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砂对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的影响

喷砂对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的影响

一、喷沙洁牙对菌斑指数及牙龈指数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颖,孙尚敏,刘兆刚,王强,战德松[1](2021)在《四种喷砂粉菌斑清除效果及对牙釉质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比较4种喷砂粉菌斑清除效果及对牙釉质粗糙度的影响,评价其临床应用特点和价值。方法 (1)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4种喷砂粉的形态特征,并进行能谱分析;(2)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需要喷砂洁治患者36例,将所有患者左右侧牙列随机分为4组,每组18侧。超声波龈上洁治1周后,研究组分别采用新型碳酸氢钠喷砂粉、赤藓糖醇喷砂粉和甘氨酸喷砂粉进行喷砂处理,并分别记为PT-S1组、PT-S2组和PT-S3组;余下一组为对照组,使用经典型碳酸氢钠喷砂粉进行喷砂处理。计算喷砂处理前后各组牙面的菌斑指数。(3)选择2021年2—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健康前磨牙28颗,随机分到PT-S1组、PT-S2组、PT-S3组和对照组中,每组7颗。测量喷砂处理前后各组牙釉质粗糙度(Sa)值,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白光干涉三维表面轮廓仪观察牙釉质表面形貌。结果 (1)新型和经典型碳酸氢钠喷砂粉颗粒轮廓分明,粒径较大;赤藓糖醇喷砂粉颗粒轮廓圆钝,粒径均匀且较小;甘氨酸喷砂粉颗粒边缘较钝,粒径大小不一。(2)PT-S1组、PT-S2组、PT-S3组和对照组喷砂处理后菌斑指数均小于喷砂处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4组喷砂处理前后的菌斑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3)PTS1组喷砂处理前后S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T-S2组、PT-S3组和对照组喷砂处理后Sa值均明显小于喷砂处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4组喷砂粉均能有效清除牙菌斑,PT-S2组赤藓糖醇喷砂粉及PT-S3组甘氨酸喷砂粉的颗粒轮廓较为圆钝,喷砂处理后牙面光滑。

胡育曦[2](2021)在《口腔扁平苔藓与牙周健康状态关系初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口腔扁平苔藓(orallichenplanus,OLP)可发生在不同的口腔部位,并可能对引发牙周疾病有间接影响,牙周疾病的存在可能影响OLP的进程或预后。本研究拟对OLP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口腔检查,收集口腔液标本后进行研究分析,旨在:(1)了解OLP患者口腔健康意识、知识、态度和行为;(2)了解牙周健康与OLP复发或加重是否存在关系;(3)初步了解OLP患者口腔主要可疑牙周致病菌的分布特点。预期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认识这两种常见口腔疾病的关系,为其治疗和预防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到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OLP伴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者作为OLPP组(OLPP组又分为糜烂型OLP和非糜烂型OLP),OLP伴慢性牙龈炎(chronic gingivitis,CG)者作为OLPG组(OLPG组也分为糜烂型OLP和非糜烂型OLP),以及接受口腔检查的单纯牙周炎者作为CP组,单纯牙龈炎者作为CG组。OLP反复发作疼痛明显者作为A组,OLP症状稳定无明显疼痛者作为B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口腔健康意识、知识、态度和口腔保健行为;进行包括牙周健康在内的口腔检查;对受试人群口腔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6种主要的可疑牙周致病菌的存在情况,统计分析检出率有无差异。[结果]问卷调查显示,受试人群刷牙次数、刷牙时间和刷牙方法的正确率分别为8.45%、11.27%和14.08%。统计结果显示,A组和B组在龋齿、楔状缺损、残根残冠、牙体缺失和阻生齿方面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在CI-S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I和PD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人群在CP和CG的发病情况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6种可疑牙周致病菌检测中,OLP伴CP组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P.g)、福赛坦氏菌(Tannerella forsythia,T.f)的检出率高于非OLP组,非糜烂型OLP伴CP组中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的检出率高于非OLP组,OLP组中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检出率均高于非OLP组。6种细菌的检出率与吸烟和饮酒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黑普氏菌(Prevotella nigrescens,P.n)的检出率与饮食习惯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OLP组中T.d和T.f的检出率与牙周疾病类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6种细菌检出率均与OLP糜烂和非糜烂类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T.d和T.f检出率与牙周疾病和OLP组合类型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组合在非糜烂型OLP伴CP的患者中检出率最高。[结论]本研究发现大多数OLP患者的口腔健康意识匮乏,知识薄弱,态度不积极,口腔保健行为差。牙周健康与OLP病情复发或加重无关。P.g和T.f易分布于OLP伴CP患者口腔中;F.n易分布于OLP患者口腔中;P.g、T.d和T.f的组合易分布于非糜烂型OLP伴CP患者口腔中。

王宁[3](2021)在《部分脱矿自体牙本质颗粒在种植治疗中成骨效果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骨量不足会对种植体植入及远期效果造成负面影响,为增加骨量需要通过各种骨增量技术联合使用骨替代材料,以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尽管各种骨替代材料研究迅猛发展,但它们均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如来源有限、传播疾病风险、价格高昂等。自体牙本质因其化学成分与牙槽骨几乎相同,具有与皮质骨相似的结构和理化特性,所以作为一类新型骨替代品近来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病例观察评价部分脱矿自体牙本质颗粒(Partially Demineralized Autogenous Dentin Matrix,PDADM)作为骨移植材料应用于牙槽窝位点保存及种植术中骨增量手术的成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使用PDADM作为骨移植材料,进行牙槽骨位点保存以及种植骨增量的患者13例,共植入17枚植体,年龄36~68岁。6例患者微创拔牙后,使用PDADM进行牙槽窝位点保存,延期植入7枚种植体;5例患者进行即刻种植使用PDADM进行GBR恢复唇侧牙槽骨缺损,植入6枚种植体;3例患者使用PDADM进行上颌窦底提升,增加牙槽骨高度,植入4枚种植体(有一例患者同时进行了位点保存及上颌窦提升)。分别于手术前、术后即刻、3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评价植骨区愈合情况及轮廓外形变化,进行影像学分析植骨区骨再生的状况。2例进行位点保存的患者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在种植术中使用环钻取得移植区骨组织进行病理石蜡切片检查组织形态学分析。随访期间对患者术后反应、满意度、口腔卫生及口腔粘膜健康情况依据标准进行量化评价。结果:1.一般状况评价:(1)所有病例均达到初期愈合,术后反应轻微,无感染、神经损伤、上颌窦穿孔等并发症发生。(2)所有植体在植入时均达到良好的初期稳定。(3)所有种植体在术后3-6个月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并已完成上部修复,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4)所有患者种植体在随访期间均100%存留,且未见骨吸收及牙龈病变。(5)随访期间对患者口腔卫生进行定期评价干预,患者口腔卫生状况,黏膜健康程度均明显改善。2.骨再生效果的评价:(1)位点保存术后即刻高度(H0)均值为14.60mm,位点保存术后3个月(种植术前)骨高度(H1)均值为13.39mm,相比较差异明显。说明位点保存后牙槽骨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吸收,这种不可避免地吸收同样也发生在使用Bio-oss以及其他异种骨移植材料进行位点保存的结果中。位点保存术后3个月(种植术后即刻)骨高度(H2)均值为12.65mm,位点保存术后12个月骨高度(H3)均值为12.14mm,相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位点保存技术中使用PDADM作为骨替代材料成骨效果稳定。(2)上颌窦底提升术前骨高度(H0)均值为3.81mm,术后3个月骨高度(H1)均值为11.22mm,术后12个月骨高度(H2)均值为10.99mm。分析比较得出:提升后3个月高度H1较提升前高度H0明显增高;提升后12个月高度H2较提升前高度H0差异明显,提升后骨量明显增加,PDADM作为骨替代材料用于上颌窦底提升成骨效果良好。提升后3个月骨高度H1与提升后12个月骨高度H2可见两者无明显区别,说明PDADM成骨效果稳定。(3)即刻种植术前骨宽度(W0)均值为6.00mm,术后3个月骨宽度(W1)均值7.66mm,术后12个月骨宽度(W2)均值7.53mm。统计学分析得出:术后3个月宽度W1较术前宽度W0相比较明显增加;术前骨宽度W0与术后12个月骨宽度W2对比说明两者差异明显,PDADM作为骨替代材料植入跳跃间隙以及唇侧恢复骨缺损得到了良好的成骨效果。术后3个月宽度(W1)与术后12个月宽度(W2)相比较可见两者无明显差异,说明PDADM术后长期成骨效果稳定。(4)因牙本质颗粒为部分脱矿,术后即刻CBCT可见骨移植再生区显示高阻射影,随访期间CBCT检查可见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骨移植再生区密度逐渐降低,是因牙本质颗粒逐渐被吸收,再生的新骨未完全成熟导致。(5)组织学显微镜下可见移植3个月后牙本质颗粒与新骨直接结合,新生骨小梁排列混乱,疏松的结缔组织和不成熟的编织骨浸润包绕在移植物吸收的部位。结论:本研究通过临床病例观察,以拔牙后椅旁即刻制备的PDADM作为骨替代材料应用在种植治疗相关的骨增量手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成骨效果。研究发现,所有植体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所有病例均完成上部修复,术中术后均无全身及局部并发症发生,随访一年期间所有修复体均正常行使功能,患者自觉满意。因此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PDADM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骨移植材料。由于来源于自体,无排斥反应,患者易于接受,并且制作简单快捷效果确实。因此PDADM有望成为种植骨增量治疗中可选择的一种骨移植材料。

李泉[4](2020)在《牙齿脱敏剂联合龈上洁治术对慢性单纯性牙龈炎的疗效》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牙齿脱敏剂联合龈上洁治术对慢性单纯性牙龈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慢性单纯性牙龈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龈上洁治术治疗。对联合组患者实施牙齿脱敏剂联合龈上洁治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治疗前后牙周相关指数、咀嚼效能及龈沟液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5.74%(45/47)]较对照组[82.98%(39/47)]高(P<0.05)。治疗1周后,两组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菌斑指数低于治疗前,联合组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菌斑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两组咀嚼效能升高,联合组咀嚼效能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两组龈沟液IL-1β、PGE2、sICAM-1水平下降,且联合组龈沟液IL-1β、PGE2、s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联合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3例。联合组复发率[4.55%(2/44)]较对照组[22.22%(8/36)]低(P<0.05)。结论牙齿脱敏剂联合龈上洁治术治疗慢性单纯性牙龈炎的效果确切,能减轻龈沟内炎症反应,改善牙龈相关指数,提高咀嚼效能,减少复发。

谭锦章[5](2019)在《云南白药联合辅酶Q10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 的]使用云南白药和辅酶Q10作为慢性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后的药物辅助治疗,通过记录牙周临床指标和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丙二醛(MDA)含量的检测,分析IL-1β、MDA与各项牙周临床指标的关系,评价云南白药和辅酶Q10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方 法]将60例来自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在治疗前记录两组患者的牙周临床指标: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同时提取龈沟液检测IL-1β和MDA的含量。牙周基础治疗后1周,试验组患者每次复诊牙周袋内给予云南白药和辅酶Q10等体积混合的试验药物糊剂,对照组患者每次复诊牙周袋内给予对照药物1%碘甘油制剂,每周复诊1次,一共上药6次。6周后复查两组患者各项牙周临床指数和IL-1β、MDA的变化。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IL-1β的浓度检测,硫代巴比妥酸(TBA)法进行MDA的浓度检测,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包对所有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 果]1.试验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1.55±11.53岁。对照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1.14±12.76 岁。2.试验组治疗前 PD(4.19±0.90)mm、AL(5.34±1.38)mm、SBI(2.95±0.48)、PLI(3.12±0.26)、GCF 量(0.0045±0.0009)g、IL-1β(9.16±0.99)ng/ml、MDA(0.93±0.23)mmol/l;对照组治疗前 PD(4.08±0.85)mm、AL(4.62±0.89)mm、SBI(2.77±0.48)、PLI(3.27±0.48)、GCF 量(0.0042±0.0011)g、IL-1β(9.41±1.11)ng/ml、MDA(0.89±0.17)mmol/1。试验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PD、AL、SBI、PLI、GCF量、IL-1β、MDA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牙周基础治疗后6周复查,PD(3.39±0.75)mm、AL(4.65±1.15)mm、SBI(1.73±0.44)、PLI(2.31±0.29)、GCF 量(0.0022±0.0006)g、IL-1β(7.11±0.72)ng/ml、MDA(0.58±0.10)mmol/l;对照组牙周基础治疗后 6 周复查,PD(3.17±0.77)mm、AL(3.97±0.95)mm、SBI(2.08±0.31)、PLI(2.33±0.35)、GCF 量(0.0025±0.0005)g、IL-1β(8.03±0.91)ng/ml、MDA(0.74±0.16)mmol/1。试验组牙周基础治疗后6周PD、AL、PLI、GCF量与对照组牙周基础治疗后6周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牙周基础治疗后6周SBI、IL-1β、MDA与对照组牙周基础治疗后6周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云南白药联合辅酶Q10牙周局部用药能够抑制牙周组织局部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牙周炎临床症状,为牙周炎临床用药提供新方法。

高璇[6](2019)在《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牙菌斑控制效果及口腔保健行为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牙菌斑控制效果及口腔保健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56例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抛硬币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两组均接受牙周病治疗,观察组同时施行系统口腔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口腔保健行为以及牙菌斑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牙周袋探诊深度、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各项口腔保健行为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周病患者应用系统口腔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口腔保健行为,取得显着的牙菌斑控制效果。

王园莉,董迎春,丁皓月,房方方,李宦臻[7](2018)在《龈上洁治术后甘氨酸颗粒喷砂联合橡皮杯抛光治疗牙龈炎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表明将114例牙龈炎患者随机分为喷砂组(A组)、橡皮杯组(R组)和喷砂联合橡皮杯组(AR组),观察治疗前后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出血指数(BI)及色素指数(PI)差异。治疗后3组PLI、GI和BI均显着减小(P <0. 01),A和AR组PI显着降低,R组无显着改变; R和AR组PLI较A组显着降低,R和AR组间无差异; R组GI、BI及PI较A组显着升高,A和AR组间无差异。超声波洁治术后是否进行喷砂联合橡皮杯抛光建议根据色素沉积、牙龈出血及菌斑沉积综合判定。

崔明[8](2017)在《低强度激光治疗固定正畸牙龈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因此,关注错颌畸形的人也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牙龈炎是固定矫治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进行常规口腔卫生宣教及牙周治疗效果往往不够尽善尽美。有研究表明,低强度激光(1ow level laser,LLL)具有生物调节作用,能够减轻组织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本研究通过临床实验,探讨低强度激光治疗(1ow level laser therapy,LLLT)对固定正畸牙龈炎的疗效,为口腔临床工作者对固定正畸牙龈炎的治疗提供参考,为LLL在正畸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固定正畸牙龈炎患者20例,年龄12-18岁(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15.2岁。实验前对每位患者进行常规的口腔卫生宣教及牙周洁治,彻底清除牙石、软垢。牙周基础治疗一个周后,每位患者选择31、32、41、42四颗牙为指数牙,左、右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测量两组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出血指数(Blooding index,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四个牙周临床指标,并检测两组龈沟液中IL-1β的浓度,其数据定为“治疗前”。实验组牙龈给予低强度激光治疗(650nm,25mw),1次/日,连照3天;对照组不作处理。一周后,再次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四种牙周临床指标及龈沟液中IL-1β的浓度,其数据定为“治疗后”。所有检查由同一医师完成。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牙周临床指标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PLI、GI、BI、PD值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四项指标,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龈沟液IL-1β浓度的比较: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龈沟液中IL-1β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实验组龈沟液中IL-1β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LLT对固定正畸患者牙龈炎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何杉,黄飞,张明烨,章淑艳,刘军生,林松杉,王峰[9](2016)在《生物抗菌多肽液对口腔固定矫治患者牙周健康维护的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生物抗菌多肽液在口腔固定矫治患者牙周健康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口腔固定矫治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30例。所有病例入组前1周均采用超声洁牙方法进行龈上龈下彻底洁治,并给予巴氏刷牙法指导。口腔固定矫治采用传统正畸治疗方式,矫治过程中均使用同一品牌牙刷和牙膏刷牙;刷牙后,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分别使用生物抗菌多肽液、生理盐水和西帕依固龈液各5ml含漱3min。检测并记录矫治前及矫治后4周、8周和12周,3组指数牙的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和菌斑指数等指标。比较3组牙周健康状况。结果:矫治开始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各组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和菌斑指数均显着增高或增加(P<0.05);但在同一时间点,观察组和对照2组均显着低于或小于对照1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2组比较,则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在口腔固定矫治过程中,生物抗菌多肽液含漱对菌斑控制和预防牙龈炎具有显着效果,与西帕依固龈液效果相当。

江文欣[10](2016)在《妊娠期宿主因素对口腔微生态菌群结构的影响初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口腔微生态由宿主,环境,微生物三大部分构成,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共同维持着口腔健康。前期研究表明口腔环境的变化(如放疗患者唾液分泌减少)会造成菌斑核心菌群结构改变,因此本课题旨在进一步探究当宿主因素改变时(妊娠人群激素变化)口腔菌群结构的特征并希望以此为参考指导妊娠期口腔健康的维持。方法:本课题受试者共18名(妊娠11名,对照7名),每位受试者采集四个阶段样本并进行牙周情况评估。Miseq测序样本涵盖唾液,菌斑两方面,其余测定指标包括唾液游离孕酮及雌二醇,龈沟液炎症因子(IL-1β,IL-6,IL-8,IL-10,IL-12P70,TNF-α)。结果:妊娠期间唾液及菌斑菌群多样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唾液菌群中与激素波动高度相关63个OTU中普雷沃菌属的比例最高,菌斑菌群在妊娠人群中存在明显的结构改变,如卟啉单胞菌属等明显增加,同时,龈沟液中IL-1β,IL-8,IL-10,TNF-α均在妊娠期显着增加且同时伴随着牙龈指数(GI)及菌斑指数(PLI)的增加。结论:妊娠期宿主因素改变对口腔菌群的结构组成及多样性有显着影响,并可能通过与炎症介质的相互作用引起龈炎的发生。

二、喷沙洁牙对菌斑指数及牙龈指数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喷沙洁牙对菌斑指数及牙龈指数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四种喷砂粉菌斑清除效果及对牙釉质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仪器与材料
    1.3 研究方法与分组
        1.3.1 4种喷砂粉的形态分析
        1.3.2 4种喷砂粉对菌斑指数的影响
        1.3.3 4种喷砂粉对牙釉质微观结构的影响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4种喷砂粉的形态分析与EDS分析
    2.2 4组菌斑指数分析结果
    2.3 4组牙釉质表面形貌分析结果
3 讨论

(2)口腔扁平苔藓与牙周健康状态关系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口腔健康意识、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牙周健康与口腔扁平苔藓复发或加重关系初探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可疑牙周致病菌检出情况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综述 口腔扁平苔藓与牙周炎关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部分脱矿自体牙本质颗粒在种植治疗中成骨效果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病例选择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3.设备与相关材料
    4.病史采集及手术过程
    5.随访观察
    6.临床评价及测量方法
        6.1 种植成功标准
        6.2 术后反应评价
        6.3 牙槽骨宽度高度测量评价
        6.4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及口腔卫生情况的评价
        6.5 组织学评价
        6.6 满意度评价
结果
    1.应用PDADM进行牙槽窝位点保存临床效果观察
    2.应用PDADM进行上颌窦底提升临床效果观察
    3.应用PDADM通过GBR技术用于即刻种植临床效果观察
    4.骨高度及宽度评价结果
    5.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6.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及口腔卫生检查结果
    7.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表7)
典型病例展示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牙齿脱敏剂联合龈上洁治术对慢性单纯性牙龈炎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选取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联合组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疗效
        1.4.2 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
        1.4.3 咀嚼效能
        1.4.4 炎症因子
        1.4.5 复发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牙周相关指数
    2.3 咀嚼效能
    2.4 龈沟液IL-1β、PGE2、sICAM-1水平
    2.5 复发率
3 讨论

(5)云南白药联合辅酶Q10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牙菌斑控制效果及口腔保健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临床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牙周健康状况比较
    2.2 两组口腔保健行为比较
3 讨论

(7)龈上洁治术后甘氨酸颗粒喷砂联合橡皮杯抛光治疗牙龈炎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实验分组
    1.3 操作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8)低强度激光治疗固定正畸牙龈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纳入标准
    3 实验材料
    4 实验分组
    5 牙周临床指标的检测
    6 龈沟液的收集
    7 ELISA测定
    8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
    1 治疗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PLI的比较
    2 治疗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GI的比较
    3 治疗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BI的比较
    4 治疗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PD的比较
    5 治疗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龈沟液IL-1β 浓度的比较
    6 LLL治疗前后的牙龈比较
讨论
    1 实验对象年龄的选择
    2 检测指标及指数牙的选择
    3 基线值的确定
    4 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5 展望与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一
病例报告二
病例报告三
病例报告四
病例报告五
病例报告六
附图
致谢

(9)生物抗菌多肽液对口腔固定矫治患者牙周健康维护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1.3 材料和方法
        1.3.1 材料
        1.3.2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4.1 牙龈指数
        1.4.2 龈沟出血指数
        1.4.3 牙周探诊深度
        1.4.4 菌斑指数
    1.5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各组矫治前后牙龈指数比较
    2.2 各组矫治前后龈沟出血指数比较
    2.3 各组矫治前后牙周探诊深度比较
    2.4 各组矫治前后菌斑指数比较
3 讨论

(10)妊娠期宿主因素对口腔微生态菌群结构的影响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中文摘要
2.英文摘要
3.前言
4.第一部分:妊娠不同阶段唾液中性激素浓度变化对唾液菌群微生态结构的影响
    实验一:唾液中游离雌二醇,孕酮的浓度测定及其变化规律
    实验二:唾液菌群的Miseq测序及多样性分析
    实验三:唾液中性激素变化对唾液菌群微生态结构的影响
5.第二部分:龈沟液中炎症因子的孕期变化与菌斑菌群结构的联系
    实验一:龈沟液中炎症因子的水平及孕期变化趋势
    实验二:菌斑菌群结构的多样性分析
    实验三:牙周情况评估
6.总结
7.参考文献
8.致谢
已刊文章目录

四、喷沙洁牙对菌斑指数及牙龈指数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四种喷砂粉菌斑清除效果及对牙釉质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J]. 刘颖,孙尚敏,刘兆刚,王强,战德松.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21(06)
  • [2]口腔扁平苔藓与牙周健康状态关系初探[D]. 胡育曦.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部分脱矿自体牙本质颗粒在种植治疗中成骨效果的临床观察[D]. 王宁.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4]牙齿脱敏剂联合龈上洁治术对慢性单纯性牙龈炎的疗效[J]. 李泉. 河南医学研究, 2020(34)
  • [5]云南白药联合辅酶Q10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观察[D]. 谭锦章.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6]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牙菌斑控制效果及口腔保健行为的影响[J]. 高璇. 医疗装备, 2019(05)
  • [7]龈上洁治术后甘氨酸颗粒喷砂联合橡皮杯抛光治疗牙龈炎的临床效果[J]. 王园莉,董迎春,丁皓月,房方方,李宦臻.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8(05)
  • [8]低强度激光治疗固定正畸牙龈炎的临床疗效分析[D]. 崔明. 青岛大学, 2017(02)
  • [9]生物抗菌多肽液对口腔固定矫治患者牙周健康维护的效果观察[J]. 何杉,黄飞,张明烨,章淑艳,刘军生,林松杉,王峰. 人民军医, 2016(06)
  • [10]妊娠期宿主因素对口腔微生态菌群结构的影响初探[D]. 江文欣.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喷砂对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