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物类纪录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叙事空间,物理空间,工匠精神,平民英雄
人物类纪录片论文文献综述
李培涛[1](2019)在《多重空间叙事视角下的人物精神解读——评纪录片栏目《人物》》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物》是由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传记式纪录栏目,通过片中人物对历史的回顾和再现,记录他们的生命旅程,从中折射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人物精神。本文从列斐伏尔的多重空间叙事理论出发,对该栏目所包含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及其精神空间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多重空间叙事视角下纪录片所反映出来的人格魅力及其社会内核,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作品的人文精神内涵。(本文来源于《中国电视》期刊2019年11期)
李嘉辰[2](2019)在《论传记类纪录片中历史人物的真实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纪录片电影一直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徘徊。如何在保证真实性的情况下,以戏剧性的表演吸引观众一直是纪录片电影的努力方向。本文意在通过分析人物传记类纪录片《印象派》和《文森特·梵高:画语人生》,阐明传记类影片是如何在搬演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过程中,利用"证据"来向观众证实影片的真实性。(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32期)
毛蓉,李阳[3](2019)在《短视频时代人物类纪录片的创新破局 以二更视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5G时代的到来及移动智能手机的发展,短视频获得了强大的传播途径,本文旨在以二更视频为例,剖析其是如何将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人物纪录片作为主打内容推向市场,在视频宣传及生产理念上的成功之道取得成功的,并探讨短视频自媒体转型升级中出现的问题,为人物类短视频纪录片的发展提供借鉴之道。(本文来源于《声屏世界·广告人》期刊2019年11期)
陈宇航[4](2019)在《栏目化纪录片如何立体地塑造人物——以《蔡美月·为天下女儿做嫁衣》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纪录片是融媒体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是记录当代中国发展、对外展现较为真实、客观、立体的新时代中国的窗口。聚焦人物,以人物命运来反映时代变化的人物纪录片尤是如此。但当前,传统电视媒体的栏目化纪录片普遍受到创作周期、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如何坚持"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并有所创新,这也对创作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纪录片《蔡美月·为天下女儿做嫁衣》的创作实践,探讨如何在有限的创作条件下把握主题架构,通过真实客观的记录塑造更立体而丰满的人物形象。(本文来源于《东南传播》期刊2019年10期)
祖力胡马尔·艾尔肯[5](2019)在《人物纪录片的细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人物纪录片而言,一方面其需要具备真实性和客观性,不能有过多的情节渲染和夸张,另一方面,其自然也需要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将二者有机结合,强化人物纪录片的拍摄效果,无疑是一个非常难的过程,而通过针对性地塑造人物纪录片的细节,以更加细腻和鲜活的表现方式来展现纪录片的内容,无疑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对此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27期)
[6](2019)在《大型人物专题纪录片 我是科学人》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承科学精神汲取榜样力量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涌现出一大批世界一流科学家。特别是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活跃时期,更多的颠覆性技术需要新一代科技人才来创造。与此同时,中美贸易冲突也使我们警醒,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我们比以往更强烈地需要弘扬科学家精神。(本文来源于《科学中国人》期刊2019年18期)
刘旭光[7](2019)在《论人物专题类纪录片采访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物专题类纪录片制作的过程中,采访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采访的效果对于纪录片能否成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本文将人物专题类纪录片的概念入手,对其采访技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阐述,希望可以为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25期)
李丹[8](2019)在《论电视人物纪录片中城市地域文化的表现——以北京卫视《为你喝彩》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人物纪录片究其核心还是要塑造人物的,创作者除了挖掘人物特性、探究成长经历之外,能不能再找到了一个视角,从城市地域文化的大视角下看待人物的成长?本文以北京卫视《为你喝彩》为例,探讨电视人物纪录片中城市地域文化的表现。(本文来源于《中国广播影视》期刊2019年16期)
杨荣誉,于瑷溪[9](2019)在《新媒体环境下军事纪录片的视觉表达与人物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或将成为视频网站未来争夺的主要市场之一。军事题材纪录片涵盖了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中国民族气魄,为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提供了新视角。因此在媒体融合发展逐渐深入的大背景下,军事题材纪录片的创作主体也顺应网络新媒体的潮流,一方面积极适应并拥抱网络新媒体,转变传统表达方式:另一方面选题更加多元,在观众互动参与,用户沉浸体验等方面学习借鉴优秀经验,力争创作出打动人心,历久弥新的军事题材纪录片精品。(本文来源于《电视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张楷,龚鑫[10](2019)在《人物纪录片叙事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人物纪录片的拍摄而言,掌握正确的叙事策略不但能够提高纪录片的观赏性,也是衡量纪录片拍摄水平的重要因素。从目前的纪录片拍摄来看,人物纪录片在拍摄中叙事需要注重的因素较多,只有掌握正确的叙事策略,并且根据实际需求制定有效的叙事方法,才能够使人物与故事有效的融为一体,形成以人物带动故事,以故事刻画人物的目的。本文以人物纪录片的拍摄实际为例,重点探讨了人物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为人物纪录片的拍摄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支持。(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9年13期)
人物类纪录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纪录片电影一直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徘徊。如何在保证真实性的情况下,以戏剧性的表演吸引观众一直是纪录片电影的努力方向。本文意在通过分析人物传记类纪录片《印象派》和《文森特·梵高:画语人生》,阐明传记类影片是如何在搬演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过程中,利用"证据"来向观众证实影片的真实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物类纪录片论文参考文献
[1].李培涛.多重空间叙事视角下的人物精神解读——评纪录片栏目《人物》[J].中国电视.2019
[2].李嘉辰.论传记类纪录片中历史人物的真实性[J].传播力研究.2019
[3].毛蓉,李阳.短视频时代人物类纪录片的创新破局以二更视频为例[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9
[4].陈宇航.栏目化纪录片如何立体地塑造人物——以《蔡美月·为天下女儿做嫁衣》为例[J].东南传播.2019
[5].祖力胡马尔·艾尔肯.人物纪录片的细节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
[6]..大型人物专题纪录片我是科学人[J].科学中国人.2019
[7].刘旭光.论人物专题类纪录片采访技巧[J].传播力研究.2019
[8].李丹.论电视人物纪录片中城市地域文化的表现——以北京卫视《为你喝彩》为例[J].中国广播影视.2019
[9].杨荣誉,于瑷溪.新媒体环境下军事纪录片的视觉表达与人物塑造[J].电视研究.2019
[10].张楷,龚鑫.人物纪录片叙事策略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