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十屋断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同位素,基底,异常,孔隙,碎屑,组分,盆地。
十屋断陷论文文献综述
李光祥[1](2016)在《十屋断陷重磁场与构造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屋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为早白垩世断坳型迭合断陷,是松辽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区。经过了多年探索,已经在十屋断陷的中浅层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成果,但断陷深层的勘探和研究程度还较低,对该区火成岩的勘探和基底构造格局还处于初始研究阶段,断层构造格架尚不清晰。本文通过对研究区重磁力数据的系统处理,得到了解析延拓图、滑动平均滤波图、水平方向导数图、水平总梯度图等基础图件。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震、地质、钻井等资料,推断出了研究区的断裂构造体系,确定了磁性体的分布特征,预测了基底岩性的大致展布,划分了地质构造单元。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1)研究区内剩余重力异常整体呈NE向高低相间的条带状分布。区内局部重力异常由基底的起伏和岩浆岩侵入引起。基底隆起区往往引起局部重力高,而基底凹陷区则引起局部重力低;侵入岩依其周边接触地层为基底或盖层,表现为重力高或低异常。(2)研究区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断裂走向有NE向、NW向和EW向。NE向断裂规模大、延伸长,是盆地的主要断裂,控制盆地内地层展布和构造格架。(3)研究区内白垩系各组地层广泛发育,底界埋深差异较大。西部洼陷带内,沉积厚度最大,最大可达8000m;向东则逐渐变薄,表现出明显的箕状断陷特征。(4)研究区磁性体比较发育,且明显受断裂控制,宏观走向与断裂方向一致。局部磁力异常主要由磁性基底隆起、中酸性及基性岩浆岩引起。区内其中深变质岩引起低缓的正磁力异常;酸性岩浆岩往往引起负磁力异常;中基性岩浆岩引起磁力高异常。(5)研究基底岩性可分为深变质岩、浅变质岩、酸性侵入岩、中性侵入岩、基性侵入岩和浅变质岩与酸性侵入岩混合岩六类。深变质岩分布在基底隆起的桑树台一带,岩浆岩主要岩断裂分布,浅变质岩遍布研究区。(6)研究区可划分为桑树台次洼带、苏家屯次洼带、中央隆起带、双龙次洼带和东南斜坡带5个二级构造单元。(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6-06-02)
吴大琼[2](2016)在《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深层油气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屋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有深层、中层和浅层叁套油气勘探层系。在对中浅层油气层位进行了二十多年的开发之后,发现新油气田的概率越来越少了。因此,深层的油气勘探就越来越重要了。论文研究内容属于地球物理学与石油地质学交叉学科,是应用研究范畴。首先,对十屋断陷构造特征与沉积地层进行研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以深部地层沉积(即登娄库组以下)为目标,系统研究各种沉积体系,确定其时空分布与演化规律;然后,运用含油气系统的观点,分析油气运移聚集成藏规律和主要控制因素,总结了油气成藏模式;最后,在上述石油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油气地震响应研究,运用地球物理反演技术,对深层油气勘探目标进行综合研究,并对油气聚集的有利勘探目标进行油气预测。由于深部油气埋藏较深,勘探难度相对较大。把先进的油气地质成藏理论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相结合,是解决本区深层勘探难题的关键。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断陷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研究充分利用已有的叁维地震资料和钻探井数据,在井震结合的基础上,参考前人的成果认识,明确各主要标准层顶面构造特征。构造演化及其对沉积充填控制作用。充分利用叁维地震资料,对梨树断陷3级以上断裂进行分带、分级、分类,分析不同阶段构造动力背景,编制断裂系统图。在此基础上,总结平面上不同构造区带充填特征,建立纵向上不同演化阶段盆地充填模式。2.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通过叁维地震测线剖面,结合连井地震测线、测井曲线、钻井岩相柱状图以及合成地震记录的对比,通过识别对比开展了层序地层划分,并且划分出了构造层序、层序组、叁级层序及其更低级别的层序单元。在此基础上对沉积体系域以及体系构成特征进行了重点研究。3.深层油气地震响应研究通过深层油气储层的地震属性和地震反演技术研究,结合储层测井响应,确定十屋断陷深层油气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模式;据此建立起深层油气储层横向预测模型,为勘探目标评价优选提供依据。4.有利区带预测,勘探目标评价及优选以重点区块的有利地质体(主要间断面、沉积砂体等输导层、特殊地质体等)为重点,应用叁维地震反演技术,识别和发现地层和构造—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区带。(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6-01)
戴东红[3](2015)在《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地震资料处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维原始地震资料表明,十屋断陷目的层埋藏较深,地表和地下地质构造复杂,激发条件多变,静校正问题突出,干扰波发育,信噪比低。通过迭前数据优化、静校正、一致性处理、多域去噪处理和迭加成像等主要技术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该区地震资料的静校正和低信噪比问题,提高了深层迭加成像的精度。(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张云峰,李易霖,赵慧,储田甜,万炀[4](2013)在《十屋断陷深层储层异常低压与次生孔隙发育带耦合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十屋断陷发育异常低压体系,十屋断陷深层储层有效储集空间类型为溶蚀成因的次生孔隙,孔隙度可达到20%左右,这是形成优质储层的主要原因。深层储层普遍发育异常低压体系,实测地层压力系数多介于0.6~1.0之间。统计结果表明,研究区异常低压与次生孔隙之间有着很好的耦合关系和成因联系,深层异常低压的形成与该区登娄库组(K_1d)末期地层抬升和剥蚀有关,在此过程中地层温度降低,碳酸盐胶结物溶解度增大,溶解作用增强,从而形成次生孔隙。抬升和剥蚀作用越强烈区域,溶蚀作用也就越明显。(本文来源于《地质科学》期刊2013年03期)
张玉鹏,赵旭光[5](2012)在《十屋断陷营城组储层成岩相定量分析与优质储层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基础上,选取适当的成岩指标:古地温、镜质组反射率、甾烷异构化指数、伊/蒙混层中蒙皂石含量和自生石英含量,分别数值模拟在时空领域内其进行的单项成岩作用,分析了营城组储层成岩阶段和成岩相的横向展布并对本区优质储层进行了预测。(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2年19期)
宋振响,郜建军,周卓明[6](2012)在《十屋断陷天然气成因类型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天然气组分组成、轻烃参数及组分碳同位素分析基础上,讨论十屋断陷不同地区的天然气成因类型。研究结果显示十屋断陷天然气主要存在伴生气和气藏气2种赋存状态,然后按照母质来源及热演化程度的差异又细分为4种成因类型:秦家屯地区、太平庄地区及七棵树地区的天然气多为伴生气,从能够反映母质类型和成熟度的轻烃参数及组分碳同位素特征来看,综合判识为偏腐泥型热解气;皮家地区、八屋地区、十屋地区及四五家子地区天然气多为气藏气,综合判识为过渡型裂解气;孤家子地区天然气为气藏气,碳同位素分布序列发生完全倒转,指示可能有无机气的混入,综合判断为高成熟腐殖型混合气;后五家户地区也为气藏气,碳同位素分布序列发生完全倒转和部分倒转,也显示可能有无机气的混入,综合判识为高成熟过渡型混合气。(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2年01期)
操应长,周磊,张玉明,陈孔全,谢正霞[7](2011)在《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十屋地区营城组物源体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综合分析碎屑颗粒组分、重矿物组合、砂砾岩展布和地层倾角测井等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十屋断陷十屋地区营城组沉积时期的物源体系特征和分布。碎屑颗粒组分和重矿物分析能指示物源区母岩类型和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向,砂砾岩展布能指明了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向和搬运途径,地层倾角测井则指示了古水流的方向。结果表明,十屋地区营城组存在叁大物源体系,分别是西北方向以沉积岩和岩浆岩为母岩的西北物源体系、以岩浆岩为母岩的北部斜坡物源体系和以岩浆岩、变质岩为母岩的东部斜坡物源体系,叁大物源体系共同控制了十屋地区营城组沉积时期砂体的形成和分布,并且形成了"多物源混源沉积、各物源源间存异、各时期继承发育"的沉积格局。(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邵宸,樊太亮[8](2011)在《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层序地层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屋地区近期油气勘探进展与近中期的勘探方向表明,隐蔽油气藏是今后勘探的重要领域。而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是寻找岩性地层油藏的主要途径和权威性工具,是促进油气勘探,突破新领域、寻找新目标、确保油田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建立全区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查明沉积体系及物源、分析构造演化期次及构造地貌坡折对层序、沉积的控制作用,从而充分的认清各种地质问题以达到预测有利勘探区带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闫玉梅,刘少峰,潘峰,吴键,祁攀文[9](2011)在《基于高精度重磁资料的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基底断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1∶5万重磁资料的处理分析,使用离散的二维小波变换、相关滤波、异常剥离以及常规的重磁位场分离方法来揭示盆地基底及构造特征,结合地质、地震和钻孔资料,对十屋断陷基底断裂进行了综合预测。在十屋断陷基底内部确定了21条主要断裂,主要分为4组,即F1桑树台断裂、F2八屋断裂带、F3金山断裂、F4大榆树断裂。十屋断陷基底主干断裂系统主要由盆地西侧桑树台断裂和盆地内部一系列NE走向的断裂组成。桑树台断裂北部为NE走向,中部近SN走向,南部为NW走向,总体平面形态为弧形。盆地内部具有3组NE向正断层,这些正断层走向与桑树台断裂北段一致,应该和桑树台断裂形成于同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研究结果为十屋断陷基底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来源于《现代地质》期刊2011年01期)
喻顺,吕修祥,柳广弟,徐宏节,解启来[10](2011)在《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天然气来源及成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屋断陷深层主力烃源岩为营城组及沙河子组泥岩,母质类型为Ⅱ型和Ⅲ型干酪根。天然气同位素及成分研究表明,十屋断陷天然气成因复杂,分布具有区域性,不同地区天然气来源及特征不同,后五家户地区主要为高成熟、过成熟的混合气,母质类型为Ⅱ、Ⅲ型干酪根;八屋及四五家子地区主要为成熟的油型气,以Ⅱ1型干酪根为主。十屋断陷天然气具有差异聚集现象,主要是由于天然气多期次充注及断裂的多期活动造成的。天然气藏经历了多期成藏和调整,后五家户地区以晚期成藏为主;八屋地区保存条件较好,中浅层天然气以早期成藏为主,深层天然气经历两期成藏;四五家子地区天然气经历了两期成藏、调整过程。(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1年01期)
十屋断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十屋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有深层、中层和浅层叁套油气勘探层系。在对中浅层油气层位进行了二十多年的开发之后,发现新油气田的概率越来越少了。因此,深层的油气勘探就越来越重要了。论文研究内容属于地球物理学与石油地质学交叉学科,是应用研究范畴。首先,对十屋断陷构造特征与沉积地层进行研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以深部地层沉积(即登娄库组以下)为目标,系统研究各种沉积体系,确定其时空分布与演化规律;然后,运用含油气系统的观点,分析油气运移聚集成藏规律和主要控制因素,总结了油气成藏模式;最后,在上述石油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油气地震响应研究,运用地球物理反演技术,对深层油气勘探目标进行综合研究,并对油气聚集的有利勘探目标进行油气预测。由于深部油气埋藏较深,勘探难度相对较大。把先进的油气地质成藏理论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相结合,是解决本区深层勘探难题的关键。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断陷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研究充分利用已有的叁维地震资料和钻探井数据,在井震结合的基础上,参考前人的成果认识,明确各主要标准层顶面构造特征。构造演化及其对沉积充填控制作用。充分利用叁维地震资料,对梨树断陷3级以上断裂进行分带、分级、分类,分析不同阶段构造动力背景,编制断裂系统图。在此基础上,总结平面上不同构造区带充填特征,建立纵向上不同演化阶段盆地充填模式。2.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通过叁维地震测线剖面,结合连井地震测线、测井曲线、钻井岩相柱状图以及合成地震记录的对比,通过识别对比开展了层序地层划分,并且划分出了构造层序、层序组、叁级层序及其更低级别的层序单元。在此基础上对沉积体系域以及体系构成特征进行了重点研究。3.深层油气地震响应研究通过深层油气储层的地震属性和地震反演技术研究,结合储层测井响应,确定十屋断陷深层油气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模式;据此建立起深层油气储层横向预测模型,为勘探目标评价优选提供依据。4.有利区带预测,勘探目标评价及优选以重点区块的有利地质体(主要间断面、沉积砂体等输导层、特殊地质体等)为重点,应用叁维地震反演技术,识别和发现地层和构造—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区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十屋断陷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光祥.十屋断陷重磁场与构造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
[2].吴大琼.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深层油气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6
[3].戴东红.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地震资料处理技术[J].山东工业技术.2015
[4].张云峰,李易霖,赵慧,储田甜,万炀.十屋断陷深层储层异常低压与次生孔隙发育带耦合关系分析[J].地质科学.2013
[5].张玉鹏,赵旭光.十屋断陷营城组储层成岩相定量分析与优质储层预测[J].价值工程.2012
[6].宋振响,郜建军,周卓明.十屋断陷天然气成因类型初探[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2
[7].操应长,周磊,张玉明,陈孔全,谢正霞.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十屋地区营城组物源体系探讨[J].沉积学报.2011
[8].邵宸,樊太亮.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层序地层特征[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1
[9].闫玉梅,刘少峰,潘峰,吴键,祁攀文.基于高精度重磁资料的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基底断裂研究[J].现代地质.2011
[10].喻顺,吕修祥,柳广弟,徐宏节,解启来.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天然气来源及成藏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