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风:新时代习近平群众观来源及特征探析论文

陈文风:新时代习近平群众观来源及特征探析论文

摘 要: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对待人民群众的一种态度和方法。习近平人民群众观是指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的一系列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论和观点。本文通过探析习近平人民群众观的来源及其特征,分析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人民群众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习近平;人民群众

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以及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努力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过程凸显了群众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列在十四条基本方略中第二条。习近平关于人民群众的理论观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注入新的内容,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其来源、主要内容和意义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习近平人民群众观的来源

(一)对马克思、列宁群众观的学习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理论活力在于把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统一到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地位与开创作用的认识中。列宁认为群众组织起来是使革命取得胜利的最重要因素,为保证人民群众在国家管理中的权利党必须具有严密的组织和坚强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结合马克思、列宁关于群众的论述与我国社会实际情况下,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习近平人民群众观科学内涵。

(二)继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群众观

无论在党的任何时期,人民群众在中国的革命事业、建设事业和改革事业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4]邓小平曾指出“人民是一切的母亲,是对敌斗争的一切力量源泉。”江泽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比喻为鱼与水的关系。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要求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习近平人民群众观结合中国的实际,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共产党各领导人的群众观为理论基础,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民为本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各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统治。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孟子在《孟子·离堂上》中提出“民为君本”的观点。习近平在其演讲中经常引经据典来阐释中国的治国思想,指出为人民工作不仅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也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深入群众要能“察其苦,体其情”[2]。习近平人民群众观将传统文化的精华运用到社会的实践中,使理论得到了实践的验证并不断地发展。

其次,应当确保日常加强对于生猪健康状况的检查,确保发病的猪群可以得到及时发现,并选用敏感性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除需依照治疗标准确保及早、足量、按疗程进行治理外,还应当考虑到细菌与病菌所可能产生的抗药性特点,针对预防药物进行定期轮换使用,并针对病猪进行药敏试验,以确保选取的药物具备治疗功效。

二、习近平人民群众观的主要特征

(一)核心理念:人民至上

习近平的群众观解群众的所求所需,始终与保持亲密的关系,促进了党群关系的新发展。习近平指出要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严格警惕党内脱离群众的作风问题,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努力做好新时期的党群工作,争取让人民满意。

(二)目的:为人民谋幸福

人民是权力根本主体,是党安身立命之本。只有把党的自身建设好,使党和人民始终在一起,团结带领人民推进伟大事业。当前我党面临的执政环境非常复杂,党内政治生态不断恶化、“四风”问题突显,外部受到思想认同危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遭到破坏,严重脱离群众,使群众对党的信任降低,群众基础弱化的。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新一届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价值取向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他强调党的执政权威是在坚持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实现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一论述明确了党的执政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

(三)党的执政之本:以人民为权力的根本主体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人民放在社会发展的中心,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人民获得感,实施了一系列惠民举措。在就业方面,习近平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通过创业推动就业,带动就业更大的发展[3]。在教育方面,提出“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的目标,优先发展教育,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各地区教育水平全面发展。在社会保障方面,建设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得到更大的发展福利。同时,还提出实施健康中国的战略,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三、习近平人民群众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意义

(一)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

习近平的群众观立足于人民群众,结合时代特征,针对党员偏离群众路线的现象,全面推进党的五大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工作。关注最广大人民的生活状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进一步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发展了新时期的党群关系

习近平始终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习近平在七年的知青岁月中对人民的困苦有深刻的感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正是在实践的历练下,认识到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奋斗。1983年在正定县做县委书记时在街上设置一张桌子专门去听取老百姓的意见,与大家一起“吃大锅饭”;多次考察贫困地区,了解人民的难处和思想,想人民群众的所想[1]。作为国家领导人,从来没有官架子,走到哪里都以群众为先,关心百姓的疾苦,倾听人民的心声。习近平人民群众观的核心的思想是为了人民,最大的利益是为了人民,最强的观念仍然是为了人民。

何为生态因子?简单地讲,生态因子是指对生物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在任何一种环境中,都包含着许多性质不同的生态因子,每一生态因子都会对植物起到主要的或次要的、有利的或有害的生态作用,而且这些生态作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不是固定不变的。甚至,在不同的情况下,同种生态因子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根据其性质,我们可以将生态因子划分为以下5类:

(三)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人民群众观来源于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导,指出了应该如何实现中国梦,怎样实现的问题,是能否使党的各项工作有目标、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习近平人民群众观以人民至上为核心理念,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使党和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加强与群众之间的联系,保证了群众可以积极参与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凝聚真正的中国力量,扩大了实现中国梦的群众基础[4]。

After he recovered from the near drowning, he wrote on a stone, “Today my best friend saved my life.”

[ 参 考 文 献 ]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心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7-10-18.

[3]罗馨,周显信.从“宗旨论”到“初心论”的发展逻辑[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0(5):10-16.

[4]陈力丹.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渊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6(1):2-10.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9)16-0112-02

*作者简介:陈文风(1994-),女,汉族,广东清远人,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通讯作者:刘勤(1979-),男,湖北十堰人,博士,广东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农村社会学、乡村治理等。

标签:;  ;  ;  ;  ;  ;  ;  ;  ;  ;  ;  ;  ;  

陈文风:新时代习近平群众观来源及特征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