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状非晶论文_梁萌

导读:本文包含了块状非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合金,块状,块体,柱状,玻璃,纳米,晶态。

块状非晶论文文献综述

梁萌[1](2018)在《激光喷丸与退火处理对Zr基块状非晶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晶合金是现阶段最有前景的材料之一,具有优于晶态合金、陶瓷、高分子等多种材料的强度、硬度性能。然而,室温下脆性断裂缺陷使其无法体现应用价值。改善块状非晶合金的室温延展性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本课题选取了应用广泛的Zr基柱状非晶合金,Zr41.2Ti13.8Cu10Ni12.5Be22.5(vitl),通过激光喷丸与保温一段时间的退火处理两种技术手段处理块状非晶合金。将经过处理后的柱状非晶合金进行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检测柱状非晶合金的结晶程度,判断柱状非晶合金经过两种技术手段的处理后是否发生了结晶;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确立Zr基柱状非晶合金的玻璃转化温度及晶化温度,确定合适的退火温度区间。通过单轴压缩实验,得到压缩应力应变曲线,比较柱状非晶合金的压缩塑性及压缩强度。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Zr基柱状非晶合金的断裂表面形貌进行观察。显微硬度计测试其硬度值。首先研究了 vit1柱状非晶合金的塑性尺寸效应,选取了高径比分别为2:1与1:1的柱状非晶合金试样,Φ6×12 mm与Φ 6×6 mm。通过压缩实验证实了 vit1柱状非晶合金的塑性随着高径比的增加而逐渐消减。随后进行了激光喷丸处理,发现处理后vit1柱状非晶合金仍然保持了压缩塑性的尺寸效应,其压缩强度同样具有尺寸效应。另外,得到了激光喷丸对vit1柱状非晶合金压缩塑性及压缩强度的改善效果也具有尺寸依赖性,即柱状非晶合金的高径比越小,这种改善效果越明显。比较了不同退火温度下的vit1非晶合金的压缩塑性及压缩强度,探索退火处理对非晶合金的压缩性能是否具有尺寸效应。得出,根据退火温度的不同,退火处理对非晶合金的压缩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效果。在同样的退火温度下,对于高径比大的非晶试样,这种改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激光喷丸技术与不同退火温度、相同退火时间的退火处理两种技术手段处理Zr基柱状非晶合金,均可改善其塑性,将两种技术对vit1柱状非晶合金的压缩性能的影响进行对比,得出不同退火温度对柱状非晶合金的压缩塑性及压缩强度有不同的影响。在四组退火温度(483 K,553 K,583 K,623 K)中,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vit1柱状非晶合金的塑性增量与强度增量逐渐增大。与退火处理相比,激光喷丸技术对vit1柱状非晶合金压缩塑性的改善效果更好。比较了激光喷丸与退火处理对非晶合金硬度改变的效果。发现,激光喷丸与退火处理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对非晶合金产生软化的效果,激光喷丸造成的软化区有限,但软化效果更明显。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非晶合金的软化程度越来越大。在达到623 K退火温度时,非晶合金内部出现少量晶核,与非晶合金形成复合结构,造成弥散强化,起到硬化作用。研究了激光喷丸与退火处理共同作用下非晶合金的压缩性能及硬度的变化。发现激光喷丸后进行退火处理,对于压缩塑性与压缩强度来说,与铸态的非晶合金相比,改变量微小。对于非晶合金的硬度来说,激光喷丸与退火处理的共同作用比单一的技术处理造成的硬度改变更明显。(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4-29)

韩烨,朱胜利,井上明久[2](2016)在《铁基软磁非晶合金和块状金属玻璃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发新型软磁材料,铁基非晶合金带材、铁基块状金属玻璃和铁基纳米晶材料等非晶态合金材料被给予了深度关注和广泛研究。近些年,人们在铁基非晶态合金材料中获得了高饱和磁感应强度、低矫顽力、高磁导率和低铁芯损耗,使之展现出优越的软磁性能,并且已经有商业化成果问世。介绍了铁基软磁非晶合金和块状金属玻璃的发展概况、归纳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6年03期)

费义鹍[3](2015)在《超声辅助Sn于Zr_(55)Cu_(30)Al_(10)Ni_5块状非晶表面润湿及层间金属化合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晶合金最早于1960年由美国教授Duwez教授使用快淬工艺制备,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得到第二代非晶合金,显着提高了BMGs的尺寸,因此又被称为块体非晶合金(BMGs)。Zr55Cu30Al10Ni5被称为Inoue合金,展现出了优异的力学性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大块非晶合金[5]的优良性能主要体现在强度、硬度、耐腐蚀性和软磁性等方面,并且金属玻璃还是目前发现的最适合纳米加工的材料之一[1]。但是,块状金属玻璃在实际应用中难以直接制备出较大尺寸或特定的结构。因此通过某种方法将同质或者异质非晶合金进行连接,从而实现非晶的大尺寸化和复杂化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应用于非晶合金连接的方法有搅拌摩擦焊、爆炸焊、脉冲电流焊等焊接方法。但是以上方法都会造成非晶温度的不可控升高,极有可能造成非晶晶化,丧失非晶原有的优良性能。本课题主要利用Sn熔点普遍低于BMGs玻璃转变温度Tg的特点,最终以Sn与非晶Zr55Cu30Al10Ni5间的相互作用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实现Sn在BMGs表面的润湿铺展,并表明Sn与非晶合金的结合情况,扩散层金属间化合物IMCs的成分,给出Sn与Zr55Cu30Al10Ni5相互作用的动理学过程。介于非晶合金Zr55Cu30Al10Ni5表面存在致密氧化膜,严重阻碍Sn在非晶合金表面的润湿。引入超声波辅助Sn在非晶合金表面的铺展,使用超声辅助钎料于基体表面润湿已经应用到了很多成熟领域。并且Sn与非晶合金Zr55Cu30Al10Ni5作用过程包括润湿铺展及缓慢的扩散生长过程。非晶的时间-温度-晶化转变的“TTT”曲线图观察可知不同温度下非晶的晶化转变时间,因此确定了在温度低于玻璃转变温度时,热处理时间的上界限。可以在限定温度下使保证充分的扩散作用的效果。热处理之后对界面形貌及结合情况进行表征,阐述超声辅助去膜的原理及过程,研究中间层厚度与试验参数的关系及扩散层的成分。表明Sn与非晶合金Zr55Cu30Al10Ni5结合的动理学过程。实验表明,使用浓氯离子溶液处理非晶合金表面后,迅速将其放入熔融Sn中,可以完成表面铺展,但此方法时效性差,偶然性较大,且容易引入杂质。引入超声之后,Sn可以在非晶合金表面润湿,延长超声时间,提高超声振幅都可以提高界面结合效果。成分分析结果表面Sn与BMG之间存在中间层,且随着超声后保温时间的延长,中间层的厚度有明显增加。中间层成分为Sn-Zr化合物,但不能得到具体化合物成分。使用Sn-Ag-Cu钎料对表面覆Sn的BMG进行连接,平均剪切拉伸强度在25Mpa左右,剪切断裂发生在Sn/BMG中间层处,虽然强度较低,但与Sn-Pb钎料强度基本相当。为以后应用提供了部分可靠依据。由于Al粉与Zr极易发生反应,380℃超声作用下Al会发生熔化,促进Al与Zr的反应,因此加入活性元素Al可以促进界面处反应层的形成,形成不同的化合物,实验表明相同条件下反应层厚度也比未加入Al时提高很多。而随着Al元素含量的上升,相同的保温时间内反应层的厚度也有显着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06-01)

耿岩,苏亚坤,张海峰,祁阳[4](2013)在《Fe-B-Nb-Er块状非晶合金的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工业原料通过铜模喷铸法制备了(Fe7.2B24Nb4)100-x Er x(x=3.0、4.0、4.5、5.0、6.0、7.0)块状非晶合金系,采用X射线衍射仪、DSC差示热量扫描仪研究了稀土元素Er对该非晶合金系热稳定性、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Er的添加明显提高了样品的非晶形成能力,Er含量(摩尔分数)为5.0%时成功制备出直径为5 mm的(Fe72B24Nb4)95Er5块状非晶,该非晶合金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抗晶化能力较强,其晶化激活能分别达到382.8、539.5、680.8 kJ/mol.(本文来源于《材料与冶金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马国峰,傅鸿博,贺春林[5](2013)在《无钎焊料与Zr基块状非晶合金的润湿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座滴法研究了Sn-In、Sn-Bi和Sn-Ag-Cu叁种焊料分别与块状非晶合金Zr44Cu40Al8Ag8的润湿行为.结果显示在叁种焊料中,Sn-In对块状非晶合金Zr44Cu40Al8Ag8的润湿性最好,而Sn-Bi焊料对块状非晶合金Zr44Cu40Al8Ag8的润湿性最差.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Sn-In焊料与块状非晶合金Zr44Cu40Al8Ag8的界面特征,其界面处有化合物出现.(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王叁新[6](2013)在《块状非晶合金平面变压器研究与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平面变压器设计技术面临二个工程难题:一是平面变压器单个功率小,结构特殊,不易标准化;二是平面变压器设计分析绕组特殊结构较多,而对平面变压器的关键部件铁芯研究分析较少。本文针对平面变压器的这二个工程难题展开研究,提出用并联的径向绕组平面变压器模块和用块体非晶合金制造铁芯,进行平面变压器的优化设计,并以此工作为基础,开展了相关的理论和设计研究。首先,引入电场数值计算方法和磁场能量推导方法,分析了平面变压器的动态电容,平面变压器漏感,平面变压器最佳绕组层间距,平面变压器窗口填充系数及研发出一种低损耗平面变压器的绕组结构。从理论上探索了一条了如何解决设计平面变压器时面临的损耗和绕组结构问题的途径,进而对优化设计和制作平面变压器提供了一套实用的方法。针对平面变压器的漏感和分布电容有效抑制的需求和关键问题,研究分析了如何减少平面变压器产生的漏感能及分布电容电场能,以期达到平面变压器的总损耗最小的效果,研究分析得出单层径向绕组结构使变压器的动态分布电容近似为零,变压器的漏感只由绕组本身产生,并可通过增加绕组宽度和降低绕组高度减小变压器的漏感。尽管单层径向绕组结构的平面变压器具有良好的性能,但它的功率小,难以作为较大功率变压器使用,针对该问题,本文研究了利用多层电路板把单层的平面径向绕组并联起来作为平面变压器模块,来解决单层径向绕组结构平面变压器的功率小和大电流难题。针对并联的径向绕组平面变压器模块功率不足的问题,本文研究分析了当设计的平面变压器功率大于单个并联的径向绕组平面变压器模块的功率时,将并联的径向绕组平面变压器模块并联起来使用的可能性,通过对并联的径向绕组平面变压器模块并联运行的条件和状态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可根据需要的变压器功率来决定并联平面变压器模块的数量,同时,平面变压器模块的最佳并联模块数由变压器的总损耗最小来确定,导出了块状非晶平面变压器模块的最佳并联模块数模型。为了满足并联的径向绕组平面变压器模块的性能和结构特点的要求,研究探索了并联的径向绕组平面变压器模块的性能和结构最优化设计技术,分析得出:对并联的径向绕组平面变压器模块来说,提高工作频率和改进磁芯损耗是提高并联的径向绕组平面变压器模块可传输功率的有效途径,减小并联的径向绕组平面变压器模块涡流损耗的主要途径是提高铁芯材料的电阻率,从铁芯材料微观结构考虑,应用均匀的小晶粒以及同电阻的晶界和晶粒来提高铁芯材料的电阻率,而常规磁芯材料如硅钢它们的电阻率不能满足并联的径向绕组平面变压器的要求。基于此,本文进行了一种电阻率高和涡流损耗小的铁芯材料的应用研究,研究发现铁基块体非晶合金不仅电阻率高和涡流损耗小,而且有优异的软磁性能,非常适合作为并联的径向绕组平面变压器模块的铁芯材料。同时,本文研究了利用工业纯铁以及Fe-B合金,通过适量Co对Fe的替换和通过适量Zr对Nb的替换,成功地合成了φ5mm的块体铁基非晶磁性合金,使(Fe_(71.2)B_(24)Y_(4.8))_(96)Nb_4合金体系非晶形成的范围被大大拓宽,研发出了[(Fe(1-x)Co_x)_(71.2)B_(24)Y_(4.8)]_(96)Nb_4(x=0,0.1,0.2,0.3和0.4)和(Fe_(71.2)B_(24)Y_(4.8))_(96)Nb_(4-x)Zr_x(x=0,1,2,3和4)非晶合金磁芯系列材料。最后,研究分析了常规平面变压器和并联的径向绕组平面变压器模块的设计方法,对设计程序,包括磁芯材料,磁芯结构,磁芯参数,线圈参数,组装结构和温升校核等内容分别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3-03-10)

于朋[7](2012)在《CuZrAlNb系块状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及晶化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Cu_(50-x)Zr_(40+x)Al_5Nb_5(x=0,2,4,6)合金为研究对象,比较了Zr、Cu元素含量变化对Cu_(50-x)Zr_(40+x)Al_5Nb_5的非晶形成能力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Cu_(46)Zr_(44)Al_5Nb_5大块非晶合金的尺寸效应,并从变温晶化行为角度对该块体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铜模吸铸的方法制成Cu_(50-x)Zr_(40+x)Al_5Nb_5(x=0,2,4,6)合金体系中,最优成分为Cu_(46)Zr_(44)Al_5Nb_5,其形成了完全非晶结构,直径为3mm。Cu_(48)Zr_(42)Al_5Nb_5、Cu_(44)Zr_(46)Al_5Nb_5为非晶-晶体复合材料。DSC分析表明Cu_(46)Zr_(44)Al_5Nb_5大块非晶合金的过冷液相区宽度ΔT_x(K)、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_(rg)、γ参数分别为51.9K,0.60,0.401,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从金相显微组织角度分析,Cu_(48)Zr_(42)Al_5Nb_5非晶-晶体复合材料中非晶相含量约为41%,Cu_(44)Zr_(46)Al_5Nb_5为非晶-晶体复合材料非晶相含量为89%。但二者结晶相的形貌、分布等并不不同。结晶相的体积分数,尺寸,形态和物理性质是影响非晶-晶体复合材料的因素。非晶-晶体复合材料Cu_(44)Zr_(46)Al_5Nb_5合金具有较好综合力学性能,其断裂强度达到了1747MPa,塑性应变达到了3.94%,大于Cu_(48)Zr_(42)Al_5Nb_5非晶-晶体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和塑性应变。完全非晶结构的Cu_(46)Zr_(44)Al_5Nb_5合金具有最高的断裂强度为1811MPa。制备直径分别为φ3.0mm、φ4.0mm、φ6.0mm的Cu_(46)Zr_(44)Al_5Nb_5合金样品均为完全非晶结构,表明Cu_(46)Zr_(44)Al_5Nb_5合金的非晶形成的临界尺寸至少为φ6.0mm。玻璃转变温度T_g、晶化放热ΔH随Cu_(46)Zr_(44)Al_5Nb_5样品直径的增加分别增加和降低,与XRD衍射峰强度随直径的不同而变化的分析结果一致。这是因为冷却速度对试样尺寸变化十分敏感,而冷却速度的不同造成非晶态内部结构的差异。从动力学角度计算了Cu_(46)Zr_(44)Al_5Nb_5合金TTT曲线,计算得Cu_(46)Zr_(44)Al_5Nb_5非晶形成临界冷却速度为3.985K/s。直径分别为φ3.0mm、φ4.0mm、φ6.0mm的Cu_(46)Zr_(44)Al_5Nb_5块体非晶合金断裂强度分别约为1811MPa、1669MPa、1501MPa。Cu_(46)Zr_(44)Al_5Nb_5块体非晶合金试样的断裂强度随试样直径的增大而减小,这与其玻璃转化温度随试样直径增大而减小相互对应。玻玻璃转化温度反应合金中金属原子的结合力大小,玻璃转化温度越高,原子结合力越大,因此断裂强度越大。在变温晶化行为方面,Cu_(46)Zr_(44)Al_5Nb_5块体非晶合金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随着升温速率的加快,T_g、T_x、T_p都向高温区“漂移”,即表现出明显的动力学特征。运用Kissinger法分别计算出Cu_(46)Zr_(44)Al_5Nb_5玻璃转变激活能Eg为231.96KJ/mol、晶化起始激活能Ex为351.39KJ/mol、晶化峰的激活能Ep为401.36KJ/mol。(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2-05-01)

马国峰,张波,张海峰,胡壮麒[8](2012)在《In-Sn熔体合金与CuZr基块状非晶合金界面生长动力学(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In-Sn熔体合金与Cu40Zr44Al8Ag8块状非晶合金的界面生长动力学。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对时效的样品进行分析,发现界面层由Zr、Cu和Sn组成。在时效温度区间,扩散机制是反应速度的控制步骤,且时间指数值近似为0.5。计算得到的反应激活能为98.35kJ/mol。(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2年04期)

于朋,寇生中,赵燕春,姚建忠,高凯雄[9](2012)在《结构弛豫对Cu_(36)Zr_(48)Ag_8Al_8块状非晶合金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铜模吸铸法在不同电压下制备出成分为Cu36Zr48Ag8Al8大块非晶合金。并将不同制备态的Cu36Zr48Ag8Al8大块非晶合金分别在低于玻璃转化温度以下进行低温(150℃)和高温(300℃)退火。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万能试验机等技术手段研究了低温和高温弛豫退火对不同制备态的Cu36Zr48Ag8Al8大块非晶合金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应用结构弛豫理论对其变化机制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期刊2012年02期)

李元元,杨超,李小强,陈友[10](2011)在《放电等离子烧结-非晶晶化法合成钛基块状非晶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块状非晶合金(BAAs)的低塑性特征,回顾了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非晶晶化法制备高性能块状材料的成形技术,即先机械合金化制备钛基多组元非晶合金粉末,然后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在粉末的过冷液相区固结非晶粉末,再利用非晶晶化法使烧结的非晶块体在随后的烧结和热处理过程中晶化析出β-Ti延性相,控制延性相的形貌、尺度和分布,合成以非晶相或β-Ti晶化相为基体的钛基块状非晶复合材料(CBBAAs),研究不同添加或替换组元对TiNbCuNiAl非晶粉末颗粒尺寸、热物性和微观结构的作用,探索了不同烧结参数对合成的CBBAAs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揭示合成含晶化相CBBAAs的理论基础和非晶晶化过程中晶粒形核长大的规律,提出并利用"发展的软硬模型"来阐释应力作用下CBBAAs的断裂机理。研究结果提供一种极具前途的粉末冶金复合材料制备方法,该方法能制备尺寸较大、力学性能优异的含晶化相的块状复合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1年10期)

块状非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发新型软磁材料,铁基非晶合金带材、铁基块状金属玻璃和铁基纳米晶材料等非晶态合金材料被给予了深度关注和广泛研究。近些年,人们在铁基非晶态合金材料中获得了高饱和磁感应强度、低矫顽力、高磁导率和低铁芯损耗,使之展现出优越的软磁性能,并且已经有商业化成果问世。介绍了铁基软磁非晶合金和块状金属玻璃的发展概况、归纳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块状非晶论文参考文献

[1].梁萌.激光喷丸与退火处理对Zr基块状非晶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8

[2].韩烨,朱胜利,井上明久.铁基软磁非晶合金和块状金属玻璃的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16

[3].费义鹍.超声辅助Sn于Zr_(55)Cu_(30)Al_(10)Ni_5块状非晶表面润湿及层间金属化合物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4].耿岩,苏亚坤,张海峰,祁阳.Fe-B-Nb-Er块状非晶合金的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研究[J].材料与冶金学报.2013

[5].马国峰,傅鸿博,贺春林.无钎焊料与Zr基块状非晶合金的润湿行为[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6].王叁新.块状非晶合金平面变压器研究与设计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

[7].于朋.CuZrAlNb系块状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及晶化行为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

[8].马国峰,张波,张海峰,胡壮麒.In-Sn熔体合金与CuZr基块状非晶合金界面生长动力学(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2

[9].于朋,寇生中,赵燕春,姚建忠,高凯雄.结构弛豫对Cu_(36)Zr_(48)Ag_8Al_8块状非晶合金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12

[10].李元元,杨超,李小强,陈友.放电等离子烧结-非晶晶化法合成钛基块状非晶复合材料[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1

论文知识图

铸造块状非晶试样断裂后典型的...塑性变形过程中,铸造块状非晶...铸造块状非晶试样断面显微形貌...不同应变率下Zr基块状非晶的应...铸造块状非晶试样的局部断裂部...块状非晶过冷液相区断裂形貌

标签:;  ;  ;  ;  ;  ;  ;  

块状非晶论文_梁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