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诊的74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个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各占37 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出诊、急救和入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和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91.9%、97.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4.9%、75.7%,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效果良好。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诊护理;护理效果
0 引言
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痉挛引起的冠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急剧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心肌坏死[1]。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因素有很多,如过度劳累、紧张、兴奋等情绪波动。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有效的院前急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有助于患者预后改善[2]。本次研究中,将个性化护理措施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获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7 年4 月至2018 年10 月接诊的74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7 例,男21 例、女16 例;年龄为38-73 岁,平均(55.8±3.8)岁;分析患者梗死部位,高侧壁梗死、前间壁梗死、下壁梗死、前壁梗死分别为7 例、7例、9 例、14 例;分析患者学历,初中及其以下、高中、专科及其以上分别为17 例、12 例、8 例;对照组37 例,男22 例、女15 例;年龄为37-74 岁,平均(55.1±3.2)岁;分析患者梗死部位,高侧壁梗死、前间壁梗死、下壁梗死、前壁梗死分别为7 例、8 例、9 例、13 例;分析患者学历,初中及其以下、高中、专科及其以上分别为16 例、13 例、8 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对比。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由于绝大多数的病人在术后受自身疾病的影响,出现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影响治疗效果,护士应根据不同病人的心理状态,为病人提供有效的心理指导,消除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增加病人对治疗的信心。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措施,在接到急救电话后,马上安排接诊,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结合患者实际,建立静脉通路、吸氧等措施,明确患者病情后,制定适宜的救治方案。
2.1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1.9%(34/37),其中,无效、有效、显效分别为3 例、12 例、22 例;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仅为64.9%(24/37),其中,无效、有效、显效分别为13 例、13 例、11 例。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相对比,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出诊、急救、入院时间,根据我院自行编制的护理满意调查表判定患者对护理满意状况,总分为100 分,分为不满意(得分<70 分)、满意(得分≥70 分)和非常满意(得分≥90 分)三个部分,护理总满意度=100-不满意度[3]。
2.2.1 混交度 树种隔离程度指的是树种在群落中的空间配置,它是林分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落树种混交状况的表达方式,分离程度越大,表明同种个体聚生的可能性越小,林木对空间的利用程度也越大,同种之间的竞争机会减少,群落的稳定性也会越大[6]。
1.2.2 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成立专门的个性化院前急诊护理小组,并对护理成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明确护理人员工作职责、工作范围,个性化院前急诊护理措施包括:①院前急救指导,在接到急救电话后,迅速安排人员接诊,并且在救护车上要通过电话联系患者家属,结合患者实际,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引,如稳定情绪、引导患者卧床休息等,并告知患者家属密切观察患者身体状况,发现异常后及时联系救护人员。②现场护理及转运,救护人员达到现场后,要及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吸氧,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检查患者心电图,并通过传输系统,将实施数据传入院内中心值班室,院内急救小组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提前准备好治疗器械。在转运途中要注意动作轻柔、平稳,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抚。③家属健康教育,要及时为患者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发病原因、抢救流程、相关注意事项,并为患者讲解治疗成功案例,消除患者及家属的不良情绪,让患者家属协助开展急诊抢救工作。④急诊接诊护理,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信息,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迅速开启绿色通道,努力消除客观因素带来的影响,并做好院内接诊准备,到患者达到医院后,立刻将患者送入抢救室,展开抢救。
1.5 统计学处理。用SPSS 18.0 统计软件包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χ2 检验。P<0.05 有统计学意义。
1.4 判定标准。显效是指正确急救诊断,且急救成功,住院后没有复发;有效是指正确急救诊断,且急救过程中稳定患者病情,安全入住医院;无效是指没有达到上述任何一点。护理总有效率=100-无效率[4]。
2 结果
正在我们交流的时候,小龙妈妈回家了。她说她和孩子的爸爸、奶奶常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发生不愉快,当她批评孩子或者要纠正孩子的某个错误时,爸爸或者奶奶总会在旁边责怪她说话没水平,教育方式太严厉太粗暴,最终引发一场家庭纠纷。吵完后妈妈干脆不理孩子,而爸爸更加宠爱孩子了。
脉压雷达所采用的宽脉冲不仅可以提高雷达的平均发射功率,还能够确保足够大的作用距离。在接收端通过脉冲压缩处理将宽脉冲转化为窄脉冲,则可实现较好的距离分辨率,因此较好地解决了雷达大作用距离和高距离分辨率之间的矛盾。此外,脉冲压缩处理大大提高了雷达对非相干干扰的抑制能力[1]。如何对脉压雷达进行有效干扰已成为电子战领域的研究热点。
2.2 观察两组出诊、急救和入院时间。观察组出诊、急救和入院时间分别为(48.8±15.1)s、(19.7±5.2) min、(2.0±0.2)h,对照组出诊、急救和入院时间分别为(78.3±18.4)s、(42.5±6.1) min、(3.5±0.4)h。观察两组出诊、急救和入院时间,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较为显著,P<0.05。
2.3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达97.3%(36/37),其中,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分别为1 例、10 例、26 例;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仅为75.7%(28/37),其中,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分别为9 例、14 例、14 例。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医院比较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具有很高的致死率[5]。在实践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良好的院前急救护理,可以为后续的急诊抢救打下良好基础,有助于患者生命抢救[6]。个性化护理措施是一种现代化的护理模式,其具有内容个性化的显著特点,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引导患者家属积极配合,解决了院前急诊的各种问题,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同时也消除了患者及家属的不良心理,推动了护理措施的良好落实。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出诊、急救、入院时间和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91.9%、(48.8±15.1)s、(19.7±5.2) min、(2.0±0.2)h、97.3%,对照组分别为64.9%(78.3±18.4)s、(42.5±6.1) min、(3.5±0.4)h、75.7%。相比统计学差异尤为显著,P<0.05。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效果较佳。
参考文献
[1] 胡利群.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作用[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8,27(2):213-216.
[2] 黄春华.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04):667-669.
[3] 栗林然.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6,30(4):1493-1494.
[4] 曾英.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8):1116-1117,1120.
[5] 唐雪梅,冯碧霞,陈清秀.个性化护理对急诊患者的精神状态影响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20):2453-2455.
[6] 占绘华,樊丹娜.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改善急诊科患者家属负性情绪和满意度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4,36(14):2225-2226.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88.200
本文引用格式:郭旭楠.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296-297.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急诊论文; 分别为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论文; 卫生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 护理学论文; 专科护理学论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88期论文; 河南省中医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