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扫描终端,其包括:内壳体、通信特征码显示屏、扫描终端摄像头以及控制芯片;通信特征码显示屏设置在内壳体上,扫描终端摄像头设置在内壳体上以及所述通信特征码显示屏的下方,用于拍摄对应移动终端的移动特征码;控制芯片设置在内壳体内,分别与通信特征码显示屏与扫描终端摄像头连接,用于根据扫描终端摄像头获取的移动特征码,获取对应的移动终端信息;根据移动终端信息生成对应的扫描终端信息;以及根据扫描终端信息生成通信特征码,以便通信特征码显示屏进行显示操作。本实用新型基于特征码来实现双向扫描终端与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可有效的提高双向扫描终端与移动终端之间的交互操作的便捷性以及安全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双向扫描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体,通信特征码显示屏,设置在所述内壳体上,用于显示通信特征码;扫描终端摄像头,设置在所述内壳体上以及所述通信特征码显示屏的下方,用于拍摄对应移动终端的移动特征码;以及控制芯片,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内,分别与所述通信特征码显示屏与所述扫描终端摄像头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扫描终端摄像头获取的移动特征码,获取对应的移动终端信息;根据所述移动终端信息生成对应的扫描终端信息;以及根据所述扫描终端信息生成通信特征码,以便所述通信特征码显示屏进行显示操作。
设计方案
1.一种双向扫描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壳体,
通信特征码显示屏,设置在所述内壳体上,用于显示通信特征码;
扫描终端摄像头,设置在所述内壳体上以及所述通信特征码显示屏的下方,用于拍摄对应移动终端的移动特征码;以及
控制芯片,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内,分别与所述通信特征码显示屏与所述扫描终端摄像头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扫描终端摄像头获取的移动特征码,获取对应的移动终端信息;根据所述移动终端信息生成对应的扫描终端信息;以及根据所述扫描终端信息生成通信特征码,以便所述通信特征码显示屏进行显示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扫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扫描终端还包括外壳体,所述内壳体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特征码采集窗口,以便对应的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特征码采集窗口采集到所述通信特征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扫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码采集窗口为一可扩大采集范围的广角镜采集窗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扫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的特征码采集窗口处设置有一用于放置移动终端的移动放置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扫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放置位两侧设置有手指放置槽或手指放置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扫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终端摄像头的拍摄范围覆盖所述特征码采集窗口。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扫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的特征码采集窗口四周还设置有向上移动指示灯以及向下移动指示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扫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内壳体移动导轨,所述内壳体可沿着所述内壳体移动导轨前后移动或左右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扫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扫描终端的内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对智能卡进行读写操作的智能卡读写芯片。
10.一种智能卡读写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9中任一的双向扫描终端。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扫描终端及智能卡读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喜欢直接使用移动终端完成支付、解锁以及信息查看等数据通信操作。由于二维码具有使用方便、识别难度较低且不会将通信相关信息进行直接显示等优点而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因此用户倾向于使用移动终端扫描二维码来完成支付、解锁以及以信息查看等数据通信操作。
但是现有的基于二维码的数据通信操作均是基于后台服务器的交互操作,即数据通信操作的双方,如移动终端以及二维码终端均需要与后台服务器进行交互操作的确认。如移动终端或二维码终端无法连接上后台服务器,则移动终端无法完成上述支付、解锁以及信息查看等数据通信操作,或二维码终端无法准确认定上述数据通信操作,从而造成上述交互操作的便捷性降低以及上述交互操作的安全性降低。
故,有必要提供一种双向扫描终端及智能卡读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的交互操作的便捷性以及安全性的双向扫描终端及智能卡读写装置;以解决现有的二维码扫描终端的交互操作的便利性较差以及交互操作的安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扫描终端,其包括:
内壳体,
通信特征码显示屏,设置在所述内壳体上,用于显示通信特征码;
扫描终端摄像头,设置在所述内壳体上以及所述通信特征码显示屏的下方,用于拍摄对应移动终端的移动特征码;以及
控制芯片,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内,分别与所述通信特征码显示屏与所述扫描终端摄像头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扫描终端摄像头获取的移动特征码,获取对应的移动终端信息;根据所述移动终端信息生成对应的扫描终端信息;以及根据所述扫描终端信息生成通信特征码,以便所述通信特征码显示屏进行显示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向扫描终端中,所述双向扫描终端还包括外壳体,所述内壳体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特征码采集窗口,以便对应的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特征码采集窗口采集到所述通信特征码。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向扫描终端中,所述特征码采集窗口为一可扩大采集范围的广角镜采集窗口。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向扫描终端中,所述外壳体的特征码采集窗口处设置有一用于放置移动终端的移动放置位。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向扫描终端中,所述移动放置位两侧设置有手指放置槽或手指放置孔。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向扫描终端中,所述扫描终端摄像头的拍摄范围覆盖所述特征码采集窗口。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向扫描终端中,所述外壳体的特征码采集窗口四周还设置有向上移动指示灯以及向下移动指示灯。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向扫描终端中,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内壳体移动导轨,所述内壳体可沿着所述内壳体移动导轨前后移动或左右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向扫描终端中,所述双向扫描终端的内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对智能卡进行读写操作的智能卡读写芯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双向扫描终端的智能卡读写装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扫描终端及智能卡读写装置基于特征码(如二维码)来实现双向扫描终端与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可有效的提高双向扫描终端与移动终端之间的交互操作的便捷性以及安全性;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二维码扫描终端的交互操作的便利性较差以及安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扫描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扫描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进行数据通信的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扫描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进行数据通信的步骤S201的流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扫描终端的第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生成移动特征码的流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扫描终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式,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以实施在一适当的运算环境中来举例说明。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实用新型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
在以下的说明中,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将参考由一部或多部计算机所执行之作业的步骤及符号来说明,除非另有述明。因此,其将可了解到这些步骤及操作,其中有数次提到为由计算机执行,包括了由代表了以一结构化型式中的数据之电子信号的计算机处理单元所操纵。此操纵转换该数据或将其维持在该计算机之内存系统中的位置处,其可重新配置或另外以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方式来改变该计算机之运作。该数据所维持的数据结构为该内存之实体位置,其具有由该数据格式所定义的特定特性。但是,本实用新型原理以上述文字来说明,其并不代表为一种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可了解到以下所述的多种步骤及操作亦可实施在硬件当中。
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扫描终端可用于和移动终端进行数据通信的电子设备(通信终端)中,该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可穿戴设备、头戴设备、医疗健康平台、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式或膝上型设备、移动设备(比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媒体播放器等等)、多处理器系统、消费型电子设备、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上述任意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该电子设备优选为与移动终端进行支付、解锁以及以信息查看等数据通信操作的固定通信终端。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扫描终端基于特征码(如二维码)来实现双向扫描终端与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可有效的提高双向扫描终端与移动终端之间的交互操作的便捷性以及安全性;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二维码扫描终端的交互操作的便利性较差以及安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扫描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双向扫描终端12包括内壳体121、通信特征码显示屏122、扫描终端摄像头123以及控制芯片(图中未示出)。其中移动终端11包括移动特征码显示屏111以及移动终端摄像头112。
通信特征码显示屏122设置在内壳体121上,用于显示通信特征码;扫描终端摄像头123设置在内壳体121上以及通信特征码显示屏122的下方,用于拍摄对应移动终端11的移动特征码;控制芯片设置在内壳体121内,分别与通信特征码显示屏122与扫描终端摄像头123连接,用于根据扫描终端摄像头123获取的移动特征码,获取对应的移动终端信息;根据移动终端信息生成对应的扫描终端信息;以及根据扫描终端信息生成通信特征码,以便通信特征码显示屏进行显示操作。
本实施例的双向扫描终端的使用流程请参照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扫描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进行数据通信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双向扫描终端12可与移动终端11进行数据通信。其中移动终端11包括移动特征码显示屏111以及移动终端摄像头112。该数据通信方法包括:
步骤S201,控制芯片以第一设定时间间隔,通过扫描终端摄像头拍摄移动特征码,以获取当前移动终端信息。
步骤S202,控制芯片判断当前移动终端信息与当前扫描终端信息是否关联;如当前移动终端信息与当前扫描终端信息关联,则转到步骤S205;如当前移动终端信息与当前扫描终端信息无关联,则转到步骤S203;
步骤S203,控制芯片判断当前移动终端信息是否为移动终端通信开始信息;这里的移动终端通信开始信息为移动终端请求与双向扫描终端开始进行信息交互操作的信息。如当前移动终端信息不是移动终端通信开始信息,则转到步骤S204;如当前移动终端信息为移动终端通信开始信息,则转到步骤S205。
步骤S204,如当前移动终端信息不是移动终端通信开始信息,则控制芯片对该当前移动终端信息不响应或提示出错。
步骤S205,控制芯片根据移动终端信息生成对应的扫描终端信息。
步骤S206,控制芯片根据扫描终端信息生成通信特征码,并在通信特征码显示屏显示通信特征码,以便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终端摄像头获取扫描终端信息,并根据扫描终端信息生成对应的移动特征码;返回步骤S201,直至控制芯片生成通信结束的扫描终端信息、或控制芯片生成并显示通信结束的扫描终端信息对应的通信特征码。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的各步骤的具体流程。
在步骤S201中,控制芯片以第一设定时间间隔,通过扫描终端摄像头拍摄移动特征码,以获取移动终端信息。
其中移动特征码为移动终端生成,通过移动终端的移动特征码显示屏进行显示的特征码信息,该移动特征码可为条形码、二维码、图形码等特征码。该移动特征码中包含移动终端想要发送给双向扫描终端的移动终端信息。
第一设定时间间隔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设定,一般设置为1秒以内,以便快速的获取移动终端的移动终端信息。
具体的,如双向扫描终端通过扫描终端摄像头拍摄到多个移动特征码(如双向扫描终端拍摄到多个移动终端的移动特征码等),则将上述多个移动特征码均设定为预备移动特征码,并获取上述当前预备移动特征码的位置。
随后控制芯片计算所有当前预备移动特征码的位置与前一移动特征码的位置的位置距离值,并将该位置距离值最小的当前预备移动特征码设定为当前移动特征码。如果出现多个位置距离值相同的当前预备移动特征码则可在设定时间段后重复该当前移动特征码的设定操作,或直接提示出错。
具体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获取的移动终端信息的安全性,这里还会对当前移动特征码的位置进行识别,具体请参照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扫描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进行数据通信的步骤S201的流程图。该步骤S201包括:
步骤S301,在同一数据通信过程中,控制芯片获取当前移动特征码在移动特征码显示屏中的位置,以便对当前移动特征码进行安全性识别。
步骤S302,控制芯片判断当前移动特征码的位置与前一移动特征码的位置是否大于设定距离值,如大于设定距离值则转到步骤S303;如小于等于设定距离值转到步骤S202。
步骤S303,如当前移动特征码的位置与前一移动特征码的位置大于设定距离值,则说明当前移动特征码与前一移动特征码可能属于不同的移动终端,为了提高当前移动特征码的识别安全性,控制芯片对当前移动特征码对应的移动终端信息不响应或提示出错。
在步骤S202中,如当前移动特征码的位置与前一移动特征码的位置小于等于设定距离值,控制芯片获取该当前移动特征码对应的当前移动终端信息。
随后控制芯片判断当前移动终端信息与当前扫描终端信息是否关联,以便判断是否可通过当前移动终端信息生成对应的扫描终端信息。如当前移动终端信息与当前扫描终端信息关联,则转到步骤S205;如当前移动终端信息与当前扫描终端信息无关联,则转到步骤S203。
在步骤S203中,控制芯片判断当前移动终端信息是否为移动终端通信开始信息;这里的移动终端通信开始信息为移动终端请求与控制芯片开始进行信息交互操作的信息。如当前移动终端信息不是移动终端通信开始信息,则转到步骤S204;如当前移动终端信息为移动终端通信开始信息,则转到步骤S205。
在步骤S204中,由于当前移动终端信息不是移动终端通信开始信息,且当前移动终端信息与当前扫描终端信息不关联,则控制芯片无法根据该当前移动终端信息,与移动终端进行后续的信息交互操作,因此控制芯片对该当前移动终端信息不响应或提示出错。如当前移动终端信息中包含有唯一性的移动终端编码,如具有唯一性的硬件编码,可有效的防止用户同时使用多个移动终端与双向扫描终端进行信息交互操作。
在步骤S205中,如当前移动终端信息为移动终端通信开始信息,则控制芯片根据步骤S201获取的移动终端信息,生成对应的扫描终端信息。该扫描终端信息为表示双向扫描终端对移动终端信息的处理结果的信息。如移动终端信息为支付信息,则扫描终端信息可为支付确认信息等,该支付确认信息可由双向扫描终端通过后台服务器生成,也可由双向扫描终端根据自身的内置数据库生成。
如扫描终端信息通过后台服务器生成,则控制芯片可将移动终端信息发送至后台服务器,以便后台服务器根据自身的后台数据生成对应的移动终端响应信息。随后控制芯片从后台服务器接收上述移动终端响应信息,并根据该移动终端响应信息生成对应的扫描终端信息。
如扫描终端信息通过双向扫描终端自身的内置数据库生成,则控制芯片直接根据内置数据库生成对应的扫描终端信息。
在本步骤中,扫描终端信息可通过双向扫描终端的本地数据生成,也可通过外部的服务器数据生成,因此双向扫描终端和移动终端的交互可在线进行也可离线进行。
在步骤S206中,控制芯片对步骤S205生成的扫描终端信息进行编码操作,生成对应的通信特征码,并在双向扫描终端的通信特征码显示屏上显示上述通信特征码。
通信特征码为双向扫描终端生成,通过双向扫描终端的通信特征码显示屏进行显示的特征码信息,该通信特征码可为条形码、二维码、图形码等特征码。该通信特征码中包含双向扫描终端想要发送给移动终端的扫描终端信息。
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终端摄像头获取该扫描终端信息,并根据扫描终端信息生成对应的移动特征码。移动终端生成移动特征码的过程请参照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扫描终端的第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生成移动特征码的流程图。移动终端生成移动特征码的过程包括:
步骤S401,移动终端以第二设定时间间隔,通过移动终端摄像头拍摄通信特征码,以获取扫描终端信息。
其中通信特征码为双向扫描终端生成,通过双向扫描终端的通信特征码显示屏进行显示的特征码信息,该通信特征码可为条形码、二维码、图形码等特征码。该通信特征码中包含双向扫描终端想要发送给移动终端的扫描终端信息。
第二设定时间间隔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设定,一般设置为1秒以内,以便快速的获取双向扫描终端的扫描终端信息。
步骤S402,移动终端根据步骤S401获取的扫描终端信息,生成对应的移动终端信息。该移动终端信息为表示移动终端对扫描终端信息的处理结果的信息。如扫描终端信息为支付确认信息,则移动终端信息可为确认反馈信息等,该确认反馈信息可由移动终端通过后台服务器生成,也可由移动终端根据自身的内置数据库生成。
如移动终端信息通过后台服务器生成,则移动终端可将扫描终端信息发送至后台服务器,以便后台服务器根据自身的后台数据生成对应的双向扫描终端响应信息。随后移动终端从后台服务器接收上述双向扫描终端响应信息,并根据该双向扫描终端响应信息生成对应的移动终端信息。
如移动终端信息通过移动终端自身的内置数据库生成,则移动终端直接根据内置数据库生成对应的移动终端信息。
在本步骤中,移动终端信息可通过移动终端的本地数据生成,也可通过外部的服务器数据生成,因此双向扫描终端和移动终端的交互可在线进行也可离线进行。
步骤S403,移动终端对步骤S402生成的移动终端信息进行编码操作,生成对应的移动特征码,并在移动终端的移动特征码显示屏上显示上述移动特征码。
移动特征码为移动终端生成,通过移动终端的移动特征码显示屏进行显示的特征码信息,该移动特征码可为条形码、二维码、图形码等特征码。该移动特征码中包含移动终端想要发送给双向扫描终端的移动终端信息。
这样即完成了移动终端生成移动特征码的过程,可以返回步骤S401继续进行下一次的信息交互操作,直至双向扫描终端生成通信结束的扫描终端信息,即在双向扫描终端结束信息交互操作;或双向扫描终端生成并显示通信结束的扫描终端信息对应的通信特征码,即移动终端根据通信特征码对应的扫描终端信息结束信息交互操作。
这样即完成了本实施例的数据通信方法的双向扫描终端与移动终端的数据通信过程。
本实施例的双向扫描终端基于特征码(如二维码)来实现双向扫描终端与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可有效的提高双向扫描终端与移动终端之间的交互操作的便捷性以及安全性;同时本实施例的双向扫描终端基于当前移动特征码的位置、以及当前移动终端信息与当前扫描终端信息的关联性,对当前移动终端信息进行安全性识别,进一步提高了双向扫描终端与移动终端之间的交互操作的安全性。
请参照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扫描终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双向扫描终端50包括内壳体51、通信特征码显示屏52、扫描终端摄像头53、控制芯片(图中未示出)以及外壳体54。
通信特征码显示屏52设置在内壳体51上,用于显示通信特征码;扫描终端摄像头53设置在内壳体51上以及通信特征码显示屏52的下方,用于拍摄对应移动终端的移动特征码;控制芯片设置在内壳体51内,分别与通信特征码显示屏52与扫描终端摄像头53连接,用于根据扫描终端摄像头53获取的移动特征码,获取对应的移动终端信息;根据移动终端信息生成对应的扫描终端信息;以及根据扫描终端信息生成通信特征码,以便通信特征码显示屏进行显示操作;内壳体51设置在外壳体54内,外壳体54上设置有特征码采集窗口541,以便对应的移动终端通过特征码采集窗口541采集到通信特征码,且双向扫描终端50通过该特征码采集窗口541采集到移动特征码。为了提高双向扫描终端50的采集范围,该特征码采集窗口优选为广角镜采集窗口。
具体的,外壳体54的特征码采集窗口541处设置有一用于放置移动终端的移动放置位542,且移动放置位542两侧设置有手指放置槽或手指放置孔543,这样以便用户准确的在特征码采集窗口541处放置移动终端,且用户可通过手指放置槽或手指放置孔543较好的夹持移动终端。
具体的,外壳体的特征码采集窗口541四周还设置有向上移动指示灯544以及向下移动指示灯545。由于当移动终端没有放置在移动放置位542上时,用户可能无法有效的判断移动终端的夹持位置是否准确,双向扫描终端50可根据扫描终端摄像头53拍摄到的移动终端的移动特征码显示屏的尺寸大小来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夹持位置是否有效,并可通过向上移动指示灯544以及向下移动指示灯545来指示用户对移动众怒单的夹持位置进行调整。如向上移动指示灯544点亮时,用户夹持移动终端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指示灯545点亮时,用户夹持移动终端向下移动。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双向扫描终端50的内壳体51内还可设置有用于对智能卡进行读写操作的智能卡读写芯片(图中未示出),以便在必要时对智能卡进行读写操作。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双向扫描终端50的外壳体54内还设置有内壳体移动导轨(图中未示出),内壳体可沿着内壳体移动导轨前后移动或左右移动。由于不同双向扫描终端50对应扫描终端摄像头53的拍摄参数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本实施例的内壳体51可在外壳体54内进行位置调整,以使得扫描终端摄像头53的拍摄范围可覆盖整个特征码采集窗口541。
本实施例的双向扫描终端50使用时,用户可将移动终端直接放置在外壳体54上的移动放置位542上,这样双向扫描终端50通过移动放置位54处的特征码采集窗口541采集到移动终端的移动特征码,且移动终端通过移动放置位542处的特征码采集窗口541采集到双向扫描终端50的通信特征码,即可完成双向扫描终端50与移动终端的信息交互操作。
当然用户也可直接手持移动终端与双向扫描终端50进行交互,用户只需要将移动终端的移动特征码显示屏以及移动终端摄像头对着特征码采集窗口541,且根据向上移动指示灯544以及向下移动指示灯545的指示对移动终端的位置进行微调,使得双向扫描终端50通过特征码采集窗口541采集到移动终端的移动特征码,且移动终端通过特征码采集窗口541采集到双向扫描终端50的通信特征码,也可完成双向扫描终端与移动终端的信息交互操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双向扫描终端的智能卡读写装置,该智能卡读写装置的双向扫描终端的内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对智能卡进行读写操作的智能卡读写芯片,以便对智能卡进行读写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卡读写装置的具体工作原理与上述的双向扫描终端的实施例中的描述相同或相似,具体请参见上述双向扫描终端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扫描终端及智能卡读写装置基于特征码(如二维码)来实现双向扫描终端与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可有效的提高双向扫描终端与移动终端之间的交互操作的便捷性以及安全性;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二维码扫描终端的交互操作的便利性较差以及安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0888.X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590853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G06K 7/14
专利分类号:G06K7/14;G06K17/00
范畴分类:40B;
申请人:深圳市雄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雄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深圳市软件产业基地1栋C座9层
发明人:郑嵩;杨秀红;陈士润
第一发明人:郑嵩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雄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捷
代理机构:44526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宏德雨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26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