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燃料喷射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燃油,双燃料,系统,燃料,多点,气态,经济。
燃料喷射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唐立峰,骆聪,沈骐骥[1](2019)在《新型燃料喷射系统标准体系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国家最新政策导向及内燃机领域发展需求,结合燃料喷射系统行业发展现状的需求,开展新型燃料喷射系统标准体系建设工作。通过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完善,引领燃料喷射系统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标准化》期刊2019年08期)
高先理[2](2019)在《船用双燃料发动机电液联控多点喷射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资源日益减少、雾霾等新型环保问题凸显、排放法规逐步严苛,在此背景下,人们迫切需要探寻石化资源的替代燃料。天然气具有热值高、储量多和清洁环保的优点,是非常受发动机行业重视的可替代资源。近年来国家一直鼓励将天然气应用于船舶运输,对采用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船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天然气是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主要燃料,微量的柴油起到点火引燃的作用,其功率与原型柴油发动机相当,能够根据目前的工况转换为纯柴油模式或双燃料模式,实现燃油替代率的最大化(目前该值已经超过80%),成为行业内新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多个船用主机厂也已经研发成功船用双燃料发动机,但基本上都是预混合供气方式和电控单点喷射方式,这两种方式相对较为落后,安全性较低,难以达到较好的燃烧效果和较佳的排放水平,天然气对于排放性能的优势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本文对淄柴的某船用柴油发动机进行改进,增加了天然气供气系统,并设计了相匹配的电液联控多点喷射系统,燃料供应的准确性、稳定性、均衡性和排放性都比电控单点喷射和预混合供气方式更优,并且安全性也有很大提升。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介绍了双燃料发动机及其燃气喷射系统的研究和发展现状,结合天然气的燃烧特性,将传统柴油机改造为双燃料发动机,并设计相匹配的电液联控多点喷射系统,对天然气的供气过程进行控制。第二,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结构做了详细介绍。在柴油发动机主要结构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了天然气的控制电路和供气系统,还有燃气混合装置、喷油器冷却系统等其它改进的零部件。天然气喷射阀安装在气缸盖上,天然气喷入气缸盖内,在进气阀之前与空气混合,之后混合气进入燃烧室,实现准内混混合。天然气“准内混”混合技术能够有效解决预混合进气方式造成大量燃料浪费和回火的安全隐患,而且比天然气进气支管喷射技术更接近燃烧室,有利于缩短发动机的反应时间,提升发动机控制效率。第叁,介绍了电液联控多点喷射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控制策略。硬件部分着重介绍了控制电路(包括正时处理信号、开关量输入信号、供气系统状态信号和发动机状态信号处理电路),执行机构电路(包括燃气开关阀电路、喷射阀电路和H桥驱动电路)和外部通信电路的设计;软件部分主要介绍了软件功能的实现,包括模拟量采集处理、工况判别、工作模式转换控制、发动机故障诊断等等;控制策略主要包括天然气喷射空燃比的闭环控制,各缸燃烧的均匀控制和发动机的负荷控制。最后,对发动机和电液联控喷射系统进行了船舶推进特性试验、排气烟度测定试验、模式转换试验和噪声测定试验等试验进行验证,得到了发动机的实测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其动力特性和改动前相当,最大燃油替代率可达到83.9%,可以有效节省燃油;两种模式下的噪声都能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氮氧化物及颗粒物的排放低于柴油机。本文改进的双燃料发动机配合电液联控多点喷射系统能够代替原有柴油发动机,为船舶提供动力。(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3-10)
王玉凤[3](2019)在《转速对乙醇汽油双燃料喷射系统油耗和排放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进气道喷射乙醇和缸内直喷汽油共同构成的双燃料双喷射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发动机转速下,EPI+GDI(进气道喷射乙醇+缸内直喷汽油)和EDI+GPI燃烧模式随乙醇质量分数增大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变化。研究结果表明:QB(建立在燃油质量消耗基础上的油耗)都表现出随乙醇质量分数增大而线性上升的结果,QE(建立在燃油能量消耗基础上的油耗)则表现出随乙醇质量分数增大而下降的变化趋势。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加,QB和QE均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所有转速下的最低QE都出现于乙醇质量分数为100%的状态下,在EDI+GPI燃烧模式下,QE最低值时为241 g/(kW·h)。在乙醇质量分数为0%的条件下,EDI+GPI燃烧模式相对于EPI+GDI燃烧模式将会产生更大的HC排放量;在乙醇质量分数为100%时,EPI+GDI燃烧模式将会产生比EDI+GPI燃烧模式更大的HC排放量。在所有转速下,CO排放量都随乙醇质量分数增大而出现先降低后上升的现象,其中在乙醇质量分数为40%的条件下CO排放量达到最低。(本文来源于《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赵乐文,裴毅强,李翔[4](2018)在《乙醇汽油双燃料双喷射系统发动机燃油互换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1台GDI(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增压发动机改装成乙醇汽油的双燃料双喷射系统发动机,系统地对比研究EPI+GDI(进气道喷射乙醇+缸内直喷汽油)和EDI+GPI(缸内直喷乙醇+进气道喷射汽油)2种燃烧模式对提高发动机燃油经济性、降低气态常规排放和微粒排放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量比油耗bESFC随乙醇质量分数wethanol的增加逐渐降低;由于乙醇较高的汽化潜热对缸内直喷的充量冷却效果更好,EDI+GPI燃烧模式的燃油经济性比EPI+GDI的好;2种燃烧模式的HC排放量均随wethanol增加而减小;CO排放量随着wethanol增加先减小后增大,但在转折点(wethanol=40%)前,EDI+GPI燃烧模式的CO排放量大;在转折点后,EPI+GDI的CO排放量大;EPI+GDI燃烧模式的NOx排放量随wethanol的增加而增大,而EDI+GPI的NOx排放量呈现相反的趋势;微粒粒径均随着wethanol的增加逐渐降低,乙醇良好的蒸发特性和较高的氧摩尔分数不仅抑制了微粒的生成,而且促进了微粒的氧化;EDI+GPI燃烧模式的微粒排放量明显比EPI+GDI的大。(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梁浩[5](2018)在《氢燃料发动机分路喷射电子控制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燃料机动车的发展将加剧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因而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其中氢燃料汽车因其良好性能和潜在价值被寄予厚望。伴随着新能源时代的来临,攻克氢燃料发动机的技术难题,推动氢燃料发动机量产化的进程,将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而异常燃烧(早燃、回火)是氢燃料发动机应用过程中的典型难题,本文从控制策略和电子控制技术展开研究。本文针对氢燃料发动机异常燃烧现象,提出氢燃料发动机分路喷射策略。通过改装JH600发动机试验台架,完成了氢燃料发动机分路喷射结构设计。运用电子控制技术实现对氢燃料发动机分路喷氢系统的精确控制,增设了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故障诊断功能,实时监测发动机故障。基于进气道压力,提出判定氢燃料发动机发生异常燃烧的方法。为氢燃料发动机分路喷射系统设计开发了监控标定系统,其中:(1)选用了在数据传输速度和传输量上较优的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通信,选择L9741作为氢燃料发动机的CAN线收发器,使氢发动机ECU作为网络节点加入CAN线通信网络;(2)基于国际标准化的CCP(CAN Calibration Protocol)协议设计了CAN线网络中上位机、下位机的通信方式,进而开发了底层FLASH存储技术,以便氢燃料发动机标定不同工况下的运行控制参数,为氢发动机标定提供了技术支持;(3)基于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采用“一个前提,两个线程”的设计理念,开发了氢燃料发动机的监测标定系统,提供了可视化的操作界面,优化了氢燃料发动机分路喷射系统的人机交互功能。经过试验表明:氢燃料发动机分路喷射电子控制系统和监控标定系统可以稳定运行,达到了预期功能的设计要求;与单路双喷方式相比,氢燃料发动机采用分路喷射策略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氢燃料发动机异常燃烧。(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8-05-01)
赵乐文,裴毅强,李翔[6](2018)在《乙醇汽油双燃料双喷射系统发动机经济性和排放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台汽油缸内直喷(GDI)发动机上添加进气道乙醇喷射(EPI)系统,将其改装为燃料混合比例实时可调的双燃料双喷射系统发动机。将改进的发动机应用于典型城市工况,重点对燃油经济性、微粒数量和质量排放特性进行研究,同时分析燃烧特性和气态常规排放物。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气道乙醇喷射比(质量分数)R_(ethanol)增加,当量比油耗bESFC降低,摩尔乘数效应增强,更多燃烧产物在膨胀行程做功,从而提高有效热效率。碳氢化合物(HC)排放随着R_(ethanol)增加而逐渐降低,不依赖于发动机负荷的变化。各负荷下微粒数量和质量排放均随R_(ethanol)增加而降低。乙醇良好的蒸发特性和较高的含氧量能够抑制碳烟前驱物的生成,增强微粒氧化特性。乙醇与汽油混合形成的共沸点混合物能够增强汽油的挥发性,改善混合气质量,进而降低微粒排放。(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王天波[7](2017)在《车用气体燃料发动机电控喷射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体燃料具有储量丰富且能清洁燃烧的优点,作为替代燃料可以有效解决内燃机有关节能环保的问题。本文以大功率气体燃料发动机电控喷射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提高空燃比控制精度、改善混合效果为总体目标,立足于系统方案设计,进气道、缸内混合过程研究,缸间平衡控制研究叁大主要方面,分别利用叁维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和发动机建模软件GT-POWER研究了不同喷射方案对进气道、缸内混合效果的影响规律以及缸间平衡控制。(1)首先规划了大功率气体燃料发动机电控喷射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完成了对气体燃料电控喷射系统的需求分析,从空燃比控制精度、排放特性、实现难易程度等方面综合评估了缸内直喷、缸外多点喷射、缸外单点喷射叁种供气方式,最终选定电控缸外多点喷射方案。(2)针对传统由电磁铁驱动的气体燃料喷射装置存在的喷射流量小、落座速度大、撞击噪音大等缺陷,并基于课题组研制的发电用大功率气体燃料发动机电控喷射装置,建立喷射装置稳态喷射特性的CFD仿真计算模型,提出有效喷射压力、喷射效率概念,从执行机构形状、开启方向等方面优化喷射装置结构,据此设计了使用动圈式电磁直线执行器和流闭型非金属盘型阀的车用大功率气体燃料发动机电控喷射装置,它可以实现采用电控多点顺序间歇供气方式定时定量地向发动机供给燃料。(3)阐明了缸外多点喷射方式下进气道内气体燃料射流与空气主流之间的横向紊动射流的基础理论,结合所涉及的壁面冲击射流理论,从湍流模型、壁面函数两个方面分析CFD瞬态计算横向紊动射流、壁面冲击射流的准确性,并搭建喷射流量测定试验台架验证网格无关性。为了定量地分析不同喷射条件对进气道、缸内掺混过程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多种混合效果评价指标的优劣,最终使用气体燃料质量分数标准差以及缸内各浓度区间占比来评价进气道、缸内混合效果。(4)建立了耦合气体燃料电控喷射装置运动、进排气门运动、活塞运动的缸外多点喷射气体燃料发动机瞬态CFD计算模型,研究执行机构开启方向、喷射角度、喷射位置等因素对进气道内横向紊动射流掺混过程、缸内掺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闭型喷射装置相对于流开型具有较高的喷射动量,进气道、缸内混合效果较好;流向涡激励机构有利于改善射流径向的混合,而在横向紊动射流中,流向涡激励机构因为导致核心区缩短,反而导致混合效果不佳;高喷射角度条件下,因为尾迹波等不稳定因素影响增强,进气道内的掺混过程沿进气道轴向呈现周期变化规律;进气过程在缸盖附近产生了干涉涡流,对于螺旋气道喷射方案,气体燃料向气缸中心靠近,压缩末了时刻气体燃料集中在缸盖附近,而切向气道喷射方案,气体燃料冲向活塞顶,最终气体燃料集中在活塞顶附近。(5)为满足气体燃料发动机各缸空燃比精确控制的要求,在对称排气歧管发动机各缸空燃比Kalman状态观测器基础上,设计了非对称排气歧管的系数矩阵时变Kalman状态观测器。通过监测排气汇合点处的空燃比变化情况估计各缸空燃比不平衡信息,最后依据所得各缸空燃比来实时控制喷射脉宽,实现缸间空燃比平衡控制。(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7-12-01)
沈世辉,史添添,孙佳佳,曾洁,张育华[8](2017)在《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内燃机燃气供给及喷射控制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提出了一种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内燃机燃气供给及喷射控制系统,此系统是在6240型柴油机的基础上增加一套天然气的燃气供给与喷射系统,并通过机械加工和传感器、执行器的配套改造而完成的双燃料多点喷射方式的内燃机系统。通过双燃料发动机电控仿真平台模拟了系统控制过程,最后基于6240型天然气-柴油双燃料机车内燃机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大量试验,与纯柴油内燃机相比,不但保持了良好的动力性能,还提高了能效性、经济性和排放性,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本文来源于《内燃机》期刊2017年01期)
朱建辉,常思勤,王天波[9](2017)在《一种气体燃料电控喷射系统的流量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气体燃料电控喷射系统对气体燃料喷射量的控制精度低以及流量实时连续调节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磁直线执行器直接驱动菌形阀的燃料电控喷射系统。在MATLAB/Simulink下建立整个系统的控制模型,仿真计算喷射装置在不同升程下的流量特性,同时对其内部的流场进行仿真,研究其在不同的供气压力下的稳态流量。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流量和喷射装置的升程以及供气压力成近似线性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升程的大小来实现流量的连续调节,搭建了气体燃料电控喷射系统的流量特性测试试验台。试验测试在升程分别为1~4 mm和供气压力0.02~0.05 MPa时的流量特性,和仿真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同时为燃料电控喷射系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7年01期)
赵乐文[10](2016)在《乙醇汽油双燃料双喷射系统发动机经济性和排放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的全球性问题导致世界各国出台了更加严格的燃油消耗率法规和排放标准。乙醇汽油双燃料双喷射系统发动机结合了进气道喷射(PFI)和缸内直喷(GDI)两种喷射方式的优势,为充分发挥乙醇汽油两种燃料的优势,优化燃烧过程,提高燃油经济性,降低微粒排放提供了可能。在一台GDI发动机上添加进气道喷射系统将其改装成混合比例实时可调的乙醇汽油双燃料双喷射系统发动机,本文创新性地将EPI+GDI和EDI+GPI两种燃烧模式应用于发动机的典型城市常用工况,重点研究了燃油经济性、气态常规排放物和微粒排放特性,同时也分析了燃烧特性。具体研究成果如下:当发动机采用EPI+GDI的燃烧模式时,比油耗b_(BSFC)和当量比油耗b_(ESFC)变化趋势相反且基本呈线性关系,b_(ESFC)随着乙醇比例的增加而降低,0.2MPa、0.6MPa、1MPa的b_(ESFC)均在R_(ethanol)=100%时达到最低,与纯汽油相比,燃油经济性分别提高了8.91%,5.04%,7.58%。HC的排放量不依赖于发动机负荷的变化,随着R_(ethanol)增加而逐渐降低。CO排放随R_(ethanol)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各负荷的微粒数量和质量排放均随R_(ethanol)增加而降低,乙醇良好的蒸发特性和较高的含氧量抑制了碳烟前驱物的生成,增强了微粒氧化特性。对EPI+GDI和EDI+GPI两种燃烧模式的对比研究发现,两种燃烧模式的b_(ESFC)随R_(ethanol)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发动机输出相同的功率所需要的能量减少。由于乙醇具有较高的汽化潜热,对缸内直喷的充量冷却效果更好,EDI+GPI燃烧模式比EPI+GDI节油效果更明显。CO排放随着R_(ethanol)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EPI+GDI燃烧模式的NO_X排放随R_(ethanol)的增加而增加,而EDI+GPI的NO_X排放则呈现相反的趋势。由于进气门附近的液态油膜和缸内直喷的燃油撞壁现象导致混合气质量恶化,EDI+GPI燃烧模式的微粒排放明显比EPI+GDI的高。当发动机采用不同的乙醇进气道喷射时刻时,L_(EPI)的燃烧初始期和燃烧持续期均小于E_(EPI)的。由于较优的燃烧相位和良好的混合气质量,使L_(EPI)的HC和CO排放低于E_(EPI)的,而NO_X排放高于L_(EPI)的。纯乙醇怠速时的微粒排放呈单峰分布,且明显低于纯汽油怠速时微粒排放。不同乙醇比例的微粒排放在发动机刚起动时均比较高,随着冷却液温度的升高,微粒逐渐减低且达到相对稳定的水平,纯乙醇热机的微粒数量浓度比纯汽油的低1-2个数量级。综上所述,乙醇汽油双燃料双喷射系统发动机能够提高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在气态常规排放物降低或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微粒排放大幅度降低。(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11-01)
燃料喷射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石油资源日益减少、雾霾等新型环保问题凸显、排放法规逐步严苛,在此背景下,人们迫切需要探寻石化资源的替代燃料。天然气具有热值高、储量多和清洁环保的优点,是非常受发动机行业重视的可替代资源。近年来国家一直鼓励将天然气应用于船舶运输,对采用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船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天然气是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主要燃料,微量的柴油起到点火引燃的作用,其功率与原型柴油发动机相当,能够根据目前的工况转换为纯柴油模式或双燃料模式,实现燃油替代率的最大化(目前该值已经超过80%),成为行业内新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多个船用主机厂也已经研发成功船用双燃料发动机,但基本上都是预混合供气方式和电控单点喷射方式,这两种方式相对较为落后,安全性较低,难以达到较好的燃烧效果和较佳的排放水平,天然气对于排放性能的优势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本文对淄柴的某船用柴油发动机进行改进,增加了天然气供气系统,并设计了相匹配的电液联控多点喷射系统,燃料供应的准确性、稳定性、均衡性和排放性都比电控单点喷射和预混合供气方式更优,并且安全性也有很大提升。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介绍了双燃料发动机及其燃气喷射系统的研究和发展现状,结合天然气的燃烧特性,将传统柴油机改造为双燃料发动机,并设计相匹配的电液联控多点喷射系统,对天然气的供气过程进行控制。第二,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结构做了详细介绍。在柴油发动机主要结构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了天然气的控制电路和供气系统,还有燃气混合装置、喷油器冷却系统等其它改进的零部件。天然气喷射阀安装在气缸盖上,天然气喷入气缸盖内,在进气阀之前与空气混合,之后混合气进入燃烧室,实现准内混混合。天然气“准内混”混合技术能够有效解决预混合进气方式造成大量燃料浪费和回火的安全隐患,而且比天然气进气支管喷射技术更接近燃烧室,有利于缩短发动机的反应时间,提升发动机控制效率。第叁,介绍了电液联控多点喷射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控制策略。硬件部分着重介绍了控制电路(包括正时处理信号、开关量输入信号、供气系统状态信号和发动机状态信号处理电路),执行机构电路(包括燃气开关阀电路、喷射阀电路和H桥驱动电路)和外部通信电路的设计;软件部分主要介绍了软件功能的实现,包括模拟量采集处理、工况判别、工作模式转换控制、发动机故障诊断等等;控制策略主要包括天然气喷射空燃比的闭环控制,各缸燃烧的均匀控制和发动机的负荷控制。最后,对发动机和电液联控喷射系统进行了船舶推进特性试验、排气烟度测定试验、模式转换试验和噪声测定试验等试验进行验证,得到了发动机的实测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其动力特性和改动前相当,最大燃油替代率可达到83.9%,可以有效节省燃油;两种模式下的噪声都能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氮氧化物及颗粒物的排放低于柴油机。本文改进的双燃料发动机配合电液联控多点喷射系统能够代替原有柴油发动机,为船舶提供动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燃料喷射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唐立峰,骆聪,沈骐骥.新型燃料喷射系统标准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
[2].高先理.船用双燃料发动机电液联控多点喷射系统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9
[3].王玉凤.转速对乙醇汽油双燃料喷射系统油耗和排放物的影响[J].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2019
[4].赵乐文,裴毅强,李翔.乙醇汽油双燃料双喷射系统发动机燃油互换的对比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梁浩.氢燃料发动机分路喷射电子控制系统的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
[6].赵乐文,裴毅强,李翔.乙醇汽油双燃料双喷射系统发动机经济性和排放特性[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王天波.车用气体燃料发动机电控喷射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
[8].沈世辉,史添添,孙佳佳,曾洁,张育华.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内燃机燃气供给及喷射控制系统的设计[J].内燃机.2017
[9].朱建辉,常思勤,王天波.一种气体燃料电控喷射系统的流量控制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7
[10].赵乐文.乙醇汽油双燃料双喷射系统发动机经济性和排放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