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疾病80例

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疾病80例

一、腹腔镜下手术治疗80例妇科疾病(论文文献综述)

傅艳翠[1](2021)在《腹腔镜在妇科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文中指出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妇科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但由于妇科疾病的种类较多,诊断难度较大,部分妇科疾病发现时已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甚至在病情发展至中晚期时可引发恶性肿瘤。为提高妇科疾病的诊断准确度,腹腔镜技术逐渐受到临床的重视,通过其可获得子宫、输卵管、卵巢等盆腔脏器及阴道相关妇科病变的实时高清影像信息;此外,配合腹腔镜手术器械完成手术治疗具有微创的优势。该文旨在明确腹腔镜在妇科疾病诊治中的具体优势及局限性,同时分析在妇科疾病治疗中腹腔镜技术的应用及展望,以期为妇科疾病的微创治疗提供参考。

彭程[2](2021)在《女性髂耻韧带生物力学、临床解剖及髂耻韧带固定术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prolapse,POP)是经常让中老年女性感到困扰的一种慢性疾病,包括膀胱膨出(cystcele)、尿道膨出(urethrocele)、直肠膨出(rectocele)以及子宫脱垂(uterine prolapese)或阴道穹窿脱垂,为女性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适,并对女性的心理健康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1,2]。随着预期寿命不断增长,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POP的发病率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预计到2050年,美国发生POP的妇女人数将增至一倍多;我国POP的患病率预期约为30%~50%,其中10%~20%女性可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这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关注和深入研究POP势在必行[3-6]。POP是老年女性就医的常见原因[7],也是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骶骨固定术目前仍被认为是治疗POP的金标准手术方式,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laparoscopic sacralcolpopexy,LSC)广泛开展,但由于锚定点解剖复杂的特殊性,学习曲线长,尤其对于肥胖症患者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容易出现副损伤[8-10]。为解决这一问题,2011年腹腔镜下髂耻韧带固定术(laparoscopic pectopexy,LP)应运而生[11],并在近期主观及客观疗效上展现一定的优势。无论何种术式,优化手术技术均有望减少手术时间,从而规避并发症,保障患者医疗安全。而外科医生手术操作的精准性与熟练度离不开对局部精细解剖结构及特点的深刻认识。尽管盆底重建手术在近期不断创新和发展,包括机器人手术、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和标准腹腔镜手术等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2-14],但顶端的固定点、缝线材料以及缝合方式的选择上仍是临床医生面临一个具体问题而被持续关注[15-18]。髂耻韧带位于耻骨后间隙沿髂耻线自耻骨结节向骶骨方向延伸,因其自身纤维组织致密光滑易反光,而被形容如盆腔的灯塔(lighthouse)一般明亮而无法被忽略。常被作为疝与腹壁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等重建手术中指示点及锚定点[19]。但髂耻韧带在妇科领域却较少被关注,且在国人女性中的应用解剖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国人女性尸体髂耻韧带解剖、生物力学特点,研究评价其极限荷载,观察何种缝针及缝线材料适宜在髂耻韧带上进行锚定。并在腹腔镜下对髂耻韧带局部解剖特点进行观察,指导临床更加安全的实施该术式。同时开展随机对照研究确定LP的临床应用价值。第一部分:女性骨盆髂耻韧带生物力学研究目的:研究髂耻韧带的应用解剖、了解生物力学特点,以及其作为锚定点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材料与方法:选择4具国人成年女性福尔马林保存的尸体标本、2个完整骨盆、4对切割完成的半侧骨盆。1.分离出Retzius间隙显露髂外血管区域及闭孔区域,暴露闭孔动静脉、闭孔神经,观察髂外血管及其分支属支,尤其是副闭孔静脉与髂耻韧带的解剖关系;观察髂耻韧带起止点,测量髂耻韧带中点与耻骨结节及髂外静脉的距离;观察手术缝合区域,有无髂外血管横跨髂耻韧带汇入闭孔血管的属支。2.测量女性髂耻韧带、骶ALL不同部位厚度与极限荷载。了解两种韧带在不同缝合深度、不同缝合部位以及不同型号缝针穿透组织后的抗拉力情况。结果:女性尸体平均年龄68.8±6.21。髂耻韧带全长左侧6.57±0.41 cm,右侧6.47±0.50 cm;耻骨结节到髂耻韧带的中点左侧的间距为3.10±0.30 cm,右侧间距为3.20±0.60 cm。从左耻骨韧带中点到左髂外静脉的平均距离为1.16±0.33 cm,从右侧耻骨韧带中点到右侧髂外静脉的平均距离为1.35±0.41 cm。对髂外血管分支属支的变异进行观察,双侧均可见髂外静脉属支副闭孔静脉(accessory obturatorvein,AOV),其中左侧髂耻韧带上可见9人(90%)有1支AOV横跨,1人(10%)有2支AOV横跨,右侧见7人(70%)有1支AOV横跨,2人(20%)有2支AOV横跨,1人(10%)有2支AOV交叉横跨。髂耻韧带厚度较均匀,缝合深度仅为1mm时拉力值最小为23.6N,全层缝合所测最大抗拉力可达238.9N,此时髂耻韧带在外力作用下全层与髂耻缘分离。ALL最大拉力位于骶岬处达209.3N,但其拉力与厚度向下依次锐减,S2 水平韧带薄弱,拉力测量最小值为19.10N。对比两者在最大抗拉力水平上无显着差异(P>0.05),但S2 水平较髂耻韧带第2缝合位点的抗拉力明显降低。髂耻韧带与骶ALL在不同锚定位点间相比抗拉力值(P<0.01)有显着性差异。结论:髂耻韧带坚韧,解剖位置表浅,易暴露,极限载荷与骶ALL相当。其上伴有副闭孔静脉跨过,需注意避免损伤而导致出血。髂耻韧带可作为理想锚定点,减少医源性血管损伤的发生率。第二部分:女性髂耻韧带临床解剖目的:腹腔镜下观察中国女性盆腔髂外血管区域,了解Retzius间隙髂外血管区域的解剖特点,了解髂耻韧带与髂外动静脉分支、属支的关系及变异,确认LP的手术入路及锚定的安全区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子宫颈癌IA2-IB1期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的患者以及因Ⅱ-Ⅳ度盆腔器官脱垂(阴道前壁、子宫、阴道后壁膨)出接受LP患者的手术录像,符合纳排标准,并按照规范程序成功完成规范化手术,术野清晰,髂外血管区域暴露良好,便于观察。观察术中自然间隙,记录并统计左右副闭孔静脉的数量、走形和变异情况。结果:所选4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20例髂耻韧带固定术,术毕检查均获得良好解剖学复位。副闭孔静脉常见于两侧髂耻韧带表面,副闭孔静脉基本回流至于髂外静脉。其中80%的副闭孔静脉汇于右侧,67.5%为1条血管,10%为2条平行血管,2.5%为2条交叉血管;67.5%的副闭孔静脉汇于左侧,均为1条血管。术中有两例患者录像提示见粗大死亡冠血管2条,左右各1条,均为腹腔镜下LP组。结论:通过腹腔镜对髂外血管区的观察和研究对保证该术式的安全性十分重要,应注意避免副闭孔静脉或是死亡冠的损伤,通过圆韧带与闭锁脐动脉之间进入Retzuis间隙安全便捷。第三部分:髂耻韧带固定术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目的:探讨LP与LSC对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短期疗效的差异。方法:前瞻性纳入本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POP-Q评分Ⅱ度及以上盆腔脱垂患者临床资料,1:1随机对照分组。术前规范化诊疗评估患者,纳入者分别行腹腔镜下髂耻韧带固定术(LP组)和腹腔镜下骶骨阴道固定术(LSC组),如患者同时并发阴道前后壁膨出、SUI、妇科良性疾病需手术治疗者,则在两者手术基础上进行上述手术。手术后3、6、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行妇科检查及主观问卷调查。比较两种术式手术相关指标、主客观治愈率、围术期并发症及近期疗效。结果:共纳入116例患者,未能采集术后12个月信息的自动视为脱落病例,统计结果分析前将失访患者剔除研究,最终共计纳入研究患者1 1 1例,LP组56例,LSC组55例,随访率为95.7%(111/116)。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分娩次数、是否绝经和绝经年限、脱垂程度、合并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残余尿量、放置尿管的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GI-C评分较前明显改善,POP-Q指示点(Aa、Ba、c、Ap、Bp)均优于术前(P<0.05),恢复正常范围,解剖复位满意,根据POP-Q最低点作为客观判断依据,研究组复发1例,复发的患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前壁膨出,研究组客观治愈率98.21%(55/56);对照组复发2例,阴道前壁膨出和阴道后壁膨出各1例,对照组客观治愈率96.36%(53/55)。术后PFDI-20、PFIQ-7、PISQ-12问卷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PFDI-20、PFIQ-7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效果稳定。性生活活跃者PISQ-12术后无明显变化。两组随访期间无顶端脱垂、网片暴露等并发症,研究组出现SUI患者2例,便秘患者1例,主观有效率94.64%(53/56);对照组出现SUI患者1例,便秘患者1例,主观有效率96.36%(53/55)。结论:两种术式均获得满意的解剖复位,与骶骨阴道固定术相比,髂耻韧带固定术易于分离、定位锚定点,学习周期短,有利于推广及临床应用,可成为治疗POP的术式新选择。创新性1.率先在国人女性尸体上进行了盆腔髂耻韧带生物力学的相关研究,明确了髂耻韧带的最大负荷力,解剖部位,测量了髂耻韧带的平均长度、厚度,为理想锚定点提供了一定依据。2.率先在妇科领域腹腔镜精细解剖下观察耻骨后间隙髂外血管区域的血管变异与髂耻韧带的关系,尤其是与理想锚定部位的关系,为手术的安全性提供依据。3.首次对国人女性进行LP与LSC随机分组进行对照研究,了解两组的近期主客观治愈率,并发症,对评价该术式在盆腔器官脱垂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局限性1.使用福尔马林浸泡尸体,未使用新鲜冰冻尸体,对髂耻韧带的生物力学参数可能会有一定影响。2.观察解剖变异的样本量应进一步扩大。3.临床对照研究还需要长期的随访进行证据支持。

环璐瑶[3](2021)在《腹壁线性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研究及其中医体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基于当前治疗中盆腔脱垂术式中存在的网片相关并发症多及手术操作困难等问题,从2013年以来我院开展了一种新术式治疗子宫脱垂:腹腔镜下腹壁线性悬吊术,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了随访及问卷调查,以此评价该术式的临床疗效,为以中盆腔脏器脱垂为主的患者新术式的选择提供临床数据,也为提高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提供理论参考。同时基于中医体质学说理论体系,分析子宫脱垂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为其早期预防及术后巩固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3月至2020年09月于中日友好医院妇科行腹腔镜下腹壁线性悬吊术患者的临床数据,利用Excel表格记录其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POP-Q)分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留置尿管天数及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等指标,分别于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及术后3年重新进行POP-Q分度,分析该术式的客观治愈率及客观复发率。并通过电话随访获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PFDI-20)及患者整体印象改善评分(validation of the patient global impression of improvement,PGI-I)。采用统计学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计数资料结果用频数及百分比进行描述,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应用卡方检验(χ2)进行分析,若多个构成比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则同时进行两两比较。手术前后评分若符合正态分布则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若不符合正态分布则使用非参数检验。所有结果均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无显着差异。中医体质辨识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分析POP患者体质、年龄、脱垂分度的特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0例患者,所有患者根据POP-Q分度均为Ⅱ度及Ⅱ度以上,Ⅱ度脱垂为23例(15.33%),Ⅲ度脱垂为102例(68.00%),Ⅳ度脱垂为25例(16.67%)。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单纯腹壁线性悬吊术(不包括其他妇科手术)的手术时间为30-45 min,平均(39.00±6.52)min。术中出血量(不包括其他妇科手术)为5-50ml,平均(20.75±14.28)ml。术后住院天数为2-5天,平均(4.27±1.07)天,术后尿管留置天数为1-3天,平均(1.50±0.76)天,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为0-4天,平均(1.19±0.71)天。150例手术患者中,均未发生术中并发症(转开腹、邻近器官损伤、术中大出血)。在术后并发症中,2例(1.33%)患者发生切口感染,4例(2.67%)患者术后6个月依然存在下腹坠痛,根据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均为1-3分。术后随访时间为6-93个月,平均(53.83±21.55)月,其中术后6个月者150例,术后1年者142例,术后3年者110例。根据术后POP-Q分度情况,术后6个月的客观治愈率为99.33%,术后6个月的客观复发率为0.67%;术后1年的客观治愈率为97.18%,术后1年的客观复发率为2.82%;术后3年的客观治愈率为96.36%,术后3年的客观复发率为3.64%,随访至今共有6例患者行二次手术。术后6个月与术后1年的PFDI-20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1年的142例患者PGI-I评分均≤2分,表明术后1年的主观满意度为100%。子宫脱垂患者中医体质特征的临床研究中,因3位患者有恶性肿瘤病史(乳腺癌),将其剔除,故最终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分析的患者为147例,其中最小年龄为28岁,最大年龄为85岁。子宫脱垂患者以单纯体质为主,体质类型分布从高到低为: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平和质,湿热质,阴虚质,特禀质;不同体质构成比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的体质分布采用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腹腔镜下腹壁线性悬吊术适用于POP-Q分度为Ⅱ度及Ⅱ度以上的子宫脱垂患者,对于中盆腔解剖位置及功能的恢复理想,术后客观恢复率及主观满意度较高。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相对容易、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常见的并发症为短期下腹坠痛及切口感染。(2)子宫脱垂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具有偏颇性,以气虚质为主的单纯体质是其常见体质。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宫脱垂患者的体质分布出现差异。

鲍明月,秦真岳,陈继明,董智勇,王慧慧,曹颖,肖慧超,郑亚峰,蒋云芬,施如霞[4](2020)在《微切口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疾病30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微切口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疾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妇科接受微切口单孔腹腔镜下妇科手术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微切口单孔腹腔镜下施行的30例妇科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术中未增加其他手术切口,均无明显术中或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创口愈合良好,对术后瘢痕隐秘性及美容效果满意度极高,均痊愈出院。手术时间(86.77±46.62)min;术中出血量(21.45±20.45)mL;术后12h VAS疼痛评分(3.45±1.02)分,24h VAS疼痛评分(2.01±0.87)分;术后住院天数(5.47±1.85)d;切口美容评分(CS)(22.13±2.62)分。结论微切口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一些妇科疾病可能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创口美容效果好、患者满意率高等明显优势。

欧阳熙坪,李津津,龚雪,黎埔君,肖琳,胡琢瑛,邓幼林,罗祎,唐均英[5](2020)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妇科手术606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妇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于2016年2月~2019年11月实施的606例妇科良性及恶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近期疗效。结果:全部手术均在无中转开腹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其中宫颈恶性肿瘤占66%(400/606)、子宫内膜恶性肿瘤占15.02%(91/606)、卵巢恶性肿瘤占2.64%(16/606),外阴及阴道恶性肿瘤占0.83%(5/606)。手术时间平均(143.83±43.99)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7.34±63.24)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1.90±0.64)d,术后平均住院(6.20±1.49)d,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0.33%。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妇科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尤其是在行妇科高难度恶性肿瘤手术中可明显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张鑫[6](2020)在《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探讨疝气钳辅助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疗效。2.探讨自制入路通道单孔腹腔镜辅助下巨大卵巢囊肿体外剥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行微创卵巢囊肿剥除术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疝气钳辅助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疝气钳辅助单孔组),45例行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单孔组),50例行多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多孔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BMI、囊肿大小、病理类型)、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指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24小时VAS评分、术后1个月CS评分及BIS评分)以及围术期并发症。2.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行自制入路通道单孔腹腔镜辅助下巨大卵巢囊肿体外剥除术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3.3±6.5)min vs(70.8±6.6)min vs(52.3±6.2)min],疝气钳辅助单孔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单孔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01);疝气钳辅助单孔组与多孔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439)。三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分别为[(11850.7±142.2)元vs(12934.6±138.9)元vs(11883.1±131.9)元],疝气钳辅助单孔组的住院费用低于单孔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01);疝气钳辅助单孔组与多孔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242)。三组患者的术后24hVAS评分分别为[(2.0±0.8)vs(1.9±0.7)vs(2.5±0.8)],疝气钳辅助单孔组的术后24hVAS评分低于多孔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01);疝气钳辅助单孔组与单孔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640)。三组患者的术后1个月CS评分分别为[(21.1±0.9)vs(21.1±0.9)vs(17.5±0.6)],疝气钳辅助单孔组的术后1个月CS评分高于多孔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01);疝气钳辅助单孔组与单孔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1.000)。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1个月BIS评分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着性。2.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自制入路通道单孔腹腔镜辅助下巨大卵巢囊肿体外剥除术,其中3例妊娠状态患者术后维持妊娠至足月分娩。所有患者术后短期内随访均无复发。结论1.疝气钳辅助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与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的优势;与多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比较,具有减轻疼痛、美观的优势,可作为一种符合经济效益的手术方式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2.自制入路通道单孔腹腔镜辅助下巨大卵巢囊肿体外剥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将开腹手术与微创手术的优势结合,使医患双方最大程度受益。

李丽娟[7](2020)在《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与开腹淋巴结切除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与开腹淋巴结切除术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接收的4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临床分析与探究。对两组患者年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符合正态分布。其中,宫颈癌患者1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132例,卵巢癌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将上述三种疾病患者分为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患者分别为70例、66例、64例。分别对患者实施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开腹淋巴结切除术。计算分析治疗前后贫血指标和淋巴结切除数、凝血指标(PT、a PTT、Fbg)、实验室指标(IL-1、IL-6、TNF-α),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宫颈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贫血指标、凝血指标、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腔镜组贫血指标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凝血指标PT和a PTT、实验室指标IL-1、IL-6和TNF-α,均高于开腹组,凝血指标Fbg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切除数无明显差异(P>0.05);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感评分(健康指数、情感指数、生活能力、情绪指数评分和总评分)、总有效率,均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子宫内膜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贫血指标、凝血指标、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第3天,腔镜组贫血指标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凝血指标PT和a PTT、实验室指标IL-1、IL-6和TNF-α,均高于开腹组,凝血指标Fbg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切除数无明显差异(P>0.05);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健康指数、情感指数、生活能力、情绪指数评分和总评分)、总有效率,均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卵巢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贫血指标、凝血指标、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第3天,腔镜组贫血指标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凝血指标PT和a PTT、实验室指标IL-1、IL-6和TNF-α,均高于开腹组,凝血指标Fbg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切除数无明显差异(P>0.05);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感评分(健康指数、情感指数、生活能力、情绪指数评分和总评分)、总有效率,均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与开腹淋巴结切除术均能够有效实现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结的切除,其中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对患者术后的贫血情况、凝血功能影响和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效果更好,可控制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为显着。图20幅;表18个;参79篇。

吴雨兰[8](2020)在《1979例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临床资料,探讨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发病状况及发病趋势、发病相关因素、临床特征的变化及治疗方式选择的临床研究,为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预防、规范化及个体精准诊疗、更好地维护生殖健康提供临床资料。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因输卵管卵巢病变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妇科住院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并且信息可靠的≤45岁患者3844例,其中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共1979例。采用回顾性分析与分组对照的方法,比较分析未生育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与已生育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征。结果:1.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发病状况及发病趋势的调查分析1)3844例≤45岁年青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中有51.84%(1979例)未完成生育。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中,≤35岁的患者1797例占90.80%,2130岁1229例占62.10%;另有≤20岁患者265例,占13.39%,>35岁的年龄段182例占9.20%。已生育组主要出现在>35岁的年龄段占58.44%(1090/1865),两组高发年龄段比较有显着的差异。2)未生育女性输卵管病变患者828例占41.84%,其中≤35岁的患者736例占88.89%;未生育女性卵巢病变患者1151例占60.56%,其中≤35岁的患者1061例占92.18%。与已生育组比较两组差异显着(P<0.05)。3)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病比率在3个年度分别为14.85%、16.88%、19.75%,远高于已生育组的增加速度,提示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未生育女性输卵管病变组,3年间分别是15.50%、17.68%、21.44%,与已生育组比较呈现出更明显的上升趋势。2.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与婚姻及生殖状况的相关性调查分析1)1979例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不孕症有431例占21.78%,其中不孕症者有输卵管病变的281例占65.20%,未生育输卵管病变患者中已诊断不孕症患者占33.94%(281/828);不孕症者有卵巢病变的150例占34.80%,而未生育卵巢病变患者中已诊断不孕症患者仅占13.03%(150/1151)。不孕症患者输卵管病变构成显着高于卵巢病变(P<0.05)。2)1979例未生育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中,未婚者549例占27.74%,其中60.11%有性生活。已婚组1430例(72.26%),已诊断不孕症者占已婚未生育患者30.14%(431/1430),69.86%未完成生育(避孕)。在未生育未婚组中,有性生活避孕者60.11%(330/549)明显高于无性生活患者的39.89%(219/549),结果提示性生活是输卵管卵巢病变非常重要的因素。3.未生育女性输卵管病变患者的异常妊娠及流产状况比较1)未生育输卵管妊娠患者中,121例未婚有性生活组,69.42%有流产史,14.05%有异位妊娠史;348例已婚组,46.26%有流产史,7.47%有异位妊娠史。即未婚有性生活组流产史和异位妊娠史比率均明显高于已婚组,两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2)819例未生育输卵管良性病变患者中有性生活者784例,其中145例患者未婚,占18.49%(145/784);未婚有性生活输卵管妊娠患者占未生育输卵管妊娠病例的25.80%(121/469)。145例未婚有性生活未生育输卵管良性病变患者中,输卵管妊娠者有121例占83.45%,高于已婚未生育输卵管妊娠患者54.46%(348/639),X2=43.306,P=0.000。4.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种类、临床特征的改变1)输卵管妊娠是未生育者和已生育者输卵管良性病变发病比例最高的病理改变,分别达到该组病例的57.27%(469/819)和55.37%(376/679);其次是输卵管积水、积脓,两组分别为25.03%和27.54%;其他为输卵管系膜囊肿、输卵管阻塞和输卵管发育异常等病例。经卡方检验分析,未生育者与已生育者输卵管良性病变病理类型无统计学差异。输卵管病变患者中,28.50%未生育患者无明显首发症状,其他主要症状有阴道流血伴腹痛(29.83%)、单纯腹痛腹胀(21.74%)和单纯阴道流血(18.24%);已生育患者中,阴道流血伴腹痛(32.41%)和单纯腹痛腹胀(27.62%)高于未生育患者,P<0.05。在未生育输卵管病变患者组,合并盆腔炎症38.05%、子宫肌瘤10.02%、子宫腺肌病2.17%、宫颈病变1.45%;已生育患者组合并盆腔炎症28.93%、子宫肌瘤23.40%、子宫腺肌病13.37%、宫颈病变3.95%。未生育患者与已生育患者比较,合并其他妇科疾病的比率有显着差异;未生育患者多合并盆腔炎症,已生育患者多合并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P=0.000。2)未生育女性卵巢病变患者的主要病理类型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34.19%)和成熟性畸胎瘤(29.99%),高于已生育组(29.44%、22.11%);已生育患者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6.32%)和卵巢单纯性囊肿(15.29%)高于未生育患者,两组差异显着(P<0.01);未生育未婚无性生活患者成熟性畸胎瘤(41.30%)高于有性生活患者(26.49%)(P<0.01);卵巢病变患者,近一半的未生育和已生育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在卵巢病变组,未生育患者组合并盆腔炎症为15.20%,合并子宫肌瘤10.77%、子宫腺肌病4.00%、宫颈病变1.13%;已生育患者合并子宫肌瘤占22.43%、子宫腺肌病占16.40%、盆腔炎症为7.31%、宫颈病变2.29%。两组比较,差异显着(P=0.000)。3)输卵管卵巢恶性肿瘤病例占未生育患者的2.63%,已生育患者的9.01%,两组差异显着,P<0.05;其中卵巢病变恶性肿瘤占已生育患者的13.51%,占未生育患者的3.82%,两组差异显着(P<0.01)。5.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治疗方案选择状况分析1)未生育女性输卵管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状况未生育输卵管病变患者行腹腔镜手术者71.98%(596/828),已生育者接受腹腔镜手术者67.59%(465/688);未生育输卵管病变患者行保守治疗17.39%(144/828),已生育组行保守治疗12.94%(89/688);未生育输卵管病变患者行根治治疗62.44%(517/828),已生育组行根治治疗79.21%(545/688)。两组比较,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显着差异,P=0.000。2)未生育女性卵巢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状况卵巢病变患者,66.03%未生育者、51.40%已生育者接受腹腔镜保守手术,23.98%未生育者接受开腹保守手术,21.16%已生育者接受开腹根治手术;两组治疗方式有统计学差异,P=0.000。未生育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行腹腔镜保守手术者66.76%(239/358例),行开腹保守手术者占比26.26%(94/358),行开腹根治手术者25例;未生育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患者中,行腹腔镜保守手术者73.57%(231/314),行开腹保守手术者23.25%(73/314)例,行开腹根治手术者占比2.54%(8/314),行腹腔镜根治手术者2例。结论:1.未生育女性是输卵管卵巢病变的主要病患,发生比率有逐年升高趋势。2.未生育不孕症女性输卵管病变比率明显高于卵巢病变。3.输卵管妊娠占未生育女性输卵管病变的首位,未婚有性生活者发生比率更高。4.未生育女性卵巢病变主要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未婚者成熟性畸胎瘤更多见。5.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首选腹腔镜手术,且更趋向于保守治疗。

刘晓萌[9](2020)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自上世纪70年代末腹腔镜技术进入我国,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逐步发展,目前腹腔镜手术已成为我国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如异位妊娠、卵巢囊肿或良性肿瘤扭转、子宫肌瘤切除等均可首先考虑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已在处理各种妇科疾病中变得日臻成熟。多项研究发现,接受腹腔镜手术的病人具有应激反应小、术后并发症较少、疼痛较轻、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等优点。甚至对于部分恶性肿瘤,有学者认为也可以首选腹腔镜手术。但是腹腔镜手术因为受到技术及器械的限制,手术医生可能无法对盆腹腔病灶进行触诊、分离、压迫止血等,同时腹腔镜手术有时无法完全达到开腹手术的全部范围,其手术适应证和禁忌症基于临床研究的大数据仍在不断的调整和修改,故腹腔镜手术目前仍需要以开腹手术做为备选手术方案,适时中转开腹,可以避免手术并发症及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中转开腹并非手术失败,只有适时把握中转开腹时机,才能将未预计的风险减少到最低,并最大限度保证病人的术中安全及远期预后。故加强术前评估、明确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并由此降低中转开腹率,避免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避免手术时间的延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每一位妇科医师应树立正确的微创手术观念,对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应有正确的认识。研究目的: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中转开腹的常见原因,探讨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有关的风险因素,以加强术前风险分层及充分评估,避免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以及因中转开腹引起的医疗纠纷;探讨避免中转开腹的措施,为选择适当术式、制定全面的手术策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1770例患者的病历,回顾性分析完成腹腔镜手术组与中转开腹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包括年龄、体重、身高、术前诊断、内科合并症、既往手术史、手术指征、术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中转开腹原因等,探讨影响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研究结果:177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中有23例转为开腹手术,完成腹腔镜手术组共计1747例,中转开腹率为1.3%。中转开腹组共23例,术前诊断依次为:盆腔包块6例、附件区良性肿瘤及囊肿6例、子宫肌瘤6例、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子宫内膜癌1例。中转开腹组有9例为Ⅳ级腹腔镜手术(39.1%)。完成腹腔镜手术组的中位手术时间为85分钟,明显小于中转开腹组(p<0.001)。完成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中位住院时间为8天,与中转开腹组患者相比明显减少(p<0.001)。中转开腹组中主要术式为子宫切除术占78.3%(18/23)。对于术前诊断为良性疾病的患者来说,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风险因素最常见的是各种疾病引起的盆腔严重粘连(60.9%),其次是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需扩大手术范围(34.8%)、解剖原因导致术野暴露困难(17.4%)、需同时行肠道手术(13.0%)、术中止血困难(4.3%)和患者生育要求(4.3%)。所有中转开腹的患者均无Ⅳ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结论:严重的盆腹腔粘连、盆腔恶性肿瘤是本组病例中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主要风险因素。术前评估应结合病史、仔细全面的盆腔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手术者经验,由此做出适当的术式选择。

华雯,罗福梅,古冬平[10](2020)在《AMH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前后卵巢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抗苗勒管激素(AMH)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前后卵巢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评析AMH与卵巢功能的关联。方法 30例妇科疾病(卵巢囊肿14例、子宫肌瘤16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30例患者术前、术后6周、术后6个月卵巢功能、血清AHM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术后6周、6个月血清AHM水平分别为(1.41±0.55)、(1.16±0.28)ng/ml,均低于术前的(2.48±1.16)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个月血清AHM水平低于术后6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周、6个月卵泡数目分别为(7.6±0.6)、(7.3±0.5)个,均少于术前的(8.2±0.7)个,卵巢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分别为(11.42±0.11)、(10.35±0.08)cm/s,均低于术前的(13.57±0.14)c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个月卵泡数目少于术后6周、卵巢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低于术后6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前后卵巢功能存在变化,表现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同时患者AMH水平也出现下降。

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80例妇科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腔镜下手术治疗80例妇科疾病(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在妇科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腹腔镜在妇科急腹症治疗中的应用
2 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应用
3 腹腔镜在妇科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4 腹腔镜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5 腹腔镜技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难点及展望
    5.1 腹腔镜技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难点
    5.2 妇科疾病治疗中腹腔镜新技术的应用

(2)女性髂耻韧带生物力学、临床解剖及髂耻韧带固定术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绪言
    1.手术的核心是顶端修复
    2. 加强对盆底解剖的认识,是手术改良的关键
    3. 髂耻韧带——新的顶端锚定点,尚待深入研究
第一部分: 女性骨盆髂耻韧带生物力学研究
    1. 引言
        1.1 盆底解剖还未完全明确,存在争议
        1.2 髂耻韧带——新的顶端锚定点探寻
        1.3 髂耻韧带生物力学研究为手术提供有力依据
    2. 研究目的与内容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3. 材料与方法
        3.1 尸体材料
        3.2 主要试验器材解剖用器械和材料
        3.3 尸体标本的预处理
    4. 观察Retzius间隙髂外血管区域的结构
        4.1 解剖方法
        4.2 观察测量指标
        4.3 结果
        4.4 讨论
        4.5 结论
    5. 髂耻韧带生物力学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5.4 结论
        5.5 小结
第二部分: 髂耻韧带临床解剖
    1. 引言
    2 研究目的
    3.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纳入标准
        3.3 手术方式
    4. 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第三部分: 髂耻韧带固定术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1. 引言
    2.研究目标
        2.1 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
    3 资料与方法
        3.1 试验设计
        3.2 研究对象
        3.3 入选标准
        3.4 排除标准
        3.5 剔除标准
        3.6. 中止标准
        3.7 术前评估
        3.8 治疗方案
        3.9 指标及评定标准
        3.10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4.1 患者的一般资料
        4.2 各组患者的手术资料
        4.3 手术的疗效
        4.4 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5. 讨论
    6. 结论
结语
综述 盆腔器官脱垂发病相关的髙危因素的分析及治疗方法进展的讨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及答辩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1
论文2

(3)腹壁线性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研究及其中医体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子宫脱垂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腹腔镜下腹壁线性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手术方法
        1.3 临床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手术方式
        2.3 术中情况
        2.4 手术相关并发症
        2.5 术后观察指标
        2.6 随访情况
    3. 小结与讨论
        3.1 POP的理论研究进展
        3.2 目前临床常用术式
        3.3 腹腔镜下腹壁线性悬吊术
第二章 子宫脱垂的中医体质类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特征
        2.2 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2.3 不同年龄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2.4 不同脱垂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3. 小结与讨论
        3.1 POP与年龄的分析
        3.2 中医体质特征分析
        3.3 POP的中医防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微切口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疾病3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手术准备
        1.2.2 手术入路平台
        1.2.3 手术器械
        1.2.4 操作方法
        1.2.5 术后切口重塑
    1.3评分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5)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妇科手术60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基本情况
    2.2 手术结果
    2.3 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
3 讨论

(6)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疝气钳辅助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疗效分析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自制入路通道单孔腹腔镜辅助下巨大卵巢囊肿体外剥除术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或缩略词表
致谢

(7)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与开腹淋巴结切除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1.1.2 治疗方法
        1.1.3 观察指标
        1.1.4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两组治疗方法对宫颈癌的治疗效果
        1.2.2 两组治疗方法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效果
        1.2.3 两组治疗方法对卵巢癌的治疗效果
    1.3 讨论
        1.3.1 妇科恶性肿瘤及其临床治疗方法分析
        1.3.2 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宫颈癌分析
        1.3.3 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分析
        1.3.4 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卵巢癌分析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腹腔镜在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进展
    2.1 妇科三大恶性肿瘤概述
        2.1.1 宫颈癌
        2.1.2 子宫内膜癌
        2.1.3 卵巢癌
    2.2 妇科恶性肿瘤腹膜淋巴结切除
        2.2.1 腹膜淋巴结切除手术路径的选择与评估
        2.2.2 盆腔淋巴结切除的范围与技巧
        2.2.3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范围与技巧
    2.3 妇科恶性肿瘤腹膜淋巴结切除的并发症及防治
        2.3.1 血管、输尿管与闭孔神经损伤
        2.3.2 症状性淋巴囊肿与下肢淋巴水肿
    2.4 宫颈癌患者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现状
        2.4.1 宫颈癌分期
        2.4.2 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在宫颈癌分期手术中的应用
        2.4.3 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在宫颈癌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2.5 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现状
        2.5.1 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发展史及适应症
        2.5.2 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
        2.5.3 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在子宫内膜癌中应用并发症及预后分析
    2.6 卵巢癌患者行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现状
        2.6.1 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及影响因素
        2.6.2 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卵巢癌中的应用范围及方式
        2.6.3 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在卵巢癌中的应用意义分析
    2.7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评分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8)1979例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及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输卵管病变对生殖健康的影响
        1.1.1 输卵管妊娠
        1.1.2 输卵管炎性疾病
        1.1.3 输卵管系膜囊肿
    1.2 卵巢病变对生殖健康的影响
        1.2.1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1.2.2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
        1.2.3 卵巢单纯性囊肿
    1.3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与不孕症的关联性
        1.3.1 输卵管病变与不孕症
        1.3.2 卵巢病变与不孕症
        1.3.3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对生育力的影响
    1.4 早期发现输卵管卵巢病变的临床检查及诊断模式
        1.4.1 经阴道超声
        1.4.2 CT检查
        1.4.3 MRI检查
        1.4.4 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
    1.5 输卵管卵巢病变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的变迁
        1.5.1 输卵管病变
        1.5.2 卵巢病变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发病状况及发病趋势的调查分析
        3.1.1 年青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发病比率
        3.1.2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发病比率
        3.1.3 未生育女性不孕症患者输卵管与卵巢病变状况的调查分析
        3.1.4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发病趋势
        3.1.5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年龄分布
        3.1.6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的婚姻生殖功能状况
        3.1.7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病理改变状况
    3.2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临床特征的变化
        3.2.1 未生育女性和已生育女性输卵管病变临床表现的比较
        3.2.2 未生育女性和已生育女性卵巢病变临床表现的比较
        3.2.3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的超声表现分析
        3.2.4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术前CT/MRI检查情况分析
    3.3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与月经及生育状况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3.3.1 未生育与已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月经情况的比较
        3.3.2 未生育与已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妊娠史的比较
        3.3.3 未生育与已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流产史的比较
    3.4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合并其他妇科相关疾病的状况
        3.4.1 未生育与已生育女性输卵管病变患者合并其他妇科疾病的比较
        3.4.2 未生育与已生育女性卵巢病变患者合并其他妇科疾病的比较
    3.5 未生育与已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的盆腹腔手术史
        3.5.1 未生育与已生育女性输卵管病变患者的盆腹腔手术史
        3.5.2 未生育与已生育女性卵巢病变患者的盆腹腔手术史
    3.6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治疗方案选择状况分析
        3.6.1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状况
        3.6.2 未生育女性卵巢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状况
第4章 讨论
    4.1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发病特点的调查分析
        4.1.1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的发病比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4.1.2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年轻化与良性改变
        4.1.3 输卵管病变是未生育不孕症女性的主要病损
    4.2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发病相关因素分析探讨
        4.2.1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与孕产史
        4.2.2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与盆腹腔手术史
        4.2.3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与相关妇科疾病
    4.3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临床特症的变化
        4.3.1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发病症状
        4.3.2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诊断手段呈现多样性
    4.4 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9)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研究方法
        2.2.1 腹腔镜手术设备与器械
        2.2.2 患者术前准备
        2.2.3 麻醉方法
        2.2.4 手术方法
        2.2.5 腹腔镜手术分级
        2.2.6 术后并发症分级
    2.3 统计学分析方法
结果
    3.1 腹腔镜手术指征及中转开腹
    3.2 术前诊断及中转开腹术式
    3.3 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风险因素
    3.4 腹腔镜分级手术与中转开腹
    3.5 中转开腹患者的术后转归及结局
讨论
    4.1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4.2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适应症及术前评估
        4.2.1 妇科急腹症
        4.2.2 妇科良性肿瘤
        4.2.3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孕症
        4.2.4 妇科恶性肿瘤
    4.3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禁忌症
    4.4 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风险因素
        4.4.1 妇科手术中转开腹率及其影响因素
        4.4.2 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与预防
    4.5 中转开腹的时机
    4.6 妇科腹腔镜手术医师培训的重要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AMH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前后卵巢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30例患者术前、术后6周、术后6个月卵巢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2.2 30例患者术前、术后6周、术后6个月血清AHM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3 讨论

四、腹腔镜下手术治疗80例妇科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在妇科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 傅艳翠. 医疗装备, 2021(24)
  • [2]女性髂耻韧带生物力学、临床解剖及髂耻韧带固定术随机对照研究[D]. 彭程. 山东大学, 2021(11)
  • [3]腹壁线性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研究及其中医体质分析[D]. 环璐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微切口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疾病30例分析[J]. 鲍明月,秦真岳,陈继明,董智勇,王慧慧,曹颖,肖慧超,郑亚峰,蒋云芬,施如霞.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0(09)
  • [5]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妇科手术606例临床分析[J]. 欧阳熙坪,李津津,龚雪,黎埔君,肖琳,胡琢瑛,邓幼林,罗祎,唐均英.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0(02)
  • [6]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疗效分析[D]. 张鑫. 青岛大学, 2020(01)
  • [7]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与开腹淋巴结切除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研究[D]. 李丽娟.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8]1979例未生育女性输卵管卵巢病变的临床分析[D]. 吴雨兰. 吉林大学, 2020(08)
  • [9]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风险因素分析[D]. 刘晓萌. 山东大学, 2020(09)
  • [10]AMH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前后卵巢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华雯,罗福梅,古冬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20(14)

标签:;  ;  ;  ;  ;  

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疾病8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