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动脱敏论文_谭婷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眼动脱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再加,创伤,障碍,普兰,心理治疗,抑郁症,性生活。

眼动脱敏论文文献综述

谭婷婷[1](2019)在《眼动脱敏再加工疗法在中职学校学生群体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眼动脱敏再加工疗法在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在天津市某中职校2018级新生中,从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后进入心理访谈的同学中自愿招募参与被试共24人,随机分成叁组(每组各8人)进行跟踪调查。组1进行眼动脱敏再加工疗法的团体辅导,组2进行新生适应心理健康课程,组3为空白对照组。组1进行8次眼动脱敏再加工疗法的团体辅导,组2进行8次新生适应心理健康课程组。在叁个组均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前后测,得到以下结果:(1)叁组同学为随机分组,每组各8人。在人口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性别差异不大。叁组被试具有同质性。(2)统计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组1(EMDR团体组)的前后测十个因子均存在显着差异,干预效果明显;(3)统计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组2(心理课程组)的前后测总分存在显着差异;(4)统计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组3(空白对照组)的前后测有显着差异;(5)统计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组1(EMDR团体组)干预效果有效且最佳,组2(心理课程组)有效次之;(6)眼动脱敏再加工疗法在中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普查后的干预中具有可行性,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明珠[2](2017)在《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疗法对未成年人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效果的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关乎家庭的幸福和民族的未来。个体成长早期的创伤经历若得不到稳定抱持与有效干预,他们后续的成长将始终笼罩在过往的阴霾之下。因此本研究旨在:1.利用元分析方法(Meta分析)来探究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疗法(EMDR)对于未成年人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PTSD)的治疗疗效;2.探讨影响未成年人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PTSD)的治疗疗效的因素。研究方法:检索了 Medine、EMBASE、the ISI 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ubmed 等数据库,以1999年—2016年间,使用英文发表的利用EMDR治疗未成年人(0-18岁)PTSD症状的随机对照试验为对象,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特征描述、质量评估及数据提取,使用Review Manage 5.3软件及Spss17.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Meta分析及方差分析。研究结果:(1)Meta分析共纳入11篇文献,共计样本量399人。利用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疗法治疗未成年人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平均效果量d值为1.353,(95%CI:0.199-1.553),说明EMDR对未成年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有改善效果;(2)眼动组前后测的合并效果量显示在眼动治疗后,被试的PTSD得分显着下降(d=1.47,95%CI:0.81-2.13;Z=4.37,p<0.0001);(3)眼动组与对照组相比,眼动组的治疗疗效显着好于对照组,(d=-0.75,95%CI:-1.44—-0.06;Z=2.12,p=0.03);(4)对眼动组的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发现眼动治疗效果在6个月后仍得到保持,但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着性水平(d=0.17,95%CI:-0.13-0.48;Z=1.12,p=0.26);(5)以各项研究的资金支持情况、被试创伤类型、家庭支持情况、对照组类型、眼动治疗次数、出版年份为自变量,各研究的效果量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均没有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着差异性。研究结论: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疗法可以有效缓解未成年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症状。研究的资金支持情况、被试的创伤类型、家庭支持情况、对照组的设置及眼动治疗的次数对未成年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疗效没有显着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1-01)

于雪竹,崔利军,崔伟,刘伟,李媛媛[3](2016)在《眼动脱敏与再加工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眼动脱敏与再加工(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EMDR)联合艾司西酞普兰(Escitalopram citalopram,Es)对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Es+EMDR、Es和EMDR治疗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2、4、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 item,HAMD-17)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叁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后第2、4周末Es+EMDR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Es及EMDR治疗组(P<0.05)。6周末Es+EMDR治疗组评分仍低于EMDR治疗组(P<0.05),但与Es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相比Es及EMDR治疗,Es+EMDR治疗起效更快,疗效更稳定,可以有效提高抑郁症患者临床痊愈率。(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王新燕,张桂青,胡敏,梁霞,陈玲[4](2016)在《眼动脱敏和再加工与CBT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眼动脱敏和再加工(EMDR)与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1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EMDR组、CBT组及对照组(各组n=27),采用临床PTSD诊断量表(CAP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在治疗前、后对3组患者PTSD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结果 EMDR组、CBT组、对照组患者的脱落率分别为29.63%、7.41%、7.41%;EMDR组在CAPS再体验症状评分低于C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 EMDR和CBT均是治疗PTSD较为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EMDR在改善PTSD再体验症状较CBT更为有效,未来的研究应注重稳定化技术的应用以降低EMDR的脱落率。(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6年18期)

宋之杰,臧刚顺,石蕊,陶建刚[5](2016)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眼动脱敏再加工整合团体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眼动脱敏再加工整合团体疗法是一种专门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开发的快速高效的成套团体心理治疗方案。它以适应信息加工模型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了个体EMDR疗法、团体治疗、艺术治疗、蝴蝶拍脱敏技术等多种治疗成分,已广泛应用于儿童和成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未来研究需要在改进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加强治疗机制的研究,开展其在国内成人和儿童PTSD患者中的研究和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金伟,徐进,李宁,霍建刚,瞿发林[6](2015)在《一种眼动脱敏治疗仪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制一种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疾病的眼动脱敏治疗仪。方法:根据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的原理,以AT89S52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外围辅以复位电路、红外接收电路、振荡电路、电源电路对背景音乐、提示引导语、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闪动提示音、亮度、速度、模式进行控制,达到自动调节LED灯的运转模式、背景音乐和引导语的目的。结果:研制的样机能准确按软件设计的工作流程调节LED灯的运行模式、语音引导及背景音乐,具有便携、坚固、人机交互性强、治疗效果好等特点,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与技术指标。结论:该仪器能满足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疾病治疗的需要,减轻心理医师的工作强度,改进患者的治疗效果,可替代手工操作,作为开展心理疾病治疗工作的有效仪器。(本文来源于《医疗卫生装备》期刊2015年12期)

于雪竹,崔利军,崔伟,高景娜,李媛媛[7](2015)在《眼动脱敏与再加工合并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眼动脱敏与再加工(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EMDR)合并抗抑郁药物艾司西酞普兰与单一艾司西酞普兰及单一EMDR治疗有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抑郁症患者在起效时间、疗效上有无差异。方法对92例有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抑郁症患者,分成艾司西酞普兰+EMDR治疗组、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和EMDR治疗组。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效评定,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3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周末,艾司西酞普兰+EMDR治疗组减分率相对于艾司西酞普兰组、EMDR组要高,六周末时艾司西酞普兰+EMDR治疗组疗效更稳定。结论艾司西酞普兰+EMDR治疗组起效更快,疗效更高,依从性更好。(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5-09-17)

陈玲,张桂青,胡敏,时若欢[8](2015)在《丧亲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的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EMDR)与认知行为治疗(CBT)对丧亲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疗效的优劣性。方法将2013年1—12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PTSD的丧亲者随机分为EMDR组与CBT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PTSD症状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共纳入34例患者,两组各17例。治疗前两组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总分及3个症状群得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EMDR组PCL-C总分及再体验症状群、易激惹症状群得分和HAMA得分均低于C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丧亲所致的PTSD患者,EMDR和CBT均是较为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EMDR在改善PTSD症状和焦虑情绪方面较CBT更为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5年16期)

陈玲[9](2015)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学特征与眼动脱敏再加工疗效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通过对国外已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进行Meta分析,比较眼动脱敏治疗和再加工(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EMDR)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的疗效。2.探讨EMDR对PTSD的应激症状、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为国内PTSD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检索了数据库Medline,Pubmed,EBSCO,Pro Quest和Cochrane,时间跨度从1989年至2013年,以EMDR治疗PTSD的RCT为研究对象,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相关数据提取,Meta分析使用Cochrane提供的Revman 5.0软件及Stata 12.0完成。2.目标人群为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新疆某医院经历创伤事件的住院或门诊患者,及目睹亲人经历重大创伤或突然亡故的家属,且满足PTSD诊断标准者。知情同意后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EMDR组和对照组,治疗开始前及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PTSD症状、焦虑和抑郁症状。结果1.Meta分析纳入10项RCT,共400人。结果显示,在改善PTSD患者总体应激症状上,EMDR优于对照组(SMD=-0.98,95%CI:-1.31~-0.66),从PTSD叁个核心症状的改善情况上来看,EMDR能有效地减少PTSD再体验(SMD=-1.17,95%CI:-1.59~-0.76)、回避(SMD=-1.65,95%CI:-2.10~-1.21)和易激惹症状(SMD=-1.58,95%CI:-2.02~-1.14)。2.本试验共纳入54名研究对象,两组各27人。2×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在CAPS再体验、CAPS回避、CAPS易激惹、CAPS总分、PCL-C再体验方面,分组效应、时间效应以及分组和时间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排除药物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干扰后,EMDR组较对照组在CAPS易激惹和CAPS总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5;P=0.021)。结论1.EMDR可以有效缓解PTSD患者的总体PTSD症状,再体验、回避、易激惹叁大核心症状;2.无任何心理干预措施的对照组PTSD患者,其PTSD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并未随时间延长而减轻。(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5-06-01)

杨清风,崔红[10](2015)在《眼动脱敏与再加工心理疗法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眼动脱敏与再加工(EMDR)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方法,整合了生理学、催眠学、心理动力学、行为学和认知行为学等多学科的观点,构建了适应性信息加工模型的理论基础,通过眼动、脱敏和再加工,以帮助恢复大脑信息加工系统的平衡。研究发现,EMDR在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症状上有显着效果,且优于其他相关疗法,成为目前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文对EMDR心理疗法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着力介绍其基本理论、治疗流程和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应用及其疗效,并进一步揭示其治疗和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5年08期)

眼动脱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关乎家庭的幸福和民族的未来。个体成长早期的创伤经历若得不到稳定抱持与有效干预,他们后续的成长将始终笼罩在过往的阴霾之下。因此本研究旨在:1.利用元分析方法(Meta分析)来探究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疗法(EMDR)对于未成年人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PTSD)的治疗疗效;2.探讨影响未成年人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PTSD)的治疗疗效的因素。研究方法:检索了 Medine、EMBASE、the ISI 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ubmed 等数据库,以1999年—2016年间,使用英文发表的利用EMDR治疗未成年人(0-18岁)PTSD症状的随机对照试验为对象,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特征描述、质量评估及数据提取,使用Review Manage 5.3软件及Spss17.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Meta分析及方差分析。研究结果:(1)Meta分析共纳入11篇文献,共计样本量399人。利用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疗法治疗未成年人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平均效果量d值为1.353,(95%CI:0.199-1.553),说明EMDR对未成年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有改善效果;(2)眼动组前后测的合并效果量显示在眼动治疗后,被试的PTSD得分显着下降(d=1.47,95%CI:0.81-2.13;Z=4.37,p<0.0001);(3)眼动组与对照组相比,眼动组的治疗疗效显着好于对照组,(d=-0.75,95%CI:-1.44—-0.06;Z=2.12,p=0.03);(4)对眼动组的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发现眼动治疗效果在6个月后仍得到保持,但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着性水平(d=0.17,95%CI:-0.13-0.48;Z=1.12,p=0.26);(5)以各项研究的资金支持情况、被试创伤类型、家庭支持情况、对照组类型、眼动治疗次数、出版年份为自变量,各研究的效果量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均没有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着差异性。研究结论: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疗法可以有效缓解未成年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症状。研究的资金支持情况、被试的创伤类型、家庭支持情况、对照组的设置及眼动治疗的次数对未成年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疗效没有显着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眼动脱敏论文参考文献

[1].谭婷婷.眼动脱敏再加工疗法在中职学校学生群体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

[2].张明珠.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疗法对未成年人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效果的元分析[D].东南大学.2017

[3].于雪竹,崔利军,崔伟,刘伟,李媛媛.眼动脱敏与再加工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疗效[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6

[4].王新燕,张桂青,胡敏,梁霞,陈玲.眼动脱敏和再加工与CBT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J].重庆医学.2016

[5].宋之杰,臧刚顺,石蕊,陶建刚.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眼动脱敏再加工整合团体疗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

[6].金伟,徐进,李宁,霍建刚,瞿发林.一种眼动脱敏治疗仪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2015

[7].于雪竹,崔利军,崔伟,高景娜,李媛媛.眼动脱敏与再加工合并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分析[C].中华医学会第十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5

[8].陈玲,张桂青,胡敏,时若欢.丧亲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的对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

[9].陈玲.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学特征与眼动脱敏再加工疗效关系探讨[D].石河子大学.2015

[10].杨清风,崔红.眼动脱敏与再加工心理疗法研究述评[J].医学综述.2015

论文知识图

纳入研究质量风险评估图组与对照组在PTSD症状的改善比较森...组与对照组在PTSD再体验症状的改善...国际眼动主题2012-2017年战略图组研究数据表明PTSD症状出现频率较高的...组与对照组在PTSD回避症状的改善比...

标签:;  ;  ;  ;  ;  ;  ;  

眼动脱敏论文_谭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