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烟气脱硫催化氧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烟气,湿法,动力学,催化剂,硫酸钙,硫酸铵,表征。
烟气脱硫催化氧化论文文献综述
宋勇进,张新英,韦业川[1](2018)在《喷淋填料塔和鼓泡塔工艺对Fe~(2+)、Mn~(2+)湿法催化氧化烟气脱硫研究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喷淋填料塔工艺和鼓泡塔工艺对Fe~(2+)、Mn~(2+)湿法催化氧化烟气脱硫能力的影响,探究两种工艺在低pH值条件下的脱硫效率,寻求更适合中小型燃煤锅炉使用的脱硫工艺。结果表明,两种中小型燃煤锅炉烟气脱硫工艺中,鼓泡塔工艺更具有可行性;Fe~(2+)、Mn~(2+)湿法催化氧化烟气脱硫法可简化脱硫工艺流程,是一种适用于中小型脱硫系统的高效脱硫方法;Fe~(2+)、Mn~(2+)湿法催化氧化烟气脱硫法能在低pH的环境里进行,在恰当条件下,不论是填料塔还是鼓泡塔,均能维持脱硫效率达到90%以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环保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蒋路漫,周振,俞杰,胡大龙[2](2017)在《烟气脱硫中亚硫酸钙铁锰复合催化氧化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亚硫酸钙氧化是湿法石灰石/石膏法脱硫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优化亚硫酸钙氧化过程有助于降低湿法脱硫能耗和物耗。以Ca SO_3氧化速率(SOR)为研究对象,对比了Fe和Mn单独催化和复合催化的氧化效果,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考察了p H、Fe/Mn比例和起始Ca SO_3浓度对SOR的单独和联合效应。结果表明,Fe和Mn复合催化的SOR明显高于单独催化。对SOR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起始Ca SO_3浓度>p H>Fe/Mn,Fe/Mn和起始Ca SO_3浓度的交互作用显着。Ca SO_3氧化的最佳条件为p H 4.5,Fe/Mn为0.37,起始浓度为17.83 mmol·L~(-1),优化的SOR为4.22 mmol·(L·min)~(-1)。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亚硫酸钙氧化首先生成Ca SO_4·2H_2O的(020)、(021)和(041)晶面,产物为Ca SO_4·2H_2O。(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兰天,宇鹏,张新英[3](2017)在《Fe~(2+)、Mn~(2+)湿法催化氧化烟气脱硫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Fe~(2+)、Mn~(2+)作为吸收剂进行湿法催化氧化烟气脱硫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在低pH值下能够实现良好的脱硫效率,其中Mn~(2+)的效果优于Fe~(2+),采用Mn~(2+)作为催化剂,pH控制在3~5之间效果最好,吸收液温度不宜超过40℃,利用过滤中和法处理循环吸收液能有效调控pH值,避免结垢现象。该法针对中小型烟气脱硫系统有良好的研究前景。(本文来源于《工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7年10期)
兰天,宇鹏,张新英[4](2016)在《湿法催化氧化烟气脱硫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湿法催化氧化脱硫是利用Fe、Mn等过渡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将烟气中SO_2的吸收与氧化同步完成的脱硫技术。本文系统总结了湿法催化氧化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催化反应机理与反应的限制因子、典型工艺流程与应用发展展望等。研究表明,可变价态过渡金属离子引发的氧化还原循环是催化的主要机制,pH和温度是催化氧化脱硫的主要限制因子,而烟气中过剩氧含量的高低在一般情况下影响不大;该技术与传统湿法脱硫相比具有流程简单、在脱硫塔内不消耗碱、省去曝气氧化单元、免除结垢堵塞等优点,是适用于中小型烟气脱硫系统的较好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与理论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6年21期)
赵庆庆,金晶,高新勇,刘娓[5](2015)在《湿法烟气脱硫装置中铁锰离子对SO_2催化氧化作用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湿法烟气脱硫模拟实验平台来模拟湿法烟气脱硫系统,进行铁、锰离子对SO2催化氧化的实验研究,主要分析了溶液温度、混合气体中O2浓度等因素对SO2氧化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Fe3+与Mn2+的催化氧化使SO2的氧化反应速度得到较大的提高,溶液温度对SO2的氧化反应影响较强,而混合气体中O2浓度的变化对SO2的氧化反应影响较弱;同时,Mn2+催化和Fe3+催化的氧化反应过程基本相似,且两种离子同时存在时,由于离子间的协同效应,会进一步促进SO2的氧化反应。(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5年02期)
王伟,徐宏建,李浩然,王书芳[6](2014)在《可再生型有机胺烟气脱硫技术及催化氧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内外烟气脱硫技术中,湿法脱硫是主要的脱硫方式,而且有向可再生、无二次污染烟气脱硫发展的趋势。利用可再生式的吸收剂进行脱硫能大大减少运行成本,降低二次污染,减少占地面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两大类吸收剂可再生式的脱硫技术,一种是以有机胺为吸收剂,另一种是以催化氧化剂为吸收剂。(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4年04期)
曲一凡,尹华强[7](2013)在《锰在气固相烟气脱硫中的研究进展及炭基锰系催化剂在烟气催化氧化脱硫中的研究前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述了金属锰在气固相烟气脱硫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活性炭载体的特点和金属锰的催化特性,提出炭基锰系催化剂是一种具有研究前景的烟气脱硫催化剂。(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污染防治技术暨细颗粒物(PM2.5)控制与监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05-01)
兰天[8](2013)在《海水法燃煤烟气脱硫中S(IV)的氧化规律与吸收—催化氧化一体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S(Ⅳ)的快速氧化是海水法燃煤烟气脱硫工艺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系统研究脱硫海水的水质特性及S(Ⅳ)在海水中的氧化规律,发现微量Fe、Mn等可变价态过渡金属离子对氧化过程起到非常重要的催化作用,由此提出SO2在脱硫填料塔中的吸收-催化氧化一体化海水脱硫工艺,用于解决传统海水脱硫水质恢复工艺中的不足。有望实现海水脱硫工艺的简化,节省火电厂海水脱硫系统的基建投资与能耗。本论文首先通过半间歇的吸收实验研究脱硫海水的水质特性,分析海水对SO2的吸收容量。根据水质特性研究发现,在天然海水中S(Ⅳ)的氧化过程受pH值和有催化作用的过渡金属离子的重要影响。建立了描述脱硫海水中HCO3-、S(Ⅳ)、S(Ⅵ)与pH值之间联系的离子平衡模型,较好地预测了出水pH与S(Ⅳ)浓度的相互关系。其次重点研究S(Ⅳ)在海水中的氧化规律。采用乙酸根作为pH缓冲剂,分别研究了S(Ⅳ)的无催化自氧化动力学、Fe2+催化氧化动力学以及Mn2+催化氧化动力学,并通过Fe离子的价态分析及添加甲醇作为自由基清除剂等方法,对S(Ⅳ)的氧化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溶解氧浓度范围内,无论是S(Ⅳ)的自氧化,还是Fe2+、Mn2+作用下的催化氧化,溶解氧的反应级数都是零级。无催化下的S(Ⅳ)自氧化反应涉及自由基链反应,反应对S(Ⅳ)的反应级数为二级。在过渡金属离子作用下的催化氧化中,S(IV)的反应级数是可变的,对Fe2+催化氧化而言,pH值在2.5~3.5的范围呈现一级反应;对Mn2+催化氧化而言,pH值在4.0~5.0的范围内呈一级反应,而在pH为5.0~5.9的范围内则呈二级反应。实验证明,Fe、Mn等过渡金属离子极大促进了S(Ⅳ)在海水中的氧化。最后对吸收-催化氧化一体化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考察向海水中人工添加微量Fe2+、Mn2+,以及将Fe2O3、MnO2作为催化剂负载在人造沸石填料上的均相和非均相吸收-催化氧化一体化工艺。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都成功实现了S02的吸收与氧化过程的一体化耦合。进一步研究表明,负载型Mn02催化剂在S02吸收-催化氧化一体化工艺中能实现S02的快速氧化转化,且出水极少残留Mn离子,对色度无影响,该技术为海水法燃煤脱硫工艺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3-04-24)
周宇[9](2012)在《烟气脱硫产物亚硫酸铵非催化氧化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搅拌反应器,通过改变初始亚硫酸铵浓度、pH值、空气流量、温度以及硫酸铵浓度、不加催化剂,对氨法烟气脱硫产物亚硫酸铵氧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硫酸铵浓度为0.15 mol/L、温度为35~60℃的溶液中、氧化空气流量为150~400 L/h时,亚硫酸铵的氧化速率随着pH值增加而下降,随着温度和空气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硫酸铵浓度增大时,亚硫酸铵的氧化速率下降;在pH值为5.5时反应的活化能为31.88 kJ/mol。(本文来源于《化工时刊》期刊2012年08期)
王亮,刘京春,王力超,张莹[10](2011)在《煤浆法烟气脱硫与Fe~(2+)/Fe~(3+)催化氧化脱硫工艺研究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煤浆法烟气脱硫与传统的Fe2+/Fe3+催化氧化脱硫工艺在脱硫机理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煤浆法烟气脱硫过程中的Fe2+/Fe3+是在反应过程中逐渐浸出的,这使得两者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比较了两者在不同温度、二氧化硫浓度以及氧气浓度情况下脱硫效率的异同,并分析了可能的原因。(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1年01期)
烟气脱硫催化氧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亚硫酸钙氧化是湿法石灰石/石膏法脱硫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优化亚硫酸钙氧化过程有助于降低湿法脱硫能耗和物耗。以Ca SO_3氧化速率(SOR)为研究对象,对比了Fe和Mn单独催化和复合催化的氧化效果,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考察了p H、Fe/Mn比例和起始Ca SO_3浓度对SOR的单独和联合效应。结果表明,Fe和Mn复合催化的SOR明显高于单独催化。对SOR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起始Ca SO_3浓度>p H>Fe/Mn,Fe/Mn和起始Ca SO_3浓度的交互作用显着。Ca SO_3氧化的最佳条件为p H 4.5,Fe/Mn为0.37,起始浓度为17.83 mmol·L~(-1),优化的SOR为4.22 mmol·(L·min)~(-1)。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亚硫酸钙氧化首先生成Ca SO_4·2H_2O的(020)、(021)和(041)晶面,产物为Ca SO_4·2H_2O。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烟气脱硫催化氧化论文参考文献
[1].宋勇进,张新英,韦业川.喷淋填料塔和鼓泡塔工艺对Fe~(2+)、Mn~(2+)湿法催化氧化烟气脱硫研究对比[J].环保科技.2018
[2].蒋路漫,周振,俞杰,胡大龙.烟气脱硫中亚硫酸钙铁锰复合催化氧化优化[J].环境工程学报.2017
[3].兰天,宇鹏,张新英.Fe~(2+)、Mn~(2+)湿法催化氧化烟气脱硫实验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7
[4].兰天,宇鹏,张新英.湿法催化氧化烟气脱硫技术综述[J].中国科技信息.2016
[5].赵庆庆,金晶,高新勇,刘娓.湿法烟气脱硫装置中铁锰离子对SO_2催化氧化作用的试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5
[6].王伟,徐宏建,李浩然,王书芳.可再生型有机胺烟气脱硫技术及催化氧化研究[J].山东化工.2014
[7].曲一凡,尹华强.锰在气固相烟气脱硫中的研究进展及炭基锰系催化剂在烟气催化氧化脱硫中的研究前景分析[C].第十七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污染防治技术暨细颗粒物(PM2.5)控制与监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8].兰天.海水法燃煤烟气脱硫中S(IV)的氧化规律与吸收—催化氧化一体化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3
[9].周宇.烟气脱硫产物亚硫酸铵非催化氧化动力学[J].化工时刊.2012
[10].王亮,刘京春,王力超,张莹.煤浆法烟气脱硫与Fe~(2+)/Fe~(3+)催化氧化脱硫工艺研究比较[J].科技信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