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商业银行,需求方,住房按揭,证券市场。
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论文文献综述
邓茜尹[1](2014)在《新形势下发展中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即MBS (Mortgage Backed Security)是在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发放的次级债券。贷款发放机构作为供给方将自己的某种住房抵押贷款合同捆绑作为标的组建资产池,持有这些债券的投资者可以获得住房按揭贷款组成的资产池的现金流收入。MBS的发行源于美国,目前已较为成熟,但因为按揭贷款衍生证券的交易链太长,其隐含的委托代理关系链过长,出现住房价格泡沫和次级债券价格泡沫,最终发生全球性次贷危机:对于起步很晚的中国金融市场来说,随着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住房消费的预期高增长,中国的住房按揭贷款市场的发展前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2013年的“钱荒”给银行业造成了不小的震动。很多人认为这是由于银行“资不抵债”,但其实仔细探寻钱荒的现象背后并不是我们没钱,相反是因为不流动的资产上捆住的钱太多。目前我国住房按揭贷款的发放者主要是商业银行,再加之我国直接融资渠道的缺乏,企业的融资仍以银行为主,因此银行类的金融机构面临较大的信贷压力,积累了过多的风险。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要探索合适自己国情的资产证券化模式,应当根据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程度。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发展历程与该国或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过程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本文探讨了我国的金融制度与别国的差异,一方面认识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给经济带来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从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吸取教训。使得我国在发展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市场时能够规避潜在风险。为了探究在新形势下,我国实行住房贷款证券化是否具备可行性,不仅需要理论研究,也需要数据支撑。本文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一方面从降低融资成本等角度,结合银行业实际数据分析了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能够提高银行盈利能力,因此银行作为MBS的供给方具有充分的动机。另一方面通过统计数据定量分析MBS的需求面及其扩容空间,使我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深化具有事实依据。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首先介绍了现阶段研究中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背景,分析当前形势下深化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重要意义,以及文章的写作思路、特点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对国内外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并且阐述了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和次贷危机的紧密关系,为清晰了解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叁部分总结美国发展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经验与教训,并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提出发展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可以从美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经验与教训中获得的启示。第四部分简介我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发展状况,在经济学基本框架下,利用统计数据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阐明MBS的深化发展已经具备的条件,说明在中国,深化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五部分是在总结前文的基础上,基于对未来MBS在中国发展的展望,提出几点建议。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国内目前对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研究主要从定性着手,很少有通过数据分析对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在中国的可行性这一论点给以支撑。而本文理论层面利用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定性地阐明MBS的深化发展已经具备供需两方面的条件;实证层面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为银行等放贷机构供给MBS找到出口。之二是提出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可以依托于自贸区的投资自由度,在自贸区首先实现与国际接轨的资产证券化,从局部完善到全面深化。此外2014年国家发布的新城镇发展规划对房地产的扩容提供新的契机,这将给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撑和更广阔的空间。本文仍存在不足之处,第一是由于数据的准确性方面存在不确定因素,导致数据搜集工作不到位;第二是只从定性的角度说明了MBS在中国定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没有找到良好的解决办法。本文根据对现阶段中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认为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作为MBS的供给方不管是出于赢利的考虑,还是出于转移风险的考虑,都有充分的动因发行MBS。另一方面,需求方出于投资和资金出口的考虑,如社保基金,养老保险等巨量资金出于风险控制,中小金融机构由于结构错配等都面临投资渠道过窄的问题,所以MBS这种工具是很好的选择。此外,结合当前国家发展改革目标分析,央行已于近期表面利率实现完全市场化的决心,特别是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带来了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使MBS产品的准备定价在中国成为可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目标出来也为住房抵押贷款规模带来了巨大的增长空间。总之,不管是供给方还是需求方都对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一金融创新具有充分的需求,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已经具备在中国深化的条件,并且在扩容的量上也有很大空间。(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14-03-01)
李夺[2](2004)在《我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发放的住房按揭贷款进行匹配重组,以按揭贷款集合的预期现金流为保障进行证券化融资的过程。作为上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技术之一,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在解决商业银行由于发放住房按揭贷款而导致的流动性不足问题、推动住宅及相关产业发展和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这项技术逐渐被人们提及和重视,人们充分认识到如果能够将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合理地应用在中国,必将对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和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证券化的基本概念着手,以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机制的机理分析为主线,重点对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提前偿付风险刻画和定价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以过手证券为例含有提前偿付行为和违约行为影响的现金流期限结构模型,推广得了住房按揭支持证券的双因素定价模型。在对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运行机制剖析的基础上,文章对我国实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内在需求和政府模式选择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我国建立和发展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制度完善措施和具体操作思路。全文由七章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基本释义和运行机制,阐述了国际上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基本运作流程和创新结构安排,最后对当前世界各地区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从中可以了解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独特的运行机制、创新之处以及对一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第二章对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风险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是对提前偿付行为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子分析。全面系统的将目前国际上有关提前偿付行为研究的理论引入到国内,给出了再融资动机刻画模型、信贷生存分析方法以及运用数学分布进行拟合建模的基本方法。第叁章重点研究了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定价方法。首先阐述了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基本定价理论:现金流贴现法、期权调整利差定价方法、衍生证券的一般定价方法、ST模型定价方法和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为了刻画借款人的提前偿付行为和违约行为对抵押贷款集合的现金流影响的不确定性,本文构造了新的抵押贷款现<WP=126>金流期限结构模型。通过给出刻画借款人提前偿付行为和违约行为的边界条件,运用Vasicek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推广得出了双因素定价模型。由于缺乏真实数据支持,本文给出了基于双因素定价模型的蒙特卡罗模拟的数值计算方法和数值运算实例验证。第四章从商业银行、金融市场效率和房地产业发展等叁个方面对我国实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内在需求和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试点工作的基本条件,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微观行业都具备了较为强烈的内在需求动因,因此大力发展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对于我国金融制度改革、资本市场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五章首先分析了现阶段我国设立和发展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市场的客观障碍,其中制度性障碍成为我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发展的关键性障碍。政府如何选择适当的干预政策和具体措施,来规避“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决定这场金融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在这方面给出了政府选择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和具体建议。第六章探讨了关于完善我国发展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市场的制度化建设问题,从政府进行合理干预的角度,提出了有关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实施的法律、会计、税务、监管等框架体系下的制度建议。第七章结合当前我国经济整体情况和客观条件,提出了现阶段我国设立住房按揭支持证券市场的具体操作思路和方案。本文在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定价方法研究中,以存在政府担保的过手证券为例,合理假设了借款人提前偿付选择和违约选择的边界条件,推导出了包含上述两种行为刻画的现金流期限结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和非套利定价理论给出了离散时间序列条件下的双因素定价模型,为了使模型更具可操作性,本文给出了该模型的蒙特卡罗模拟算法和计算结果的分析。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定价研究及实际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给商业银行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住房按揭贷款现金流预测模型和管理手段。(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4-06-01)
林晓军[3](2003)在《我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法律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2年,某国有银行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方案被国务院否决,从而引起国内对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进而对证券化的广泛讨论。目前我国对住房抵押证券化的研究还存在理论上的不完善和实践上的空白,迫切需要我们结合我国实际实现理论和实践创新。本文对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原理进行了法律分析,论证了SPV的各种形式,并对我国住房按揭贷款模式提出了建议和解决方案。 本文从某银行的方案入手,提出研究的问题:我国的住房按揭贷款应当采取什么模式。随后,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对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法律原理做了初步分析。特别是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法律原理—风险隔离机制。 本文随后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进行了评介。重点是表外运作代表性的美国模式。 我国住房按揭贷款开展得较晚,迄今尚未有较大影响力的案例,也面临着一些法律障碍。某银行采取了类似德国表内运作的模式,不能充分实现破产风险的隔离,无法发挥资产证券化的最大效力,存在着一些无法克服的缺陷,不是我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良好选择。 SPV在住房接揭贷款证券化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各国采取了诸多法律形式,首要因素是对税收的考虑。本文对SPV采取公司、合伙等形式做了分析,认为在中国它们或不能实现避税,或在技术操作上不可行。信托,作为一种特殊的法律制度,可以实现所有权和利益的分离,并且保证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因此,在英美法和大陆法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成为SPV的良好选择。 本文着重对本文研究结论的适用进行了论证,即我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采用特殊目的信托方式将面临的法律问题和其解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中一些问题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 本文的结论是:目前在我国,采取特殊目的信托进行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是一种可行和较好的方案。(本文来源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03-04-01)
俞悦[4](2003)在《尽快推出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俞悦)香港惠泽中国控股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惠泽信安商业顾问公司日前在北京举行住房按揭受理系统(ADS)新闻发布会,惠泽主席兼行政总裁高广垣在发布会上呼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政府应尽快推出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举措。高广垣表示,现在开展住房(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03-03-21)
卿伟军[5](2002)在《我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主要法律障碍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是 2 0世纪 70年代最重要的金融创新活动 ,在我国推行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文章首先简要说明了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概念 ,评价了其意义 ,并对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过程中的主要法律障碍进行了探讨 ,对在我国推行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提出了相关的法律对策(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2年01期)
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发放的住房按揭贷款进行匹配重组,以按揭贷款集合的预期现金流为保障进行证券化融资的过程。作为上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技术之一,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在解决商业银行由于发放住房按揭贷款而导致的流动性不足问题、推动住宅及相关产业发展和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这项技术逐渐被人们提及和重视,人们充分认识到如果能够将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合理地应用在中国,必将对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和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证券化的基本概念着手,以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机制的机理分析为主线,重点对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提前偿付风险刻画和定价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以过手证券为例含有提前偿付行为和违约行为影响的现金流期限结构模型,推广得了住房按揭支持证券的双因素定价模型。在对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运行机制剖析的基础上,文章对我国实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内在需求和政府模式选择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我国建立和发展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制度完善措施和具体操作思路。全文由七章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基本释义和运行机制,阐述了国际上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基本运作流程和创新结构安排,最后对当前世界各地区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从中可以了解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独特的运行机制、创新之处以及对一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第二章对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风险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是对提前偿付行为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子分析。全面系统的将目前国际上有关提前偿付行为研究的理论引入到国内,给出了再融资动机刻画模型、信贷生存分析方法以及运用数学分布进行拟合建模的基本方法。第叁章重点研究了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定价方法。首先阐述了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基本定价理论:现金流贴现法、期权调整利差定价方法、衍生证券的一般定价方法、ST模型定价方法和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为了刻画借款人的提前偿付行为和违约行为对抵押贷款集合的现金流影响的不确定性,本文构造了新的抵押贷款现<WP=126>金流期限结构模型。通过给出刻画借款人提前偿付行为和违约行为的边界条件,运用Vasicek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推广得出了双因素定价模型。由于缺乏真实数据支持,本文给出了基于双因素定价模型的蒙特卡罗模拟的数值计算方法和数值运算实例验证。第四章从商业银行、金融市场效率和房地产业发展等叁个方面对我国实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内在需求和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试点工作的基本条件,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微观行业都具备了较为强烈的内在需求动因,因此大力发展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对于我国金融制度改革、资本市场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五章首先分析了现阶段我国设立和发展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市场的客观障碍,其中制度性障碍成为我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发展的关键性障碍。政府如何选择适当的干预政策和具体措施,来规避“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决定这场金融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在这方面给出了政府选择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和具体建议。第六章探讨了关于完善我国发展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市场的制度化建设问题,从政府进行合理干预的角度,提出了有关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实施的法律、会计、税务、监管等框架体系下的制度建议。第七章结合当前我国经济整体情况和客观条件,提出了现阶段我国设立住房按揭支持证券市场的具体操作思路和方案。本文在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定价方法研究中,以存在政府担保的过手证券为例,合理假设了借款人提前偿付选择和违约选择的边界条件,推导出了包含上述两种行为刻画的现金流期限结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和非套利定价理论给出了离散时间序列条件下的双因素定价模型,为了使模型更具可操作性,本文给出了该模型的蒙特卡罗模拟算法和计算结果的分析。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定价研究及实际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给商业银行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住房按揭贷款现金流预测模型和管理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论文参考文献
[1].邓茜尹.新形势下发展中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4
[2].李夺.我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机制[D].吉林大学.2004
[3].林晓军.我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法律模式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
[4].俞悦.尽快推出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N].证券日报.2003
[5].卿伟军.我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主要法律障碍的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