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供热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燃气加热炉,包括水平设置的炉壳体,炉壳体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炉壳体的一端外侧固定安装有燃烧器,所述燃烧器连接有伸入炉壳体的火管,所述炉壳体内装有水,所述炉壳体上连接有被加热盘,所述被加热管自炉壳体外侧穿入再穿出,所述被加热管包括伸出炉壳体的出水管和进水管以及位于炉壳体内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若干根分别与出水管和进水管连通的支管,所述支管通过支撑架安装在炉壳体上。将换热管分成多根支管进行换热,使得每根支管的换热直径较小,换热效率较高,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被加热管较粗而导致的被加热管的温度较难达到要求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燃气加热炉,包括水平设置的炉壳体(1),炉壳体(1)顶部连接有被加热管(7),炉壳体(1)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2),所述炉壳体(1)的一端外侧固定安装有燃烧器(3),所述燃烧器(3)连接有伸入炉壳体(1)的火管(4),所述炉壳体(1)内装有水,所述炉壳体(1)上连接有被加热盘,所述被加热管(7)自炉壳体(1)外侧穿入再穿出,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加热管(7)包括伸出炉壳体(1)的出水管(8)和进水管(9)以及位于炉壳体(1)内的换热管(10),所述换热管(10)包括若干根分别与出水管(8)和进水管(9)连通的支管,所述支管通过支撑架(11)安装在炉壳体(1)上。
设计方案
1.一种燃气加热炉,包括水平设置的炉壳体(1),炉壳体(1)顶部连接有被加热管(7),炉壳体(1)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2),所述炉壳体(1)的一端外侧固定安装有燃烧器(3),所述燃烧器(3)连接有伸入炉壳体(1)的火管(4),所述炉壳体(1)内装有水,所述炉壳体(1)上连接有被加热盘,所述被加热管(7)自炉壳体(1)外侧穿入再穿出,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加热管(7)包括伸出炉壳体(1)的出水管(8)和进水管(9)以及位于炉壳体(1)内的换热管(10),所述换热管(10)包括若干根分别与出水管(8)和进水管(9)连通的支管,所述支管通过支撑架(11)安装在炉壳体(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支管呈内外结构的螺旋状处于炉壳体(1)中,且中心轴线沿水平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1)包括若干根撑在若干所述支管内侧面上拖杆(12),若干所述拖杆(12)的两端通过环状的连接环(13)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环(13)顶端固定连接有与炉壳体(1)内侧壁连接的固定杆(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为三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管(4)顶端连通有朝向燃烧器(3)一侧转折的烟管(5),所述炉壳体(1)靠近燃烧器(3)的一端分隔有烟室(6),所述烟管(5)与烟室(6)连通,所述烟室(6)上开有排烟管(5),烟室(6)顶部具有排烟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壳体(1)远离燃烧器(3)的一端底部连接有连接管(15),所述连接管(15)远离炉壳体(1)的一端连通有向上的水位管(16),所述水位管(16)的顶部安装有液位计(1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燃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管(16)上连通有水平设置的溢流管(1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壳体(1)底端连通有排污管(19)。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供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气加热炉。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现有的燃气加热炉包括水平设置的炉壳体,所述炉壳体的上连通有被加热管,炉壳体内装有水,所述炉壳体的一端安装有燃烧器,燃烧器通过燃气进行燃烧产热,所述燃烧器连接有伸在水内的火管,燃烧器能够将燃料和空气以一定方式喷出混合燃烧,高温的空气通过火管的壁将锅炉内的水加热,锅炉内的水通过被加热管送出进行供热。
然而,为了保证流量较大,加热盘管通常较粗,在热交换过程中,加热盘管内的水不容易被完全加热,使得热效率较低,被加热管内的水的温度较难达到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加热炉,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被加热管较粗而导致的被加热管的温度较难达到要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气加热炉,包括水平设置的炉壳体,炉壳体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炉壳体的一端外侧固定安装有燃烧器,所述燃烧器连接有伸入炉壳体的火管,所述炉壳体内装有水,所述炉壳体上连接有被加热盘,所述被加热管自炉壳体外侧穿入再穿出,所述被加热管包括伸出炉壳体的出水管和进水管以及位于炉壳体内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若干根分别与出水管和进水管连通的支管,所述支管通过支撑架安装在炉壳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换热管分成多根支管进行换热,使得每根支管的换热直径较小,换热效率较高,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被加热管较粗而导致的被加热管的温度较难达到要求的问题。
优选的,若干所述支管呈内外结构的螺旋状处于炉壳体中,且中心轴线沿水平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管能够在炉壳体内与水充分进行接触,换热效率高,热效率较高。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若干根撑在若干所述支管内侧面上拖杆,若干所述拖杆的两端通过环状的连接环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环顶端固定连接有与炉壳体内侧壁连接的固定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结构简单,效果显著。
优选的,所述支管为三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水量和炉壳体的容量选择分支的数量,通常情况下三支的数量较为合适。
优选的,所述火管顶端连通有朝向燃烧器一侧转折的烟管,所述炉壳体靠近燃烧器的一端分隔有烟室,所述烟管与烟室连通,所述烟室上开有排烟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火管和烟管的结构容易使燃烧器产生的高温的气体在火管内充分进行热交换,热效率较高,结构上位置合理,便于对排出的烟进行处理。
优选的,所述炉壳体远离燃烧器的一端底部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炉壳体的一端连通有向上的水位管,所述水位管的顶部安装有液位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位计用于检测炉壳体内的液位高度。
优选的,所述水位管上连通有水平设置的溢流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溢流管可使过量的水尽快排出去。
优选的,所述炉壳体底端连通有排污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设备中的水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1、将换热管分成多根支管进行换热,使得每根支管的换热直径较小,换热效率较高,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被加热管较粗而导致的被加热管的温度较难达到要求的问题;
2、支管呈内外结构的螺旋状处于炉壳体中,且中心轴线沿水平方向,支管能够在炉壳体内与水充分进行接触,换热效率高,热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被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壳体;2、支撑座;3、燃烧器;4、火管;5、烟管;6、烟室;7、被加热管;8、出水管;9、进水管;10、换热管;11、支撑架;12、拖杆;13、连接环;14、固定杆;15、连接管;16、水位管;17、液位计;18、溢流管;19、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参见图1-图3,一种燃气加热炉,包括水平设置的炉壳体1,炉壳体1呈水平设置的筒状,炉壳体1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2,炉壳体1的一端外侧固定安装有燃烧器3,燃烧器3伸入炉壳体1内且连接有位于炉壳体1内的火管4,火管4水平设置于炉壳体1的底部,火管4顶端连通有朝向燃烧器3一侧转折的烟管5,炉壳体1靠近燃烧器3的一端分隔有烟室6,烟管5与烟室6连通,炉壳体1内装有水,炉壳体1上连接有被加热管7,被加热管7设在炉壳体1的顶部,被加热管7自炉壳体1外侧穿入再穿出。
燃烧器3通过燃气燃烧和空气吹动喷出高温的气态混合物,高温的空气在火管4内与炉壳体1内的水进行热交换,将炉壳体1内的水升温,通过出水管8提供热水。
结合图2和图3,为了能够使被加热管7的热交换效率较高,被加热管7包括伸出炉壳体1的出水管8和进水管9以及位于炉壳体1内的换热管10,进水管9位于炉壳体1的顶端,出水管8位于炉壳体1的侧端,换热管10包括三支分别与出水管8和进水管9连通的支管,不限于三根,根据水量和炉壳体1的容量选择分支的数量,三根支管呈内外结构的螺旋状处于炉壳体1中,且中心轴线沿水平方向。将换热管10分成多根支管进行换热,使得每根支管的换热直径较小,换热效率较高。
如图3,支管通过支撑架11安装在炉壳体1上,支撑架11包括若干根撑在若干根管内侧面上拖杆12,若干拖杆12的两端通过环状的连接环13连接在一起,连接环13顶端固定连接有与炉壳体1内侧壁连接的固定杆14,支撑架11结构简单,效果显著。
如图1,炉壳体1远离燃烧器3的一端底部连接有连接管15,连接管15远离炉壳体1的一端连通有向上的水位管16,水位管16的顶部安装有液位计17,液位计17用于检测炉壳体1内的液位高度。水位管16上连通有水平设置的溢流管18,溢流管18可使过量的水尽快排出去。炉壳体1底端连通有排污管19,排污管19可将设备中的水排出。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5154.3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23(黑龙江)
授权编号:CN209840406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F24H1/36
专利分类号:F24H1/36;F24H9/18;F24H9/00
范畴分类:35B;
申请人:大庆市豪迈德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大庆市豪迈德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高新区兴化园区南309室
发明人:山崴;山玉珠;王贤龙;王贺;梁山;梁方;徐士伦
第一发明人:山崴
当前权利人:大庆市豪迈德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赵白;杨乐
代理机构:1157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加热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