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免疫抑制论文_覃飞,赵杰修,王松涛,郝选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运动性免疫抑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免疫,抑制,强度,玉屏风散,激光,肺脏,淋巴细胞。

运动性免疫抑制论文文献综述

覃飞,赵杰修,王松涛,郝选明[1](2019)在《低强度激光对运动性免疫抑制大鼠的干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选择不同剂量的低强度激光为干预手段,以6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诱导大鼠运动性免疫抑制(exercise-induced immunosuppression,EIS),通过动态观测多层面的免疫学指标全面评估低强度激光对EIS的调理效果。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104只,随机分为4组:安静对照组(C)、运动训练组(E)、运动和小剂量激光干预组(E+LL)、运动和大剂量激光干预组(E+HL)。每组均再随机分为0周、2周、4周和6周采样时点组。运动各组进行6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第1周速度10 m/min;第2周速度20 m/min,第3周起每周速度递增5 m/min,至第6周为40 m/min,30 min/天,6天/周)。激光干预组采用氦氖激光鼻腔外照射(1次/训练日,2 min/次)。照射功率小剂量组1 mw(6.8 J/cm~2),大剂量组2 mw(13.6 J/cm~2)。分别于训练前(0周)及训练的第2、4、6周末,采集各组大鼠的动脉血检测血细胞分类计数以及补体、免疫球蛋白和炎症因子的含量,评价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并观察胸腺、骨髓和脾脏组织的形态学结构。结果:1)6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可诱导大鼠免疫机能呈动态性和整体性的负性改变,包括循环血中的免疫细胞数量、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含量、促炎和抗炎因子平衡,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以及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织学形态等;2)小剂量低强度激光照射对EIS的发生发展持续产生抵抗作用。循环血中的免疫细胞(T、NE、LY等)数目、细胞因子(TNF-α、IL-10等)以及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等明显改善;骨髓、胸腺的微观结构未见明显异常;3)大剂量低强度激光照射后血中免疫细胞(WBC、NE)数量和细胞因子(ICAM-1、IL-4、IL-10)含量,以及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改善。但血清CRP和TNF-α含量等呈负性改变。结论:低强度激光鼻部照射的血液辐照手段可控制和改善递增负荷训练过程中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发生发展,且小剂量照射效果更佳。(本文来源于《中国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覃飞,赵杰修,王松涛,郝选明[2](2019)在《低强度激光对运动性免疫抑制大鼠肺部炎性反应进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低强度激光对运动性免疫抑制导致的肺组织炎症的调理作用。将8周龄雄性SD大鼠104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训练组、小剂量低强度激光~+运动组、大剂量低强度激光~+运动组。运动各组进行跑台训练,每次30min,每天1次,每周6d,持续6周。采用递增负荷强度(跑台速度第1周10 m/min、第2周20 m/min,从第3周开始,每周递增5 m/min,至第6周达到40 m/min)。激光干预采用氦氖激光鼻腔外照射(训练1次/d,2 min/次)。辐射功率小剂量组为1 mW (6.8 J/cm2),大剂量组2 mW (13.6 J/cm2)。分别于训练前及训练的第2、4、6周周末取材,检测肺灌洗液中sIgA、CRP、IL-4、IL-10、TNF-α、ICAM-1含量;分析肺组织中CD4~+和CD8~+阳性蛋白表达,并对肺脏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1)6周递增负荷训练期间,大鼠肺脏中促炎因子(TNF-α和ICAM-1)显着上升,抗炎因子(IL-4和IL-10)及sIgA、CD4~+与CD8~+比值显着下降。肺组织局部出血、脓液渗出、炎性细胞浸润逐渐加重。2)小剂量低强度激光照射可显着延缓运动大鼠肺组织上述变化,对抗炎因子和形态学的影响尤为显着;而大剂量低强度激光的干预效果随照射疗程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结果说明:小剂量的低强度激光鼻部照射可显着促进6周递增负荷训练大鼠的免疫机能和肺组织炎症反应的改善,其调节过程主要是通过上调抗炎因子的合成,促使"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平衡。(本文来源于《体育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覃飞,赵杰修,王松涛,郝选明[3](2018)在《运动性免疫抑制及其干预措施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大强度运动和长期大强度训练可导致机体免疫机能下降,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上升,即发生运动性免疫抑制(exercise-induced immunosuppression,EIS)。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期间出现EIS直接影响运动能力和比赛成绩,近年来EIS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已成为运动免疫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对近年来EIS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实验性研究、相关机制以及其不同干预方法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上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为运动员赛前及比赛期间常见疾病,与EIS存在紧密联系。黏膜免疫作为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其效应分子s Ig A与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易感性高度相关,提示免疫开窗期黏膜免疫机能应得到重点监控。碳水化合物、牛初乳、槲皮素等营养补剂能够改善EIS,但维生素C、支链氨基酸和β-葡聚糖等干预手段由于安全剂量、兴奋剂风险、技术与费用等因素,难以推广,且效果仍需进一步实验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孟隽卿[4](2018)在《运动性免疫抑制产生原因和干预措施的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为运动实践提供最简单有效的防治运动性免疫抑制的方法。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了2000-2018年国内文献30篇和国外文献21篇。结论 :运动性免疫抑制的产生是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3个层面负性共振变化的结果 ;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的益生菌产品、胱氨酸和茶氨酸都对运动性免疫抑制有明显的干预效果,且简单易行。(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期刊2018年07期)

宋博雅[5](2018)在《褪黑素对运动性免疫抑制调理作用的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大强度训练会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显着的负性影响,诱发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因此,如何进行安全、有效的调理是运动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褪黑素是由松果体分泌的一种神经免疫调节激素,能增强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本文从运动免疫学角度来探讨褪黑素对缓解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可能的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8年17期)

梅志强[6](2018)在《当归和玉屏风散干预运动性免疫抑制大鼠的效果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比较经典补血中药当归和益气固表名方玉屏风散对运动性免疫抑制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和microRNA-155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当归和玉屏风散在运动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4只,体重280-310g,随机分为4组,安静对照组(C,n=6)、运动组(E,n=6)、运动+当归组(EA,n=6)、运动+玉屏风散组(EY,n=6)。一周的适应性喂养后,运动组、运动+当归组、运动+玉屏风散组进行6周的游泳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为180分钟,每天一次,每周6天。每日上午当归注射液(10ml/KG)和玉屏风散颗粒溶液灌胃(1.575g/KG),每天一次,每周7天。C、E两组用生理盐水灌胃。末次游泳结束后24小时收集大鼠眼眶静脉丛血液,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CD161~+)。取脾脏、胸腺计算胸腺指数、脾脏指数。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胸腺、脾脏糖皮质激素受体(GR)蛋白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检测脾脏、胸腺GRmRNA、microRNA-155表达。结果:1、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运动组、当归+运动组、玉屏风散+运动组大鼠的胸腺指数显着低于安静对照组(分别为P<0.001,P<0.01,P<0.01),且运动组显着低于当归+运动组、玉屏风散+运动组(P<0.05);运动组、运动+当归组、运动+玉屏风散组脾脏指数仅有下降趋势(P>0.05)。2、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CD161~+:运动组CD3~+、CD4~+、CD4~+/CD8~+、CD161~+显着低于安静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01,P<0.05,P<0.001);运动+当归组和运动+玉屏风散组的CD3~+、CD4~+、CD4~+/CD8~+、CD161~+则显着高于运动组(分别为P<0.01,P<0.001,P<0.05,P<0.05和P<0.01,P<0.001,P<0.05,P<0.001)。3、GR mRNA和GR蛋白:运动组、运动+玉屏风散组脾脏GR mRNA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安静对照组(P<0.001),运动+当归组、运动+玉屏风散组显着高于运动组(P<0.001)。运动组、运动+当归组、运动+玉屏风散组胸腺GR m RNA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安静对照组(P<0.001、P<0.05、P<0.001)。运动+当归组(P<0.001)则显着高于运动组(P<0.001)。运动组、运动+当归组、运动+玉屏风散组脾脏GR蛋白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安静对照组(分别为P<0.001,P<0.01和P<0.001)。运动+当归组、运动+玉屏风散组则显着高于运动组(P<0.001)。胸腺GR蛋白的表达水平,运动组显着性低于安静对照组(P<0.001),运动+玉屏风散组则显着高于运动组(P<0.001)。4、miR-155:在脾脏和胸腺中,运动组、运动+玉屏风散组miR-155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安静对照组(P<0.001),运动+当归组、运动+玉屏风散组则显着低于运动组(P<0.001,P<0.01)。结论:1、当归、玉屏风散均可提高运动性免疫抑制大鼠的免疫功能。2、当归和玉屏风散提高运动性免疫抑制大鼠的免疫功能可能与上调脾脏和胸腺糖皮质激素受体蛋白、下调脾脏和胸腺miR-155的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武汉体育学院》期刊2018-06-01)

丁海超[7](2018)在《黄芪和谷氨酰胺对大鼠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干预效果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比较经典补气中药黄芪和常用营养补剂谷氨酰胺(Gln)对大鼠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干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黄芪和谷氨酰胺作为运动补剂防治运动性免疫抑制及促进运动能力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购置2月龄,SPF级雄性SD大鼠,共96只。随机分为四组:安静对照组(C)、运动干预组(E)、运动+黄芪组(EH)、运动+谷氨酰胺组(EG),每组24只。运动方案为6周大负荷游泳运动,每周6天,每次游泳时间180min。采取每日运动前灌胃的方式补充黄芪和谷氨酰胺,EH组补充黄芪的剂量为6.4m L/kg/d,EG组补充谷氨酰胺的剂量为1.5g/kg/d,C组和E组灌服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实验前和第2、4、6周末运动后36h内采样(每次6只),观测长期大负荷运动训练中大鼠血液生化指标(Hb、BUN、CK)、免疫器官(脾脏、胸腺)指数和形态学、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CD161+)、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10)的变化,并比较不同干预方法的效果差异。结果:1.体重:同组不同时间点比较,各组体重在2w、4w、6w时均显着高于干预前(P<0.01),除E组外,各组体重在4w、6w时均显着高于2w(P<0.01);组间比较,E组、EH组和EG组体重在6w时均显着低于C组(P<0.01),EH组体重在6w时显着高于E组(P<0.01)。2.Hb、BUN、CK:C组、EH组和EG组Hb随着时间推移显着升高,而E组则在4w、6w时显着下降(P<0.01)。BUN、CK除C组外均随着时间推移显着升高,BUN在2w时差异明显(P<0.01),而CK则在4w时显着增加(P<0.01);组间比较,E组BUN在6w时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1),而CK则显着高于C组和EG组(P<0.01,P<0.05)。3.脾脏/胸腺指数与结构:由于体重总体呈上升趋势,除4w时的E组和EG组外,脾脏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E组、EH组和EG组胸腺指数均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6w时最为显着(P<0.01),且E组明显低于EH组和EG组。与C组比较,在6w时E组脾脏和胸腺内部结构界限不清晰,而EH组和EG组无明显变化。4.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同组不同时间点比较,E组CD3+、CD4+/CD8+、CD161+在4w和6w时,均显着低于干预前(P<0.01),而EH组和EG组仅有CD161+显着降低(P<0.05);组间比较,E组CD3+、CD4+/CD8+、CD161+在4w、6w时显着低于C组(P<0.01),EG组CD3+、CD4+/CD8+、CD161+在6w时显着高于E组(P<0.05),而EH组仅有CD4+/CD8+显着高于E组(P<0.05)。5.TNF-α、IL-6和IL-10:同组不同时间点比较,E组、EH组和EG组TNF-α、IL-6在2w、4w、6w时均显着高于干预前(P<0.01),而IL-10显着低于干预前(P<0.01);组间比较,E组TNF-α、IL-6在2w、4w、6w时,显着高于C组、EH组和EG组(P<0.01),而E组IL-10在2w、4w、6w时显着低于C组、EH组和EG组(P<0.01)。结论:1.长期大负荷游泳运动可导致大鼠持续疲劳,黄芪和谷氨酰胺通过避免体重、Hb明显下降及BUN、CK明显升高,能缓解运动疲劳的程度,从而促进其运动机能的恢复。2.长期大负荷游泳运动可引起大鼠机体免疫抑制,黄芪和谷氨酰胺通过维持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减轻脾脏和胸腺指数下降程度并保护其内部结构来改善运动导致的免疫抑制,从而增强其免疫功能。3.长期大负荷游泳运动诱导促炎因子TNF-α、IL-6升高,抗炎因子IL-10下降的免疫失衡是运动诱导免疫抑制的机制之一,而黄芪和谷氨酰胺可以维持其平衡。4.黄芪和谷氨酰胺对长期大负荷游泳运动导致的免疫抑制均具有很好的恢复调节作用,两者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黄芪可以作为谷氨酰胺的替代中药补剂之一用于运动性免疫抑制的预防和改善。(本文来源于《武汉体育学院》期刊2018-06-01)

卢哲,贾杰,吴雄文,张琳,石小霞[8](2018)在《针刺结合运动平板改善免疫抑制大鼠的免疫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刺结合运动平板改善免疫抑制大鼠的免疫功能。方法实验采用清洁级健康3月龄雄性Wstar大鼠100只,将其分为五组(空白组,模型组,治疗I组、治疗Ⅱ组、治疗Ⅲ组),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其他各组均采用注射环磷酰胺溶液作为建模方法,制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模型组不作特殊处理,其中治疗组分别采用运动平板、针刺(分别为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和综合二种手段(治疗Ⅲ组)进行治疗,针刺叁里、关元、叁阴交,运动平板采用运动平板进行。通过对一般状况的观察,模型体重的变化,脾脏指数的测定,体液免疫指标(血清IgA、IgG、IgM的含量)和细胞免疫指标(CD_3~+、CD_4~+T细胞的数量)的检测,研究针刺,康复锻炼以及综合针刺及康复锻炼对免疫抑制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Ⅲ组对免疫抑制大鼠一般情况的改善优于模型组和其他治疗组;上述各治疗组的免疫抑制大鼠体重增加明显优于建模组;叁种治疗方法都能改善免疫抑制大鼠的脾脏指数,但治疗Ⅲ组对免疫抑制大鼠脾脏效果的明显,作用效果优于治疗Ⅱ组和治疗Ⅰ组;治疗Ⅲ组的免疫抑制大鼠IgA,IgG,IgM均提高显着,且效果更尤于两种方法的单一应用;叁种治疗方法均能提高免疫抑制大鼠CD_3~+、CD_4~+T细胞的数量,治疗Ⅲ组最为明显。结论针刺结合运动平板显着提高免疫抑制大鼠的免疫功能,效果明显优于应用单一治疗方法。实验积极探讨有利于利用针刺和运动平板来改善免疫功能低下机体的免疫功能,为其运用于临床治疗起到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8年04期)

李晓琳[9](2016)在《针灸推拿疗法对运动性免疫抑制“Open Window”期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大强度运动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探讨针灸推拿疗法治疗免疫抑制的机制,并总结针灸治疗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研究现状,认为目前的研究分散,治疗方法、部位单一,并提出今后应深入、系统化研究作用机制,加强多种中医方法联合干预及多穴位组合研究,加强针灸推拿疗法在运动医学领域的运用,以期促进针灸推拿疗法更好地运用于运动医学临床。(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6年16期)

尹雨芳,林强,曹建民,周海涛,王灿[10](2016)在《壳寡糖抗运动疲劳及对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O)抗运动疲劳及对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影响。方法:以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为模型,55只SPF级Wistar 49 d龄雄性大鼠为对象,随机分为5组:静止组,运动组,运动+低、中、高剂量壳寡糖干预组,每组10只(剔除不符合实验要求的大鼠)。每天ig给药1次,壳寡糖干预组剂量分别为100,200,600 mg·kg~(-1),ig体积为5 m L·kg~(-1),其他组ig等体积生理盐水。42 d力竭游泳训练后,测试相关指标。结果:力竭游泳时间,静止组、运动组组间无显着差异,壳寡糖干预组较运动组均显着增加(P<0.01)。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运动组较静止组明显下降(P<0.01);壳寡糖干预组较运动组均显着升高(P<0.05,P<0.01)。丙二醛(MDA),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脾脏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率,运动组较静止组均显着升高(P<0.01),壳寡糖干预组较运动组均显着下降(P<0.05,P<0.01)。结论:壳寡糖可以有效缓解过度训练导致的机体内环境失衡,延缓和避免运动疲劳及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发生与发展,且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运动性免疫抑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讨低强度激光对运动性免疫抑制导致的肺组织炎症的调理作用。将8周龄雄性SD大鼠104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训练组、小剂量低强度激光~+运动组、大剂量低强度激光~+运动组。运动各组进行跑台训练,每次30min,每天1次,每周6d,持续6周。采用递增负荷强度(跑台速度第1周10 m/min、第2周20 m/min,从第3周开始,每周递增5 m/min,至第6周达到40 m/min)。激光干预采用氦氖激光鼻腔外照射(训练1次/d,2 min/次)。辐射功率小剂量组为1 mW (6.8 J/cm2),大剂量组2 mW (13.6 J/cm2)。分别于训练前及训练的第2、4、6周周末取材,检测肺灌洗液中sIgA、CRP、IL-4、IL-10、TNF-α、ICAM-1含量;分析肺组织中CD4~+和CD8~+阳性蛋白表达,并对肺脏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1)6周递增负荷训练期间,大鼠肺脏中促炎因子(TNF-α和ICAM-1)显着上升,抗炎因子(IL-4和IL-10)及sIgA、CD4~+与CD8~+比值显着下降。肺组织局部出血、脓液渗出、炎性细胞浸润逐渐加重。2)小剂量低强度激光照射可显着延缓运动大鼠肺组织上述变化,对抗炎因子和形态学的影响尤为显着;而大剂量低强度激光的干预效果随照射疗程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结果说明:小剂量的低强度激光鼻部照射可显着促进6周递增负荷训练大鼠的免疫机能和肺组织炎症反应的改善,其调节过程主要是通过上调抗炎因子的合成,促使"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平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运动性免疫抑制论文参考文献

[1].覃飞,赵杰修,王松涛,郝选明.低强度激光对运动性免疫抑制大鼠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9

[2].覃飞,赵杰修,王松涛,郝选明.低强度激光对运动性免疫抑制大鼠肺部炎性反应进程的影响[J].体育学刊.2019

[3].覃飞,赵杰修,王松涛,郝选明.运动性免疫抑制及其干预措施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8

[4].孟隽卿.运动性免疫抑制产生原因和干预措施的研究综述[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8

[5].宋博雅.褪黑素对运动性免疫抑制调理作用的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8

[6].梅志强.当归和玉屏风散干预运动性免疫抑制大鼠的效果及其机制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8

[7].丁海超.黄芪和谷氨酰胺对大鼠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干预效果及其机制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8

[8].卢哲,贾杰,吴雄文,张琳,石小霞.针刺结合运动平板改善免疫抑制大鼠的免疫功能[J].时珍国医国药.2018

[9].李晓琳.针灸推拿疗法对运动性免疫抑制“OpenWindow”期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6

[10].尹雨芳,林强,曹建民,周海涛,王灿.壳寡糖抗运动疲劳及对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

论文知识图

NADPH氧化酶介导产生的ROS对运动星形胶质细胞和运动神经元VSC4. 1的免...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及其Gln和Arg的补充对...实验各指标在第2周的变化及相互关联运动...对照组(C)与运动组(E)胸腺蛋白质22...大负荷运动训练及其Gin和A笔的补充对大...

标签:;  ;  ;  ;  ;  ;  ;  

运动性免疫抑制论文_覃飞,赵杰修,王松涛,郝选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