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修饰人工晶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晶体,相容性,紫杉醇,生物,表面,组织,疏水。
修饰人工晶体论文文献综述
李博,乐江,章剑,陈金鹏,张鹏[1](2015)在《多西紫杉醇修饰的人工晶体与眼组织相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多西紫杉醇修饰的人工晶体对眼组织相容性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日本大耳兔分为两组:实验组通过手术植入表面经多西紫杉醇修饰处理后的疏水性人工晶体,对照组植入疏水性人工晶体。比较两组人工晶体亲水角、术后24小时光耀斑块计数以及人工晶体周围组织炎症浸润数。结果:实验组的亲水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光耀斑块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家兔人工晶体周围组织炎症浸润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晶体表面经多西紫杉醇修饰后,其亲水性、与眼组织的组织相容性增加,且可缓解光耀斑炎症感染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5年35期)
余琦,周炼红,田明星[2](2014)在《多西紫杉醇修饰的人工晶体对眼组织相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修饰的人工晶体对眼组织相容性的影响,为人工晶体的新型生物材料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空气等离子技术,用多西紫杉醇对疏水性人工晶体表面进行修饰处理。1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对照组:手术植入疏水性人工晶体;实验组:手术植入表面经多西紫杉醇修饰后疏水性人工晶体。比较人工晶体经多西紫杉醇处理后和处理前其表面亲水性的变化,两组均在手术后24h通过闪耀斑发生情况评估炎症感染程度,光镜下观察人工晶体周围组织炎症反应情况。结果通过对比多西紫杉醇处理前后的人工晶体亲水性改变,结果显示经过多西紫杉醇处理后晶体的亲水性明显增加,主要表现是接触角差异(78±6°VS 158±9°),与A组比较,B组的闪耀斑明显低于A组(230±10 VS 260±13);与A组比较,B组在术后24h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周围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计数结果明显低于A组(11±6 VS 103±22)。结论多西紫杉醇可通过等离子技术修饰人工晶体表面以增加其亲水性,进而增加了人工晶体和眼组织的组织相容性。(本文来源于《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张百明,顾汉卿[3](2009)在《人工晶体的氮化钛薄膜修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氮化钛由于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生物材料方面广泛应用。氮化钛又具有在膜层较薄时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具有选择性透射光谱的性能,表现在膜层较薄时具有透明性质和吸收紫外线的性质。普通人工晶体(PMMA)不具备吸收紫外线和对人眼有害蓝光的性质。虽然PMMA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材料仍然(本文来源于《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9-05-09)
张百明[4](2009)在《人工晶体的氮化钛薄膜修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氮化钛(TiN)作为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优异的生物材料,广泛应用于义齿和髋关节的涂膜等方面。在膜层较薄时,氮化钛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并具有选择性透射光谱。本文采用等离子束溅射沉积技术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人工晶体表面进行氮化钛薄膜修饰。实验采用不同的能量参数得到不同的氮化钛薄膜。在溅射能量较低时得不到理想的薄膜,而能量过高则会对PMMA材料造成破坏,因此合适的能量对薄膜的形成至关重要。并对金色氮化钛薄膜进行了物理化学性能、光学性能和生物性能检测:用XPS、AFM、SEM等手段对氮化钛薄膜微观表面做了分析,用接触角测量仪测量了接触角;用人工晶状体测量仪检测了修饰后人工晶体的分辨率、屈光度,并用分光光度计对透射光谱进行了分析;生物学性能的检测包括细胞毒性试验、溶血试验。光学性能检测显示:人工晶体(IOL)的分辨率没有降低、屈光度在允许的范围内略微变大。由于在人工晶体中加入了紫外线吸收剂,金黄色人工晶体光谱透射率在不同波长的分别为:430-480nm,<55%;400-430nm,<30%;200-400nm,接近于0;480-800nm,>80%;200-400nm,光线透过率接近于0,说明金黄色晶体对蓝光阻断效果较好,在除蓝光紫外段的可见光具有较高的透过率。说明改性后的人工晶体在光学性能不变的情况下具有吸收蓝光的功能。SEM表明:人工晶体的表面经过修饰后表面较光滑,说明薄膜修饰方法没有影响到人工晶体的表面形貌。AFM原子力显微镜显示薄膜表面均匀致密,粗糙度小。XPS表明:表面主要成分为C、N、Ti、O,其中C原子含量较大,约占48%,N约占25%,Ti约占21%,N和Ti的比值略大于1。接触角测量显示,改性后的接触角明显降低,表明薄膜修饰方法可显着提高人工晶体的亲水性能。生物相容性检测显示:未修饰和修饰的细胞毒性分别为1级和0.6级,溶血率都小于5%,符合国家标准。综上所述,修饰后的人工晶体,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能较修饰前无显着变化,并具有吸收蓝光的性质,而且生物相容性有所提高。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09-05-01)
牛国光,朱思泉,郑欲东,张红斌,宋黎[5](2008)在《用于治疗白内障的人工晶体材料及表面修饰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材料角度对人工晶体材料及其表面修饰以及材料的发展做了详细介绍。通过表面改性提高了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降低术后并发症。人工晶体材料的发展,使得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切口更小,倾向于生理调节。(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08年01期)
郑帆,翁景宁[6](2007)在《表面修饰人工晶体的性能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晶体的表面性能对其生物相容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多种的表面修饰技术和构想被运用于改善人工晶体的表面性能。这些改良的表面性能包括理化特性和生物学性状两大类。本文旨在对各种表面修饰人工晶体的重要性能进行综述,并探讨它们对术后异体排斥反应及其他人工晶体诱发之并发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07年09期)
付书华[7](2005)在《双氯芬酸钠表面修饰人工晶体预防兔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diclofenace sodium DCF)修饰人工晶体在术后早期抑制兔眼血-房水屏障(blood-aqueous barriar BAB)崩解,减轻前房炎症反应及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作用,并观察其对眼前段是否有毒性作用,评价DCF 修饰人工晶体预防兔眼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将36 只健康无眼病的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四组,每组9 只。A 为对照组,B、C、D 组为用药组,均右眼手术。手术显微镜下行透明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其中A 组植入经生理盐水浸泡过的人工晶体,B、C、D 组分别植入经0.02% 0.1% 0.5%双氯芬酸钠浸泡过的人工晶体。术后两周内每天裂隙灯下观察角膜及前房反应情况;术前及术后第1、4、7、14、28 天及8、12 周测量眼压;术后1、2、3、4、7、14 天各组随机取4 只兔抽取房水,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房水中PGE2浓度;术后8、12 周在裂隙灯和眼底镜下对后囊膜混浊情况进行分级,并行裂隙灯后囊膜照相;术后8、12 周行光镜及电镜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SPSS12.0 for window 统计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统计学处理。结果:1、术后结膜及角膜反应情况 术后5 天内,所有术眼均有不同程度的结膜充血,5~7 天充血消退;手术后角膜均出现轻中度水肿,2~3 天均恢复透明,术后第1 天,各组角膜水肿程度差异无显着性(P>0.05)。2、术后前房反应情况(本文来源于《江西医学院》期刊2005-05-01)
靳涛,李惠琪[8](2004)在《微波等离子体在肝素修饰人工晶体表面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微波等离子体处理聚乙烯亚氨表面,实现聚乙烯亚氨与活化的人工晶体发生结合,在还原聚乙烯亚氨后,晶体再结合肝素,提高了人工晶体的生物相容性。(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4期)
梁涛[9](2001)在《维甲酸修饰人工晶体植入对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胶原合成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维甲酸修饰人工晶体(RAM IOL)植入对兔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以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人工晶体进行表面修饰,修饰量分别为5μg、10μg;2.2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5μg RAM IOL植入组和10μg RAM IOL植入组,行晶状体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正常组除外),术后2天、7天、15天、30天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房水atRA浓度,SABC免疫组化法观察RAM IOL植入对兔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V型胶原表达的影响;3.病理组织学方法观察atRA对局部眼组织的毒副作用。结果:1.4组兔房水atRA浓度均值分别为3.10±0.16ng.ml~(-1)、3.46±1.04ng.ml~(-1)、74.18±3.27ng.ml~(-1)、106.64±2.08ng.ml~(-1),5μg RAM I0L植入组、10μg RAMIOL植入组分别于术后7天、15天内保持稳定的房水atRA浓度;2.5μg RAM IOL植入组、10μg RAM IOL植入组术后2天-30天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PCNA、V型胶原呈低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与对照组相比,5μg RAM IOL植入组、10μg RAM IOL植入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无明显加重(p>0.05)且随时间延长逐渐恢复,虹膜、睫状体、视网膜组织结构完整,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结论:维甲酸修饰人工晶体可于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长期维持较高的房水atRA浓度,有效抑制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合成,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有可能成为预防后囊混浊的有效方法而应用于临床。(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01-04-01)
孙慧敏,祁明信,黄秀榕,范春梅,陈旋武[10](2000)在《氟-肝素表面修饰人工晶体对猕猴眼后囊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开发新型表面修饰人工晶状体 ,以减少后囊混浊。方法 :13只猕猴分 3组 ,分别植入 PMMA IOL、 Pharmacia HSMIOL、氟 -肝素表面修饰 IOL。于术后 15、 30、 6 0、 90、 180天裂隙灯检查后囊混浊形成情况。术后 180天摘除眼球 ,光镜检查。结果 :后囊混浊于术后 30天形成 ,90天明显。术后 90、 180天实验组引起后囊混浊程度最轻。后囊混浊的病理变化有纤维内障、Elschnig小体、 Soemmerring s环。结论 :氟 -肝素表面修饰人工晶状体植入猕猴眼引起后囊混浊的程度轻 ,生物相容性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眼科杂志》期刊2000年12期)
修饰人工晶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修饰的人工晶体对眼组织相容性的影响,为人工晶体的新型生物材料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空气等离子技术,用多西紫杉醇对疏水性人工晶体表面进行修饰处理。1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对照组:手术植入疏水性人工晶体;实验组:手术植入表面经多西紫杉醇修饰后疏水性人工晶体。比较人工晶体经多西紫杉醇处理后和处理前其表面亲水性的变化,两组均在手术后24h通过闪耀斑发生情况评估炎症感染程度,光镜下观察人工晶体周围组织炎症反应情况。结果通过对比多西紫杉醇处理前后的人工晶体亲水性改变,结果显示经过多西紫杉醇处理后晶体的亲水性明显增加,主要表现是接触角差异(78±6°VS 158±9°),与A组比较,B组的闪耀斑明显低于A组(230±10 VS 260±13);与A组比较,B组在术后24h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周围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计数结果明显低于A组(11±6 VS 103±22)。结论多西紫杉醇可通过等离子技术修饰人工晶体表面以增加其亲水性,进而增加了人工晶体和眼组织的组织相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修饰人工晶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博,乐江,章剑,陈金鹏,张鹏.多西紫杉醇修饰的人工晶体与眼组织相容性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
[2].余琦,周炼红,田明星.多西紫杉醇修饰的人工晶体对眼组织相容性的影响[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
[3].张百明,顾汉卿.人工晶体的氮化钛薄膜修饰[C].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2009
[4].张百明.人工晶体的氮化钛薄膜修饰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
[5].牛国光,朱思泉,郑欲东,张红斌,宋黎.用于治疗白内障的人工晶体材料及表面修饰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08
[6].郑帆,翁景宁.表面修饰人工晶体的性能探讨[J].医学综述.2007
[7].付书华.双氯芬酸钠表面修饰人工晶体预防兔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5
[8].靳涛,李惠琪.微波等离子体在肝素修饰人工晶体表面中的应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9].梁涛.维甲酸修饰人工晶体植入对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胶原合成影响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1
[10].孙慧敏,祁明信,黄秀榕,范春梅,陈旋武.氟-肝素表面修饰人工晶体对猕猴眼后囊的影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