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根系性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根系,性状,烤烟,干旱,水稻,小麦,粳稻。
根系性状论文文献综述
王德俊,刀靖东,刘浩,张玉丰,王超[1](2019)在《覆盖模式对烤烟根系活力及根际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不同覆盖模式对烤烟根系活力及植烟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覆盖模式对烤烟根系活力影响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在移栽后60d,各处理根系活力达到峰值,T4处理(旺长期揭膜+培土+覆盖稻草)的根系活力最高,为256.35μg/g·h;(2)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其活性大小表现为T4>T3>T2>T1处理,烟株在旺长期间,T4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最高,达到5.53 mL/g·d,比对照增加28.01%;(3)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团棵至旺长期升高,旺长至封顶期降低的趋势。T2处理(全生长期覆盖地膜)的根际土壤CAT活性在烤烟生长的团棵期、旺长期最大,在封顶期,T4处理根际土壤的CAT活性最大;(4)秸秆覆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烟垄体含水量和温度、土壤孔隙度、土壤有机质,略微降低土壤容重和土壤pH值,说明秸秆覆盖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本文来源于《山地农业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谷娇娇,胡博文,贾琰,沙汉景,李经纬[2](2019)在《盐胁迫对水稻根系相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寒地粳稻牡丹江30(MDJ30)与龙稻5(LD5)为材料,分析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对水稻根系形态特征、根系活力、根干重、根冠比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盐胁迫下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力、根干重均显着下降,且随盐浓度增加下降幅度不断增大。相同盐胁迫处理,耐盐品种LD5的相对根长、相对根表面积、相对根体积、相对根系活力、相对根干重均大于盐敏感品种MDJ30。与对照相比,盐胁迫下根冠比不断下降,且灌浆期S4处理的根冠比显着下降。盐胁迫下,两品种产量均下降,相同盐胁迫下,两品种产量差异显着。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的根系相关性状与产量均呈极显着正相关,盐胁迫下根系生长受抑制不利于产量的形成。(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于晓芳,王玥,高聚林,胡树平,孙继颖[3](2019)在《玉米品种根系性状和产量不同年代的演替规律及其对深松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970~2010年10个玉米主栽品种为试材,在深松增密条件下,研究玉米品种演替过程中根系性状和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年代推进,玉米单株根系性状指标(根系干重、根长、根表面积以及根系平均直径)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1980年各指标达到最大值。根系性状指标在20~50 cm土壤中根系所占比例随着品种更替而增加,根系不断向深层土壤延伸。深松增密措施更有利于玉米新品种形成横向紧缩、纵向延伸的根系构型,不仅通过改变根系空间分布实现结构性增产,而且通过改善耕层环境实现功能性增产。(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刘棋,王津军,封幸兵,张留臣,邓小鹏[4](2019)在《耕作方式对山地烟田土壤物理性状及烤烟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山地烟田烤烟产量产值的影响,揭示山地烟田深耕深松增产增效机理,以烤烟‘K326’为研究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旋耕20 cm(RT20,对照)、深耕30 cm(DT30)、深松30 cm(ST30)和深松40 cm(ST40)4个处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烤烟生长发育、烟田土壤物理性状和烤烟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RT20相比,深耕、深松措施显着提高烤烟产量、产值,其中DT30、ST30、ST40产量分别提高12.2%、12.3%和16.0%,产值分别提高10.5%、13.8%和21.8%。深耕、深松措施明显改善土壤亚表层(20~40 cm)物理结构,其中DT30、ST30、ST40土壤容重分别比对照低6.1%、5.3%和8.0%,毛管孔隙度分别比对照高11.3%、13.1%和21.6%;团棵期DT30、ST30和ST40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对照高4.9%、2.3%和5.7%,现蕾期分别比对照高4.5%、3.8%和5.6%。深耕、深松措施增加烤烟根系鲜重绝对量,促进烤烟根系纵向下扎生长,缓解上层根系的拥挤度。DT30、ST30和ST40处理根深指数分别比对照高5.32%、8.26%和16.20%。土壤亚表层(20~40cm)不同处理间烤烟根系鲜重差异最显着,其中深耕、深松措施20~30cm烤烟根系鲜重比对照高162.2%~469.0%, 30~40 cm比对照高56.5%~292.9%。研究发现:深耕、深松措施改善山地烟田土壤容重、孔隙度、土壤水分等土壤物理性状,优化植烟土壤环境,促进烤烟根系生长发育,优化根系空间分布构型,对增加烤烟干物质、提高烟叶产量产值有较好的现实生产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期刊2019年11期)
徐建伟,刘锡建,孙健,武亚瑞,刘红伟[5](2019)在《小麦根系性状抗旱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降雨量逐年减少,干旱日益成为制约小麦产量的胁迫之一。为了了解抗旱性的遗传和分子基础,本研究以190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正常条件和模拟干旱条件下(PEG胁迫)对供试品种的根长、根直径,连接数、根尖数、根体积和根面积进行测量,并利用5000个SNP标记对190个自然群体进行基因型扫描,对其进行表型和基因型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常条件下检测到与6个根系性状相关联的203个显着位点,其中贡献率大于10%的有48个。在PEG胁迫条件下检测到与6个根系性状相关联的325个显着位点,其中贡献率大于10%的有109个。在1D染色体AX-111618602~AX-110463025区段检测到与根长,根体积,连接数和根尖数的抗旱系数相关的QTL簇;在3B染色体AX-108738488~AX-110999535区段检测到与根体积,根面积,根长,根直径,根尖数和连接数的抗旱系数相关的QTL簇;在4A染色体AX-109316918~AX-108857013区段同时检测到与根直径,根体积,根面积和根长的抗旱系数相关的QTL簇;在6B染色体AX-110993744~AX-109344577区段同时检测到与根体积,根长,根面积和根尖数的抗旱系数相关的QTL簇;在7B染色体AX-109000697~AX-108747675区段同时检测到与根体积,根长,根面积,连接数和根尖数的抗旱系数相关QTL簇。这些抗旱系数QTL簇可能是控制小麦抗旱性的重要区域,本研究对小麦抗旱性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抗旱基因的克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李龙,彭智,毛新国,王景一,昌小平[6](2019)在《小麦生长发育后期根系及地上部性状的遗传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优化根系构型有利于提高小麦的水分和养分吸收能力,是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但根系形态的遗传基础及其与地上部性状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以323份小麦种质为材料,测定生长发育后期根深、根干重、株高、冠层温度及单株产量,以小麦660KSNP芯片检测基因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深根系种质冠层温度较低且单株产量较高,而根干重与地上部性状无显着相关。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共检测到93个显着关联位点,其中3个位点(Co-6A、Co-6B、Co-6D)与根深、冠层温度及单株产量均显着相关。微根管系统检测结果表明这叁个位点可能参与调控大田环境下次生根的伸长。通过位点间连锁不平衡分析深入认识根深与株高的遗传关系,发现深根及矮秆相关等位基因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单株产量,意味着深根和矮秆是借助分子标记实现聚合育种的理想性状。本研究通过表型和遗传相关性分析揭示了控制小麦生长发育后期根系性状的重要遗传区间,并深入认识根系及地上部性状的遗传关系,为小麦根系性状的基因挖掘及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刘瑞轩,魏育明,刘登才,郑有良,刘亚西[7](2019)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HW-L1在干旱胁迫下的根系性状遗传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的高产稳产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上70%的小麦播种面积分布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周期越来越短,程度越来越重,对粮食生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人工合成小麦SHW-L1是利用节节麦AS60(DD)与我国特有圆锥小麦AS2255(AABB)杂交后,F_1经染色体加倍所得。本研究以SHW-L1×川麦32的F9重组自交系为作图群体,利用120,370个SNP标记、733个DArT标记及119个SSR标记构建了高密度整合遗传图谱(平均图谱密度为0.148cM),基于正常条件(NC)以及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DC)下10个苗期根系表型数据,进行QTL定位分析。在NC和DC中,共定位到8个QTL新位点,其中,QRD.sicau-2B,QRFW.sicau-5D,QDCRFWsicau-2B,QDCRF.sicau-2D,QDCRT.sicau-3D和QDCRFW.sicau-7D的加性效应来源于亲本SHW-L1,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度8.5%~15.7%。在QTL新位点的峰值标记上下游10Kb内挖掘候选基因,最终,利用QDCRT.sicau-3D和QDCRF.sicau-2D的峰值标记发现3个可能参与小麦根系生长发育、响应干旱胁迫的候选基因,分别为TraesCS3D01G069000,TraesCS3D01G069100和TraesCS2D02G447800。本研究为解析不同水分条件下人工合成小麦根系性状的遗传基础提供了新的数据,为抗旱相关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张传进,吴人敏,王帅帅,周柳强,杨尚东[8](2019)在《施用木醋液甜瓜根系生长及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与细菌多样性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盆栽甜瓜为研究对象,基于传统与现代分析技术,探究木醋液对于甜瓜根系生长、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旨在开发木醋液作为液态肥料及土壤改良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稀释600倍木醋液处理不仅显着促进甜瓜根系生长、显着提高甜瓜根际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和涉及土壤碳、氮、磷循环相关酶的活性,而且有效地提高了甜瓜根际土壤细菌丰富度Chao 1指数和多样性Shannon指数;另一方面,门或属分类水平上,无论施用何种浓度的木醋液,其优势菌门与对照之间无显着差异,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优势菌属均为Subgroup 6_no rank、Saccharibacteria、Gemmatimonadaceae(芽单胞菌属)、Sphingomonas(鞘脂单胞菌属)、Soil Crenarchaeotic Group、Bacillus(芽孢杆菌属)、Rhodospirillaceae(红螺菌属)、Roseiflexus(玫瑰弯菌属)、Lactococcus(乳球菌属)和Acidimicrobiales。施用木醋液没有改变甜瓜根际土壤中细菌优势菌门或菌属的组成,但稀释300倍或600倍木醋液更有利于甜瓜根际土壤形成细菌群落结构更为多样的微环境。综合甜瓜根系生长及指示根际土壤肥力指标的生物学性状,施用稀释600倍木醋液更有助于促进甜瓜生长、提高甜瓜根际微环境的土壤肥力和抵御土传病害的能力。(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刘芳,杨钊楠,杨睿祺,王摸云,姚焱[9](2019)在《水稻根系性状和有机酸分泌对铊吸收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水稻根系形状及有机酸分泌量对不同水稻品种根系对铊吸收的影响。【方法】利用水培方法,比较了不同水稻品种间铊吸收量高低,测定了根系长度、根系数量,以及有机酸分泌能力,并分析了铊吸收能力与水稻根系性状和有机酸分泌量的相关性。【结果】18个水稻品种铊吸收量在55.29~112.01 mg/kg范围内,吸收能力最高品种的吸收量约是最低品种的2倍,但根系总长度、根数量与18个品种铊吸收量间均无相关性。进一步选出高、中、低吸收量的6个品种测定其根系有机酸分泌量,铊吸收量与根系草酸分泌量相关系数r=-0.931(P <0.01),呈极显着负相关,表明根系有机酸分泌有效抑制了水稻对铊的吸收。【结论】水稻根系有机酸分泌量可作为衡量水稻苗期铊吸收能力的指标。(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王朋,张峰,孙杰,刘洪伏[10](2019)在《中粳水稻根系性状演进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江苏省各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中熟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品种更替过程中根系性状的演进特征。结果表明,现代品种各生育期根系各项指标均显着或极显着高于早期品种,但生育后期根系衰老进程相对较快。对下一步超高产育种和栽培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6期)
根系性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寒地粳稻牡丹江30(MDJ30)与龙稻5(LD5)为材料,分析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对水稻根系形态特征、根系活力、根干重、根冠比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盐胁迫下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力、根干重均显着下降,且随盐浓度增加下降幅度不断增大。相同盐胁迫处理,耐盐品种LD5的相对根长、相对根表面积、相对根体积、相对根系活力、相对根干重均大于盐敏感品种MDJ30。与对照相比,盐胁迫下根冠比不断下降,且灌浆期S4处理的根冠比显着下降。盐胁迫下,两品种产量均下降,相同盐胁迫下,两品种产量差异显着。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的根系相关性状与产量均呈极显着正相关,盐胁迫下根系生长受抑制不利于产量的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根系性状论文参考文献
[1].王德俊,刀靖东,刘浩,张玉丰,王超.覆盖模式对烤烟根系活力及根际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9
[2].谷娇娇,胡博文,贾琰,沙汉景,李经纬.盐胁迫对水稻根系相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9
[3].于晓芳,王玥,高聚林,胡树平,孙继颖.玉米品种根系性状和产量不同年代的演替规律及其对深松响应研究[J].玉米科学.2019
[4].刘棋,王津军,封幸兵,张留臣,邓小鹏.耕作方式对山地烟田土壤物理性状及烤烟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
[5].徐建伟,刘锡建,孙健,武亚瑞,刘红伟.小麦根系性状抗旱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6].李龙,彭智,毛新国,王景一,昌小平.小麦生长发育后期根系及地上部性状的遗传解析[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7].刘瑞轩,魏育明,刘登才,郑有良,刘亚西.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HW-L1在干旱胁迫下的根系性状遗传解析[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8].张传进,吴人敏,王帅帅,周柳强,杨尚东.施用木醋液甜瓜根系生长及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与细菌多样性变化[J].热带作物学报.2019
[9].刘芳,杨钊楠,杨睿祺,王摸云,姚焱.水稻根系性状和有机酸分泌对铊吸收能力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9
[10].王朋,张峰,孙杰,刘洪伏.中粳水稻根系性状演进规律的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