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含胡萝卜素的番茄新品种

富含胡萝卜素的番茄新品种

一、富含胡萝卜素的番茄新品种(论文文献综述)

柳帆红[1](2021)在《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检测方法的优化与品质综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为探究番茄不同发育阶段品质差异,以9个番茄品种为试材,分别为大果形‘汉姆091’和‘汉姆九号’,中果形‘原味一号’、‘181’、‘抗病191’、‘184’、‘粉贝儿2号’、‘草莓味番茄’和‘抗病184’,于2019年10月-2020年4月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栖云山国家田园综合体六区日光温室中进行试验,研究番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Ⅰ(绿熟期)、Ⅱ(白熟期)、Ⅲ(转色期)、Ⅳ(成熟期)、Ⅴ(完熟期)和不同部位(果皮、果肉)的外观、营养和风味物质的差异,并选取成熟期果实品质相关的40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9个番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试验建立了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组分及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通过线性关系、回收率、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等方法学考察此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番茄果实16种多酚类物质的HPLC法,该方法在60分钟内快速分离16种多酚类物质,各多酚R2范围为0.9989-0.9998,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83%-103.41%之间,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的各多酚峰面积变异系数在10%以下,表明该方法快捷、准确、精密度高、稳定性好。色谱条件如下: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Waters Symmetry),以甲醇和1%乙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1 m L·min-1,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40 nm处检测对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槲皮素、绿原酸、芦丁;280nm处检测肉桂酸、4-香豆酸、没食子酸、柚皮素、苯甲酸、阿魏酸;322 nm处检测芥子酸、咖啡酸、洋蓟素、山萘酚、龙胆酸。优化的番茄果实前处理方法为称取0.1 g干粉,加入2 m L甲醇,置于室温1 h,在4℃、8000 rpm下离心10 min后取上清液用0.22μm滤膜过滤后测定。2、参试9个品种番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中营养与风味物质(可溶性糖、有机酸及类胡萝卜素)组分构成相同,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及少量的蔗糖构成,不同品种番茄果实各发育阶段可溶性糖组分总体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下降,柠檬酸含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苹果酸含量逐渐降低,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含量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3、参试9个番茄品种中,果实均为扁圆形。不同基因型间番茄果实风味物质差异较大,其中大果型的‘汉姆091号’和‘汉姆9号’可溶性糖含量、总类黄酮和总酚酸含量最低,有机酸含量、类胡萝卜素较低,中果型的‘粉贝儿2号’总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草莓味番茄’番茄总可溶性糖含量次之,‘草莓味番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总类黄酮及总酚酸含量最高。4、参试9个番茄品种中,成熟期番茄不同部位果皮糖酸比、番茄红素较高于果肉,类黄酮及酚酸组分含量存在差异。槲皮素和芦丁为番茄类黄酮主要组分,柚皮素和山萘酚含量在总类黄酮中占比低于10%,可忽略不计。番茄果皮中总类黄酮是果肉的0.86-2.2倍,果皮中总酚酸含量是果肉的0.5-2.2倍。果皮中主要含有的酚酸组分为没食子酸、苯甲酸、龙胆酸,及较少的绿原酸和咖啡酸。而果肉中主要的酚酸组分为绿原酸、没食子酸、龙胆酸、及较少的咖啡酸和苯甲酸,其它组分含量各在总酚酸中占比低于10%,可忽略不计。5、参试9个番茄品种选取外观、营养、风味等40个品质性状相关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0.57%,表明前6个主成分反映了番茄果肉40个品质指标90.57%的原始信息。第一主成分贡献率较大,贡献率为32.44%,主要综合了可溶性固形物、a*、纵横径比、果糖、葡萄糖、可溶性总糖、柠檬酸、总有机酸、对羟基苯甲酸共9个品质指标的信息。参试9个番茄品种综合排名为:‘草莓味番茄’、‘粉贝儿2号’、‘184’、‘181’、‘抗病184’、‘抗病191’、‘原味一号’、‘汉姆9’、‘汉姆091’。采用聚类分析依据品种间品质的相似性,可将9个番茄品种划分为3类:第Ⅰ类综合品质好,包括‘草莓味番茄’、‘粉贝儿2号’;第Ⅱ类包括‘181’和‘184’综合品质较好;第Ⅲ类包括‘原味一号’、‘抗病191’、‘汉姆091’、‘抗病184’、‘汉姆9号’,综合品质次之。

崔锦,王丽萍[2](2021)在《番茄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提出该文在查阅国内外有关番茄育种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番茄育种现状,并展望了我国番茄育种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番茄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闫见敏,曹克梅,李云洲,张万萍,耿广东,须文[3](2021)在《不同樱桃番茄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的变化规律》文中提出分析不同樱桃番茄品种果实发育期类胡萝卜素的变化规律,探讨果肉外观颜色差异形成的原因,为选育不同果实颜色的樱桃番茄新品种提供参考。以成熟果色分别为红色、粉色、黄色、紫色和绿色的"状元红""粉丽娜""皇冠""黑珍珠"和"碧玺"5个樱桃番茄品种为试材,测定其绿熟期、转色期、成熟期的叶绿素、番茄红素、胡萝卜素等色素的含量。结果表明,5个樱桃番茄品种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完熟期含量最低;番茄红素含量呈逐渐增高趋势,其中,"状元红"完熟期番茄红素的含量最高,达0.092 mg/g;"黑珍珠"随着果实的成熟,叶绿素、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的含量呈增高趋势,其叶绿素、胡萝卜素含量明显高于"状元红"和"粉丽娜";"皇冠"果实成熟过程中胡萝卜素的含量均低于其他几个品种;"皇冠"和"碧玺"果实成熟过程中几乎不含番茄红素。

王文乾[4](2020)在《番茄开花基因BOSS的克隆及其RNA编辑的功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番茄是重要的植物性食品资源,可鲜食可加工,其周年供应受到开花时间的限制;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多样化开花品种,对于调节番茄的市场供应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番茄开花时间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利用传统的图位克隆技术难以高效地克隆重要的调控基因。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可以从全基因组水平全面而快速的克隆功能基因。因此,本课题基于GWAS,从全基因组水平揭示了番茄开花调控的遗传结构,并克隆了关键基因BOSS。进而,发现了其具有真核RNA编辑现象。利用转基因功能验证、细胞切片技术、转录组学分别从植株表型层面、细胞层面、基因表达层面研究了BOSS基因的RNA编辑形成的两种转录本的生物学功能。并综合利用酵母单杂交技术、LUC技术、酵母双杂交技术、Bi FC技术和酵母三杂交技术初步解析了BOSS基因RNA编辑调控开花的分子机制。为培育不同花期番茄新品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论文主要工作如下文:1.番茄开花期的遗传基础及开花关键基因BOSS的候选。首先利用GWAS定位到了4个控制番茄开花早晚的位点q FIN3、q FIN6、q FIN9、q FIN12;进而,在位点q FIN3内候选了Solyc03g097830.2,q FIN6内候选了Solyc06g074350.2,在主效位点q FIN9内候选了Solyc09g010650.1(命名为BOSS,Balancer of SP and SFT)。2.BOSS基因RNA编辑的发现及验证。生物信息学技术发现BOSS基因具有RING-H2_EL5_like结构域和跨膜螺旋,其直系同源基因只存在于部分双子叶植物中。BOSS在番茄根、茎、叶、花、花蕾、果实、种子中均有表达。且其在幼叶中的表达量与番茄自然群体开花差异无关。进一步的RNA序列分析发现并验证了BOSS基因存在核基因的RNA编辑现象。RNA编辑使得BOSS基因氨基酸发生了改变,这在番茄大多数器官中都存在,以茎尖中最高,果实中最低;还受到持续光照的诱导。亚细胞定位发现BOSS基因转录本经RNA编辑前、后均定位于细胞核核膜和细胞膜。进一步研究发现BOSS基因的RNA编辑现象还存在于甜瓜和马铃薯中,且具有更加丰富的RNA编辑类型,这显示核基因RNA编辑可能具有进化意义。进一步的分析表明RNA编辑与番茄自然群体开花早晚显着相关。本研究的意义在于,证实了植物细胞核基因的RNA编辑控制植物性状,这对植物的“生物中心法则”具有一定的补充意义。3.BOSS基因RNA编辑的生物学功能分析。利用转基因功能验证技术,获得了超表达BOSS基因RNA编辑相关的两个转录本(α为原始转录本,β由α编辑而来)的转基因材料。从表型层面发现RNA编辑本β降低了番茄的首花序节位(开花时间在生产上的衡量指标),以及第一二花序间隔节位,提早了开花,还影响了番茄的自封顶性,提高了单株果实产量。而原始转录本α对番茄开花没有显着影响。RNA编辑本β促进了茎尖分生组织提前向花序分生组织和花分生组织的转化,而α无此功能。RNA编辑本β的超表达引起了3个MADS基因的上调,以及已知重要开花基因的表达变化;而原始转录本α并没有影响开花基因的表达变化,尽管可使一个Wo基因上调了7000倍。4.BOSS基因RNA编辑途径的解析。从分析转基因材料的表型入手,发现超表达β的转基因株系呈现(2L-2L-1L-1L-1L)的花序间隔类型,这与SFT的单基因超显性杂种优势组合(sp sft/+)的花序间隔类型(2L-2L-1L-1L-1L-0L)很相似。酵母单杂交和LUC分析发现,SP(促进开花基因)和SFT(抑制开花基因)可以结合在BOSS基因的启动子上,增强其表达,平衡了开花早晚。利用酵母双杂交和Bi FC发现α蛋白、或者β蛋白发生分别可以与SP或SFT互作;但α、β均不能与SP和SFT形成三聚体。此外,利用酵母双杂交试验证实α和α,β和β,α和β均不能形成互作的二聚体。这些结果为进一步阐明BOSS基因调控番茄的花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刘昕,陈韵竹,Kim Pyol,Kim Min-Jun,Song Hyondok,李玉花,王宇[5](2020)在《番茄果实颜色形成的分子机制及调控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番茄果实颜色主要包括绿色、黄色、红色、粉色和紫色等,这些颜色的形成是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次生代谢物质积累综合呈现的结果。针对近年来关于控制番茄果实颜色形成的相关基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进行番茄果色农艺性状改良提供参考。

郑金亮[6](2020)在《日光温室早春茬番茄品种比较与综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在我国蔬菜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番茄生产国和消费国,番茄生产成为农民增收和出口创汇的重要途经。本研究以32个番茄品种(20个普通番茄品种和12个樱桃番茄品种)为试材,在北京小汤山地区日光温室早春茬栽培条件下,对32个番茄品种的物候期、植株性状、果实性状、营养品质及风味、产量和抗病性等多个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合北京地区早春茬日光温室生产、综合表现好、具有推广价值的优良品种,为早春茬设施番茄新品种栽培和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参试的20个普通番茄中,F-4(百利)、F-12(TLR-04)、F-5(瑞粉882)、F-18(16413)综合评价值排名前四位,适宜在北京地区日光温室早春茬栽培。F-4(百利)综合评价值为0.698,排名第一位;植株田间生长势强,早熟,果实中等(平均单果重118g),果形圆形,果皮厚,品质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6.62%,糖酸比大(8.32),亩产量高(7949.67 kg),抗病性中等,适宜于北京地区推广种植。此外,F-12(TLR-04)果实中等(125.45 g),果皮薄,亩产量高(8753.11 kg),抗病性强;F-5(瑞粉882)坐果率高(100%),果实大(平均单果重229.84 g),亩产量高(9047.11 kg);F-18(16413)果形扁圆,果肉厚(1.11cm),维生素C含量高(16.23 mg/100g),抗病性强,三个品种可作为北京地区日光温室早春茬栽培搭配品种,选择性栽培。2.在参试的12个樱桃番茄中,M-9(TMR-05)综合评价值最高,为0.612。植株田间生长势强,果形长圆,果实硬度适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5%,可溶性糖量高达到5.11%,风味品质佳,产量高,抗病性好,适合在北京地区日光温室早春茬推广种植。品种M-10(TMY-01)综合评价值为0.503,虽然丰产性不如对照M-1(千禧),但是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0%,可溶性糖量高(4.97%),尤其是果色为橘黄色,且果形好(高圆)、坐果率高(86%),可做为特色品种在北京地区进行推广。

薛坤[7](2020)在《樱桃番茄综合评价及品质形成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樱桃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Var.)是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的蔬菜作物。近年来,其消费量和种植规模逐年增加,新品种层出不穷。因此,构建樱桃番茄综合评价体系对不同品种樱桃番茄品质进行评价和鉴定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对29种樱桃番茄杂交组合进行了感官分析和综合评价,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用户调查法确立了感官评价的因素集和权重集。由10名评价小组成员依次对29种樱桃番茄的外观、质地、气味、色泽和风味进行评定。利用模糊数学的原理构建感官分析结果的评价矩阵,计算综合隶属度。筛选出感官得分较高的FN402、FN118、FN208、FN403、FN324。2)对29种樱桃番茄14个品质指标进行测量,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对樱桃番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多种指标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番茄红素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59%,各组合间横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11%;主成分分析将14个品质指标简化为5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79.05%,结合聚类分析筛选出决定番茄综合品质的六个指标:单果重、糖酸比、硬度、果形指数、番茄红素和VC;综合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综合得分较高的番茄:FN208、FN402、FN403、FN101、FN201;聚类分析将材料分为6类,结合判别分析建立了樱桃番茄品质判别函数,模型自身验证正确率96.6%,交叉验证79.3%。3)研究了不同成熟期果实品质形成的动态变化规律。果形指数、硬度、可溶性蛋白在整个果实成熟阶段呈现下降趋势;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可滴定酸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糖酸比和番茄红素则表现为逐渐上升。这些番茄在物质积累规律上较为一致,在积累时期和速率方面有差异。樱桃番茄短期储藏的适宜采收期是粉红期,长期储藏在转色期采收更佳。

朱智国[8](2019)在《两个番茄赤霉素信号途径基因SlPRE2和SlPRO的功能研究》文中指出赤霉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二萜类激素,对植物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都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对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及信号转导过程相关基因的研究,为上世纪的“绿色革命”中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高产新品种的培育做出了巨大贡献。番茄是全世界广泛种植的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也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果实成熟的重要模式植物。对番茄生长发育调控机理的研究,为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等番茄育种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关于番茄赤霉素信号途径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已经使我们对赤霉素调控番茄生长发育的机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存在部分赤霉素信号途径相关基因的功能尚未阐明。本研究首先通过全基因组分析的方法筛选出了可能参与调控番茄果实发育过程和赤霉素信号响应的SlPRE2基因,并以野生型番茄AC作为研究材料,通过转基因技术、定量PCR技术、显微镜观察技术和酵母双杂交等研究方法,从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层面初步探究了SlPRE2在番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同时,本研究以proTALEN突变体为研究材料,通过CRISPR/Cas9系统诱导PROCERA基因突变筛选获得矮化突变体,并对矮化突变体的赤霉素敏感性等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从番茄基因组中筛选和鉴定了5个拟南芥AtPREs的同源基因,分别命名为SlPRE1-SlPRE5。基因的多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这5个SlPREs均属于非典型bHLH亚家族,且与拟南芥AtPREs基因的同源性较高。利用基因芯片数据分析了SlPREs在番茄多个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SlPRE2基因在番茄未成熟果实中特异高表达。构建SlPRE2基因沉默和超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获得番茄SlPRE2基因的沉默和超表达转基因株系,并通过定量PCR分析SlPRE2的表达效率。(2)番茄SlPRE2沉默株系果实的果实大小、果皮厚度、胎座大小及种子大小均小于野生型。对SlPRE2沉默株系番茄果皮组织切片分析表明,SlPRE2沉默株系中果皮细胞小于野生型。果实细胞膨大和分裂相关基因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SlPRE2沉默株系果皮细胞膨大相关基因(SlXTH2和SlXTH5)的表达水平低于野生型。这些结果表明SlPRE2的表达变化能够影响番茄果实的发育过程。(3)超表达SlPRE2基因使番茄植株节间距增长,叶片卷曲、叶绿素含量降低,并且叶片气孔开度减小。同时,SlPRE2的超表达使番茄未成熟果实的绿色变浅,叶绿素含量降低;成熟果实的红色变浅,果实番茄红素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对这些组织中表型相关基因的定量PCR分析表明,SlPRE2超表达株系叶绿素代谢、叶绿体发育和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透射电镜观察分析表明,SlPRE2超表达果实的叶绿体发育异常。此外,SlPRE2超表达对下胚轴伸长过程具有促进作用。这些结果表明,SlPRE2的超表达能够影响番茄的形态发育和色素代谢。(4)SlPRE2基因的表达受外源GA3处理的诱导,说明该基因可能与番茄赤霉素信号途径有关。对SlPRE2沉默株系10DPA时期果实的赤霉素代谢和响应相关基因检测也表明,SlPRE2的表达变化能够对果实赤霉素代谢途径产生影响。对SlPRE2超表达和沉默株系的GA3和PAC处理实验表明,SlPRE2超表达和沉默株系在叶片叶绿素积累和植株高度增长方面具有相反的PAC敏感性,SlPRE2的表达能够提高植物对多效唑的抗性。SlPRE2超表达株系在PAC处理后的GA代谢相关基因检测结果表明,SlPRE2的超表达能够影响植株对PAC的响应。这些结果表明,SlPRE2基因参与番茄植株赤霉素响应调控并影响赤霉素代谢基因表达。(5)构建了proTALEN1和proTALEN7位点特异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使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将构建的CRISPR/Cas9系统转入番茄,并通过组培苗矮化植株筛选和PCR检测NPTⅡ基因确定获得13个转基因株系。通过对杂交可育的8号和9号株系的靶位点DNA测序和PCR产物酶切分析,结果发现所获得的两个株系均在靶位点发生1个插入和1个删除突变,其中等位基因PROGF8和PROGF9分别在proTALEN1和proTALEN7突变基础上发生单碱基插入,恢复DELLA编码阅读框;等位基因proLF8和proLF9分别在proTALEN1和proTALEN7基础上发生6个和1个碱基删除,未恢复DELLA编码阅读框。(6)对PROGF8和PRO的DELLA结构域结构预测分析结果显示,PROGF8的LExLE基序与GID1的侧链残基之间的作用受到破坏,LExLE基序与TVHYNP基序之间区域由于多个氨基酸的插入而变得结构紊乱,可能对DELLA结构域与GID1之间的蛋白互作造成影响。通过对PROGF8突变体植株的外源GA3和PAC处理,结果表明PROGF8突变体对GA3具有显着降低的敏感性。离体花粉萌发实验和遗传杂交实验研究表明,PROGF8突变体花粉发育异常,花粉活性下降。对储存4个月的和新鲜PROGF8种子的萌发活性研究表明,PROGF8基因对番茄种子萌发过程具有抑制作用,且对新鲜种子的萌发具有半显性调控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从番茄中筛选出5个SlPREs基因且对SlPRE2在番茄植株形态建成、果实发育调控和赤霉素信号途径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通过CRISPR/Cas9系统基因编辑获得了赤霉素敏感性极低,花粉、种子萌发活性下降的PROGF8矮化突变体。对这两个基因功能的研究,为进一步阐明番茄中受赤霉素途径影响的生长发育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骆巧娟[9](2019)在《樱桃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鉴定及果实营养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樱桃番茄(Lycopersivonesculentum Mill.)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在人类膳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樱桃番茄扩大化生产和种质资源的商品化,病虫害迅速蔓延,极大的影响了樱桃番茄产量和品质。其中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D)是目前影响全球樱桃番茄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TYLCVD主要通过隔离和化学试剂来预防和控制,但效果并不明显且农药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然而抗TY新品种的选育是目前控制危害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对樱桃番茄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因此,本研究以自育的7份亲本和6份F1代樱桃番茄为材料,应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父母本及F1代樱桃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相关基因(Ty-1、Ty-2、Ty-3)及其表达、防御酶、果实营养特性及遗传倾向等方面研究,探讨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及果实营养品质在杂交育种中的遗传特性。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樱桃番茄F1代材料中7264和5718抗TY能力较强,855和811作为父母本可成为樱桃番茄抗TY新品种育种过程中较优的亲本材料。其中F1代樱桃番茄材料7264、7263、7261、5718和5719中均含有抗病杂合材料Ty-3/ty-3,其中7264和5718基因表达显着较高,田间表现为抗病,且7264具有超高的遗传力,达到100%以上,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但6744基因表达量相对较低,只含有感病的纯合材料ty-3/ty-3,抗病性可能较弱;855和811分别作为父本或母本,亲本和后代中抗TY基因的表达量均较高,且抗病杂合材料Ty-3/Ty-3均可遗传给后代,在田间表现为抗病;Ty-1、Ty-2基因在亲本和F1代中均都为感病的纯合材料ty-1/ty-1和ty-2/ty-2。(2)樱桃番茄幼苗中防御酶活性及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其遗传力差异显着(P<0.05),樱桃番茄F1代材料7264叶片中防御酶(PAL、PPO、CAT、SOD、POD及APX等)活性较高活性,具有超高的遗传力,且出现超高亲植株,而J5和811作为其父母本杂交优势明显;总酚、PAL、CAT和SOD酶活性以及POD和APX两种酶基因表达量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力传递力,且普遍达到90%以上,对后代的遗传效果明显,而PPO、POD酶活性和CAT酶基因的表达量遗传效果相比较不明显。(3)樱桃番茄F1代材料中7261和7264果实的品质最优,其营养成分及次级代谢物总酚和类黄酮的含量显着高于其它材料,且产量平均在6 kg/m2;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可溶性蛋白、VC含量、总酚以及类黄酮均具有超高的遗传力,达到100%以上,对后代的遗传效果明显,其中7261各指标的遗传效果明显,且出现超高亲植株,具有一定的杂交优势,而单果质量、番茄红素、可溶性糖以及可滴定酸的含量的遗传效果较不明显。综合抗TY能力及品质,7264是筛选出抗TY能力较强且品质较优的F1代材料,父母本J5和811其杂交优势明显可作为选育优良樱桃番茄材料重点关注对象。

殷文成[10](2017)在《四个番茄MIKCC型MADS-box基因的功能研究》文中认为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世界上广为栽培的高营养高价值的蔬菜作物,同时在科研上是研究肉质果实发育和成熟的最佳模式植物。果实成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它涉及众多调控因素,其中包含了内源性激素变化、遗传因子调控以及对外部环境信号的响应等。番茄成熟突变体rin(ripening inhibitor)的发现开辟了人们对MADS-box基因调控果实成熟的探索。最近的研究表明,MADS-box转录因子家族基因不仅与果实成熟调控有关,而且还调控了花器官的形成以及开花时间等发育过程,此外,它们在生物以及非生物胁迫响应中也发挥着重要功能。根据前人的研究以及组织表达模式,我们筛选出4个MIKCC型MADS-box基因SlMBP8、SlMBP15、FUL1(又名TDR4)和FUL2(又名SlMBP7),通过转基因技术及酵母双杂交技术分析其功能。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SlMBP8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该基因的表达量升高,预示SlMBP8基因可能参与调控果实成熟过程。为了进一步探索SlMBP8基因在果实成熟中可能发挥的功能,我们使用RNAi技术在野生型番茄AC++中沉默SlMBP8基因,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果实成熟时间缩短,乙烯合成量增加以及类胡萝卜素积累增多。qRT-PCR分析发现,转基因果实中多个乙烯合成、转导以及成熟相关基因的表达都表现出显着性的上调。以上结果表明番茄SlMBP8作为负调控因子参与果实成熟调控。我们还发现SlMBP8基因的表达受ACC的诱导,转基因株系表现出明显的ACC敏感性状。酵母双杂交实验结果表明,SlMBP8蛋白可与RIN相互作用。此外,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植株的果实显示出更快的水分丢失和存储能力的降低,其部分果壁细胞壁代谢基因的表达量显着性上调,说明SlMBP8在果实软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盐胁迫和脱水胁迫条件下,SlMBP8基因的表达被显着诱导,这暗示着SlMBP8基因可能在非生物胁迫响应中也具有一定的功能。为了验证这一猜测,我们对比了盐胁迫以及干旱胁迫对SlMBP8沉默转基因植株和野生型植株生长的差异影响。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幼苗期的根和茎生长受盐胁迫的抑制要比对照植株微弱。叶盐实验表明,转基因叶片叶绿素要比对照更高,说明转基因植株的盐耐受性较高。此外,转基因植株对土壤中的盐胁迫和干旱胁迫也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在两种胁迫处理中,SlMBP8-RNAi转基因植株中多个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均出现上调。这些结果表明SlMBP8基因作为负调控因子在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改良番茄品质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总之,SlMBP8基因不仅可以参与调控番茄果实成熟过程,同时在番茄非生物胁迫响应中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我们发现一个与SlMBP8高度同源的基因SlMBP15,经组织特异性分析发现,该基因在哪些组织表达情况如何?随着果实的成熟该基因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同样本研究也构建了该基因的RNAi沉默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了野生型番茄AC++。结果显示,转基因果实成熟时间延迟,部分乙烯合成及响应基因显着下调,乙烯释放量仅为野生型的80%。该结果表明,沉默SlMBP15基因抑制了乙烯的合成,进而抑制了果实成熟过程。酵母双杂交实验表明,SlMBP15与SlMADS-RIN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以上结果表明,SlMBP15可能通过与SlMADS-RIN相互作用,进而影响了乙烯的合成,最终正调控了番茄的果实成熟。另外,我们发现SlMBP15-RNAi番茄株系出现了矮化现象。温室下,生长了30天的沉默株系幼苗高度只有野生型的50%左右,叶片颜色比野生型的更绿,赤霉素含量明显下调。qRT-PCR分析显示,转基因株系中赤霉素的合成以及响应基因的表达量显着下调,而叶绿素相关基因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抑制SlMBP15基因的表达干扰了植株的生长,导致植株矮化,并使叶片颜色加深。番茄中包含两个与拟南芥MADS域转录因子FRUITFULL(FUL)十分同源的基因,FUL1(又称TDR4)和FUL2(又称SlMBP7)。这两个基因都在果实成熟阶段高表达。为探索FUL1和FUL2基因在番茄中的功能,我们构建了FUL1和FUL2的单沉默以及双沉默载体。FUL1单沉默株系以及FUL2单沉默株系在果实色素沉淀上仅仅表现出轻微的变化,而FUL1&FUL2双沉默株系果实则由于降低了番茄红素的量表现出橙色成熟果实表型,这表明FUL1和FUL2在果实成熟中起重要作用,并存在功能冗余。通过乙烯含量测定和乙烯相关基因表达分析,表明FUL1和FUL2并不调节乙烯生物合成而是通过非乙烯途径来影响果实成熟。综上所述,本研究从番茄中分别克隆出4个MADS-box基因:SlMBP8、SlMBP15、FUL1和FUL2,并对它们在果实成熟、植株矮化以及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功能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分析,为全面阐释SlMBP8、SlMBP15、FUL1和FUL2基因在植物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二、富含胡萝卜素的番茄新品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富含胡萝卜素的番茄新品种(论文提纲范文)

(1)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检测方法的优化与品质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多酚类物质提取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1.1 多酚类物质简介
        1.1.2 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
        1.1.3 多酚类物质的检测方法
    1.2 番茄果实品质性状研究进展
        1.2.1 外观品质
        1.2.2 风味及营养品质
        1.2.3 贮藏品质
        1.2.4 安全品质
    1.3 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概况
        1.3.1 层次分析法
        1.3.2 灰色关联度法
        1.3.3 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合法
        1.3.4 多元价值理论体系与合理满意度结合法
    1.4 本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1.4.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检测方法的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仪器与试剂
        2.1.2 标准溶液的配制
        2.1.3 色谱条件
        2.1.4 样品前处理
        2.1.5 方法学验证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色谱条件的确定
        2.2.2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确定
        2.2.3 方法学验证结果
第三章 不同品种番茄果实品质和产量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外观品质的测定
        3.1.4 营养与风味品质的测定
        3.1.5 产量的调查与统计
        3.1.6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品种番茄外观品质变化
        3.2.2 不同品种番茄营养与风味品质比较
        3.2.3 不同品种番茄产量比较
第四章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番茄品质综合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番茄果实品质指标主成分分析
        4.2.2 不同品种番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
        4.2.3 参试品种番茄果实品质等级分类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检测方法
        5.1.2 番茄果实品质
        5.1.3 番茄品质综合评价
    5.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2)番茄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番茄育种现状
    1.1 抗性育种
        1.1.1 抗青枯病
        1.1.2 抗黄化曲叶病毒病
        1.1.3 抗晚疫病
        1.1.4 抗虫
        1.1.5 抗除草剂
    1.2 抗逆育种
        1.2.1 耐盐
        1.2.2 抗旱
        1.2.3 抗冷
    1.3 品质育种
        1.3.1 果实风味
        1.3.2 耐贮运性
        1.3.3 高番茄红素
2 发展趋势
    2.1 重视种质资源评价、创制及野生资源利用
    2.2 明确育种目标,多学科结合,产业化育种
    2.3 重点培育抗病、抗逆、抗虫等多抗品种
    2.4 重点关注番茄品质育种,培育能进入国际市场的品种
    2.5 常规育种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提高育种效率

(3)不同樱桃番茄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的变化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类胡萝卜素的提取与测定。
        1.3.2 叶绿素的提取与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樱桃番茄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2.2 不同樱桃番茄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
    2.3 不同樱桃番茄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变化
3 结论与讨论

(4)番茄开花基因BOSS的克隆及其RNA编辑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第一章 前言
    1.1 .引言
    1.2 .食品生物技术及其应用
        1.2.1 .在蛋白质或酶的改造中的应用
        1.2.2 .在动植物组织、细胞或微生物培养中的应用
        1.2.3 .在动植物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1.3 .植物开花调控的分子机制
        1.3.1 .模式植物拟南芥的成花调控
        1.3.2 .水稻的成花调控
        1.3.3 .番茄的成花调控
        1.3.3.1 .自主途径
        1.3.3.2 .光周期途径
        1.3.3.3 .独立的新途径
        1.3.4 .其他常见蔬菜作物的成花调控
        1.3.4.1 .马铃薯成花调控的分子机理
        1.3.4.2 .辣椒成花调控的分子机理
        1.3.4.3 .大白菜等抽薹调控的分子机理
        1.3.5 .常见果树的童期与开花调控
    1.4 .植物RNA编辑的研究概况
        1.4.1 .RNA编辑的发现和意义
        1.4.2 .植物RNA编辑的主要机制
        1.4.3 .植物RNA编辑的功能概述
    1.5 .课题设计及研究意义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2 .研究思路与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番茄开花期的遗传基础及BOSS基因的候选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番茄的田间种植和表型调查
        2.3.2 .亚群体差异、遗传力的计算
        2.3.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2.3.4 .候选区段LD BLOCK分析
        2.3.5 .候选基因的表达和功能预测
        2.3.6 .基因候选的方法
        2.3.7 .拟南芥开花基因特征分析
        2.3.8 .BOSS基因5UTR’区的主要变异位点分析
        2.3.9 .BOSS基因5’UTR变异的进化分析
        2.3.10 .BOSS基因5UTR’变异的地理分布特征分析
        2.3.11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番茄开花的环境差异
        2.4.2 .番茄开花的亚群体差异
        2.4.3 .番茄开花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2.4.3.1 .基于EMMAX模型的GWAS分析
        2.4.3.2 .基于GLM模型的GWAS分析
        2.4.3.3 .番茄开花QTL区间分析
        2.4.4 .番茄开花基因的候选及单体型分析
        2.4.4.1 .潜在候选基因的筛选
        2.4.4.2 .qFIN3的候选分析
        2.4.4.3 .qFIN6的候选分析
        2.4.4.4 .qFIN9的候选分析
        2.4.4.5 .优势单体型分析
        2.4.5 .番茄开花基因BOSS的5’UTR的变异分析
        2.4.5.1 .BOSS基因5UTR’区的主要变异位点
        2.4.5.2 .BOSS基因5’UTR变异的进化分析
        2.4.5.3 .BOSS基因5’UTR变异的群体演化
        2.4.5.4 .BOSS基因5’UTR变异地理特征
        2.4.5.5 .BOSS基因5’UTR变异与波动
    2.5 .讨论
    2.6 .总结
第三章 BOSS基因RNA编辑的发现及验证
    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3.2 .实验材料
        3.2.1 .植物材料
        3.2.2 .载体及菌株
        3.2.3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
        3.2.4 .主要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基因的全长及保守结构域注释
        3.3.2 .基因的家族鉴定及进化
        3.3.3 .基因的上游调控元件预测
        3.3.4 .RNA修饰预测
        3.3.5 .番茄DNA和总RNA的提取
        3.3.6 .RNA的反转录与c DNA的合成
        3.3.7 .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检测
        3.3.8 .基因的RNA编辑效率的计算
        3.3.9 .RNA编辑的器官分布特异性分析
        3.3.10 .RNA编辑的光诱导分析
        3.3.11 .蛋白质的三维结构预测与比较
        3.3.12 .蛋白-蛋白互作及蛋白-RNA互作位点预测
        3.3.13 .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的分析
        3.3.14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BOSS基因的基本分析
        3.4.1.1 .基因全长分析及保守结构域分析
        3.4.1.2 .基因进化分析
        3.4.1.3 .器官表达特异性分析
        3.4.1.4 .启动子调控元件分析
        3.4.2.5’UTR区变异与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
        3.4.3 .BOSS基因RNA编辑的发现
        3.4.3.1 .RNA修饰的预测
        3.4.3.2 .RNA编辑的初步发现
        3.4.3.3 .反转录方式对RNA编辑效率的影响
        3.4.4 .BOSS基因RNA编辑的器官分布
        3.4.5 .BOSS基因RNA编辑的光诱导分析
        3.4.6 .BOSS基因RNA编辑的生物效应预测
        3.4.6.1 .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改变
        3.4.6.2 .蛋白-RNA互作位点的改变
        3.4.7 .BOSS基因RNA编辑对亚细胞定位的影响
        3.4.7.1 .细胞核定位分析
        3.4.7.2 .细胞膜定位分析
        3.4.7.3 .内质网定位分析
        3.4.8 .BOSS基因RNA编辑的物种间保守性分析
        3.4.9 .BOSS基因RNA编辑与其5’UTR变异的关系分析
    3.5 .讨论
    3.6 .总结
第四章 BOSS基因RNA编辑的生物学功能分析
    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4.2 .实验材料
        4.2.1 .植物材料
        4.2.2 .载体及菌株
        4.2.3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
        4.2.4 .主要仪器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核酸提取、RNA反转录及c DNA合成
        4.3.2 .超表达载体的构建
        4.3.3 .遗传转化及阳性鉴定
        4.3.4 .转基因番茄的表型调查
        4.3.5 .转录组分析
        4.3.6 .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检测
        4.3.7 .基因RNA编辑效率的计算
        4.3.8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转基因材料的获得
        4.4.1.1 .转基因受体材料的选择
        4.4.1.2 .卡纳霉素对受体材料开花的影响
        4.4.1.3 .转化模式选择
        4.4.1.4 .超表达材料的表达量和RNA编辑分析
        4.4.2 .超表达BOSS-β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4.4.2.1 .对番茄首花序节位的影响
        4.4.2.2 .对番茄花序间隔节位的影响
        4.4.2.3 .对番茄封顶性的影响
        4.4.2.4 .对番茄单株产量的影响
        4.4.2.5 .高产系的表型构成分析
        4.4.3 .超表达BOSS-α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4.4.3.1 .对番茄首花序节位的影响
        4.4.3.2 .对番茄花序间隔节位的影响
        4.4.4 .超表达BOSS对番茄茎尖分生组织的影响
        4.4.5 .超表达BOSS对番茄全基因组基因表达的影响
        4.4.5.1 .差异表达分析
        4.4.5.2 .GO富集分析图
        4.4.5.3 .差异表达基因的Q-PCR验证
        4.4.5.4 .已知开花关键基因的Q-PCR分析
    4.5 .讨论
    4.6 .总结
第五章 BOSS基因RNA编辑功能网络的解析
    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5.2 .实验材料
        5.2.1 .植物材料
        5.2.2 .载体及菌株
        5.2.3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
        5.2.4 .主要仪器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酵母单杂交实验
        5.3.2 .LUC实验
        5.3.3 .酵母双杂交分析
        5.3.4 .BIFC分析
        5.3.5 .酵母三杂交分析
        5.3.6 .数据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转基因材料的表型与SFT杂种优势的相似性分析
        5.4.2 .BOSS基因的酵母单杂交分析
        5.4.2.1 .AbA浓度筛选
        5.4.2.2 .cDNA文库的筛选
        5.4.2.3 .SFT和 SP对 BOSS启动子的结合验证
        5.4.3 .BOSS基因的LUC实验
        5.4.4 .BOSS蛋白的酵母双杂交分析
        5.4.4.1 .转录自激活分析
        5.4.4.2 .自身相互作用分析
        5.4.4.3 .cDNA文库的筛选
        5.4.4.4 .BOSS与 SFT和 SP的互作及截短分析
        5.4.5 .BOSS的双子分子荧光互补实验
        5.4.6 .BOSS的酵母三杂交分析
    5.5 .讨论
    5.6 .总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自然群体首花序节位
    附录Ⅱ 显着的SNP
    附录Ⅲ 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
    附录Ⅳ 酵母双杂交筛库基因
    附录Ⅴ 所用引物序列
    附录Ⅵ 作者基本信息
致谢

(5)番茄果实颜色形成的分子机制及调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与番茄果实颜色形成
    1.1 番茄果实类胡萝卜素代谢结构基因突变体
    1.2 番茄果实类胡萝卜素合成调控
        1.2.1 乙烯
        1.2.2 脱落酸
        1.2.3 赤霉素
        1.2.4 茉莉酸
        1.2.5 生长素
        1.2.6 表观遗传调控
        1.2.7 光照
        1.2.8 温度
2 花青素代谢途径与番茄果实颜色形成
    2.1 番茄果实花青素代谢结构基因突变体
    2.2 番茄果实花青素合成调控
        2.2.1 MYB转录因子
        2.2.2 b HLH转录因子
        2.2.3 WD40蛋白
        2.2.4 光照
        2.2.5 温度
3 基因工程改良番茄果色
4 展望

(6)日光温室早春茬番茄品种比较与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设施番茄生产现状
    1.2 番茄育种研究进展
        1.2.1 番茄产量育种研究进展
        1.2.2 番茄品质育种研究进展
        1.2.3 番茄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1.3 国内设施番茄种业展望
        1.3.1 改进生产措施,提高产量
        1.3.2 加强品种保护力度,创造新种质
        1.3.3 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定向开发品种
        1.3.4 推进信息化管理,提高育种效率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普通番茄品种比较与综合评价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点
        2.1.2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田间管理
        2.2.3 调查项目及标准
        2.2.4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普通番茄品种的生长发育期
        2.3.2 不同普通番茄品种的植株性状
        2.3.3 不同普通番茄品种的果实性状
        2.3.4 不同普通番茄品种的果实风味及营养成分
        2.3.5 不同普通番茄品种的产量及抗病性
        2.3.6 综合评价
    2.4 小结
第三章 樱桃番茄品种比较与综合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点
        3.1.2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试验设计
        3.2.2 田间管理
        3.2.3 调查项目及标准
        3.2.4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樱桃番茄品种的生长发育期
        3.3.2 不同樱桃番茄品种的植株性状
        3.3.3 不同樱桃番茄品种的果实性状
        3.3.4 不同樱桃番茄品种的果实风味及营养成分
        3.3.5 不同樱桃番茄品种的产量及抗病性
        3.3.6 综合评价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录

(7)樱桃番茄综合评价及品质形成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樱桃番茄的现状
        1.2.1 樱桃番茄的营养价值
        1.2.2 樱桃番茄的种质资源
    1.3 樱桃番茄品质研究进展
        1.3.1 外观品质研究进展
        1.3.2 营养品质研究进展
        1.3.3 风味品质研究进展
    1.4 樱桃番茄品质的综合评价
        1.4.1 樱桃番茄的感官评价
        1.4.2 主成分分析法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1.4.3 聚类分析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1.4.4 判别分析在品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樱桃番茄感官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与采样
        2.1.2 感官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的选择
        2.1.3 评价人员的选定、培训和步骤
        2.1.4 建立评价因素集
        2.1.5 确立评价得分集
        2.1.6 确立评价因子权重集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樱桃番茄品质特性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番茄材料与采样
        3.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3.1.3 供试番茄材料非组分指标测定
        3.1.4 供试番茄材料的理化指标测定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品种樱桃番茄品质分析
        3.2.2 品质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樱桃番茄品质的综合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4.2.2 主成分的解释和评价指标的选择
        4.2.3 樱桃番茄主成分综合评价
        4.2.4 樱桃番茄品种的聚类分析
        4.2.5 樱桃番茄品质判别及分类结果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樱桃番茄成熟期品质形成特征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材料与采样
        5.1.2 指标的测定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形指数的动态变化
        5.2.2 果实成熟过程中硬度的动态变化
        5.2.3 果实成熟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动态变化
        5.2.4 果实成熟过程中可溶性蛋白的动态变化
        5.2.5 果实成熟过程中抗坏血酸的动态变化
        5.2.6 果实成熟过程中番茄红素的动态变化
        5.2.7 果实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动态变化
        5.2.8 果实成熟过程中可滴定酸的动态变化
        5.2.9 果实成熟过程中糖酸比的动态变化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8)两个番茄赤霉素信号途径基因SlPRE2和SlPRO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赤霉素与番茄生长发育调控
        1.1.1 赤霉素的生理功能
        1.1.2 赤霉素的合成和信号转导调控
        1.1.3 DELLA蛋白的研究进展
        1.1.4 番茄生长发育的赤霉素调控
    1.2 bHLH转录因子家族研究进展
        1.2.1 植物bHLH转录因子的结构和分类
        1.2.2 植物bHLH转录因子的生物功能
        1.2.3 番茄bHLH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1.3 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进展
    1.4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5.3 课题的创新点
2 番茄SlPRE2 基因的功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设备
        2.2.3 试剂与培养基
    2.3 实验方法
        2.3.1 番茄SlPREs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3.2 总RNA的提取及第一链c DNA的合成
        2.3.3 质粒DNA提取
        2.3.4 基因组DNA的提取
        2.3.5 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与PCR产物纯化
        2.3.6 DNA连接和转化大肠杆菌
        2.3.7 SlPRE2 沉默和超表达载体的构建
        2.3.8 农杆菌转化
        2.3.9 番茄遗传转化
        2.3.10 转基因番茄的阳性鉴定
        2.3.11 基因的定量PCR分析
        2.3.12 果实和种子特征的测定
        2.3.13 果皮切片及果皮细胞特征统计
        2.3.14 酵母双杂交
        2.3.15 多效唑对下胚轴伸长的抑制作用敏感性分析
        2.3.16植株赤霉素和多效唑处理实验
        2.3.17 植株表型测定
        2.3.18 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
        2.3.19 叶片失水速率的测定
        2.3.20 叶绿素含量的检测
        2.3.21 总类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含量的检测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SlPREs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2.4.2 SlPRE2 基因表达水平的定量PCR分析
        2.4.3 SlPRE2 沉默和超表达载体构建
        2.4.4 转基因株系的阳性检测和SlPRE2 基因表达水平检测
        2.4.5 SlPRE2 沉默和超表达株系果实特征的测定
        2.4.6 SlPRE2 沉默和超表达株系种子大小的测定
        2.4.7 SlPRE2在15DPA番茄中表达模式分析
        2.4.8 SlPRE2 沉默株系果皮组织切片观察
        2.4.9 SlPRE2 沉默株系果皮细胞膨大和分裂相关基因检测
        2.4.10 SlPRE2 与番茄中细胞膨大相关b HLH蛋白互作的初步研究
        2.4.11 SlPRE2 超表达株系植株形态表型观察
        2.4.12 SlPRE2 超表达株系叶片失水速率测定
        2.4.13 SlPRE2 超表达株系叶片气孔的扫描电镜观察
        2.4.14 SlPRE2 超表达株系叶片叶绿素代谢相关基因的检测
        2.4.15 SlPRE2 超表达株系果实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
        2.4.16 SlPRE2 超表达株系果实叶绿素代谢相关基因的检测
        2.4.17 SlPRE2 超表达株系果实类胡萝卜素代谢相关基因的检测
        2.4.18 SlPRE2 超表达株系下胚轴长度测定与相关基因检测分析
        2.4.19 SlPRE2 沉默和超表达株系下胚轴伸长的多效唑响应分析
        2.4.20 SlPRE2 受赤霉素GA_3诱导性分析
        2.4.21 SlPRE2 沉默株系果实中赤霉素代谢相关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2.4.22 SlPRE2 超表达和沉默株系对GA_3处理的响应检测
        2.4.23 SlPRE2 超表达株系赤霉素代谢相关基因的检测分析
    2.5 讨论
        2.5.1 SlPRE2 基因编码一个非典型b HLH转录因子
        2.5.2 SlPRE2 调控果实发育
        2.5.3 超表达SlPRE2 基因影响番茄植株形态和叶绿素代谢
        2.5.4 SlPRE2 参与赤霉素信号途径
    2.6 本章小结
3 利用CRISPR/Cas9 技术对番茄SlPRO基因的突变体筛选和功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设备
        3.2.3 试剂与培养基
    3.3 实验方法
        3.3.1 质粒DNA提取
        3.3.2 PCR扩增与产物纯化
        3.3.3 CRISPR/Cas9 基因编辑载体的构建
        3.3.4 农杆菌转化
        3.3.5 番茄遗传转化
        3.3.6 基因组DNA的提取
        3.3.7 转基因阳性株系鉴定
        3.3.8 突变体筛选
        3.3.9 突变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预测
        3.3.10突变体对赤霉酸和多效唑处理的响应实验
        3.3.11突变体花粉萌发实验
        3.3.12花粉杂交实验
        3.3.13突变体种子的萌发实验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载体的构建及突变体筛选
        3.4.2 转基因阳性株系鉴定
        3.4.3 突变基因的克隆与测序分析
        3.4.4 矮化突变体的植株表型与基因型鉴定
        3.4.5 突变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预测分析
        3.4.6 突变体对外源GA_3处理的响应分析
        3.4.7 突变体对PAC和 GA_3处理的敏感性分析
        3.4.8突变体花粉萌发实验
        3.4.9突变体的杂交实验
        3.4.10 突变体贮藏种子的萌发活性研究
        3.4.11 突变体新鲜种子的萌发活性研究
    3.5 讨论
        3.5.1 CRISPR/Cas9 系统介导的番茄基因编辑
        3.5.2 PRO~(GF8)对番茄生长发育发挥重要作用
    3.6 本章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主要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专利情况
    C.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9)樱桃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鉴定及果实营养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樱桃番茄概述
    2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2.1 番茄黄化曲叶病的概述
        2.1.1 TYLCV基因组结构
        2.1.2 传播途径、寄主范围及危害
        2.1.3 病毒检测方法
        2.1.4 防治措施
        2.2 抗TY基因的研究进展
        2.3 抗TYLCV育种的研究
    3 植物体内防御酶的研究进展
    4 樱桃番茄品质的研究进展
    5 研究目的和意义
    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6.1 研究内容
        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樱桃番茄黄化曲叶病遗传特性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处理
        1.2 实验设备及试剂
        1.3 DNA的提取及PCR扩增反应体系
        1.4 Ty-1、Ty-2、Ty-3 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1.5 樱桃番茄TYLCVD田间抗性鉴定
        1.6 病情调查与分析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樱桃番茄亲本和F1 代材料抗TY相关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2.1.1 Ty-1 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2.1.2 Ty-2 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2.1.3 Ty-3 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2.2 樱桃番茄亲本和F1 代材料抗TY基因表达及遗传倾向分析
        2.2.1 Ty-1 基因表达及遗传变异分析
        2.2.2 Ty-2 基因表达及遗传变异分析
        2.2.3 Ty-3 基因表达及遗传变异分析
        2.3 不同樱桃番茄材料TYLCVD田间病情调查及结果
    3 讨论
        3.1 不同樱桃番茄抗TY相关基因的检测及分析
        3.2 樱桃番茄抗TY相关基因表达及遗传变异分析
第三章 樱桃番茄防御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遗传倾向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2 实验设备及试剂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番茄幼苗中酶活性的测定
        1.3.2 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亲本和F_1 代樱桃番茄抗性相关酶活性及遗传变异研究
        2.1.1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比较及遗传变异分析
        2.1.2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比较及遗传变异分析
        2.1.3 总酚活性的比较及遗传变异分析
        2.1.4 CAT酶活性的比较及遗传变异分析
        2.1.5 SOD酶活性的比较及遗传变异分析
        2.1.6 POD酶活性的比较及遗传变异分析
        2.1.7 APX酶活性的比较及遗传变异分析
        2.2 不同樱桃番茄材料抗氧化酶基因表达遗传变异的分析
        2.2.1 CAT基因表达的比较及遗传变异分析
        2.2.2 SOD基因表达的比较及遗传变异分析
        2.2.3 POD基因表达的比较及遗传变异分析
        2.2.4 APX基因表达的比较及遗传变异分析
    3 讨论
        3.1 不同樱桃番茄材料抗性相关酶活性及后代遗传变异分析
        3.2 樱桃番茄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遗传变异的分析
第四章 不同樱桃番茄果实营养特性及遗传倾向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处理
        1.2 实验设备与试剂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外观品质及产量的测定方法
        1.3.2 营养品质及次级代谢物质的测定方法
        1.4 数据处理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樱桃番茄亲本和F1 代果实感官品质及遗传变异分析
        2.2 樱桃番茄亲本和F_1 代果实营养特性及遗传变异的分析
        2.2.1 可溶性蛋白和糖酸的比较及遗传变异分析
        2.2.2 VC含量的差异分析及遗传变异
        2.2.3 番茄红素含量的比较及遗传变异的分析
        2.3 不同樱桃番茄果实中总酚和类黄酮的比较及遗传变异的分析
        2.3.1 总酚含量及遗传变异的分析
        2.3.2 类黄酮含量及遗传变异分析
    3 讨论
        3.1 樱桃番茄果实营养特性的比较及遗传变异
        3.2 樱桃番茄果实次级代谢物的比较及遗传变异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10)四个番茄MIKCC型MADS-box基因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MADS-box转录因子家族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 MADS-box蛋白的命名
        1.1.2 MADS-box蛋白的分类和结构特征
        1.1.3 MADS-box蛋白的功能
    1.2 乙烯与番茄果实成熟调控
        1.2.1 乙烯的生物合成
        1.2.2 乙烯信号转导
        1.2.3 番茄果实成熟突变体
    1.3 乙烯与赤霉素
    1.4 乙烯与非生物胁迫
    1.5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课题的研究内容
        1.6.2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1.6.3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2 番茄SlMBP8基因的功能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仪器和试剂
        2.2.1 实验材料
        2.2.2 仪器和设备
        2.2.3 试剂与培养基
    2.3 实验方法
        2.3.1 番茄基因组DNA的提取
        2.3.2 番茄总RNA的提取
        2.3.3 反转录
        2.3.4 基因克隆
        2.3.5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2.3.6 质粒的转化
        2.3.7 挑取阳性单克隆并进行菌落PCR
        2.3.8 菌落增殖
        2.3.9 质粒提取
        2.3.10 SlMBP8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3.11 SlMBP8基因的表达模式研究
        2.3.12 SlMBP8基因响应非生物胁迫的表达模式分析
        2.3.13 SlMBP8基因响应激素处理的表达模式分析
        2.3.14 SlMBP8沉默载体的构建
        2.3.15 pBIN19- SlMBP8质粒的农杆菌结合转移
        2.3.16 农杆菌侵染番茄子叶
        2.3.17 转基因株系的筛选
        2.3.18 转基因效率鉴定
        2.3.19 番茄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
        2.3.20 番茄果实乙烯含量测定
        2.3.21 果实耐储实验
        2.3.22 实时定量PCR分析转基因对成熟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2.3.23 SlMBP8与SlMADS-RIN蛋白互作的研究
        2.3.24 SlMBP8沉默转基因株系的抗盐胁迫分析
        2.3.25 SlMBP8沉默转基因株系的抗干旱胁迫分析
        2.3.26 SlMBP8沉默转基因株系胁迫情况下各生理指标的测定
        2.3.27 实时定量PCR分析转基因对胁迫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2.4 结果与分析
        2.4.1 SlMBP8与其它的MADS-box蛋白的进化树及同源比对
        2.4.2 SlMBP8蛋白氨基酸组成
        2.4.3 SlMBP8蛋白的二级结构
        2.4.4 SlMBP8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及亚细胞定位
        2.4.5 SlMBP8基因启动子富含的顺式元件分析
        2.4.6 SlMBP8基因的表达模式预测分析
        2.4.7 SlMBP8基因的表达模式研究
        2.4.8 SlMBP8沉默转基因株系的培育及筛选
        2.4.9 SlMBP8沉默株系的鉴定
        2.4.10 SlMBP8沉默株系的表型及分析
        2.4.11 果实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2.4.12 SlMBP8 沉默果实中乙烯合成、乙烯信号转导以及果实成熟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2.4.13 乙烯含量测定及三重反应
        2.4.14 SlMBP8与SlMADS-RIN的互作研究
        2.4.15 SlMBP8沉默转基因株系果皮细胞壁代谢相关基因检测
        2.4.16 SlMBP8沉默转基因株系果实耐储性检测
        2.4.17 SlMBP8基因的激素处理表达模式分析
        2.4.18 SlMBP8基因的非生物胁迫处理表达模式分析
        2.4.19 SlMBP8基因的沉默增强了番茄对盐胁迫的耐受性
        2.4.20 沉默SlMBP8基因促进盐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
        2.4.21 SlMBP8基因的沉默增强了番茄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
        2.4.22 沉默SlMBP8基因促进脱水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
    2.5 讨论
        2.5.1 SlMBP8基因在番茄果实成熟中的功能
        2.5.2 SlMBP8基因在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功能
    2.6 本章小结
3 番茄SlMBP15基因的功能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试剂与仪器
        3.2.1 材料
        3.2.2 仪器、设备
        3.2.3 试剂与培养基
    3.3 实验方法
        3.3.1 SlMBP15基因的克隆
        3.3.2 SlMBP15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3.3 SlMBP15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3.3.4 SlMBP15基因响应非生物胁迫的表达模式分析
        3.3.5 SlMBP15基因响应激素处理的表达模式分析
        3.3.6 SlMBP15沉默载体的构建
        3.3.7 pBIN19- SlMBP15质粒的农杆菌结合转移
        3.3.8 农杆菌侵染番茄子叶
        3.3.9 转基因株系的筛选
        3.3.10 转基因效率鉴定
        3.3.11 番茄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
        3.3.12 番茄果实乙烯含量测定
        3.3.13 果实耐储实验
        3.3.14 实时定量 PCR 分析转基因对成熟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3.15 SlMBP15与SlMADS-RIN蛋白互作的研究
        3.3.16 植物内源激素的测定
        3.3.17 实时定量PCR分析沉默SlMBP15基因对赤霉素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4 结果与分析
        3.4.1 SlMBP15与其它的MADS-box蛋白的同源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
        3.4.2 SlMBP15蛋白氨基酸组成
        3.4.3 SlMBP15蛋白的二级结构
        3.4.4 SlMBP15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及亚细胞定位
        3.4.5 SlMBP15基因启动子富含的顺式元件分析
        3.4.6 SlMBP15基因的表达模式研究
        3.4.7 SlMBP15沉默转基因株系的培育及筛选
        3.4.8 SlMBP15在沉默株系中的表达
        3.4.9 SlMBP15沉默株系果实的表型及分析
        3.4.10 果实总类胡萝卜素的提取
        3.4.11 果实乙烯合成的测定
        3.4.12 实时定量PCR分析沉默SlMBP15对乙烯合成及信号转导等相关基因的影响
        3.4.13 SlMBP15与SlMADS-RIN的互作研究
        3.4.14 沉默转基因植株出现矮化的表型
        3.4.15 赤霉素含量测定及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测定
    3.5 讨论
        3.5.1 SlMBP15基因在番茄果实成熟中的功能
        3.5.2 SlMBP15基因参与调控赤霉素合成及响应
    3.6 本章小结
4 番茄FUL1&FUL2基因的功能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试剂与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FUL1&FUL2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4.3.2 沉默载体的构建
    4.4 结果与分析
        4.4.1 FUL1&FUL2蛋白氨基酸组成
        4.4.2 FUL1&FUL2蛋白的二级结构
        4.4.3 FUL1&FUL2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及亚细胞定位
        4.4.4 FUL1&FUL2基因的表达模式预测分析
        4.4.5 FUL1&FUL2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4.4.6 沉默转基因果实的表型
        4.4.7 FUL1&FUL2双沉默转基因果实沉默效率检测
        4.4.8 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测定及关键合成基因的检测
        4.4.9 乙烯含量测定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分析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发明的专利

四、富含胡萝卜素的番茄新品种(论文参考文献)

  • [1]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检测方法的优化与品质综合评价[D]. 柳帆红.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9)
  • [2]番茄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J]. 崔锦,王丽萍. 安徽农学通报, 2021(06)
  • [3]不同樱桃番茄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的变化规律[J]. 闫见敏,曹克梅,李云洲,张万萍,耿广东,须文. 安徽农业科学, 2021(04)
  • [4]番茄开花基因BOSS的克隆及其RNA编辑的功能研究[D]. 王文乾. 华中农业大学, 2020
  • [5]番茄果实颜色形成的分子机制及调控研究进展[J]. 刘昕,陈韵竹,Kim Pyol,Kim Min-Jun,Song Hyondok,李玉花,王宇. 园艺学报, 2020(09)
  • [6]日光温室早春茬番茄品种比较与综合评价[D]. 郑金亮. 河南科技学院, 2020(11)
  • [7]樱桃番茄综合评价及品质形成特征[D]. 薛坤.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8]两个番茄赤霉素信号途径基因SlPRE2和SlPRO的功能研究[D]. 朱智国. 重庆大学, 2019(01)
  • [9]樱桃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鉴定及果实营养特性的研究[D]. 骆巧娟. 甘肃农业大学, 2019(02)
  • [10]四个番茄MIKCC型MADS-box基因的功能研究[D]. 殷文成. 重庆大学, 2017(12)

标签:;  ;  ;  ;  ;  

富含胡萝卜素的番茄新品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