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星形胶质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星形,细胞,胶质瘤,胶质,儿茶素,神经,肿瘤。
星形胶质瘤论文文献综述
解学军,张冰[1](2018)在《外泌体MicroRNA-1246促进星形胶质瘤细胞增殖与侵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中microRNA-1246(miRNA-1246)是否作用于星形胶质瘤细胞,促进其增殖与侵袭。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miRNA-1246抑制剂组与miRNA-1246模拟物组,各组设6个复孔。首先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外泌体并鉴定其成分。通过基质胶包被的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星形胶质瘤细胞在miRNA-1246作用下侵袭能力的变化,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NA-1246是否靶向细胞黏附分子1 (CADM1)基因。最后通过Western Blot实验与RT-qPCR实验检测癌症组织中CADM1蛋白水平的含量并分析其与胶质瘤的关系。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胶质瘤患者血液循环外泌体中miRNA-1246的含量为2.83±1.70,高于对照组1.00±0.5 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44,P=0.026)。转染miRNA-1246抑制剂后细胞CADM1蛋白水平为1.79±0.17,高于对照组1.00±0.09(t=4.576,P=0.017),细胞侵袭数量为(48.40±5.90)个,低于对照组96.50±6.70,而转染miRNA-1246模拟物后细胞侵袭数量为(123.20±9.80)个,高于对照组(96.50±6.70)个(t=5.258,P=0.002)。CCK-8实验中转染miRNA-1246抑制剂组A450值为0.49±0.08,低于对照组0.76±0.06,而转染miRNA-1246模拟物组A450值为1.03±0.09,显着升高(F=33.82,P=0.005)。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表明细胞转染miR-1246模拟物后荧光强度为4.98±1.86,低于对照组10.34±2.60(t=7.235,P=0.006),而CADM1-Mut组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胶质瘤细胞外泌体中的miRNA-1246可通过靶向CADM1基因抑制蛋白表达,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与转移,提示循环外泌体中的miRNA-1246可作为恶性胶质瘤诊断与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来源于《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5期)
马春阳,郑传宜,周建,叶富跃,吴然[2](2017)在《雷公藤甲素对胶质瘤细胞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胶质瘤患者20例,提取总蛋白以及mRNA;另外,选择本实验室自有的胶质瘤细胞,提取总蛋白和mRNA。采用Western blot法和PCR法检测雷公藤甲素对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将胶质瘤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雷公藤甲素组以及雷公藤甲素+AEG-1组,作用24小时后,采用CCK-8法检测雷公藤甲素对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雷公藤甲素对胶质瘤细胞和胶质瘤组织中AEG-1蛋白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P>0.05),但是可以显着抑制AEG-1 mRNA的表达(P<0.05)。经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雷公藤甲素组胶质瘤细胞生长速度最慢,与阴性对照组和雷公藤甲素+AEG-1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而雷公藤甲素+AEG-1组胶质瘤细胞生长速度慢于阴性对照,但是较雷公藤甲素组细胞生长快,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 雷公藤甲素可能是通过抑制AEG-1的表达而发挥抗胶质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生杂志》期刊2017年12期)
陆启凤[3](2016)在《胶质瘤干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胶质瘤(glioma)是原发性神经系统肿瘤,其中胶质母细胞瘤(GBM)恶性度最高也最具侵袭性。胶质母细胞瘤约占神经胶质瘤的70%,其临床表现为复发率高、死亡率高、预后不良和生存质量严重下降等特点,目前尚无法治愈[1]。当前的研究表明,胶质瘤的浸润生长和复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神经胶质瘤干细胞(GSC)的存在,胶质瘤干细胞具有增殖、分化和自我更新等干细胞特性,且有很强的成瘤能力[5-9]。胶质瘤干细胞学说的提出使人们对胶质瘤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也使得治疗靶向从传统的肿瘤细胞转移到胶质瘤干细胞上来,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更为合理的思路和方法[10]。目的:现有的绝大多数胶质瘤干细胞离体研究只是研究它们单独存在下的状况,不能体现在体状态下肿瘤干细胞与脑内其他细胞,尤其是与星型胶质细胞的相互影响。本实验通过研究胶质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点,尤其是胶质瘤干细胞的谷氨酸转运和代谢特点,以及探讨胶质瘤干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阐明胶质瘤干细胞所需要的生存条件,以求对胶质瘤干细胞的生长、代谢及其对脑内环境的影响有个更全面的了解,为寻找新的治疗手段打好理论基础。方法:本实验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凋亡检测、免疫细胞染色技术、免疫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技术)、细胞成份分离技术、药物干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谷氨酸和谷氨酰胺等技术方法,分两个部分探讨了胶质瘤干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第一部分是从胶质瘤干细胞的角度出发,研究胶质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点;第二部分主要是模拟在体环境,探究胶质瘤干细胞U251GSC与在体环境中大量存在的星形胶质细胞相互作用影响。进一步探究维持胶质瘤干细胞U251GSC生长生存所需要的条件及机制。结果:(1)培养与鉴定了肿瘤干细胞U251GSC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瘤干细胞U251GSC同时高表达CD133、Nestin、Sox-2和GFAP。(2)胶质瘤干细胞U251GSC有摄取谷氨酸的能力且其谷氨酸转运蛋白EAAT1/GLAST的主要表达位置是在细胞膜上。(3)EGF、bFGF、hLIF、B27添加剂等营养因子对胶质瘤干细胞的生存有着重大作用。(4)U251GSC在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条件下的相关干细胞表型发生巨大的变化,共培养后的U251GSC不形成细胞球且紧贴星形胶质细胞生长。(5)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的状态有利于U251GSC在无外加生长因子时的长期生存。(6)在缺乏外加生长因子,如EGF等,PMA可以代偿EGF受体激活后的PKC信号通路的促肿瘤生长与抗凋亡作用。(7)PMA显着抑制胶质瘤干细胞U251GSC的谷氨酸摄取,提示GSC的谷氨酸摄取与PKC活性水平及细胞的状态紧密相关。结论:进一步明确了胶质瘤干细胞U251GSC的生物学特性,具有成球悬浮生长、具有高表达干细胞标志物CD133、Nestin、Sox-2及GFAP的特点、尤其是GSC具有明显不同于普通胶质瘤细胞的摄取谷氨酸的能力,且其谷氨酸转运蛋白EAAT1/GLAST的主要表达位置是在细胞膜上。通过模拟在体环境中胶质瘤干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我们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可能促进胶质瘤干细胞U251GSC的生存、分化、侵袭和迁移,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这很可能是胶质瘤难以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基础上,本实验进一步探究了PKC通路在胶质瘤干细胞生存与谷氨酸转运中的重要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邢洲,曾敏灵,张惠,胡慧贤,陈静琦[4](2015)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星形胶质瘤增殖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对星形胶质瘤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病理级别的星形胶质瘤组织中CD68阳性TAM的浸润情况,用Imaga-Pro Plus 6.0软件分析每个视野阳性染色的光密度积分(IOD),每个组织切片在400倍下分析20个视野。结果高病理级别的星形胶质瘤组织比低病理级别的星形胶质瘤组织CD68阳性的TAM数量明显增多,随着代表星形胶质瘤增殖的指标Ki67表达的增高,TAM在星形胶质瘤组织中的IOD明显升高。结论 TAM在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数量与星形胶质瘤增殖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5年23期)
彭超,罗祎敏,陈延群[5](2015)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星形神经胶质瘤U87MG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核因子κB活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星形神经胶质瘤(GBM)细胞系U87MG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对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探讨EGCG对恶性胶质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U87MG细胞,用EGCG预处理后,四氮唑盐酶还原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及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率;明胶酶谱实验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MP-2的酶活性和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65的核转位。为进一步探讨NF-κB与MMP-2基因表达的关系,U87MG细胞与EGCG孵育的同时,加入25μmol/L NF-κB特异性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共同孵育,RT-PCR检测其对MMP-2表达的影响。结果 EGCG与佛波酯(PMA)诱导后的U87MG细胞共孵育后,当浓度<20μmol/L时,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MMP-2 m 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明胶酶谱实验显示,EGCG也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MMP-2的酶活性。PMA诱导后的U87MG细胞与EGCG共孵育后,转移至核内的p65蛋白随着EGCG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少。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能协同EGCG下调MMP-2m RNA表达。结论 EGCG通过抑制NF-κB的转位,在基因和蛋白水平抑制PMA诱导的U87MG细胞MMP-2的表达及其酶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20期)
刘媛媛,胡怀强,王树才,曹秉振[6](2015)在《星形细胞胶质瘤NMDAR1表达及与抗NMDA受体脑炎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NMDAR1表达与人脑星形细胞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可能关系及抗NMDAR脑炎伴发恶性胶质瘤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我院不同WHO分级的人脑星形细胞胶质瘤手术病例及病理组织;分析病例特点;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不同WHO分级人脑星形细胞胶质瘤和正常(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期刊2015-09-18)
何福果,陈晏林,林晓,赵涌[7](2015)在《CD105与CD248在星形细胞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脑星形细胞胶质瘤组织中CD105与CD248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28份不同分级的脑星形细胞胶质瘤组织及16份正常脑组织中CD105与CD248的表达。结果正常脑组织中未检测到CD105与CD248的表达。胶质瘤组织中CD105与CD248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71%和58.59%,且胶质瘤病理级别与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CD105与CD248在星形细胞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其可能参与了脑星形细胞胶质瘤的发展,以二者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疗法将为星形细胞胶质瘤的生物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黄睿[8](2015)在《HCMV感染上调人星形胶质细胞IGF2分泌对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和恶性脑胶质瘤关系密切。在胶质瘤微环境中,HCMV的潜伏感染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胶质瘤细胞的发展。这种影响途径主要包括:HCMV感染下的星形胶质细胞上调IGF2表达,进而IGF2蛋白的分泌表达量增加,IGF2分泌蛋白通过与普遍表达在胶质瘤细胞表面的IGFI-R结合,介导胶质瘤细胞内MAPK-ATF5通路的活化,最终影响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分化,且抑制其凋亡。首先利用q RT-PCR技术检测感染HCMV前后星形胶质细胞内IGF2表达量的改变;进而ELISA测定感染前后星形胶质细胞IGF2蛋白分泌量的变化;利用免疫荧光技术观测,与感染了HCMV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其胞膜表面磷酸化的IGF-IR表达增多。然后在分子水平上探讨HCMV感染通过IGF-IR介导的MAPK-ATF5信号通路,影响胶质瘤细胞内部代谢及重要分子物质的改变。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感染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研究试图阐明在体内潜伏感染的HCMV病毒参与脑胶质瘤增殖与分化的分子机制,为治疗HCMV持续性感染的相关疾病提供新药物靶位和防控新思路。目的:1.检测感染HCMV前后星形胶质细胞IGF2基因的表达和蛋白分泌的改变,研究胶质瘤微环境中HCMV潜伏感染状态下,星形胶质细胞分泌影响脑肿瘤发育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2.建立星形胶质细胞和胶质瘤细胞的共培养模型,模拟体内胶质瘤微环境,对比及研究与HCMV感染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和与未被HCMV感染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其胞膜表面分子受体,内部细胞信号通路激活和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方法:1.测定模拟HCMV潜伏感染状态所需要的最适MOI值,用最适MOI的HCMV感染人星形胶质细胞,q RT-PCR检测随着时间的延长,星形胶质细胞内IGF2基因表达量的改变。ELISA检测感染后星形胶质细胞分泌IGF2的改变。2.建立体外星形胶质细胞和胶质瘤细胞共培养模型,利用transwell共培养小室模拟体内胶质瘤微环境,上室接种胶质瘤细胞,下室接种星形胶质细胞。3.共培养体系建立后,HCMV感染星形胶质细胞,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与未感染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的胶质瘤细胞,与感染了HCMV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它们的表面受体IGF-IR磷酸化水平的改变。利用q RT-PCR,Western blot测定其胞内MAPK-ATF5信号通路的激活状态。同时利用CCK8检测各组胶质瘤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率结果:1.实验测得当HCMV的m.o.i.=2时即可以很好地维持星形胶质细胞的生长状态良好,基本不发生形变,又能持续性的分泌IGF2,为下一步研究对胶质瘤细胞影响的研究奠定基础。2.HCMV感染的星形胶质细胞IGF2基因表达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呈递增趋势。星形胶质细胞外分泌IGF2蛋白的表达量也同步增长。3.建立共培养体系以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感染了HCMV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胶质瘤细胞表面磷酸化的IGF-IR比例显着增加。并且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磷酸化IGF-IR的比例有逐步递增的趋势。与未感染了HCMV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胶质瘤细胞表面磷酸化IGF-IR比例基本不变,非磷酸化的IGF-IR处于优势地位。4.q RT-PCR以及Western blot验证了IGF-IR下游MAPK-ATF5信号通路的激活,最终将影响到胶质瘤细胞的发展。5.CCK-8检测结果显示:胶质瘤细胞与感染了HCMV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或者培养液中加入外源性IGF2,可以促进其增殖,且后者作用大于前者。而与未感染HCMV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增殖明显落后于以上两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感染了HCMV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或者培养液中加入外源性IGF2的胶质瘤细胞凋亡率也呈现降低的趋势,而与未感染HCMV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凋亡率基本保持不变。结论:1.HCMV AD169感染人星形胶质细胞将上调IGF2的基因表达,同时也促进了人星形胶质细胞外分泌IGF2蛋白增多。2.与感染了HCMV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的胶质瘤细胞,IGF-IR受体被激活,IGF-IR磷酸化水平升高。在胶质瘤细胞内激活MAPK通路,最终导致了ATF5的高表达。3.MAPK-ATF5通路的激活将会影响胶质瘤细胞的生存及生长,提高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少了胶质瘤细胞凋亡,加速了病情的恶化甚至死亡。(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5-06-02)
陈为亮[9](2015)在《肿瘤微环境中星形细胞对胶质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星形细胞对胶质瘤耐药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研究背景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且最致命的原发性肿瘤,因其浸润生长的特点,手术完全切除十分困难。虽然手术联合放疗和化疗能增加GBM患者生存期,但其预后仍差,复发率高,中位生存期仅为14.6个月。相关研究显示,胶质瘤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是患者术后复发、生存期缩短的重要原因之一。替莫唑胺(temozolomide, TMZ)和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是临床上常用的、用于治疗胶质瘤的两种不同机制的抗肿瘤药物,虽然在体外实验中能有效的杀伤肿瘤细胞,但因耐药性的存在,其临床效果不佳。因此,寻找逆转胶质瘤耐药性的新策略或增强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对胶质瘤治疗十分重要,也是目前临床试验的重点。目前传统的肿瘤耐药性研究仅关注肿瘤本身,而忽略了肿瘤微环境尤其是肿瘤基质细胞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肿瘤相关基质细胞在肿瘤耐药性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星形细胞在脑基质细胞中数目最多,分布最广,是胶质瘤微环境中最为独特的基质细胞群。而且,星形细胞是脑组织中第一个与胶质瘤细胞起作用并将其包绕的细胞类型。在缺血和创伤等病理条件下,星形细胞活化,可以使神经元免受损伤诱导的凋亡。研究发现星形细胞在胶质瘤的生长、侵袭和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然而目前针对星形细胞对胶质瘤耐药性影响及其机制的系统研究甚少。研究目的本实验检测星形细胞是否影响胶质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探讨星形细胞影响胶质瘤耐药性的内在机制,深入理解肿瘤微环境对胶质瘤耐药性的影响,从而为胶质瘤耐药性新治疗靶点的发现、寻找更为有效的控制肿瘤的策略、提高胶质瘤治疗疗效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研究方法和结果1.人星形细胞通过与胶质瘤细胞直接接触降低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检测星形细胞对胶质瘤耐药性的影响,我们建立星形细胞和CFSE标记的胶质瘤细胞的共培养模型,应用Annexin V/PI方法检测胶质瘤细胞的凋亡水平。实验结果显示:与人星形细胞共培养后,胶质瘤细胞系A172的凋亡比例下降约50%,提示星形细胞能降低胶质瘤细胞对化疗药物TMZ和VCR的敏感性。为检测星形细胞是通过与胶质瘤细胞直接接触还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发挥化疗保护作用,我们建立直接接触和transwell间接共培养模型。结果显示,直接接触共培养组中A172的凋亡比例明显下降,但在tranwell间接共培养组中,其凋亡水平下降并不显着。以上结果显示,星形细胞的化疗保护作用依赖于星形细胞与胶质瘤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2.星形细胞通过与胶质瘤细胞形成缝隙连接通道(gap junctional communication, GJC)提高胶质瘤细胞的耐药性缝隙连接通道(GJC)是细胞间直接接触形成一个重要结构,在肿瘤细胞的凋亡和死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通过dye transfer实验,检测星形细胞与胶质瘤细胞间是否存在通过GJC的物质交换;通过加入GJC阻断剂CBX,检测星形细胞与胶质瘤细胞间形成的GJC对胶质瘤耐药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星形细胞与胶质瘤细胞间存在通过GJC的小分子物质交换,而且该过程可被CBX阻断;在直接接触共培养组中加入CBX阻断星形细胞与胶质瘤细胞间的GJC,能逆转星形细胞对胶质瘤的化疗保护作用,提示星形细胞通过与胶质瘤形成GJC提高胶质瘤细胞的耐药性。3.GJC介导的星形细胞对胶质瘤的化疗保护作用依赖于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 Cx43)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胶质瘤中,连接蛋白43(Cx43)是构成GJ的主要蛋白。我们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星形细胞和胶质瘤细胞Cx43的表达情况;通过小干扰RNA技术敲低A172细胞Cx43表达后与星形细胞进行dye transfer实验和共培养凋亡实验,检测Cx43对这两种细胞间物质交换和凋亡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星形细胞和胶质瘤细胞均表达Cx43,两种细胞间可形成GJC;将胶质瘤细胞敲低Cx43后与星形细胞共培养,其染料传递比例明显下降,并且与CBX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提示Cx43可能是构成星形细胞与胶质瘤细胞间功能性GJC的主要蛋白。同时流式结果显示,共培养组中转染siCx43的胶质瘤细胞的凋亡水平与单独培养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并且加入CBX不显着影响其凋亡水平。以上结果提示GJC介导的星形细胞对胶质瘤的化疗保护作用是依赖于Cx43的。4.星形细胞通过GJC调控胶质瘤细胞内Ca2+浓度、防止钙超载,降低胶质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钙离子是可通过GJ在细胞间进行传递的重要的第二信使,在激活和执行细胞凋亡和死亡中起关键作用。我们通过Fluo-3AM标记法,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实验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变化,验证Ca2十在星形细胞调控胶质瘤细胞凋亡中起关键作用。实验结果显示,胶质瘤细胞的Ca2+浓度随细胞凋亡的升高而升高,并且加入Ca2+螯合剂BAPTA能降低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星形细胞内的Ca2+浓度要显着低于A172单独培养组;与星形细胞共培养后,A172细胞内Ca2+浓度降低,共培养组细胞内Ca2+浓度聚集速度要显着慢于单独培养组,并且该过程可被CBX阻断。以上结果提示,在化疗药物作用下,星形细胞和胶质瘤细胞内的Ca2+浓度不平衡,可能存在通过GJC的Ca2+流。因此,星形细胞可能通过GJC调控胶质瘤细胞内Ca2+浓度,防止钙超载,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凋亡。5.人星形细胞与胶质瘤细胞的相互作用为了证实星形细胞与胶质瘤细胞间存在相互作用,我们通过免疫组化GFAP染色检测胶质瘤标本中星形细胞的分布和功能状态。结果显示胶质瘤周围有GFAP阳性星形细胞的浸润和包绕,且处于活化状态,表现为GFAP表达升高且形态向星形转变。体外实验中,免疫荧光结果也显示与A172共培养的星形细胞GFAP表达升高,处于活化状态。以上结果提示浸润的星形细胞与胶质瘤细胞间存在直接接触和相互作用。因此,在体内星形细胞也可能保护胶质瘤细胞免受化疗药物的损害。结论1.肿瘤微环境中的星形细胞能降低胶质瘤细胞对化疗药物TMZ和VCR的敏感性。2.星形细胞通过与胶质瘤细胞直接接触形成GJC,调控胶质瘤细胞内Ca2+浓度,防止钙超载,降低胶质瘤细胞的凋亡。3.星形细胞与胶质瘤细胞间的GJC依赖于Cx43。4.星形细胞与胶质瘤细胞间存在相互作用,临床应用化疗药物治疗胶质瘤时应考虑星形细胞的影响,可联合应用GJC阻断剂CBX,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5.星形细胞与胶质瘤细胞间的Cx43—GJC可作为胶质瘤耐药性治疗的新靶点。结论1.肿瘤微环境中的星形细胞能降低胶质瘤细胞对化疗药物TMZ和VCR的敏感性。2.星形细胞通过与胶质瘤细胞直接接触形成GJC,调控胶质瘤细胞内Ca2+浓度,防止钙超载,降低胶质瘤细胞的凋亡。3.星形细胞与胶质瘤细胞间的GJC依赖于Cx43。4.星形细胞与胶质瘤细胞间存在相互作用,临床应用化疗药物治疗胶质瘤时应考虑星形细胞的影响,可联合应用GJC阻断剂CBX,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5.星形细胞与胶质瘤细胞间的Cx43—GJC可作为胶质瘤耐药性治疗的新靶点。第二部分星形细胞对胶质瘤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研究背景胶质瘤的侵袭特性,使手术完全切除十分困难并介导对目前治疗手段的耐受性,是胶质瘤患者预后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制定新策略治疗胶质瘤的侵袭特性或深入理解调控胶质瘤侵袭的机制,对胶质瘤的治疗极为关键。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肿瘤微环境尤其是肿瘤基质细胞影响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而星形细胞是人脑中数目最多的胶质细胞,是胶质瘤微环境中重要的基质细胞群。有研究显示,星形细胞能增强胶质母干样细胞的侵袭能力,并在肿瘤的生长、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此外,星形细胞还能通过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影响肿瘤的增殖和侵袭能力。胶质瘤微环境中的另一种基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影响胶质瘤侵袭的机制已经得到深入阐述,但星形细胞对胶质瘤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仍较少。MMP14是MMP家族的一种跨膜蛋白,能通过裂解膜表面糖蛋白CD44或通过与TIMP-2结合为复合物进而激活MMP2或MMP9,促进肿瘤的迁移和侵袭。研究显示,多种侵袭性肿瘤和基质细胞的MMP14表达上调,并且小胶质细胞或胶质瘤细胞的MMP14逐渐成为胶质瘤治疗的新靶点。IL-6是一种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近年来有研究显示,IL-6能通过增强MMP2和MMP9的活性促进胶质瘤的迁移和侵袭,因此,IL-6可能通过影响MMP14的活性或表达来调控MMP2或MMP9的活性。基于以上研究,我们提出:星形细胞能通过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如IL-6来调控胶质瘤细胞MMP14的表达,进而影响肿瘤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研究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研究肿瘤微环境中的星形细胞对胶质瘤迁移和侵袭特性的影响,深入探究星形细胞促进胶质瘤迁移和侵袭的机制,为胶质瘤的临床治疗,尤其是对其侵袭特性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实验依据。研究方法和结果1.人星形细胞提高胶质瘤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星形细胞对胶质瘤迁移和侵袭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人星形细胞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显着提高胶质瘤细胞系U251和A172的迁移和侵袭能力。2.星形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上调迁移和侵袭相关的基因和蛋白并激活相关信号通路用星形细胞培养上清(ACM)分别刺激胶质瘤细胞系U251和A172, qRT-PCR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并筛选迁移和侵袭相关基因和蛋白如MMP和Rho家族,结果显示MMP14表达上调最为显着;检测迁移和侵袭相关信号通路,发现ERK1/2、AKT和p38MAPK信号通路被激活。3.星形细胞上清能诱导胶质瘤细胞膜表面MMP14的表达,并通过激活MMP2而不是裂解CD44,促进胶质瘤的迁移和侵袭用星形细胞培养上清刺激胶质瘤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膜蛋白的表达情况,发现胶质瘤细胞膜表面MMP14表达上升,而CD44没有变化。用小干扰RNA技术下调胶质瘤细胞MMP14的表达,明胶酶谱实验显示其分泌的MMP2活性降低,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显示其迁移、侵袭能力明显下降;而用ACM上调胶质瘤细胞膜表面MMP14表达后,其分泌的MMP2活性上升。以上结果提示星形细胞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上调胶质瘤细胞膜表面MMP14的表达,进而通过激活MMP2而不是裂解CD44促进胶质瘤的迁移和侵袭能力。4.星形细胞通过分泌IL-6上调胶质瘤细胞膜表面MMP14的表达通过蛋白芯片对各组培养上清进行检测并筛选迁移和侵袭相关细胞因子,然后通过ELISA和qRT-PCR进行验证,结果显示IL-6变化最为显着。通过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IL-6对MMP14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IL-6能上调胶质瘤MMP14的表达,并且加入IL-6中和抗体能抑制ACM诱导的MMP14表达上调。以上结果提示,由星形细胞分泌的、能上调胶质瘤细胞MMP14表达的关键细胞因子是IL-6。5.胶质瘤标本中MMP14与IL-6的表达正相关,并且两者均与胶质瘤WHO分级和生存期相关通过免疫组化对胶质瘤标本连续切片进行IL-6和MMP 14染色发现,IL-6和MMP14的表达均与肿瘤级别(WHO分级)正相关,与患者生存期负相关,是胶质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MP14的表达与IL-6正相关;正常脑组织(取自脑疝减压患者)高表达IL-6,提示在体内星形细胞分泌的IL-6仍能促进胶质瘤MMP14的表达,并且IL-6和MMP14是判断胶质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标志物。结论1.星形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上调胶质瘤细胞膜表面MMP14的表达,进而激活MMP2促进胶质瘤的迁移和侵袭能力。2.引起胶质瘤细胞MMP14表达上调且由星形细胞大量分泌的细胞因子是IL-6。3.胶质瘤标本中,胶质瘤细胞的MMP14表达水平与IL-6正相关,并均与胶质瘤WHO级别正相关,是胶质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4.星形细胞与胶质瘤细胞间的IL-6—MMP14轴可能是胶质瘤侵袭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5-04-08)
刘玲丽[10](2014)在《星形胶质瘤患者癌组织中S100、Survivin和Ki-67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S100、Survivin和Ki-67在星形胶质瘤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8例脑星形胶质瘤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临床病理级别肿瘤组织中S100、Survivin和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上述指标与星形胶质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脑组织中S100阳性率为100.0%,低级别胶质瘤组织中为76.67%,高级别为18.42%,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S100阳性率明显降低(χ2=12.79,P<0.05)。正常脑组织中Survivin阳性率为0.0%,低级别胶质瘤组织中为30.0%,高级别为73.68%,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Survivin阳性率明显升高(χ2=14.41,P<0.05)。正常脑组织中Ki-67阳性率为5.0%,低级别胶质瘤组织中为30.33%,高级别为78.95%,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Ki-67阳性率明显升高(χ2=12.69,P<0.05)。Survivin表达与Ki-67呈高度正相关(r=0.31,P<0.05)。结论 S100低表达,Survivin和Ki-67高表达提示星形胶质瘤恶性程度较高。S100、Survivin和Ki-67可反映星形胶质瘤的增殖状态,有助于鉴别肿瘤的恶性程度。(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4年18期)
星形胶质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胶质瘤患者20例,提取总蛋白以及mRNA;另外,选择本实验室自有的胶质瘤细胞,提取总蛋白和mRNA。采用Western blot法和PCR法检测雷公藤甲素对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将胶质瘤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雷公藤甲素组以及雷公藤甲素+AEG-1组,作用24小时后,采用CCK-8法检测雷公藤甲素对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雷公藤甲素对胶质瘤细胞和胶质瘤组织中AEG-1蛋白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P>0.05),但是可以显着抑制AEG-1 mRNA的表达(P<0.05)。经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雷公藤甲素组胶质瘤细胞生长速度最慢,与阴性对照组和雷公藤甲素+AEG-1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而雷公藤甲素+AEG-1组胶质瘤细胞生长速度慢于阴性对照,但是较雷公藤甲素组细胞生长快,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 雷公藤甲素可能是通过抑制AEG-1的表达而发挥抗胶质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星形胶质瘤论文参考文献
[1].解学军,张冰.外泌体MicroRNA-1246促进星形胶质瘤细胞增殖与侵袭的研究[J].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2018
[2].马春阳,郑传宜,周建,叶富跃,吴然.雷公藤甲素对胶质瘤细胞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的抑制作用[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
[3].陆启凤.胶质瘤干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6
[4].邢洲,曾敏灵,张惠,胡慧贤,陈静琦.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星形胶质瘤增殖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5
[5].彭超,罗祎敏,陈延群.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星形神经胶质瘤U87MG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核因子κB活性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
[6].刘媛媛,胡怀强,王树才,曹秉振.星形细胞胶质瘤NMDAR1表达及与抗NMDA受体脑炎的关系[C].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2015
[7].何福果,陈晏林,林晓,赵涌.CD105与CD248在星形细胞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5
[8].黄睿.HCMV感染上调人星形胶质细胞IGF2分泌对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分子机制[D].青岛大学.2015
[9].陈为亮.肿瘤微环境中星形细胞对胶质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
[10].刘玲丽.星形胶质瘤患者癌组织中S100、Survivin和Ki-67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