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赤腹松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松鼠,生境,足赤,蓖麻子,球果,林分,人工林。
赤腹松鼠论文文献综述
程文祥,刘劲松[1](2019)在《雅安市雨城区赤腹松鼠的风险性分析及防控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是我国林业有害生物之一,也是雅安市雨城区的主要森林鼠害。文章根据赤腹松鼠的生物学特性、分布与控制情况、扩散蔓延可能性、天敌分布情况以及对木材资源影响、检疫和除治难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风险性评估。结果表明:赤腹松鼠为雨城区低度危险性有害生物,对该区柳杉林、杉木林构成潜在威胁,必须对其采用有效的防控措施。(本文来源于《四川林勘设计》期刊2019年03期)
袁耀华,刘群秀,张欣[2](2019)在《城市公园中赤腹松鼠的家域特征及昼间活动规律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对上海动物园内活动的9只赤腹松鼠进行无线电遥测,应用Homing法进行空间定位,基于最小凸多边形(MCP)和95%固定核空间(95%Kernel)模型估算城市绿地中赤腹松鼠的家域面积、空间分布特征及个体间的重迭情况,同时记录赤腹松鼠的昼间行为规律。赤腹松鼠家域面积平均值为12 376 m~2(MCP)~18 146 m~2(95%Kernel),雌雄个体间家域面积无显着差异(Independent-sample t test,t=-0.101,P=0.922)。赤腹松鼠冬季家域面积与春季家域面积间无显着差异(One way ANOVA,MCP:F=3.900,P=0.070;95%FK:F=3.566,P=0.081)。部分赤腹松鼠家域间存在重迭,冬季重迭指数0.36~0.63,春季重迭指数0.02~0.43。赤腹松鼠的昼间行为以移动(29.4%)、取食(25.1%)和休息行为(24.7%)为主。在不同季节,赤腹松鼠的取食行为发生显着变化(One way ANOVA,F=119.268,P<0.001),取食行为冬季发生频率最高(33.3%),夏季最低(16.4%);领域行为在夏(15.8%)、秋(16.2%)季发生频率较高,春季(5.8%)降低(One way ANOVA,F=140.416,P<0.001)。赤腹松鼠昼间活动呈"U"型分布,主要集中于05:00—08:00和15:00—18:00,休息主要分布于12:00—13:00。(本文来源于《兽类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陈国柱,金锦锦,仇玉萍[3](2018)在《赤腹松鼠取食蓖麻首次记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赤腹松鼠(Callosciuruserythralus)又名红腹松鼠,属啮齿目松鼠科丽松鼠属,广布于东洋界,在混交林、针叶林中较为常见(江剑平等2007)。其亚种分化较多,在昆明地区为昆明亚种(C. e. michianus)(许维岸等1989)。赤腹松鼠主要以果实、种子、嫩叶、农作物等为食(冉江洪等2005),但喜食植物坚果(江剑平等2007),如裸子植物的球果、泡桐(Paulowniafortunei)、楤木(Araliachinensis)等落叶阔叶树果实等(蔡红霞等2001)。迄(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贾义平,靳伟,左之才,王正义,余树民[4](2018)在《赤腹松鼠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季节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季节性繁殖是动物适应环境的具体表现,也是动物维持其种群发展的重要策略。生殖激素和动物的繁殖活动关系密切,协调实现繁殖后代的机能(赖平等,2012),如配子的发生、成熟与排出及受精、妊娠、分娩与泌乳等性行为活动。例如雄性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血清中睾酮(程志兴,2009)和黄山短尾猴(Macaca thibetana)血清中孕酮含量(夏东坡,2007)在交配期间显着升高,(本文来源于《兽类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安蕤,黄永浩,汤开成,王家才,郭聪[5](2018)在《不同施药强度下赤腹松鼠的防治效果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防治成本,优化防治方法,于2015年3月—2016年7月,在洪雅县林场采用毒饵站对赤腹松鼠进行防治,调查了不同施药强度区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每年2—3月,每公顷安装4个毒饵站,溴敌隆毒饵浓度为0.008%,每个毒饵站每次投放毒饵20 g×2袋,投放15 d后再补投1次,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8年01期)
肖科[6](2017)在《认识森林有害生物 积极预防病虫害》一文中研究指出赤腹松鼠,为啮齿目松鼠科的一种中型的树栖松鼠,体细长,体长200(178—223)mm。尾较长,若连尾端毛在内几等于体长。吻较短。前足裸露,掌垫2枚,指垫4枚;后足踱部裸出,踱垫2枚,趾垫5枚。乳头2对,位于腹部。体背至吻部至身体后部为橄榄黄灰(本文来源于《雅安日报》期刊2017-11-15)
贾义平,靳伟,左之才,沈留红,马晓平[7](2017)在《赤腹松鼠血清肝肾功能指标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捕自四川荥经县的161只成体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雄鼠76只,雌鼠85只)为研究对象,从2015年2月至12月分四个季节测定了雌、雄鼠血清中反映肝肾功能的14项指标,并分析了妊娠对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肝肾功能指标均无显着的性别差异。(2)白蛋白、胆碱酯酶和肌酐在春季有升高的趋势,但无明显的季节差异。(3)总蛋白、球蛋白及尿酸含量春季低于其他季节,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尿素氮含量春季高于其他季节,前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春季高于其他季节,夏季显着下降,冬季最低。(4)妊娠鼠血清胆碱酯酶含量高于未妊娠鼠,尿素氮、肌酐和尿酸含量低于未妊娠鼠。结果表明,雌、雄赤腹松鼠肝肾功能指标无性别差异且季节变化趋势相同,大多数在春季变化显着且妊娠影响较小,这可能与雌、雄的繁殖状态及在多变性环境条件下的生理适应能力有关。(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贾义平[8](2017)在《四川荥经县赤腹松鼠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是一种树栖型松鼠,对其在野外环境下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将加深我们对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认识。环境温度、光周期、降雨量、食物可利用度等随气候的季节性变换而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动物的生活环境、习性和行为等。近年,由于赤腹松鼠的大量繁殖,给四川荥经地区的柳杉和杉木人工林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深入了解赤腹松鼠的适应性变化与季节变化的关系,通过春、夏、秋、冬四季捕捉赤腹松鼠,并测定其体重、脏器重、血常规、血液生化和繁殖激素等指标,探讨季节变化及繁殖等因素对上述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1.赤腹松鼠的体重无性别和季节差异(P>0.05)。心脏湿重春季雄性显着大于雌性,夏季雄性显着小于雌性(P<0.05);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湿重均无性别差异。夏、冬季的肝脏湿重高于春、秋季(P<0.05);秋季的脾脏湿重高于冬季和春季(P<0.05);春季的肺脏湿重显着高于夏季(P<0.05);冬、春季的肾脏湿重高于夏季(P<0.05)。雄鼠秋季的心脏湿重高于夏、冬季,雌鼠夏、秋季的心脏湿重高于冬季(P<0.05);春季的睾丸和子宫湿重显着大于秋季(P<0.05)。妊娠鼠的肝脏、肺脏和肾脏湿重高于未妊娠鼠(P<0.05)。2.雌、雄赤腹松鼠的血常规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HCT、MCV、LYM、MID和RBC无明显季节差异(P>0.05)。秋季的WBC和GRA显着低于其他季节(P<0.05),春季的HGB、MCH、MCHC和PDW显着高于其他季节(P<0.05),冬季的RDW和MPV显着低于其他季节(P<0.05),冬季的PLT和PCT显着高于春季(P<0.05)。妊娠鼠与未妊娠鼠的血液生理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3.雌、雄赤腹松鼠的肝、肾功能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ALB、CHE和CRE无明显的季节差异(P>0.05)。春季的TP、GLOB及UA含量低于其他季节(P<0.05),春季的TBIL、DBIL、IBIL 和 BUN 高于其他季节(P<0.05),春季的 PA、ALT、AST 和Y-GT 高于其他季节(P<0.05)。妊娠鼠的血清CHE含量高于未妊娠鼠(P<0.05),BUN、CRE和UA含量则低于未妊娠鼠(P<0.05)。4.雌、雄赤腹松鼠的糖、脂代谢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HDL、ApoB无季节差异,夏、秋季的CHO、TG、LDL、VLDL、GLU浓度高于春、冬季(P<0.05),夏、秋季的ApoAI低于春、冬季(P<0.05)。妊娠鼠的TG、VLDL浓度高于未妊娠鼠(P<0.05)。5.雌、雄赤腹松鼠的血清电解质浓度无显着差异(P>0.05)。春、冬季的P浓度显着高于夏、秋季(尸<0.05);春季的K+浓度显着高于其他季节(尸<0.05);冬季的Na+浓度显着高于春、夏季,秋季的Na+显着高于春季(P<0.05);春季的Cl-浓度显着低于秋、冬季(尸<0.05);春季的Ca2+浓度显着低于冬季(P<0.05)。妊娠鼠的P、Ca2+浓度显着低于,K+浓度显着高于未妊娠鼠(尸<0.05)。6.雌、雄赤腹松鼠的血清生殖激素除GnRH外,均具有性别差异,且随繁殖状态而变化,均在10月最低(P<0.05)。雄鼠的血清FSH、LH、E2、T和P4含量在2或3月和7或8月最高(P<0.05)。雌、雄鼠的血清GnRH和雌鼠的血清FSH、LH和E2含量在2月和7月最高(尸<0.05)。雌鼠的血清T浓度全年均显着低于雄鼠(P>0.05),而P4浓度在5月显着升高(P<0.05)。结论:荥经赤腹松鼠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季节变化和妊娠是影响其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重要因素。1.赤腹松鼠体重不受性别和季节影响。心湿重在春季雄性大于雌性、在夏季雄性小于雌性。肝脏和脾脏的湿重春季小于其他各季节;肺脏和肾脏的湿重夏季小于其他各季节、子宫或睾丸的湿重秋季小于其他各季节;心脏的湿重冬季小于其他各季节。2.春季赤腹松鼠的血液中HGB、MCH、MCHC、RDW显着高于其他各季节,而PLT和PCT显着低于其他各季节。秋季赤腹松鼠血液中的WBC和GRAN显着低于其他各季节。3.春季赤腹松鼠的血清中TP和GLOB显着低于其他各季节,而PA、TBIL、DBIL、IBIL、ALT、AST和Y-GT显着高于其他各季节。4.夏、秋季赤腹松鼠的血清中CHO、TG、LDL、VLDL和GLU显着升高于春、冬季。5.春季赤腹松鼠的血清中K+显着高于其他各季节,P、Na+、C1-和Ca2+显着低于其他各季节。6.赤腹松鼠2-3月和7-8月的血清中T、LH、FSH、E2、GnRH显着高于其他月份;3-5月和8月的P4显着高于其他月份。7.妊娠赤腹松鼠的体重、肝脏、肺脏和肾脏较未妊娠赤腹松鼠显着增大,血清中的CHE、TG和VLDL也较未妊娠赤腹松鼠显着升高,而BUN、CRE和UA则较未妊娠赤腹松鼠显着降低。(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张欣[9](2017)在《城市绿地赤腹松鼠行为及生境选择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赤腹松鼠是城市居民最为熟悉的野生哺乳动物之一,能够适应不同于野外环境的城市生境,为研究城市绿地内赤腹松鼠的行为和生境特征,于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采用目标动物法和连续记录法对上海动物园赤腹松鼠的活动进行追踪和记录,样线法和样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赤腹松鼠行为和生境选择进行研究。获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赤腹松鼠全年昼间行为时间分配中,移动行为所占比例最高,达29.41%,其次为取食行为,达25.11%,休息行为和领域行为占总观察频次的24.73%和11.47%,分布频次较低的是警戒行为和修饰行为,分别为5.92%、3.36%;赤腹松鼠的取食行为在不同季节差异性极显着(p<0.01),取食行为比例在冬季最高(33.27%),夏季最低(16.41%);移动行为和领域行为在不同季节差异性显着(p<0.05),移动行为比例在春季最高(33.86%),冬季最低(20.95%);领域行为比例在秋季最高(16.19%),在春季最低(5.84%);警戒行为、修饰行为和休息行为季节性差异性不显着(p>0.05)。2.赤腹松鼠全年昼间活动行为比率曲线呈“U”字型,取食行为和移动行为在四季均呈明显的双峰型;休息行为在春、夏、秋叁个季节均呈单峰型,在清晨和傍晚分布频率较低,中午达最高,在冬季的清晨、中午和傍晚均为休息活动的高峰期;修饰行为四季均无明显高峰期;警戒行为在春季、夏季、秋季出现高峰期,在冬季无高峰期;领域行为在秋季出现高峰期,在春季、夏季和冬季无高峰期。3.赤腹松鼠活动频率最高的地点的主要特征:海拔为0~5m,坡度<10°的平缓坡,阳坡,食物丰富度丰富,距水源距离0~30 m,距人为干扰距离20~30(m),乔木密度10~20(株),乔木胸径20~30(cm),灌木密度150~200(株),灌木冠幅100~150(cm),郁闭度为优,植被林型为常绿阔叶林。4.赤腹松鼠随机选择食物来源丰富以及食物丰富度一般的生境,不会主动选择也不主动回避,回避食物丰富度较差的生境;倾向于距水源0~30 m的距离内活动,距水源距离30~120 m的生境随机活动,不会主动选择也不主动回避,回避在距水源距离120~150 m的生境活动;倾向于阳坡的生境,回避阴坡的生境;倾向于在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活动,随机选择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竹林的林型生境,不会主动选择也不主动回避,回避在疏林草地生境活动。(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7-04-01)
张欣,刘群秀,耿广耀,田秀华[10](2017)在《上海动物园赤腹松鼠冬季生境特征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采用样线法、样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动物园内野生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对城市景观的栖息地利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赤腹松鼠生境的主要特征:坡度<10°的平缓坡,阳坡,食物丰富度丰富,距水源距离为0~30 m,人为干扰距离为10~20 m,乔木密度10~20株,灌木密度100~150株,乔木胸径20~30 cm,灌木冠幅100~150 cm,郁闭度为优,植被林型为常绿阔叶林。影响赤腹松鼠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为食物丰富度、植被林型、距水源距离。赤腹松鼠倾向于食物来源丰富的生境,随机选择一般以及较差的生境;倾向于在常绿阔叶林中活动,随机选择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疏林草地、竹林的林型生境;倾向于距水源0~30 m的距离内活动;距水源距离30~120 m的生境随机活动;避免在距水源距离120~150 m的生境活动。(本文来源于《经济动物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赤腹松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对上海动物园内活动的9只赤腹松鼠进行无线电遥测,应用Homing法进行空间定位,基于最小凸多边形(MCP)和95%固定核空间(95%Kernel)模型估算城市绿地中赤腹松鼠的家域面积、空间分布特征及个体间的重迭情况,同时记录赤腹松鼠的昼间行为规律。赤腹松鼠家域面积平均值为12 376 m~2(MCP)~18 146 m~2(95%Kernel),雌雄个体间家域面积无显着差异(Independent-sample t test,t=-0.101,P=0.922)。赤腹松鼠冬季家域面积与春季家域面积间无显着差异(One way ANOVA,MCP:F=3.900,P=0.070;95%FK:F=3.566,P=0.081)。部分赤腹松鼠家域间存在重迭,冬季重迭指数0.36~0.63,春季重迭指数0.02~0.43。赤腹松鼠的昼间行为以移动(29.4%)、取食(25.1%)和休息行为(24.7%)为主。在不同季节,赤腹松鼠的取食行为发生显着变化(One way ANOVA,F=119.268,P<0.001),取食行为冬季发生频率最高(33.3%),夏季最低(16.4%);领域行为在夏(15.8%)、秋(16.2%)季发生频率较高,春季(5.8%)降低(One way ANOVA,F=140.416,P<0.001)。赤腹松鼠昼间活动呈"U"型分布,主要集中于05:00—08:00和15:00—18:00,休息主要分布于12:00—13:0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赤腹松鼠论文参考文献
[1].程文祥,刘劲松.雅安市雨城区赤腹松鼠的风险性分析及防控对策[J].四川林勘设计.2019
[2].袁耀华,刘群秀,张欣.城市公园中赤腹松鼠的家域特征及昼间活动规律初探[J].兽类学报.2019
[3].陈国柱,金锦锦,仇玉萍.赤腹松鼠取食蓖麻首次记述[J].动物学杂志.2018
[4].贾义平,靳伟,左之才,王正义,余树民.赤腹松鼠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季节差异[J].兽类学报.2018
[5].王安蕤,黄永浩,汤开成,王家才,郭聪.不同施药强度下赤腹松鼠的防治效果调查[J].四川动物.2018
[6].肖科.认识森林有害生物积极预防病虫害[N].雅安日报.2017
[7].贾义平,靳伟,左之才,沈留红,马晓平.赤腹松鼠血清肝肾功能指标的测定[J].动物学杂志.2017
[8].贾义平.四川荥经县赤腹松鼠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7
[9].张欣.城市绿地赤腹松鼠行为及生境选择的初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
[10].张欣,刘群秀,耿广耀,田秀华.上海动物园赤腹松鼠冬季生境特征初探[J].经济动物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