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假交替单胞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胞菌,微生物,哈维,南极,弧菌,盐度,抑菌作用。
假交替单胞菌论文文献综述
杨行,章翔,龙昊,李莹,冯永勤[1](2019)在《假交替单胞菌对哈维氏弧菌拮抗作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216E作为培养基,通过补加氮源和碳源,可使假交替单胞菌WCPW15003的菌悬液中菌体密度由2.31×10~8 cfu/mL升至3.36×10~9 cfu/mL。在pH 7.6、温度30℃、盐度30条件下,当哈维氏弧菌PBVH3311分别为10~3、10~4、10~5、10~6、10~7、10~8 cfu/mL时,假交替单胞菌WCPW15003最小抑菌密度分别为10~3、10~5、10~5、10~7、10~8、10~8 cfu/mL,对应抑菌圈直径分别为(8.40±0.16)、(9.64±0.07)、(8.24±0.22)、(18.15±0.09)、(18.53±1.34)、(11.68±2.58) mm。当哈维氏弧菌PBVH3311密度为10~3~10~5 cfu/mL时,实现100%拮抗作用的方程为:6.06=9.09-0.3339x+0.02325y+0.00267x~2-0.0002273xy+0.0002477y~2;当哈维氏弧菌PBVH3311密度为10~6~10~8 cfu/mL时,实现100%拮抗作用的方程为:6.25=8.395-0.1682x+0.1161y+0.00106x~2-0.00000675xy-0.0001026y~2。本研究结果将为今后开发防治热带海水养殖哈维氏弧菌病原的益生菌制剂及其施用技术奠定良好基础。(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魏家强,高志远,陈颢[2](2019)在《海洋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 sp. Y-389)普鲁兰酶基因的异源表达与酶学性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海洋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 sp. Y-389)的基因组为模板,设计普鲁兰酶基因的引物并进行PCR扩增。将目的基因连接到载体pET-28a(+)后进行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4 347 bp,编码1 449个氨基酸的普鲁兰酶,为Ⅰ型普鲁兰酶,有4个保守的结构域,属于糖苷水解酶家族13;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成功诱导出了可溶性的目标蛋白;随后对其酶学性质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该酶的比活力为54.53 U/mg,其最适的反应温度为35℃,最适pH为6.0,Na~+和Mn~(2+)对该酶的活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Cu~(2+),Zn~(2+)与Fe~(2+)对其活性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其酶学参数K_m和V_(max)分别为3.12 mg/mL,228.8 U/mg,将为今后的规模化生产提供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4期)
窦旖君,薛永常[3](2018)在《海洋产黑色素假交替单胞菌XH2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微生物所产天然黑色素可以在食品、日用品和医疗制药等行业替代传统化学合成的黑色素。从大连星海湾海域筛选出1株产黑色素性状优良的菌株XH2,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 DNA鉴定XH2为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并对XH2产黑色素及菌株生长的温度、pH值、盐度、L-Tyr含量、Ca Cl2含量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XH2在20℃,pH值为7,Na Cl含量为1%(质量分数),L-Tyr含量0. 5 g/L,Ca Cl2含量0. 1 g/L时,产黑色素情况最好,连续培养72 h,产黑色素量为1. 164 g/L,相较于优化前产量提高了2. 6倍,测定了发酵液中酪氨酸酶活性,验证了酪氨酸酶的存在,为微生物产黑色素及微生物基因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及参考。(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孙星,向玉勇,贲宗友,何君洁[4](2018)在《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SW-1抑菌培养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SW-1(P.SW-1)抑菌作用效果,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下假交替单胞菌P.SW-1对指示菌抑菌作用的影响,并对获得的培养条件进行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假交替单胞菌P.SW-1生长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装液量30 mL/250 mL,温度30℃,pH 8.0和盐度0.2 mol/L。该培养条件有利用于激发菌株产生更多的活性物质,且菌株P.SW-1对指示菌的抑菌效果最好,该培养条件可为菌株的工业发酵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33期)
于党辉,武和英,张宇哲,王秀华[5](2018)在《对虾养殖池中一株具有脱氮能力的假交替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脱氮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从对虾养殖池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高效脱氮能力的菌株(2017092906),通过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其可能是一株假交替单胞菌;然后改变培养细菌所用硝化培养基的碳源、C/N、pH、盐度和氮浓度等条件,研究环境条件对其脱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基的C/N=20时,其脱单效率显着高于其他四组;盐度=5和盐度=15这两组脱氮效率差异不显着,但是显着高于其他叁个组;培养96小时后p H=8组脱氮效率显着高于pH=5和pH=6组;(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15)
朱镕杰,梅香远[6](2018)在《浒苔共附生菌——假交替单胞菌抗寒基因的筛选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浒苔共附生菌的分离,筛选、提取假交替单胞菌中的抗寒基因。用冻融法通过进化的方式获得含有抗寒基因的转基因,先转到克隆载体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5a,然后转表达到载体农杆菌,之后对其抗寒性的显着性差异进行检验,最终得出结论:抗寒基因对适宜培养基中培养的细菌的抗寒性具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8年44期)
高洁艳,吴佳佳,张盾[7](2018)在《假交替单胞菌对EH40/B10电偶腐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sp.,P.sp.)对EH40/B10电偶腐蚀的影响。方法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EH40/B10电偶电流、电偶电位及开路电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观察浸泡21天后EH40、B10表面的腐蚀形貌和生物膜,并且测定体系的溶解氧浓度、pH和P.sp.的数量。结果无菌体系的电偶电流远大于有菌体系,无菌体系的理论驱动电压也大于有菌体系。从腐蚀形貌来看,无菌体系中偶接B10比未偶接腐蚀得轻,而在有菌体系中是否偶接对EH40和B10的腐蚀形貌影响不大。无菌体系的溶解氧浓度远高于有菌体系,且有菌体系的pH比无菌体系低。结论 EH40/B10在无菌体系中的电偶腐蚀速率远大于在有菌体系,主要是因为P.sp.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以及在电极表面形成生物膜从而抑制了电偶腐蚀。此外,在无菌体系中偶接B10受到了阴极保护,比未偶接腐蚀得轻,而在有菌体系中,是否偶接对EH40和B10的腐蚀影响不大,电偶腐蚀效应不明显。(本文来源于《装备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田长城,黄飞,苏真真,潘鲁青,李赟[8](2018)在《一株麦氏交替单胞菌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以硫酸铵、亚硝酸钠和硝酸钾为氮源时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Alteromonas macleodii 8D的脱氮特性。研究表明,当分别以硫酸铵、亚硝酸钠和硝酸钾为唯一氮源时,培养48h,菌株对氨氮(NH_4~+-N)、亚硝态氮(NO_2~--N)和硝态氮(NO_3~--N)的去除率分别为58.64%、67.41%和50.28%。NH_4~+-N去除过程中并未检测到明显的NO_2~--N和NO_3~--N的积累,然而在NO_2~--N和NO_3~--N去除过程中却明显检测到了NH_4~+-N的积累。NH_4~+-N和NO_2~--N共存时,NO_2~--N抑制了菌株对NH_4~+-N的去除,而NH_4~+-N则将NO_2~--N去除效率提高了22.95%。NH_4~+-N和NO_3~--N共存时,NO_3~--N将NH_4~+-N去除效率提高了12.46%,而NH_4~+-N对NO_3~--N去除无显着影响。NO_2~--N和NO_3~--N共存时,将NO_2~--N和NO_3~--N的去除效率提高了29.19%和15.48%。NH_4~+-N、NO_2~--N和NO_3~--N共存时,将3种无机氮的去除效率提高了38.57%、27.17%和42.56%。研究结果显示,3种无机氮共存时菌株Alteromonas macleodii 8D有最好的除氮表现,作为除氮的理想菌株,该菌株可用于实际养殖水体无机氮的去除。(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11期)
潘爱红,李江,王蕾,宋益民[9](2018)在《南极交替单胞菌R11-5产卡拉胶酶的发酵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极地寒冷环境中发现了大量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冷适应酶,同时也存在种类繁多的海藻多糖降解菌,因此极端环境微生物是筛选获得新颖、高效多糖降解酶的重要新源泉。由于筛选培养基通常并非野生菌发酵产酶的最优条件,为了使野生菌的产酶效率达到最高,需要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从而为其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目的】对一株产卡拉胶酶的南极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并采用响应面法对该菌的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通过16SrRNA基因对产卡拉胶酶的南极菌株进行种属鉴定,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南极菌株产酶发酵条件。【结果】该南极菌属于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命名为交替单胞菌R11-5。发酵条件优化结果显示,7个环境因子影响交替单胞菌R11-5的产酶量。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中的Plackett-Burman设计实验,筛选出影响交替单胞菌R11-5产酶量的4个主要因素分别为培养温度、牛肉膏浓度、卡拉胶浓度和Ca~(2+)浓度。通过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得到交替单胞菌R11-5最佳产酶发酵条件为:温度15.0°C,牛肉膏浓度11.0 g/L,卡拉胶浓度3.0 g/L,Ca~(2+)浓度5.0 mmol/L。优化后发酵上清液酶产量达到87.193 U/mL,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1.8倍。【结论】响应面法提高了南极交替单胞菌R11-5卡拉胶酶的产量,为其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8年09期)
丁雅娟[10](2018)在《假交替单胞菌群体感应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微生物调控群体生理代谢活动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机制。大量研究已表明细菌生物活性物质的产生和生理代谢功能的发挥往往受群体感应的调控。本研究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对实验室所分离细菌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有12株为假交替单胞菌属;经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感应菌检测,发现其中11株假交替单胞菌能产生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信号分子,具群体感应潜能;为了探究假交替单胞菌群体感应与生理代谢的相关性,对12株假交替单胞菌抗生素敏感性、运动性、生物膜的形成等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的群体感应能力和生理代谢特性有差异。测定12株假交替单胞菌的基因组草图,进行基因组学分析,发现假交替单胞菌存在复杂精细的群体感应信号相应和调控系统。该网络化分层系统包含了弧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杆菌叁种典型细菌的群体感应结构。从12株假交替单胞菌中挑选群体感应最强的Pseudoalteromonas sp.T1lg65进行转座子mini-Tn10随机插入突变,构建了2200多个突变株,通过抗性初筛,再根据菌落颜色、大小、形态等表型差异,筛选获得约300株群体感应信号分子产生变化的突变株。经过七轮传代培养后,发现31株失去产生信号分子能力的突变株稳定性状;经过分子鉴定确定其中14株突变株是由转座子随机插入而导致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合成能力的缺失;利用TAIL-PCR技术确定14株突变株中的突变基因,发现突变株T4、T6、T8、T18、T26、T27等6株突变株转座子插入的位点为功能未知蛋白的编码基因;T1中转座子插入的位点突变基因为编码酰基丝氨酸与丝氨酸转运RhtA,其可能与酰基丝氨酸与丝氨酸转运有关;T2中转座子插入的位点突变基因为编码MarR家族转运调节子,T5中转座子插入的位点突变基因为编码TonB,T15中转座子插入的位点突变基因为编码外膜蛋白A前体,T30中转座子插入的位点突变基因为编码右侧起源蛋白,T32中转座子插入的位点突变基因为编码HDOD结构域结合蛋白,T38中转座子插入的位点突变基因为编码荚膜合成蛋白CapB,其与荚膜合成相关的蛋白。T52中转座子插入的位点突变基因为编码线性短杆菌肽合成酶亚基D,T65中转座子插入的位点突变基因为编码VgrG蛋白。通过叁亲结合,对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合成缺失突变株的突变基因进行回补,实验结果表明,所有回补菌株均恢复产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能力,证明这些突变基因在Pseudoalteromonas sp.T1lg65中对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产生起正向调节作用。另外,分析了robP和酰基高丝氨酸内酯合成酶基因ahl在野生株、突变株和回补株中的相对表达量,证实了robP与信号分子酰基高丝氨酸内酯合成存在正向关系。(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假交替单胞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海洋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 sp. Y-389)的基因组为模板,设计普鲁兰酶基因的引物并进行PCR扩增。将目的基因连接到载体pET-28a(+)后进行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4 347 bp,编码1 449个氨基酸的普鲁兰酶,为Ⅰ型普鲁兰酶,有4个保守的结构域,属于糖苷水解酶家族13;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成功诱导出了可溶性的目标蛋白;随后对其酶学性质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该酶的比活力为54.53 U/mg,其最适的反应温度为35℃,最适pH为6.0,Na~+和Mn~(2+)对该酶的活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Cu~(2+),Zn~(2+)与Fe~(2+)对其活性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其酶学参数K_m和V_(max)分别为3.12 mg/mL,228.8 U/mg,将为今后的规模化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假交替单胞菌论文参考文献
[1].杨行,章翔,龙昊,李莹,冯永勤.假交替单胞菌对哈维氏弧菌拮抗作用初探[J].水产科学.2019
[2].魏家强,高志远,陈颢.海洋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sp.Y-389)普鲁兰酶基因的异源表达与酶学性质分析[J].海洋科学进展.2019
[3].窦旖君,薛永常.海洋产黑色素假交替单胞菌XH2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J].微生物学杂志.2018
[4].孙星,向玉勇,贲宗友,何君洁.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SW-1抑菌培养条件的优化[J].中国农学通报.2018
[5].于党辉,武和英,张宇哲,王秀华.对虾养殖池中一株具有脱氮能力的假交替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脱氮效果的研究[C].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6].朱镕杰,梅香远.浒苔共附生菌——假交替单胞菌抗寒基因的筛选和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
[7].高洁艳,吴佳佳,张盾.假交替单胞菌对EH40/B10电偶腐蚀的影响[J].装备环境工程.2018
[8].田长城,黄飞,苏真真,潘鲁青,李赟.一株麦氏交替单胞菌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特性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潘爱红,李江,王蕾,宋益民.南极交替单胞菌R11-5产卡拉胶酶的发酵条件优化[J].微生物学通报.2018
[10].丁雅娟.假交替单胞菌群体感应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