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回应论文_邓晓芒

导读:本文包含了哲学回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哲学,中国,理性,马斯,涂层,荀子,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回应论文文献综述

邓晓芒[1](2019)在《也谈康德宗教哲学的问题意识和基本概念——回应谢文郁先生》一文中研究指出谢文郁先生在《康德宗教哲学的问题意识和基本概念》一文中对我的文章《论康德哲学对儒家伦理的救赎》提出了商榷:一是认为我对康德的主体理性主义和恩典之间的"张力"缺乏"问题意识";二是认为我没有注意到康德对"天生的"(angeboren)和"自然"(Natur)作了区别于日常含义的"正解",以至于产生了对康德的人的本性(自然)的"误读";叁是我未能看到康德的时间上最初的"原始禀赋"(Anlage)才是人的生存的"真正起点",因而误将人的"第二位"的自由本质冒充了第一位的原始禀赋,谢先生则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康德的"性善质恶论"。我的回应为:(1)康德哲学中的上述所谓"张力"纯属子虚乌有,如果是指康德面对的当时德国意识形态中的张力,则我在20年前就已经有这种"问题意识"了;(2)康德对"自然"的超验理解只是针对人选择道德善恶的能力,并非泛指人的本性就只能是超验的,所以误读的是谢先生自己;(3)"原始禀赋"和"自然"一样,在康德那里都具有经验的和超验的双重含义,谢先生看不到这一点,也就无法理解康德的自由意志在超验彼岸中的根据,以及人性中的"根本恶"的真实所指;(4)最后,对谢先生引为文章的最重要根据的两段康德的文字,我对照德文原文以及英译文、李秋零中译文,分析出了谢先生的一系列严重误译,为谢先生误读康德找到了翻译上的根源。(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期刊2019年03期)

郑宇泽[2](2019)在《法治建设中人文关怀必然的判断——一种法哲学思想的回应和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法治逻辑中,法律必须是作为善的目的且予以规则制度化的定在,既要对人及与其存在相关的关系产生约束影响,又要充分关照在此影响下人之为人的价值要求,寻求一种法治过程中人文关怀的必然逻辑。阿列特西对法哲学已然命题的再组构及其对范式演绎逻辑的再解释和法律论证理路的再权衡,有效规避了在工具主义术语描述下法律是实现目的技艺的观点,回应法律的存在应是统合技艺工具性和人文目的性要求的必然诉求。(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陈忠[3](2019)在《涂层世界的哲学应对——关于《涂层正义论》讨论的再回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所处的世界日益具有涂层性,正在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涂层世界。对涂层问题需要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涂层是对异质性对象的一种人工迭合,涂层策略依赖技术的进步、观念的更新,也依赖人们对迭合所生成的新对象的需要。涂层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既有正向意义上的善涂层,也有负向价值的恶涂层。关注负向涂层、异化涂层,揭示异化涂层的生成与运行机理,是涂层理论、涂层研究的一个基本内容。涂层与炫化相共生。炫化是对出众特点的人工塑造,炫化也就是一种人设、人为设计。人设的直接目的往往是为了求得炫化效果。涂层与炫化的盛兴,深刻依存于现代性的效用逻辑。所谓效用逻辑,也就是更多地追求即时可用的效用,而不更多地关注代际价值、代际传承。炫化与涂层的盛兴是一种现实,但不应该成为社会与行为的核心逻辑。涂层理论、涂层研究的一个重要价值,可能在于为理解中国现实包括成就与问题的特殊复杂性、杂糅性,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中国的哲学等理论研究仍存在一定的涂层化、外围化倾向,回归本土语境,关注中国现实,对推进中国哲学社会话语体系建设有基础意义。(本文来源于《探索与争鸣》期刊2019年08期)

张庆熊[4](2019)在《哈贝马斯晚年的哲学思考和对当今世界焦点问题的回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哈贝马斯非常关心当今世界的一些紧迫问题,例如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难民和贸易战、特朗普式的瓦解欧洲的因素、欧盟的前途、世界和平等。他尝试用其交往理性思路去认清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发生的社会根源,考察欧盟的政治领导层和知识精英在处理社会问题以及与民众交往方面的失误,寻求促进欧洲团结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他对当今时代焦点问题的看法,评述其哲学思想的要旨,检验其理论在处理实际问题上的功过成败。(本文来源于《国外理论动态》期刊2019年08期)

张可越[5](2019)在《身体、实践、超越,论荀子哲学的理、欲相融——兼谈西方哲学危机的中国回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欲望和理性的相斗相融,使荀子哲学不断演进出身体、实践、超越叁个层面。其连续继发的深层动力是欲望,而引导其合理发展的则是理性。在身体层面,荀子肯定人的性情欲无恶而朴。在实践层面,荀子以理性缺失为恶,导欲为善,实践使理性和道德持续动态演进。在超越层面,理性通过反思而内化道德,实现了一任公心而为的圣人境界。荀学因其理欲相融而避免了欧陆哲学理欲分裂所造成的工具理性危机和生活世界缺位,解答了实践主体何以交互的问题。这种复杂的动态结构历来为荀学研究者所忽视,论者皆执其一端以为说,故有性恶、性朴诸说纷呈,也因此无法对荀子其人其说做出公正评价。(本文来源于《临沂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周嘉昕[6](2019)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史上一段被忘却的历史——施穆科勒对“青年马克思”问题的回应》一文中研究指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公开出版后,西方学界挑起了"青年马克思"或"两个马克思"的理论争论。1933年,施穆科勒这位曾经在苏联从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编辑工作的德国学者发表了《青年马克思与市民社会》一文。作为苏联马克思主义研究对"青年马克思"问题的早期回应,该文既体现了20世纪20、30年代苏联马克思主义形成史研究以唯物辩证法的确立、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形成和无产阶级立场的获得为出发点的一般特征,也草蛇灰线般地展现出施穆科勒对政治经济学、国家、乌托邦等问题的思考。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史上这段被忘却的历史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把握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的历史演进、苏联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阶段的基本特点、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等重大理论问题。(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汪信砚[7](2018)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特性——对西方学者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种谬见的回应》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学者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表了两种谬见:一是"异端"论,即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异端";二是"复制"论,即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复制品"。二者都否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国特性的合法性。其实,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特性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根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国特性的合法性,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有态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目标所决定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中国特性,最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是中国道路的哲学表达。(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研究》期刊2018年12期)

张清俐[8](2018)在《从哲学视角回应生物学前沿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20—21日,第八次全国生物学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太原举行。与会学者对当前生物学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进行了深入研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李建会介绍说,生物学哲学是近几年国际科学哲学研究中的热点领域之一,其研究的话题和领域(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8-10-26)

王建疆[9](2018)在《中国的哲学和美学没有必要领先世界吗——回应阿列西·艾尔雅维茨等》一文中研究指出欧洲哲学家和美学家们对中国人文学科包括哲学和美学表现出既有光明前景的期许,又有难以实现的评估的矛盾看法。一方面认为,中国的人文学科会因为别现代主义的产生而形成"世界哲学四边形",甚或形成人类哲学史上少有的"哲学时刻";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内在的原因,中国的人文学科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像当代中国先锋艺术那样领先世界。面对这种矛盾的看法,别现代主义理论认为,在艺术与人文学科之间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对立,而是完全可以共生共长、并驾齐驱。但这里的关键在于,中国的人文学科是否具有先锋艺术那样的别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精神。因此,觉醒的中国人文学科为何不把艾尔雅维茨提出的"中国美学有必要像中国艺术那样领先世界吗"改造成为"中国美学何时才能像中国艺术那样领先世界呢"?(本文来源于《探索与争鸣》期刊2018年05期)

张波波[10](2017)在《《理想国》只是一部政治哲学着作吗?——对于成官泯教授的一种回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想国》是一部关于什么的着作一直是柏拉图思想研究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基于对《理想国》题目、内容和国内外众家之言的考察,反对施特劳斯及其追随者的这种仅把它定性为政治或政治哲学着作来加以研究的视角,而是主张:(1)《理想国》主要处理的不是,也不仅仅是,政治学或政治哲学关心的涉及国家学说、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史以及人与社会应当有怎样的关系问题,而是着重讨论了幸福论框架下的道德哲学(或伦理学)长期关注的一个人应该过怎样的生活以及人为什么要有道德的基本问题。(2)《理想国》不只是一部政治哲学着作,并且不主要是一部政治哲学着作,而是一部道德哲学着作或一部反政治的着作。(本文来源于《浙江伦理学论坛》期刊2017年00期)

哲学回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法治逻辑中,法律必须是作为善的目的且予以规则制度化的定在,既要对人及与其存在相关的关系产生约束影响,又要充分关照在此影响下人之为人的价值要求,寻求一种法治过程中人文关怀的必然逻辑。阿列特西对法哲学已然命题的再组构及其对范式演绎逻辑的再解释和法律论证理路的再权衡,有效规避了在工具主义术语描述下法律是实现目的技艺的观点,回应法律的存在应是统合技艺工具性和人文目的性要求的必然诉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哲学回应论文参考文献

[1].邓晓芒.也谈康德宗教哲学的问题意识和基本概念——回应谢文郁先生[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9

[2].郑宇泽.法治建设中人文关怀必然的判断——一种法哲学思想的回应和反思[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陈忠.涂层世界的哲学应对——关于《涂层正义论》讨论的再回应[J].探索与争鸣.2019

[4].张庆熊.哈贝马斯晚年的哲学思考和对当今世界焦点问题的回应[J].国外理论动态.2019

[5].张可越.身体、实践、超越,论荀子哲学的理、欲相融——兼谈西方哲学危机的中国回应[J].临沂大学学报.2019

[6].周嘉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史上一段被忘却的历史——施穆科勒对“青年马克思”问题的回应[J].山东社会科学.2019

[7].汪信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特性——对西方学者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种谬见的回应[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

[8].张清俐.从哲学视角回应生物学前沿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9].王建疆.中国的哲学和美学没有必要领先世界吗——回应阿列西·艾尔雅维茨等[J].探索与争鸣.2018

[10].张波波.《理想国》只是一部政治哲学着作吗?——对于成官泯教授的一种回应[J].浙江伦理学论坛.2017

论文知识图

《生活与哲学》老师对你回答问题的情...范斯沃斯住宅五台山龙泉寺(王鑫摄)我国大陆诺贝尔奖金获得“零现象”原因...2NEET倡导的11种思维2-1某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依据、目标、...

标签:;  ;  ;  ;  ;  ;  ;  

哲学回应论文_邓晓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