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边seldinger技术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心包积液在临床中的应用

床边seldinger技术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心包积液在临床中的应用

杨海慧1高飞1张航2

(1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云南普洱665000)

(2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云南普洱665000)

【摘要】目的:研究seldinger技术经心包穿刺置管在心包积液诊治中的应用。方法:100例患者于心尖部或剑突下经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反复抽液或注入相应治疗药物,观察患者液体的引流变化及临床情况。结果:100例心包积液患者全部安全、有效置管成功。心包积液有心脏填塞的患者引流后症状迅速缓解,有明确病因需治疗的患者因中心静脉导管可长期保留(2~16天,个别患者30天),置管方便,反复抽液和药物注入利于治疗。患者能获得有效救治操作,且并发症少。结论:床边seldinger技术经心包置管引流心包积液法简单、安全、有效、经济,便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心包积液;seldinger技术;心包穿刺;置管

【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1-0097-02

BedSeldingertechniquebedsidepericardiocentesisanddrainageofpericardialfluidinclinicalapplication

YangHaihui,GaoFe,ZhangHang.Puer'speopleHospitalofYunnanprovince,66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Seldingertechniqueresearchofpericardialpunctureintubationinpericardialeffusionindiagnosisandtreatmentofapplications.Methods100patientswithapicalorbelowthexiphoidprocessofpericardialpunctureinsertedcentralvenouscatheter,Againpumpingfluidsorinjectmedicationaccordingly,changesandclinicalobservationofdrainingliquidinpatientswithconditions.ResultsAll100casesofpericardialeffusioninpatientswithsafe,effectiveandsuccessfulsuccessful.Drainageofpericardialeffusioninpatientswithcardiactamponadeaftersymptomrelief,thereisaclearetiology,treatmentofpatientswithcentralvenouscatheterforlong-termretention(2-16days,30days),Catheter,drainageanddruginjectiontotreatagain.Patientscanreceiveeffectivetreatmentoperation,andfewercomplications.ConclusionsBedsideseldingertechniquebypericardialcatheterdrainageforpericardialeffusionmethodissimple,safe,effective,economical,convenientforclinicalapplication.

【Keywords】Pericardialeffusion;Seldingertechnique;Pericardiocentesiscathetersindwelling

心包积液是是一种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可作为其它疾病的一种并发症而存在,病因很多[1],为抢救心脏压塞患者,明确积液原因、性质和(或)治疗需要进行心包穿刺抽液。但心包穿刺是一项有一定危险的操作,可引起组织器管损伤、出血、心律失常、休克,甚至死亡。反复穿刺风险势必增加。我科自2008年1月—2014年12月,对100例心包积液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心包穿刺置管进行心包积液引流[1],并对积液进行有效诊疗。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操作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用seldinger技术经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的100例住院患者,男58例,女42例,年龄14~78岁,平均46岁,病程1天~3年。心包积液的诊疗依据除临床表现、X线胸片或CT外,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为心包积液。其中病因有结核性30例、癌性积液20例,非特异性心包炎10例,肺炎8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8例,风湿性心包炎6例、化脓性积液5例,尿毒症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4例、心脏介入术后急性心包压塞4例。经B超检查确诊为中、大量心包积液。诊断标准:患者半卧位呈45°,B超显示下心膈面积液量≥10mm。

1.2方法

(1)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均完善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凝血功能等检查;心包穿刺前完善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心包积液的量、分布以及有无钙化,建立静脉通道;备肾上腺素、地塞米松、阿托品、心电监护、除颤器等急救时用。准备好消毒的穿刺包一个、益心达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包一个(含双腔Y型穿刺针,0.32英寸J型软性导引钢丝,扩张管,5ml注射器);消毒手套;10ml注射器1支、2%利多卡因1支,输液器1套,引流袋1个。(2)操作过程:100例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常规操作前B超已定位,心尖部或剑突下脏壁层(右室前)心包间液性暗区>10mm,即可采用本法。以心尖部或剑突下为穿刺点,注意进针方向,常规消毒铺巾和利多卡因局麻,采用Seldinger法,用套有肝素溶液负压的双腔Y型穿刺针逐层缓慢进针,达心包腔,有落空感时回抽,抽出少量心包积液后,从穿刺针的侧孔将J型导丝送入针腔内,缓慢送入15cm左右,退出穿刺针;沿导引钢丝插入扩张管后将其退出,再沿导引钢丝送中心静脉导管入心包腔,进入约10~15cm,退出导引钢丝,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用1号缝合线将留置管近端缝合固定于穿刺点周围皮肤,肝素帽封闭留置管,以备再次抽液,无菌纱布覆盖伤口。一般穿刺当日放液<200ml左右,以后每天300ml~800ml左右。引流量及引流速度也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决定。同时观察积液的颜色、性质,并留标本送检;每次操作完毕,导管内注入肝素盐水并用肝素帽封闭导管端口。并且伤口每天进行一次消毒处理,以保持局部伤口的清洁。术后需静卧4h,并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呼吸。若心包积液送化验后明确病因,可根据病因自软导管向心包腔内注入不同药物,如注入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顺铂、白介素、地塞米松、抗痨抗炎等药物,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结果

100例病人均一次心包穿刺置管成功,操作顺利。55例患者心尖部置管引流,45例剑突下置管引流,心包积液穿刺引流后,病人胸闷、气短、肝脏淤血、下肢水肿等均明显改善,心功能好转。穿刺过程中有6例出现出现迷走神经反射,血压低、出汗、恶心,心率减慢,经应用阿托品、多巴胺、静脉补液等处理后上述指标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其中4例急性心包压塞患者,心包腔引流排液后心前区压迫症状立即减轻,呼吸困难缓解,心率减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个别患者术前使用了镇静剂,术后有10例引流不畅出现导管堵塞,用稀释肝素盐水冲洗后引流通畅。10例出现穿刺孔渗液,局部疼痛,系心包积液压力高造成,随进一步抽液而消失,5例出现心前区疼痛,系引流后期积液量显著减少引起,留置管刺激有关,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拔除引流管后消失。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严重心律失常、心包反应、气胸、损伤冠状动脉及心肌,亦无脏器损伤、出血等并发症发生。且无一例发生感染,提示只要严格无菌操作,留管时间长也可避免感染的发生。有15例根据化疗方案向心包腔内注射抗癌药物,有20例根据抗痨方案向心包腔内注射抗结核药物,有5例根据抗炎方案向心包腔内注射抗炎药物,心包腔积液经引流并注入相关药物后积液减少、吸收。这些穿刺病人中一般第一次抽液量≤200ml,以后每天≤300ml--800ml,病人抽液2~10次不等。若抽液量<20ml/d或无积液,观察1周后B超提示心包腔内无积液后可拔管,一般置管时间2~16天,个别患者30天,平均8天。?

3.讨论

心包积液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症,病因较多,多为结核、肿瘤、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病因可导致患者中、大量心包积液,一旦发生心脏压塞,患者生命危在旦夕,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及时进行心包穿刺抽液减压以挽救生命。但心包穿刺是一项有危险的操作技术,穿刺过程中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心包膜反应、心脏及血管损伤、心律失常、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甚至死亡[2]。因此操作前先用超声检查显像,确定心包积液量的多少和分布情况是选择进行穿刺的前提,有助于确定穿刺点及穿刺径路,大大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避免盲穿的多种风险。而且要注意心包穿刺抽液虽可暂时缓解症状,但有的患者诊断、治疗时多需反复穿刺抽液,为避免多次穿刺损害心脏和邻近脏器,以及避免反复穿刺损伤导致心包缩窄;当中等量或以上的心包积液且能平卧或半卧位、能耐受5~10min不咳嗽;患者有较明显的症状、体征,病情较重就需要置管引流,以减少积液量,减轻症状或达到治疗目的。所以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心包积液引流效果良好,可使心包积液显著减少甚至消失;且通过置入导管于心包腔内给药,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化疗、抗痨等所致副作用,防止因心包填塞而死亡。至于对心包积液的抽液量、抽液速度缺乏统一标准,均主张从小量、低速开始。

总之用seldinger技术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心包积液具有以下优点:(1)操作安全方便,成功率高,风险小。?100例患者穿刺成功率达100%,无1例出现心脏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创口小,导管为硅胶材料,细软且组织相容性好,导管尖端柔软,圆滑整齐,对心脏无明显损伤。(2)中心静脉导管可有侧孔,不易发生堵管;(3)操作简便易行。一次穿刺置管,可长时间多次使用,与多次穿刺比较大大降低了风险,减轻了患者痛苦并且减少了治疗费用。较其他方法更快、更彻底地引流,可减轻心包肥厚、粘连,以维持心脏舒张功能;可及时动态观察心包腔积液变化,以评估疗效,并指导临床医生随积液量和分布的变化随时调整心包留置管位置。(4)心包积液量大、产生较快或临床需反复检验积液而明确诊断时,既往常进行反复多次穿刺抽液,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穿刺风险成倍增加。心包腔置管可避免置管期内再次穿刺,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以往反复穿刺的风险及患者的痛苦;同时方便了临床医生通过留置管分次抽液,灵活掌握抽液量,更好地缓解患者症状。尤其是肿瘤患者,可提高诊断阳性率。(5)长时间置管无感染、导管脱落,携带方便,不影响患者生活,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无需重复穿刺,可自行调节引流速度,部分患者可带管回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6)心包腔置管对于部分患者可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开辟了又一药物治疗途径,减少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并增加疗效[3]。100例患者中40例即通过此途径进行过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但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心包积液在具体操作中仍应小心谨慎,最大限度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另外,部分心包腔置管患者可因留置管刺激而引起各种不适症状,包括心前区疼痛、呃逆、咳嗽等,大多经调整留置管位置及对症处理后可缓解;本组报道即有5例出现相关症状,对症处理后好转。

因此此种方法诊断治疗具有安全性高、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有效、经济、治愈率高、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故值得在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7-350.

[2]王一镗.急诊医学[M].第2版.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3]刘德义,王静.63例多浆膜腔积液临床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5):348-349.

标签:;  ;  ;  

床边seldinger技术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心包积液在临床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