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现代学徒制处于试点阶段,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文从现代学徒制内涵出发,分析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存在的困惑,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提出了具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即根据产业发展趋势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分岗位能力模块选择相应企业进行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基于企业岗位标准和行业资格标准制定课程标准、“工学交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最后提出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岗位能力
一、引言
学徒制最早是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出现,是一种特有的职业教育形式。18世纪下半叶,随着工业革命而建立起来的生产体系使传统学徒制逐渐退出舞台,学校教育取代学徒制,发展成为“学校教育+学徒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所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最早是以工科类专业为主。国外一些比较成功的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工学交替”、日本的“互补型”、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也是以工科类专业为主[1]。
我国现代学徒制还刚刚起步,一些工科类专业尚处于试点阶段,管理类专业更是少之又少,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并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在试点过程中面临与工科类专业不同的问题和思想疑惑。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准确把握现代学徒制的内涵,走出思想误区,打造出具有学院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我国现代学徒制内涵
我国的传统学徒制出现在13世纪左右,现代学徒制研究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随着《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的颁布,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明确提出把握试点工作内涵、稳步推进试点工作和完善工作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对现代学徒制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根据现代学徒制试点办学政策精神和各地试点经验,可将现代学徒制主要特征归纳总结为“双主体”“双身份”“双导师”和“工学交替”四个方面[2]。“双主体”是指学校和企业作为现代学徒制的办学主体,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学生;“双身份”是指招生对象入学后既是学校学生也是企业员工;“双导师”是指学校教师和企业派出的专业技术骨干充当企业导师共同完成人才培养过程;“工学交替”是指按照工作岗位需求合理组织教学和设计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和企业真实工作场景,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同步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三、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困惑
(一)现代学徒制只适合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不适合管理类
受传统学徒制的影响,师傅带徒弟这种形式一般只出现在需要“技术活”的工种上,如木匠、酿酒师、制药师、修理师等,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出现也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兴起,急需技术工人,通过这种“学校教育+学徒培养”的形式能大大缩短培养出成熟技术工人的周期,同时还有利于实现大批量培养。所以,在一般人的意识中,现代学徒制只适合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大家忽略了现代学徒制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即产业发展需求。现代学徒制是适应和推动产业发展需求、解决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矛盾的最有效形式之一。 21世纪初,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业逐步替代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不仅需要技术类人才,而且也需要大量的管理类人才。
1.一目标
(二)管理类岗位要求高,高职层次人才无法满足需求
管理类岗位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用人要求相对较高,高职管理人才从学历上与博士、MBA硕士以及本科生相比没有竞争优势,加上社会上的一些偏见,认为高职人才不能适应管理岗位。实际上管理类岗位在不同企业和不同层级上的要求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大企业比小企业要求高,层级高的岗位比层级低的岗位要求高。通过企业调研,精准定位企业人才需求,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能够满足企业需求。以北京为例,第三产业产值已经远远超过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中小微企业数量占绝对主导地位,据北京市统计年鉴2017年发布的数据,2016年规模(限额)以上企业法人单位数量是34 944个,其中规模以上中小微型企业数量为30 659个,占比高达88%,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培养对象恰恰与这些企业的需求相对应。
(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用广泛的特点与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岗位培养相冲突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工商业及其他各类企业管理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能够熟悉各类管理的基本技能,胜任企业管理工作。而现代学徒制是学校根据企业实际的用人岗位标准制定课程标准,形成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通过学校与企业三年的共同培养,毕业即就业,达到企业的正式员工技能水平。但一般情况下企业只会提供一小部分岗位与学校进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所以一个企业的岗位情况可能无法满足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可以根据目标岗位群,选择1~3家企业分能力模块进行现代学徒制培养,使培养的学生既能掌握企业管理各方面知识和技能,又能在岗位能力培养上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相吻合,成为专业技术精、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管理类人才培养缺少定量的考核指标
管理类岗位除了处理一般的事务之外,在工作中主要还是对人的管理,培养协调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显得非常重要,但这些能力无法用定量指标进行衡量,同时还影响专业能力的发挥。其实这些能力的培养通过模拟工作场景进行训练,再参加相关职业能力证书的培训和考试,完全可以达到管理类岗位的要求,如学生通过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管理培训就能取得商务管理师中级岗位证书。
四、现代学徒制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为了解决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什么都学,什么都学不精”的问题,现代学徒制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以当地产业发展背景为依托,以职业基本能力为基础,以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使工商企业管理人才满足技能精、适应广的要求。
“三递进”指职业能力包含三种能力,即职业基本能力、岗位素质与技能操作能力、职业岗位综合应用能力,三种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递进关系,通过三个阶段的课程教学分别实现对三种职业能力的培养。第一阶段,职业能力理实一体化训练阶段,通过2年的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专项技能训练掌握职业基本能力;第二阶段,岗位素质与技能训练阶段,通过半年的企业轮岗实习,熟悉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业务操作基本流程、岗位操作的专项技能等内容,提高岗位素质与技能操作能力;第三阶段,岗位对接训练阶段,继续通过半年的企业岗位实习,提高职业岗位综合应用能力。通过三个阶段职业能力的递进式培养,学生实现向准员工和员工的转变。
(一)根据产业发展趋势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文件精神,服务业的人才需求将随着产业发展方向的调整发生变化,一是调整优化传统商业服务业,促进其向高品质、综合化发展,突出文化特征与地方特色,将需要大量具有品牌意识和创意思维的策划推广人才;二是规范提升小型服务业,做好网点布局规划,打造规范化、品牌化、连锁化、便利化的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将需要大量具有连锁企业管理、门店运营与管理的人才;三是突出高端引领,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企业需要收集和挖掘客户信息,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将很大,在“互联网+”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高职类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条件,创业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发展和学生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因此,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既满足企业传统管理功能如人力资源管理、商务办公管理等能力基础上,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能力,具备从事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商务办公管理、运营管理、推广策划等专业技能,适应企业人力资源、客户关系管理、商务办公管理、运营管理、推广策划等部门一线管理岗位、连锁企业门店店长或自主创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分岗位能力模块选择相应企业进行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
根据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学生需具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商务办公管理能力、企业运营管理能力、商务推广策划能力等,这些能力模块很难集中在一家企业全部实现现代学徒制培养,但如果仅培养适应这一家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所需的岗位能力,将失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用广泛的特点,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选择了两家具有代表性的合作企业[3],一家是从事农业高科技产品推广和销售的企业,侧重在商务办公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商务推广策划等岗位的能力培养,另一家是大型连锁商业企业集团,侧重在企业运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岗位的能力培养。
(三)基于企业岗位标准和行业资格标准制定课程标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学生在企业中从事的岗位,按照工作过程或工作项目细化工作任务,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设置课程,结合行业资格标准制定相应课程标准,构建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岗位方向课程和拓展课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实行 “2+0.5+0.5”三段式培养[4],即第一学期至第四学期在学校进行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岗位方向课程理论、岗位专项技能训练和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第五学期在企业进行岗位方向课程的综合技能训练,第六学期在企业进行岗位方向课程的岗位对接训练。学生毕业时不仅有毕业证,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管理师考试,还能获得商务管理师中级的岗位证书。
2.双融合
(四) “工学交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实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目标。
(五)构建“一目标、双融合、三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加强科研项目管理。企业科研管理工作是推动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有力支撑,而科研项目管理又是科研管理工作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因此,科研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企业加强了科研项目的管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企业进行有效的科研项目管理,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
图1 “一目标、双融合、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图
包络夹持模式下静平衡位置较难确定,待优化参数较多,建立目标函数的过程较为复杂,难以直接优化求解。圆柱体是包络夹持对象的常见形状,包络夹持模式下夹持器的受力分析如图4所示。假设被抓取物体为底面半径为R的圆柱体,对R进行一系列取值,可近似获得运动杆4、杆5的位置约束,从而保证外部约束引入的一般性。其中,由于静平衡位置较难借助静力学分析确定,通过ADAMS对表1所示的夹持器结构参数初始值进行仿真可以获得不同R对应的静平衡位置参数Dp的值,结果如表3所示。
工学交替是以培养学生合格的职业能力为基本目标,根据职业能力的形成特点,组织学生在学校与企业两个不同的学习场合,分别在课堂与工作场地两个不同的学习环境、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交替完成理论与实践知识学习的过程。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三年的人才培养中,从时间维度上按照“2年学校+1年企业”的工学交替形式,从内容维度上按照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从企业文化认知—企业岗位认知—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岗位对接训练等方面进行递进式工学交替学习。
综上所述,2015—2017年江苏省如皋市育龄妇女死亡原因中以肿瘤和意外伤害占有率最高,相关部门需针对死亡原因实施针对性干预,加强育龄妇女恶性肿瘤疾病的防治工作,采取各种宣传渠道、宣传手段,增强广大育龄妇女的防癌意识,并积极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减少育龄妇女死亡率。
具体见图1。
“双融合”是指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融合发展。首先,学校与企业签订校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协议,招生招工一体化,招生对象既是学校学生也是企业学徒。其次,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到效果的评估考核,企业挑选技术骨干作为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参与学徒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再次,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教材、技术研发[5],促进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相互流通,鼓励学校导师去企业体验,企业导师来学校接受教育教学方法培训。
3.三递进
有时,我会在一个地方待上一整天,而不进行任何拍摄,只是倾听和记录故事。这种时候,我的工作已经超越了单一的摄影。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作为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之一,依托北京服务业发展优势,分岗位能力模块选择合适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合作,基于企业岗位标准和行业资格标准,制定课程标准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以工学结合为教学组织形式,构建“一目标、双融合、三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另外,注水的冻猪瘦肉卷,透过塑料薄膜,可以看到里面有灰白色半透明的冰和红色血冰。砍开后可见有碎冰块和冰渣溅出,肌肉解冻后还会有许多渗出的血水。价格便宜的猪肉卷,多半是做分割肉的下脚料,常混有病变废弃物,购买时要当心。
五、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
(一)发挥政府和行业对企业的引导作用
现代学徒制“双主体”协同育人的顺利开展,需要企业有需求主动性,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与校方共同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但企业由于前期需要大量投入而未来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学生毕业后不愿留在企业等情况,所以企业的积极性并不高,存在校方一头热的现象。为了保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顺利开展,要由政府或行业牵头,整合社会各项资源,促进政企校、行企校、政行企校或政行企校社等多方参与,成立职业教育集团,提高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6]。
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过程当中,中心试验室通过对各项施工原材料进行合理的检测,能够将质量不过关的施工原材料及时淘汰,有效提升高速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由于高速公路工程的施工规模比较大,工程中的各项施工原材料种类与数量不断增多,为了保证各项施工原材料得到更加高效的使用,中心试验室检测人员要对各项原材料进行科学的检测试验,针对质量不过关的原材料,要及时更换原材料或者重新购买。
(二)鼓励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现代学徒制是适应当地产业发展需求,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由于目前还处于现代学徒制试点阶段,学校会选择某个或某些专业先开展,又因为各地产业发展情况不同,专业特色不同,所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不能搞“一刀切”,在具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普遍共识的主要特征外,应该鼓励创新,鼓励在解决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矛盾中做出各种努力和尝试。
本文在概率成像方法作了模型数据试验验证,需进一步作实际重力资料应用验证。在路利春[34]等《成像技术在矿区重力勘探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效果得以体现,应用良好。
(三)加深校企双方的融合度
为了实现现代学徒制的“双主体”“双导师育人”“工学交替”等特点,校企双方必须深度融合,融合的前提是校企双方对接好各自的需求。各高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特色各有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基础、实力比较雄厚、可以配套人力资源支持的企业合作,有针对性选择相应的岗位进行学徒制培养,校正双方的深度融合才是学徒制模式成功的关键环节[7]。
(四)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为了保障现代学徒制规范有序发展,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保障,一方面是从国家的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如英国为了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制定了学徒制发展规划,成立了相应的政府机构;另一方面是从企业和学校的层面,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确保人才培养顺利开展,如制定现代学徒制双导师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考核评价及监督管理办法、学徒实习考核制度、准员工转为员工(毕业)制度等。
【参考文献】
[1] 徐丽,张敏.从国内外学徒制的变迁看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5(11):9-10.
[2]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0-154.
[3] 潘修强,潘益婷,金慧峰.中小企业分岗异步式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0):58-62.
[4] 王彦梅.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商贸人才,2018(24):184-185.
[5]周军.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构建[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28-31.
[6] 杨振宇.“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探讨[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45-46.
[7]任志军. 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52.
Discussion on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Talents' Education for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Managemen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Hai-yan, YANG Yong-jie, ZHANG Hong, WANG Shao-fei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0093, China)
Abstract: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educat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 has not unified and clear definition yet during its experimental stage.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connota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fusion during implementing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talents’ education for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managemen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management major of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pecific paths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alent’s education. Firstly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should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rend. Secondly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education should be done in the corresponding enterprises on basis of occupational capacities.Thirdly curriculum standards should be formulated based on the job standard and industry qualification standard. Fourthly "working-studying alternation" should be penetrated during the whole training process. Finally, an effective apprenticeship education system would be established.
Keywords: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management major;path of talent education; occupational capacity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252(2019)03-0091-05
【基金项目】本文受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配套经费资助
【收稿日期】2019-02-10
【作者简介】汪海燕(1979— ),女,湖南桃江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责任编辑 张 健)
标签:学徒论文; 企业论文; 岗位论文; 能力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论文;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配套经费资助论文;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