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胜菊彭玉蓉彭晓春田满红(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精神病医院416700)
【中图分类号】R74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4-0193-03
【摘要】目的了解认知行为疗法促进广泛性焦虑缓解的治疗作用。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广泛性焦虑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59例,随机分为2组。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研究组)30例,单用药物治疗(对照组)29例。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分(P<0.05或P<0.01),以研究组HAMA减分率自治疗4周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的治疗作用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关键词】广泛性焦虑认知行为疗法帕罗西汀
【Abstract】ObjectiveCognitivebehaviortherapyforthetreatmentofgeneralizedanxietyrelief.MethodsinlinewithChinaClassificationanddiagnosticcriteriaofmentaldisorders3rdedition(CCMD-3)diagnosticcriteriaforgeneralizedanxietyinhospitalizedpatients,59caseswererandomlypidedinto2groups.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combinedwithdrugtherapy(studygroup)30casesofdrugtherapyalone(controlgroup)29cases.6weeks.At1,2,4,6weeksbeforetreatmentandtheHamiltonAnxietyScale(HAMA)evaluated.ResultsAftertreatment,HAMAscore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beforetreatmentdroppoints(P<0.05orP<0.01),thestudygroupreducedrateHAMA4weeksfromthetreatment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P<0.01orP<0.001.)Conclusion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combinedwithparoxetineinthetreatmentofthetreatmentofgeneralizedanxietywassignificantlybetterthandrugtreatment.
【Keywords】extensivenessanxiety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paroxetine
广泛性焦虑是以持续的显著紧张不安,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1]广泛性焦虑是精神科常见疾病,终生患病率为4.1%—6.6%,常就诊于综合科医院各科室,易被漏诊误诊,被确诊时住院已存在慢性功能损害,治疗更具困难。[2]本研究以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帕罗西汀和单用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为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广泛性焦虑诊断标准,排除躯体疾病;既往无心脑血管病史、药物依赖;非妊娠、哺乳妇女。共59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进行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31—71岁,平均(41.5±9.6)岁,平均病程(15.8±7.1)年。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29例,其中男11例,女18例;年龄27—72岁,平均(37.4±5.6)岁。平均病程(13.4±6.2)年。两组以上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均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初始剂量10mg—20mg/d,2周内渐加至40mg/d,疗程6周。采用HAMA于治疗前,治疗1、2、4、6周各评定1次疗效。
认知行为治疗:第1阶段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患者的问题及其背后的认知过程有个全面的认识,找出患者(求助者)错误认识和观念,如:主观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概括、夸大和缩小、个性化贴标签和错误标签、极端思维。第2阶段确定治疗目标,认知行为疗法认为错误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和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因此,治疗目标就是要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主要运用语义分析、灾变祛除、重新归因、认知重建等技术,使患者学会如何正确的使用思维工具来代替非逻辑的认知。第3阶段认知复习(巩固新观念),用新的思维方式来代替评估旧的思维观念,用新的行为代替旧的不适应的行为方式,充分调动患者内在潜能进行自我调节,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能够做到完全依靠自己来调节认知、情绪和行为。研究组住院后第1—2周,每周会晤1—2次,第3周以后,每周会晤3—5次,每次约50分钟,每次会晤,患者要交谈领悟经过及行为实践体验。其它查房、康复活动两组相同。
以HAMA≤7分为痊愈,以减分率≥50%为有效,25—50%为进步,<25%为无效。
统计采用t检验及x2检验。
2结果
2.1临床疗效治疗6周,研究组痊愈13例,显效16例,进步1例;对照组分别8、17、4,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6%和86.2%,以研究组疗效显著较好(P<0.05)。
2.2HAMA评分两组治疗后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两组间比较,以研究组HAMA评分自治2周起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以研究组HAMA减分率自治疗4周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x±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两组比较△p<0.05,△△P<0.01,△△△P<0.001。
2.3不良反应两组在治疗中均有恶心、呕吐、头晕、口干、视物模糊、便秘等症,均轻微,经对症处理后逐渐缓解。
3讨论
广泛性焦虑患者病前常经历过较多的生活事件,病后又总是担心结局不妙,在过分警觉的状态下容易对周围的环境和人物产生错误感知或错误评价,因而有草木楷兵或大祸临头之感;其预后很大程度上与个体素质有关,如处理得当多数患者能在数周内好转,病前有特殊个性或生活事件频发者,预后较差;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是神经症的核心,许多神经症的症状不是焦虑的“转换”,便是焦虑的“投射”,这些症状的出现换来焦虑的消除,通过精神分析,解除压抑,使潜意识的冲突进入意识,症状便可消失。[1]焦虑障碍具有家族聚集性,某些焦虑障碍存在着神经解剖、神经内分泌、神经生理及神经生化的改变,多呈慢性病程,复发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社会功能明显缺损,共病率高,存在一定的自杀风险,发作时难以承受,故需要药物治疗;焦虑障碍患者的早年创伤经历、不安全的依恋方式、教育方式、个性特征是发症的基础,可能具有病理性担忧、消极的认知及应对方式、习得性作用、功能失调的信念等原发或继发性认知缺陷及不当行为,具有一定促发作用的创伤性事件、社会人际关系,部分患者的需求,故需要心理治疗。[3]经中国焦虑障碍研究协作组(CACG)调查,临床医师对焦虑性障碍的临床处理,大部分主张药物与心理治疗并重(68.54%),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占22.14%,只考虑药物治疗占3.51%,但在实际工作时,医师对焦虑性障碍临床处理依次为药物为主(44.29%),药物与心理治疗并重(37.26%),只考虑药物治疗(14.94%)。[3]曹玉平、张亚林的一个前瞻性研究比较了单纯的药物治疗,单纯的心理治疗和两者并用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效果,发现单纯的药物治疗起效快,但不持久,单纯的心理治疗起效较慢,一旦起效则效果较为持久,而两者合并可以兼有两种疗法的优势,即起效较快,疗效又持久[4]。
本研究以认知行为疗法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治疗广泛性焦虑,结果显示,从HAMA评分看,研究组治疗2周起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研究组HAMA减分率自治疗4周起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组的疗效更好。
参考文献
[1]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赵靖平.精神科主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80.
[3]张宁.焦虑障碍的药物与心理治疗[J].焦虑世界,2009.3.
[4]张亚林.高级精神病学[M]第1版.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