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乳山市第一中学264500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养成的关键部分。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初步形成物理观念,能用其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描述自然界的图景。为了培养新时代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要求教师实现从传统物理教学到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的转变。从物理教学到物理教育。设计和开展教学时必须以物理核心素养为导向,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要求自始至终地贯穿在教学活动之中,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
例如,关于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
1.解决物体作用的相互性问题。让学生关注以下实验:
(1)两个同学拔河;(2)玩具车在桌面上行驶;(3)螺旋桨在空中旋转;(4)放在玩具车上的蹄形磁铁与导线间的作用。分析归纳:无论是不同种类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等),还是不同性质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2.解决相互作用力的关系问题。可分为以下步骤:
(1)猜想假设:学生提出,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方向相反,大小可能相同。(2)实验探究:学生设计方案,交流后决定用两只弹簧秤对拉进行研究。多数学生是将弹簧秤水平放置的,也有学生做了弹簧秤竖直或斜向摆放的实验,结果两个力的大小都是相等的。我肯定了他们的做法,问学生:“至此可以得出结论了吗?”学生提出上述实验都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做的,他们试图做非平衡状态(如加速运动)时的实验,但读数困难。然后我采用传感器进行演示,发现相互作用关系与运动状态无关。
3.归纳结论:学生尝试总结规律,并进行交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学生能在真实情境中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与假设,利用科学方法获取和处理信息,形成结论。
从重学术形态到学术、教育形态并重。中学物理教学具有作为科学的物理和作为教育的物理的两重性。教学中在重视学术形态的同时,应重视教育形态,形成学生对科学的正确态度及责任心,使其具有学习物理和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培养其严谨认真、实事求是、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反思的创新精神。从重结论应用到重科学思维的过程。科学思维是物理的核心素养,中学物理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引入相关的物理问题,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知识与将要学习的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时间”与“时刻”的区别、“路程”与“位移”的区别时,从上课、下课以及乘坐不同交通工具到同一地点这些非常生活化的例子出发,逐渐展开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以生活中的实例来分析物理问题,这样既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选取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展示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其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展示应用物理知识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有亲切感,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知识入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