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相互论文-王新雨,晋臻,陈飞龙,谭晓梅

代谢性相互论文-王新雨,晋臻,陈飞龙,谭晓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代谢性相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葛根,黄芩,小肠黏膜,代谢

代谢性相互论文文献综述

王新雨,晋臻,陈飞龙,谭晓梅[1](2019)在《葛根与黄芩主要有效成分在大鼠小肠黏膜中的代谢性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葛根芩连汤中君药葛根与臣药黄芩主要成分在大鼠小肠黏膜中的代谢性相互作用,为其配伍的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含葛根主要成分大豆苷和染料木苷的小肠黏膜匀浆液中分别加入黄芩主要成分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根据代谢产物的生成速度,判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对大豆苷和染料木苷代谢的影响。采用超高效液-质谱联用(UPLC-MS/MS)法确定代谢产物,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代谢产物含量,EadieHofstee方程鉴别酶促动力学类型,通过Lineweaver-Burk方程拟合表观动力学参数[酶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V_(max))、米氏常数(K_m)]。结果大豆苷和染料木苷在大鼠小肠黏膜匀浆液中分别生成了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大豆苷的K_m、V_(max)分别为90.88μmol·L~(-1)、1.70 nmol·min~(-1)·mg~(-1),染料木苷的K_m、V_(max)分别为159.30μmol·L~(-1)、4.50 nmol·min~(-1)·mg~(-1)。在黄芩苷及汉黄芩苷的作用下,大豆苷的代谢速度分别增加了93.40%、14.17%,染料木苷的代谢速度分别增加了44.89%、23.83%。结论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均促进了大豆苷和染料木苷的分解代谢,有利于活性更强的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吸收,从臣药黄芩促进君药葛根主要有效成分肠道生物转化的角度诠释了葛根与黄芩配伍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期刊2019年04期)

宋浩静,杜亚斌,白万军,邱志宏,赫立恩[2](2017)在《高血压患者门诊处方中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的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我院高血压患者门诊处方的联合用药情况,为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1月1日-2月1日诊断为高血压患者的门诊处方,筛选联用2种及2种以上药物的处方,记录联合用药中含有细胞色素P_(450)(CYP)酶底物、抑制剂或诱导剂的情况。以代谢酶学理论为指导,以相关文献及资料报道为基础,评价处方中潜在的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结果:共查阅1 042张处方,筛选出联合用药处方551张,其中存在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的处方249张,占45.2%。涉及的CYP酶的亚型主要有CYP3A4、CYP2C9、CYP2C19和CYP2D6。其中,与CYP3A4相关的处方共214张,占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处方的85.9%,CYP3A4底物与底物联用的有199张、与抑制剂联用的有27张、与诱导剂联用的有11张;与CYP2C9相关的处方共27张,占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处方的10.8%,CYP2C9底物与底物联用的有8张、与抑制剂联用的有20张;与CYP2D6相关的处方共27张,占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处方的10.8%,CYP2D6底物与底物联用的有15张、与抑制剂联用的有12张;与CYP2C19相关的处方共4张,占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处方的1.6%,CYP2C19底物与抑制剂联用的有2张、与诱导剂联用的有2张。结论:我院高血压患者门诊处方中存在的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较多。为了提高处方的合理性与安全性,临床医师和药师应尽量避免与已有文献报道的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物联用,选择没有相互作用或相互作用较少的同类药物。(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7年35期)

孙少鹏[3](2016)在《医务工作者脑卒中代谢性危险因素相互关系的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医务工作者与代谢性有关的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影响,揭示脑卒中代谢性危险因素间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的规律,为医务工作者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某省属叁甲医院2011-2015年连续5年参加体检的全体医务人员体检结果,包括:血压、血脂、血糖、体重指数。分别对数据进行动态分析、指标内相关性分析、指标间关系分析、指标间相互影响分析、相互影响的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1连续5年参加体检的医务工作者中,实际526人,入选501人,对入选病例,分别从性别、岗位、年龄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2 2011-2015年间,从总体水平上看,BMI、HP、LP、TG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其中BMI和HP与年代存在线性关系,HP随年代变化较大;按性别分组,男性BMI、HP、LP及HDL-C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女性HP、TG及HDL-C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HP及HDL-C男女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男性收缩压随年代变化较大;按年龄分组,HP在各年龄段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BMI亦表现出逐年升高的倾向,但40岁前无统计学意义,40岁后这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TG在50岁前各年龄段逐年升高的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相比50岁后人群5年间TG变化不明显,但LP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按照每个人在医院从事的岗位分层分析,结果显示,BMI、HP两项指标在各岗位均呈现初年递增的现象(P<0.05),但只有医生5年间HP水平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医生和护士的LP、医生和医技人员的FBG、医生和行政人员的TC水平与年代的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FBG、TC是逐年减低。3 2011与2015年数值对比,同类指标均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其中BMI的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系数为0.927,其次是HDL-C和TC,FBG最弱,相关系数为0.60;不同指标间,只有TC与LDL-C的相关性比较密切,相关系数为0.69,其次为HP与LP、BMI与HP、BMI与LP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5以上(P<0.05),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比较弱。5年间TC的变化量与LDL-C的变化量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系数为0.79,其次是TC与MBI,相关系数为0.46,均为正相关关系(P<0.05)。HP与LP、TG,FBG与TG,TC与TG,TG与LDL-C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HP与FBG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4 2011-2015指标异常率比较发现,5年间HP、LP、TC的异常率波动较大(P<0.05),但只有TG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P<0.05),其他指标的异常率变化与年代无线性关系;按指标异常分组,在各指标之间,5年间由正常转为异常比率最高的指标为TG,达到21%,最低的指标为HDL-C,仅有4%;而由异常恢复为正常的比率最高的指标是HDL-C,近67%的异常者恢复为正常,BMI恢复比率最低,仅有6%的人恢复到正常水平。HP、LP、TG、HDL-C 5年随访异常率,BMI异常组高于BMI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BMI、LP、FBG、TG、HDL-C、LDL-C5年随访异常率,HP异常组高于HP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BMI、HP、FBG、TG、LDL-C5年随访异常率,LP异常组高于LP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TC、TG、HDL-C5年随访异常率,FBG异常组高于FBG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FBG、LDL-C5年随访异常率,TC异常组高于TG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BMI、TC、HDL-C、LDL-C5年随访异常率,TG异常组高于TG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LP、TG年随访异常率,HDLC异常组高于HDL-C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HP、LP、FBG、TC年随访异常率,LDL-C异常组高于LDL-C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5 5年间BMI的变化量与LP和FBG变化值有关联;HP的变化量与LP变化量和TG变化量有关联;LP变化量与年龄变化量有关联;FBG变化量与TG变化量有关联;TC变化量与TG变化量和LDL-C变化量有关联;TG变化量与LDL-C变化量有关联。各有关联变化因素之间成正相关性。无任何指标变化量与HDL-C变化量有关联。结论脑卒中代谢性某些危险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但是也发现HDL-C与其他危险因素之间未存在联系。连续观察研究人群5年脑卒中代谢性因素数值,仅有部分数值有逐年升高趋势,而绝大多数值未发现逐年升高趋势。5年间由正常转为异常比率最高的指标为TG,最低的指标为HDL-C;由异常恢复为正常的比率最高的指标是HDL-C,BMI恢复比率最低。(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6-04-19)

李娟,李毅,郭兴蕾[4](2015)在《基于CYP2D6代谢性相互作用的儿童用药安全提示》一文中研究指出CYP2D6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代谢酶,研究基于CYP2D6的代谢性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综述了关于儿科常用的各类有关于CYP2D6的药物可能产生的代谢性相互作用,旨在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5年31期)

郭兴蕾,曲素欣,于春华[5](2015)在《基于CYP3A4代谢性相互作用的儿童用药安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儿童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查阅相关书籍,并归纳总结儿科常见CYP3A4抑制剂和诱导剂可能产生的代谢性相互作用。结果基于CYP3A4的代谢性相互作用是儿童用药中产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结论研究儿科用药中基于CYP3A4的代谢性相互作用,可预防和减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儿童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5年18期)

徐彬,杨忠英,樊洪忠,姜云达[6](2015)在《细胞色素P450与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了解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药物的相互作用可发生于药物在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其中以代谢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5年12期)

徐亚飞[7](2015)在《基于抑制CYP450酶的代谢性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体外研究及实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医疗事业也稳步向前。民众对于“吃药”的认识今时不同于往日,人们开始更加注重临床药物治疗的合理性、有效性,这促使现有的治疗方案被不断地完善。与此同时,国家对药品研发及生产的大力扶植,使临床现用药品种类、数量不断增加,加之人们对于疾病研究认识的不断加深,疾病治疗的专科细化,医生们从单一治疗向联合治疗观念的转变等,导致临床联合用药较之前有了较大幅度增加。然而,联合用药在展现其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积极面下,也显示出了部分的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的不适性,导致在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产生临床合理性需求。临床常用药物间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普遍存在,本文主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实际现有条件,设计基于抑制CYP450酶的代谢性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体外研究方案。此外,从临床联合用药实际角度出发,选取地塞米松和地西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研究,建立两药及其各自代谢产物的HPLC-MS/MS体外检测方法,初步研究地塞米松、地西泮联合用药后可能的相互作用结果,为后续进一步探究两药间,或与其他临床使用药物间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打下基础,同时,验证方案设计的可行性,以期开展更多的药物研究,为指导临床合理的进行药物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5-06-01)

李秋月,裘福荣[8](2014)在《丹参酮体内、外代谢及代谢性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丹参酮代谢研究最新成果,对丹参酮体内外代谢规律、主要代谢酶类及丹参酮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从代谢角度解释丹参酮药理活性的科学内涵,为丹参酮临床合理应用和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李瑜,付海尔,严瑛,李小娜,郑滑[9](2014)在《3种他汀类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我院门急诊处方中3种他汀类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情况,发现潜在用药风险,提供安全联合用药方案。方法对中国药学会《医院处方分析》项目中2013年我院门急诊处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CYP3A4底物中与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联用频次最高的叁种药品为氨氯地平、缬沙坦和硝苯地平,CYP3A4抑制剂(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2014年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4-04-25)

王伟,Johan,Palmfeldt,Michael,Barmada,Neils,Gregersen,Jerry,Vockley[10](2014)在《应用系统的蛋白组学方法研究脂肪酸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环境因素和基因间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脂肪酸β氧化代谢性疾病(FAOD)是最常见的一组先天性遗传代谢缺陷病。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陷病(VLCAD)由于ACADS基因缺陷造成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般在饥饿、运动、感染等情况下急性发病。环境因素如何诱导此类遗传缺陷病,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的机制目前尚缺乏研究。我们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环境因素对VLCAD缺陷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蛋白组学的分析技术,利用具遗传统一性的基因敲除小鼠,研究环境因素(禁食)条件下基因间的交互作用和引起的系统的代谢通路及病理改变影响。选取不同基因型、禁食/高脂肪食物的小鼠作为分组对照。自小鼠的肝脏中提取线粒体并纯化,应用iTRAQ~(TM)对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的线粒体内全部蛋白多肽进行标记,混合后进行等电聚焦电泳分离,提取多肽。应用nano液相质谱和LTQ-Orbitrap质谱仪分离产生质谱,利用Mascot对蛋白进行确定和定量。应用IPA通路分析软件,对蛋白改变的基因进行基因间通路分析,确定不同环境因素和基因条件下的关联通路。对关联遗传分子的致病性进行分析,确定遗传分子指标的病理改变特征。结果VLCAD缺陷小鼠的线粒体蛋白组中大量与基因改变、禁食和食物有关的蛋白质发生明显变化。其中,由禁食引起的改变较少且并不同时发生在基因缺陷小鼠和野生型小鼠中。禁食在基因缺陷小鼠中诱发了更多的改变。禁食逆转了线粒体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保护性。线粒体伴侣分子在不同基因型的小鼠中具不同的改变特性。在基因缺陷型的小鼠中,基因改变引起的变化在禁食条件下可引起显着的心脏病理与功能改变,与ⅥCAD病人具有的心肌病理改变相符。结论禁食对VLCAD基因缺陷小鼠在心肌保护、线粒体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等方面具有显着影响。ACADS基因缺陷所致的继发基因/蛋白改变可能为VLCAD缺陷病人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多样化、基因型-表型关系的原因。本研究方式为在细胞水平研究基因和环境在遗传性疾病中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模式。(本文来源于《第十二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4-04-18)

代谢性相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我院高血压患者门诊处方的联合用药情况,为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1月1日-2月1日诊断为高血压患者的门诊处方,筛选联用2种及2种以上药物的处方,记录联合用药中含有细胞色素P_(450)(CYP)酶底物、抑制剂或诱导剂的情况。以代谢酶学理论为指导,以相关文献及资料报道为基础,评价处方中潜在的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结果:共查阅1 042张处方,筛选出联合用药处方551张,其中存在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的处方249张,占45.2%。涉及的CYP酶的亚型主要有CYP3A4、CYP2C9、CYP2C19和CYP2D6。其中,与CYP3A4相关的处方共214张,占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处方的85.9%,CYP3A4底物与底物联用的有199张、与抑制剂联用的有27张、与诱导剂联用的有11张;与CYP2C9相关的处方共27张,占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处方的10.8%,CYP2C9底物与底物联用的有8张、与抑制剂联用的有20张;与CYP2D6相关的处方共27张,占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处方的10.8%,CYP2D6底物与底物联用的有15张、与抑制剂联用的有12张;与CYP2C19相关的处方共4张,占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处方的1.6%,CYP2C19底物与抑制剂联用的有2张、与诱导剂联用的有2张。结论:我院高血压患者门诊处方中存在的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较多。为了提高处方的合理性与安全性,临床医师和药师应尽量避免与已有文献报道的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物联用,选择没有相互作用或相互作用较少的同类药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代谢性相互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新雨,晋臻,陈飞龙,谭晓梅.葛根与黄芩主要有效成分在大鼠小肠黏膜中的代谢性相互作用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9

[2].宋浩静,杜亚斌,白万军,邱志宏,赫立恩.高血压患者门诊处方中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的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7

[3].孙少鹏.医务工作者脑卒中代谢性危险因素相互关系的动态分析[D].华北理工大学.2016

[4].李娟,李毅,郭兴蕾.基于CYP2D6代谢性相互作用的儿童用药安全提示[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

[5].郭兴蕾,曲素欣,于春华.基于CYP3A4代谢性相互作用的儿童用药安全分析[J].中国药业.2015

[6].徐彬,杨忠英,樊洪忠,姜云达.细胞色素P450与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5

[7].徐亚飞.基于抑制CYP450酶的代谢性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体外研究及实例报告[D].延边大学.2015

[8].李秋月,裘福荣.丹参酮体内、外代谢及代谢性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

[9].李瑜,付海尔,严瑛,李小娜,郑滑.3种他汀类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分析[C].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2014年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4

[10].王伟,Johan,Palmfeldt,Michael,Barmada,Neils,Gregersen,Jerry,Vockley.应用系统的蛋白组学方法研究脂肪酸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环境因素和基因间相互作用[C].第十二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4

标签:;  ;  ;  ;  

代谢性相互论文-王新雨,晋臻,陈飞龙,谭晓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