔可容人。四字由李先良先生于1945年7月手书,作为国民党青岛保安队司令兼代理青岛市长,李氏领导这支抗日武装在崂山已坚持了八年之久,太清宫离李先良(本文来源于《青岛日报》期刊2015-10-29)
孙娟娟,袁琼,韦龙明,王潇潇,张静[8](2015)在《青岛汇泉湾海滩形貌演化模型及其形成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重点研究物源及水动力等多种因素对青岛汇泉湾岬角海滩形貌特征的联合塑造作用及其与海滩形貌演化模式的关系。以野外观察、拍照、实测为基础,结合样品筛分数据和实验测试结果,总结了海滩浅层沉积物粒度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海滩形貌演变规律;揭示了风暴、潮汐、海浪以及沿岸流对海滩地貌演变的作用;发现了沙滩经历强风暴破坏后具有自我恢复的能力;提出了沙堤的形成是海滩演化的成熟标志的观点,将汇泉湾海滩演化全过程划分为2期4阶段,即风暴流作用期的横向砾脊形成阶段,潮汐流作用期的纵向滩角形成阶段、纵向砾滩形成阶段和纵向砾堤形成阶段,构建了汇泉湾岬角型海滩潮间带砾脊-滩角-砾滩-砾堤演化模型。(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24)
孙娟娟,韦龙明,毛欣茹,李鑫,袁琼[9](2015)在《风暴对青岛汇泉湾海滩形貌演化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岛市汇泉湾海滩属岬角型砂质海滩,作者自2010年以来,先后五次到汇泉湾海滩进行观察、拍照、实测和采样,并与室内样品筛分、数据处理、实验测试相结合,对不同时期的海滩地貌及沉积物分布特点进行对比分析,重点探讨风暴前后的变化规律,并对各个演化阶段的形貌变化成因机制进行系统探讨,构建了潮汐-风暴环境下的潮间带海滩形貌演化模式。(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24)
林虓[10](2014)在《青岛汇泉湾海滨浴场区浮游植物的群集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自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对青岛汇泉湾2站点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及环境因子进行了67周次的采样调查及定量分析。调查期内,浮游植物共检出3门53属94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和Chla平均值为46.74cells/ml和3.89mg/m3,其中硅藻为主要类群,其数量占浮游植物数量的比例平均为70.34%,最高可达98.60%。从周年变化趋势来看,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变化呈现双周期型:主高峰出现在1~4月,次高峰在8~9月间,与青岛周边海域的历史资料基本一致。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角毛藻(Chaetoceros spp.)、菱形藻(Nitzschia spp.)、新月筒柱藻(Cylindrotheca closterium)和舟形藻(Naviculaspp.)。调查期内,共监测到3次中肋骨条藻的赤潮发生。从年均水平来看,浮游硅藻群落多样性指数为2.59,与近年临近海域的研究数据相比,明显高于胶州湾内部(约为0.70),但又较较清洁的近岸海域(约为3.23)为低。调查期内,营养盐DIN、DIP和DSi的平均值分别为15.88±9.63μmol/l、0.41±0.23μmol/l和6.24±3.93μmol/l,未监测到营养盐出现限制的现象。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周年水平上,该水域与邻近的富营养化水域(胶州湾)类似,其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未呈现显着的相关性(P>0.05)。以上显示该调查海区已呈现出一定的富营养化现象。浮游植物群落对环境因子的相应特征因季节而异。2010年和2011年秋季硅藻丰度与DIN:DIP均呈显着正相关,这主要与该季节鞭毛藻类数量下降,释放出更多DIP,导致DIN:DIP下降有关;2010年冬季浮游植物数量与DSi有显着负相关,而2011年未出现此现象,这主要与2011年DSi较2010年充足有关;春季浮游植物群落中仅角毛藻与DSi呈显着负相关(P<0.05),这主要与角毛藻生长较其他硅藻需更多DSi,而环境中DSi相对不足有关;2011年夏季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未呈现显着的相关性,这主要与该季陆源营养输入较强有关。在浴场开放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均值为73.71cells/ml,Chl a均值达到7.26mg/m3,为全年最高,浮游植物群落以羽纹硅藻类最占优势,并且羽纹硅藻的丰度与Chl a呈现极显着的正相关性(P<0.01)。羽纹硅藻由于其纵沟结构一般较中心硅藻能分泌更多黏液,会对降低浴场的环境舒适性,而当地游客的抱怨,以及浴场中监测到的大量羽纹硅藻似乎显示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鉴于此,我们认为羽纹硅藻应在后续相关或类似研究中予以更多关注,同时建议将羽纹硅藻作为今后评价该类休闲水域的潜在的重要的生物指标予以更多重视。(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4-06-03)
汇泉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介绍水动力条件对青岛汇泉湾岬角型海滩沉积物空间分布特征与海滩形貌演化规律的控制作用,对风暴沉积和潮汐沉积的差异性进行对比研究,揭示风暴、潮汐、海浪以及沿岸流对海滩形貌演变的耦合作用,提出潮进和潮退两个新概念,得出纵向砾堤和纵向砂丘带组合分别代表潮进阶段与潮退阶段海滩形貌发育成熟标志的结论,并构建汇泉湾岬角型海滩潮间带砾脊—砂丘带—砾堤循环演化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汇泉湾论文参考文献
[1].郭景松,吴伦宇,乔方利,蔡爱民,唐闻洲.汇泉湾水动力环境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8
[2].卞霄,王丹,韦龙明,孙娟娟,王潇潇.青岛汇泉湾海滩沉积规律及演化的成因研究[J].南方国土资源.2018
[3].卞霄,王丹,韦龙明,蔡杏兰,闫钰.北海冠头岭与青岛汇泉湾海滩沉积差异分析[J].南方国土资源.2018
[4].崔尚公,于新生,赵广涛.应用涡动相关技术的底栖溶解氧通量原位观测——以青岛汇泉湾砾石海滩短周期变化为例[J].海洋信息.2017
[5]..2016青岛横渡汇泉湾暨全国公开水域游泳公开赛举办[J].走向世界.2016
[6].孙娟娟,韦龙明,毛欣茹,李鑫,孙明行.风暴与潮汐环境下的海滩表层沉积物特征对比——以青岛汇泉湾海滩为例[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5
[7].周兆利.日落汇泉湾[N].青岛日报.2015
[8].孙娟娟,袁琼,韦龙明,王潇潇,张静.青岛汇泉湾海滩形貌演化模型及其形成机制探讨[C].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2015
[9].孙娟娟,韦龙明,毛欣茹,李鑫,袁琼.风暴对青岛汇泉湾海滩形貌演化作用分析[C].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2015
[10].林虓.青岛汇泉湾海滨浴场区浮游植物的群集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