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潘侃朗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肌肉,神经,松弛,病人,氨茶碱,类固醇,接点。
潘侃朗宁论文文献综述
邹勤,张利平,孙伯华,顾振华[1](1996)在《改良荧光法测定潘侃朗宁血药浓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潘侃朗宁是一种新型高效能非去极化神经肌肉松弛药,国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药代学研究。我们参照Kersten及Wingard的荧光测定法,对其某些步骤进行了改进,用于测定血药浓度,使方法更加稳定、完善、简便,可较满意地应用于临床与实验研究。试剂 1.潘侃朗宁,以0.01M盐酸配制成工作液(0.01mg/ml);2.四氯四碘荧光素,使用前需纯化;3.0.2M碳酸缓冲液;pH10.5;4.氯仿;5.丙酮。(本文来源于《中华麻醉学杂志》期刊1996年06期)
龚志毅,叶铁虎,裴立惠,罗霞,罗爱伦[2](1995)在《爱肌松与潘侃朗宁肌松作用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4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4组,以观察囊肌松和潘侃朗宁肌松效应。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监测结果表明,0.3mg/kg囊肌松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分别为2.4min和63min,0.1mg/kg潘侃朗宁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分别为2.7min和70min。上述剂量可满足气管插管和外科对肌松的需要。肌松剂注入前后未见血压、心率及血钾、血钠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期刊1995年04期)
张利平[3](1993)在《急性中度等容性血液稀释下潘侃朗宁的药效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行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30例正常成人为对象,观察急性中度等容性血液稀释对潘侃朗宁药效动力学及药物代射动力学的影响。 在硫喷妥钠(4-6mg/kg),芬太尼(2ug/kg)麻醉诱导,N_2O(60%):O_2(40%)吸入维持麻醉下于手术开始前,平均取血8.02ml/kg,同时以乳酸林格氏液及6%中分子右旋糖酐为补充液使病人血球压积由平均41%降28.04%,血红蛋白由14.5g%降至10.11%,血浆电解质浓度维持在正常范围。研究分两部分进行。首先采用小样本的累积给药技术分别观测对照组和血液稀释组病人的潘侃朗宁剂量——效应曲线变化,而后进一步观察潘侃朗宁ED_(50)的最大作用时间,最大T_1抑制百分比和2倍ED_(95)剂量的临床作用时间和恢复时间等药效数据。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潘侃朗宁DE_(50)、ED_(90)、DE_(95)分别平均为22.85±6.98,45.20±7.51和47.99±7.69ug/kg;血液稀释组病人的潘侃朗宁ED_(50)、ED_(90)、ED_(95)分别比对照组增加32.42%,25.55%和25.15%(P(0.05),量——效曲线右移;单次静注潘侃朗宁ED_(50)(23ug/kg)的最大起效时间,对照组平均5±0。71分钟,血液稀释组平均5.6±0.89分钟(P>0.05)。最大T_1抑制百分比对照组平均60.2±11.91%,稀释组平均26.2±21。(本文来源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期刊1993-04-01)
陈忠[4](1985)在《潘侃朗宁类过敏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报道一例注潘侃朗宁后发生心血管虚脱和全身潮红。这例病人为男性,47岁,体重70kg,择期行胆囊切除术。12年前胃穿孔术后输血因Rh不合曾出现休克反应,有时遇冷还发生过荨麻疹,但无哮喘或药物过敏反应史,体检正常。麻醉前肌注氟哌啶2.5mg、阿托品0.5mg。静注硫戊巴比妥350mg、琥珀胆碱60mg诱导,插气管导管,吸入0.6%安氟醚,60%N_2O及氧维持麻醉。诱导后8分钟静注潘侃朗宁6mg、吸2%安氟醚,开始手术。约1分钟后心率突然增快超过120次/分,血压听不到,脉搏摸不清,颈动脉搏动微弱,无紫绀。立即停用麻醉药,改吸纯氧,分次静注麻黄硷60mg后收缩压升至50mmHg、心率仍160次/分以上,动(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期刊1985年05期)
刘斌,闵龙秋[5](1985)在《潘侃朗宁的药理及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潘侃朗宁(Pancuronium)是六十年代出现的新型非去极化类肌肉松弛药。在whilstt研究了一系列氨基类固醇激素的基础上,Hewitt和Sarage在一九六四年把两个似乙酰胆碱的基团加入类固醇中,获得一个新型的非常有效的而无类固醇激素作用的神经肌肉阻滞剂——溴化潘侃朗宁。一九六六年Buckett和Bonta在动物体内研究了潘侃朗宁的药理学作用。在一九六七年英国的Baird和Reid首先在临床上进行了试用,直到一九七二年后,潘侃朗宁才在欧美的一些(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期刊1985年04期)
董彦余[6](1985)在《氯胺酮麻醉时伍用去甲潘侃朗宁和潘侃朗宁对心脏功能和心肌透壁灌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某些情况,如血容量减少和败血症病人,可以用氯胺酮作麻醉诱导。氯胺酮虽能改善左室工作性能,但却对心肌耗氧供氧的平衡有不利影响。如果又使用了有拟交感作用的肌松药影响就更大。去甲潘侃朗宁(Vecuronium)几乎没有心血管副作用,与潘侃朗宁对比,可能对心肌氧平衡的影响不大,所以氯胺酮麻醉时可以选用。作者观察比较了在氯胺酮和安定麻醉透导期间,伍用去甲潘侃朗宁和潘侃朗宁时的心血管反应。作者将20例剖腹进行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人。麻醉前口服安定。诱导前3分钟,静注胃长宁0.003mg/kg和安定0.3mg/kg,随即缓慢注入氯胺酮1.0mg/kg,10分钟左右再静(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期刊1985年04期)
包丰龄[7](1984)在《低温下潘侃朗宁的药效不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影响非去极化肌松药的药效.降温时,有人报道肌松药药效减低;但也有人认为随温度降低而药效增强。作者用大鼠的膈神经膈肌备制标本,在灌注液中维持稳定的肌松药浓度,即在药动学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右旋简箭毒,潘侃朗宁、美多冠林(碘甲筒箭毒)和叁碘季铵酚在25°、31°和37℃叁种不同温度时的药效学。(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期刊1984年04期)
Hilgenberg,J,C,邓乃封[8](1984)在《去甲基潘侃朗宁、Atracurium 与目前常用肌松药的药理学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比目前常用的非去极化肌松药更优越的新型肌松药应当是心血管和血流动力学反应小、蓄积作用轻、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不依靠肝和(或)肾功能代谢和排泄,而且药物的代谢产物无药理活性。两种新的非去极化肌松药去甲基潘侃朗宁(Vecuronium,Norcuron,以下称 VCR)和 Atracurium,(BW33A,以下称 ATC)是具备这些理想性质的肌松药,并已在欧美作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期刊1984年01期)
李玉才[9](1983)在《应用氨茶碱和类固醇引起对潘侃朗宁的抗药》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报告1例17岁男病人,体重55kg,因严重的喘鸣和呼吸窘迫而入院。在过去叁年曾多次发作过。病人住入 ICU 后的2周内应用了氨茶碱7.2g 和氢化考的松17g。为了便于进行通气和降低通气道阻力而注射潘侃朗宁,单次注射2mg 常不能停止其费力的自主呼吸和不安,不得不行持续点滴,当剂量达5mg/小时方能收效。在2周内共应用潘侃朗宁800mg。在病情好转,停药后1小时即能睁眼和启动口唇,但无自主呼吸。周围神经电刺激显示部分非去极化阻滞。静注腾喜龙10mg 之后肌张力迅速改善。作者考虑,病人之所以需如此大剂量的潘侃朗宁,与应用大量的氨茶碱类固醇密切相关。因氨茶碱可抑制磷酸二酯酶,使体内 cAMP 水平增高,促使神经肌肉接点的乙酰胆碱水平增加,从而拮抗潘侃朗宁的作用。同样的,大剂量氢化考的松也有利(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期刊1983年04期)
金锡根[10](1980)在《在人体中体温变化和管箭毒、或潘侃朗宁所致的神经肌肉阻滞》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认为低温可减弱非去极化肌松药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近来在降温的动物身上却证实管箭毒和潘侃朗宁效能增强。为确定其在人体的作用,作者对16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病人进行了研究。病人术前约一小时肌注安定5~10毫克,吗啡5~15毫克。麻醉诱导是在面罩给纯氧下分次静注吗啡和安定,其中6例须另加少量硫贲妥钠。待麻醉够深时用经皮针板以超效脉冲(时间0.2毫秒、频率0.2赫芝)刺激尺神经,并记录姆收肌的单抽搐幅。病人分四组。Ⅰ组用管箭毒加低温,Ⅱ组管箭毒加常温,(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期刊1980年02期)
潘侃朗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4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4组,以观察囊肌松和潘侃朗宁肌松效应。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监测结果表明,0.3mg/kg囊肌松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分别为2.4min和63min,0.1mg/kg潘侃朗宁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分别为2.7min和70min。上述剂量可满足气管插管和外科对肌松的需要。肌松剂注入前后未见血压、心率及血钾、血钠明显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潘侃朗宁论文参考文献
[1].邹勤,张利平,孙伯华,顾振华.改良荧光法测定潘侃朗宁血药浓度[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6
[2].龚志毅,叶铁虎,裴立惠,罗霞,罗爱伦.爱肌松与潘侃朗宁肌松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5
[3].张利平.急性中度等容性血液稀释下潘侃朗宁的药效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3
[4].陈忠.潘侃朗宁类过敏反应[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85
[5].刘斌,闵龙秋.潘侃朗宁的药理及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85
[6].董彦余.氯胺酮麻醉时伍用去甲潘侃朗宁和潘侃朗宁对心脏功能和心肌透壁灌注的影响[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85
[7].包丰龄.低温下潘侃朗宁的药效不变[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84
[8].Hilgenberg,J,C,邓乃封.去甲基潘侃朗宁、Atracurium与目前常用肌松药的药理学比较[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84
[9].李玉才.应用氨茶碱和类固醇引起对潘侃朗宁的抗药[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83
[10].金锡根.在人体中体温变化和管箭毒、或潘侃朗宁所致的神经肌肉阻滞[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