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对临床教学的影响

循证医学对临床教学的影响

一、循证医学对临床教学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闫宇,王珂,周灿,周瑜辉,任予[1](2021)在《“循证医学”理念在乳腺疾病专科化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文中认为乳腺疾病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严重影响着妇女的身心健康。随着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公布,临床对乳腺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入,并且对疾病的诊治逐渐走向规范化和精准化。循证医学是重证据的医学科学,以患者是否临床获益为诊治的直接标准,用真实的生存获益数据指导临床如何实施诊治。目前乳腺癌诊治指南和乳腺癌专家共识均源于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所以当今乳腺疾病的诊治完全建立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之上。但是目前,在乳腺专科化医师的教学培养中,仍延续既往重概念和重机制的传统教学模式,循证医学理念渗透极少,导致学生所学非所用,严重制约了乳腺专科医师的成长。本科室将临床实践与临床教学高度结合,通过病例讨论、多学科诊疗(MDT)、参与多中心临床研究等的方式探索培养具有循证医学理念的乳腺专科化医师,使其能够及早适应当前乳腺疾病诊治的新理念,为乳腺疾病诊治的规范化和精准化提供人才保障。

甘亚[2](2020)在《“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2017年10月,“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弘扬了大健康和大医学的健康理念,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发展方向,丰富和完善现代医学的内涵。为深入贯彻落实“双一流”高校建设战略,培养世界一流医学人才,我国医学院校应主动对接健康中国战略的发展,从关注个体健康转向关注群体健康,从关注疾病治疗到关注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维护,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因此,加快高质量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满足健康中国的人才需求,对于健康中国的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健康中国”战略为背景,以提高临床医学生培养质量为出发点,研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并提出优化策略,力求为优化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过程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比较法、案例研究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从健康中国视角出发,研究美国一流大学医学人才培养的特点;剖析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等各环节要素,进一步揭示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的新内涵,明确临床医学本科生需要具备的职业态度、医学技能、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等;其次,通过专家访谈法了解医学教育领域专家对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得出“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和考核形式等方面的优化策略。研究步骤及结果第一章是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通过对临床医学教育现状和改革措施的分析,明确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对健康中国、临床医学本科生、优化策略等进行核心概念界定,提出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二章是研究美国一流大学医学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从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对美国6所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一流医学院人才培养进行全面的剖析,总结了美国医学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结合美国一流大学医学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为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启示。第三章是国内高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案例研究。通过对10所双一流高校的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案例研究,展示了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培养现状和特点,分析与“健康中国”战略对医学人才需求的差距,最后提出在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改进。第四章是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定性研究。通过对15名临床医学领域的专家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优化措施方面进行专家深入访谈。归纳概括基于健康中国的背景理念,探讨对临床医学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并提出对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的观点和建议。第五章是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从健康战略发展需求出发,构建以大健康为理念的教学模式。在培养目标上,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推进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课程、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整合课程、临床思维与实践课程、人文素养与社会科学课程、素质拓展与创新课程五大课程模块的构建,加强学生预防意识、群体健康维护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以问题为中心、小组讨论、基于案例学习、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考核评价方面,丰富考核形式,促进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评价体系。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各要素的优化研究,为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提供现实参考。研究结论本研究从“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出发,立足于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发展需求,提出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考核评价等方面的优化策略,为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和管理参考,丰富我国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和理论。

栾嘉[3](2020)在《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经过几十年高速经济发展,中国开始拓展国家发展战略,把卫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卫生与健康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并对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创新提出了新要求。科学的医学研究成果是临床决策的指南,也是国家制定卫生政策的依据。作为记载、传播医学科技信息的主要载体,医学科技期刊承载着为各类医疗卫生决策提供证据的重任。然而,我国至今处于临床医学研究证据的“进口国”地位,多年来我国的临床指南主要参照欧美国家的指南或研究结果;我国的临床医学研究的学术影响力与欧美国家相比总体处于较低的水平,中文医学期刊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的质量一直未能获得国际业界的广泛认可。针对于此,本研究旨在对我国医学期刊近年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深入查找并证实我国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聚焦医学期刊编辑部,探讨我国临床研究论文整体质量控制对策。首先,从论文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概念内涵的描述出发,梳理文献,结合专家访谈,对“临床研究论文质量”以及“影响因素”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进一步界定“临床研究论文质量”“质量评价”与“质量影响因素”的概念并丰富其内涵。其次,采用“滚雪球法”抽取中文医学期刊近年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229篇,以研究注册率、伦理审查率、前瞻性研究患者知情同意等数据评价其伦理;以该篇论文发表之前国内同类研究论文篇数评估其创新性;以“国际医学报告清单”评估其报告质量;“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评估其方法学质量并评价其证据强度。结果显示:中文医学期刊近年发表了大量单中心(97.38%)、小样本(单组≤100例占77.3%)、纯阳性结果(99.22%)、高重复性(国内同类研究>10篇占37.11%)、低质量(报告率≤50%占85.15%,高偏倚风险论文占44.10%)的临床研究论文;研究注册率(3.06%)和伦理审查率(16.95%)均低;研究的真实性和严谨性均不可考。再次,结合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田野调查等方式募集、筛选中文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自行设计问卷,对纳入评估的229篇临床研究论文的作者、编辑部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模型显示:作者因素方面,专业阶层(学历、职称)对论文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弱,而作者科学思维、科研方法学水平、对论文质量有较强的正向影响。机构环境方面,科研政策和组织监管均对论文质量有正向影响;科研资源既能直接对论文质量发挥正向影响,也能通过作用于科研政策和组织监管间接影响论文质量。编辑部(编辑)因素方面,编辑的专业能力、期刊管理水平、审稿人水平均对论文质量有正向影响;格式标准化要求对论文质量有负向影响。最后,采用析因设计证实以上可能因素对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作者与研究机构相关的23项可能影响因素里仅伦理审查1项与论文综合质量相关(χ2=11.075,P=0.010);在编辑部与编辑相关的18项可能因素中,编辑是否具有医学专业背景(χ2=21.533,P=0.000)、医学编辑的统计学水平(t=2.221,P=0.028)、编辑工作时间和精力用于版面形式消耗(t=-3.064,P=0.002)与期刊是否为核心期刊(χ2=4.714,P=0.034)等4项与论文质量显着相关。研究证明:期刊编辑部及编辑相关因素是国内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本研究结果,为控制我国医学临床研究论文质量,针对我国医学期刊编辑部管理构架提出:医学编辑必须具有医学相关专业背景,按照发展要求满足医学编辑数量并进行功能性分工,向学术型方向培养医学编辑等举措建议。针对编辑部审定稿流程提出:中文医学期刊亟待统一临床研究论文录用的基本标准,严格实行临床研究注册制度,复核研究的伦理审查,加强临床研究国际规范、评价工具以及报告清单的认知普及,注明利益冲突以及允许发表阴性结果等举措建议。针对医学编辑的职能拓展提出:医学编辑应在执行论文发表准入标准的同时做好作者教育,并为审稿人提供详细的审稿标准及必要的相关培训等举措建议。从而令中文医学期刊能够严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出口”关,真正服务于“健康中国”。

李忠彦[4](2020)在《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了解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现状,本研究以某综合性大学五年级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一般人口学特征、在校培养状况及实习医院的培养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分析存在问题并为医学院校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同时为医院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评估考核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问卷调查,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向某综合性大学五年级医学生发放问卷393份,共回收问卷370份,其中有效问卷351份,有效回收率为89.31%,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人口学特征、在校培养状况及实习医院的培养)和《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评价表》两个部分。利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双人录入,使用SPSS 24.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检验水准取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次调查的351名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得分为(70.74?9.90)分,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得分在80-100分即非常好水平的有66(18.80%)人,得分在60-80分即较好水平的有239人(68.09%)人,得分在40-60分即一般水平的有46(13.11%)人,得分在40分以下的人数为0(0%)人。临床思维能力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系统性思维能力(34.35?4.64)分、批判性思维能力(19.04?2.77)分、循证性思维能力(17.36?4.05)分。2.临床思维能力各维度各条目中得分靠前的五个条目依次是“寻求真相(3.98?0.74)分”、“基础与临床知识掌握程度,对临床症状体征的辨识程度的能力(3.86?0.80)分”、“辅助检查利用度(3.84?0.79)分”、“思想开放(3.83?0.79)分”、“求知欲(3.80?0.79)分”,得分靠后的五个条目依次是“根据现有的循证评判标准,对所查阅的文献、证据质量进行严格的评价的能力(2.89?1.01)分”、“使用循证医学的数据库和互联网进行检索信息和证据的能力(2.90?1.02)分”、“科研能力(2.91?1.07)分”、“对循证医学的知晓度(2.96?1.01)分”、“将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或信息)与您的临床经验进行有效整合,使之适合用于临床的能力(3.03?1.08)分”。3.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性别、阅读医学文献的频次、对临床思维能力的了解度、对学校课堂教学老师的综合能力满意度、参加临床教学讲座的频次,对科室培养氛围满意度是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医学生在批判性思维能力维度上的影响因素分析: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得出,阅读医学文献的频次、对临床思维能力的了解度、对学校课堂教学老师的综合能力满意度,对科室培养氛围满意度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医学生在系统性思维能力维度上的影响因素分析: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得出,阅读医学文献的频次、对学校课堂教学老师的综合能力满意度、轮转的科室数量,参加临床教学讲座的频次是系统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医学生在循证性思维能力维度上的影响因素分析: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性别、阅读医学文献的频次,对学校课堂教学老师的综合能力满意度是循证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1.该校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临床思维能力各维度得分中系统性思维能力得分最高,循证性思维能力得分最低。2.临床思维能力评价量表中各维度各条目得分最高条目是“寻求真相能力”,得分最低条目是“根据现有的循证评判标准对所查阅的文献、证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的能力”。3.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有:阅读医学文献的频次、对学校课堂教学老师的综合能力满意度、参加临床教学讲座的频次、对科室培养氛围满意度、对临床思维能力的了解度、性别。

郭铁,詹小井,雷励,陈焱彬,陈钰梅[5](2019)在《循证医学与中医临床教学研究综述》文中指出循证医学教学是在高等医学教育中逐渐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与以往的教学模式有较大区别,经过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文章概述了循证医学的含义、在国内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循证医学引入临床学科教学的意义以及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杨柠溪[6](2019)在《方舟之帆:叙事医学的理论阐释及肿瘤科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次研究分为三部分内容:其一,叙事医学的理论阐释;其二,运用质性研究(叙事医学访谈),分析患者的疾病叙事;其三,运用定量研究,对叙事医学进行临床效果检验。这三部分内容穿插在全文中。在理论阐释部分,作者对叙事医学的历史演进进行了梳理,从哲学、文学、心理学、人类学、传播学、护理学阐释叙事医学的理论基础与跨学科融合。比较叙事医学相关领域的两位主要学者——丽塔·卡蓉和阿瑟·克莱曼的学术观点。并阐释叙事医学的三要素:关注、描述、信任;两个核心能力:共情能力、反思能力;五个叙事特征:时间性、独特性、因果关系/偶然性、主体间性、伦理性。定性研究部分以乳腺癌患者和肝癌肝移植患者为例,分析其文化叙事、社会关系叙事和哲学叙事,描述其真实的心理社会状态与生命境遇,挖掘患者在循证医学视野之外的身-心-社-灵的多元镜像,还原患者生死观、疾苦观、医疗观的嬗变。研究结果:在文化叙事方面,肝癌肝移植患者面临后移植困境,手术后他们感受到包括身体排异、心理排异、社会排异、文化排异的多重排异。他们的身体意识更加强烈,并形成与新身体观,将身体更加科学化、客观化。在社会关系叙事中,患者体验多重社会关系的转换与新的角色的体验,如在家庭中由照顾者变为被照顾者;社会角色因生病而转换,感受到温暖与隔离;患者的病人角色也不断深化。患者在生病后重建社会关系,拓展社会资本。他们面临伴侣关系的亲密与破裂;亲友关系的支持与疏远;同病相怜、相扶相依的病友关系;而因为与医生的不同视角,他们也感受到碰撞、依赖与支持并存的医患关系。在哲学叙事方面,患者面对灵性困境与需求,具体包括自我存在感、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追寻生命意义、宗教/文化信仰、爱与关怀和希望的困境与需求。他们也在经历病痛后完成身心的重塑,在疾苦中成长与彻悟。他们逐渐正视现实,调整自己身心状态;在创伤后成长,生死观、疾苦观、医疗观得以升华;他们获得恩宠与勇气,完成自我超越与自我实现。患者的叙事呈现了其罹患癌症后多重受苦经历,提示医务人员应关注疾病的人文病理,通过叙事医学完善医学的向度,构建医疗与照顾并重、治疗与抚慰兼具的更温暖的医学。定量研究部分验证叙事医学的临床效果,分为三个独立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叙事医学和医务人员共情能力对病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患者的人口学参数,调查患者T细胞亚群、炎症因子等血生化指标,及对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运用量表调查医者的共情能力。统计学方法:运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数据,运用SAS 9.4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描述性分析以M±SD表示,计数资料描述性分析以频数和构成比(n,%)表示。计量资料均满足方差齐性,于是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LSD检验、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根据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或者Spearman相关分析;运用卡方检验对构成比进行比较;采用Mplus7.1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之一是叙事医学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应用。将120位炎症性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人。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对三个治疗组分别进行基于叙事医学的健康教育、线上病人互助小组干预以及二者联合干预。相比对照组,叙事医学组和线上病人互助小组患者的抑郁、关节疼痛、IBS症状更轻,睡眠效率更高,血清促炎子更低。联合干预组对上述指标的积极影响更为显着。因此,叙事医学在炎症性肠病患者身心健康中的积极作用被证实。研究之二是护士共情能力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痛苦和益处发现的影响。对360位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痛苦和益处发现及其护士的共情能力进行调查,分析患者心理健康与护士共情能力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均衡其他情况的条件下,护士共情得分每增加1分,患者心理痛苦减少0.01分,益处发现增加0.14分。在这个研究中肿瘤科护士共情能力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痛苦和益处发现的影响被证实。研究之三是医生共情能力对前列腺癌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探讨自我效能、病耻感和焦虑的中介作用。在入院时、14天后和3个月后对175位患者的自我效能、病耻感、焦虑、T细胞亚群进行测量,患者入院时测量其医生的共情能力。在分析上述变量的关系后,证实了患者的病耻感、自我效能感和焦虑感在医生的共情能力对患者NK亚群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上述研究提示医务人员应注重自身的叙事和共情能力,这有助于提升病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基于上述研究,对叙事医学介入临床进行反思。归纳平行病历写作和交换日志与叙事医学介入的路径,指出临床医学人文的现实困境,提出叙事医学的视域盲区及发展方向。并总结叙事医学的临床意义:1.开拓了全人疗愈的新格局;2.推进技术-人文二元医疗和循证-叙事医学双轨模式;3.助力推进医患共同决策机制的形成;4.助力应对临床困境,建构临床哲学;5.弥合医患分歧,帮助建立医患互信;6.拓宽健康教育的界面与内涵;7.启发患者对生死的思考和灵性需求;8.抚慰、陪伴与见证是最温暖的生命关照。

王旭,刘水云[7](2019)在《循证医学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成效研究——以北京某三甲医院临床见习教学效果为例》文中指出临床见习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培养临床思维和学习临床技能的重要手段。循证医学既是一种新兴的医学研究模式,也是一种临床学习方法,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临床见习教学对于改进医学院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丰富见习学生的临床操作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北京某三甲医院的临床实习生进行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发现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临床见习中的教学效果显着,且有助于培养临床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临床医学生对临床工作和医学研究的兴趣。

刘雅莉,刘广芝,徐志伟,张怡侬,赵琼蕊,贾忍[8](2019)在《河南省循证医学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河南省循证医学目前发展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提高循证决策的手段。方法设计调查表,了解医务人员对循证医学的认识;组织相关专家对河南省临床研究论文及课题申报书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从而分析现有研究水平,找出存在的问题。结果通过建立循证医学资源数据库、举办循证医学培训班,探索建立了省级、院级、科级临床流行病学学习体系;研究了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类临床研究的评价标准,对河南省循证医学的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结论了解河南省循证医学的的发展水平,建立专循证医学资源平台和专家团队,培养师资力量,对临循证医学的推广和临床医务人员医疗决策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张鹏,高静,叶熊,蔡巧玲[9](2018)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循证医学思维方法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利用文献综述、研究法,分析了存在于当前临床医学教育问题,以及在在国内外医学领域的发展状况,阐述了应用循证医学思维方法的优势特色,结果发现,将循证医学思维方法应用于临床医学教育中,可以实现对于其教育积极及主动性,便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学生增加对医学知识的兴趣度。所以在进行临床医学教育时,应当充分利用循证医学思维方法,便于获得在临床教育中推广应用,获得内容及方法上新的变革,增加对医学知识的兴趣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赵素英,张建秀[10](2017)在《浅谈循证医学与医学临床教育的关系》文中认为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21世纪临床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核心思想是在医疗决策中将临床证据、个人经验与病人的实际情况和意愿三者相结合。循证医学思想对临床医学教育观念和医学教育方式的转变有极大地促进,其必将对临床科研、教学和医疗的实践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并推动了21世纪临床医学的发展变革。循证医学的提出对临床医生的医疗实践工作划定了新的方向和标准,但同样也给一直以经验医学为指导思想并实施行动的临床医生带来了迷茫与困惑,尤其是对临床教学医院的临床医生如何在加强自身的循证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依然做好医院的教学工作,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将在以循证医学教育实践为基础,来探讨了这一相关问题。

二、循证医学对临床教学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循证医学对临床教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循证医学”理念在乳腺疾病专科化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乳腺疾病专科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乳腺疾病与循证医学的关系
3 循证医学理念在乳腺疾病临床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3.1 在病例讨论中的实践
    3.2 乳腺癌MDT讨论中的实践
    3.3 参与国内或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
4 展望

(2)“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基本概念界定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美国一流大学医学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
    2.1 研究目的和方法
    2.2 研究结果
    2.3 讨论与启示
第三章 国内高校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案例研究
    3.1 研究目的和方法
    3.2 研究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定性研究
    4.1 研究目的和方法
    4.2 定性研究的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研究
    5.1 指导思想
    5.2 优化原则
    5.3 优化思路
    5.4 优化策略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专家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控制相关理论研究
    2.1 临床研究的定义
    2.2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评价概念辨析
    2.3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概念辨析
    2.4 本研究涉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概念及其评价方式
    2.5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控制的概念辨析
    2.6 小结
第3章 中文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现况的抽样调查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我国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质性访谈
    4.1 访谈目的
    4.2 访谈设计
    4.3 访谈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中文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3 研究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第6章 我国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建立及作用机理阐释
    6.1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6.2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探索性因子分析
    6.3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验证性因子分析
    6.4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及修正
    6.5 修正后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系数分析
    6.6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关系及机理探讨
    6.7 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
    7.1 研究结论
    7.2 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控制对策
    7.3 本研究的创新点
    7.4 本研究的局限性
    7.5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调研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统计分析法
第3章 结果
    3.1 医学生的一般资料情况
        3.1.1 医学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情况
        3.1.2 医学生选择临床医学专业的原因及对临床思维能力的了解程度
        3.1.3 医学生在学校接受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情况
        3.1.4 医学生在医院实习接受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情况
    3.2 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各维度各条目得分情况
        3.2.1 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得分情况
        3.2.2 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各维度得分情况
        3.2.3 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各维度各条目具体得分情况
    3.3 不同特征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3.3.1 性别
        3.3.2 年龄
        3.3.3 父亲学历
        3.3.4 母亲学历
        3.3.5 亲属从事临床医学相关专业
        3.3.6 选择临床医学专业的原因
        3.3.7 学制
        3.3.8 对临床思维能力的了解程度
        3.3.9 临床思维能力的需要程度
        3.3.10 学习成绩
        3.3.11 阅读医学文献的频次
        3.3.12 每天的学习时间
        3.3.13 临床思维能力相关课程
        3.3.14 兴趣小组或者其他相关活动
        3.3.15 临床教学形式
        3.3.16 临床教学形式对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
        3.3.17 课堂教学老师的综合能力的满意程度
        3.3.18 实习时长
        3.3.19 轮转科室数量
        3.3.20 科室学习内容
        3.3.21 参加教学查房的频次
        3.3.22 参加病例讨论的频次
        3.3.23 参加临床教学讲座的频次
        3.3.24 接触到病人的病例、体格检查等资料的频次
        3.3.25 带教老师对您书写病例的指导频次
        3.3.26 带教老师对病例记录书写的满意程度
        3.3.27 对实习带教老师综合能力的满意程度
        3.3.28 对所轮转过的科室培养氛围满意程度
    3.4 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4.1 医学生一般资料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影响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3.4.2 医学生一般资料对批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3.4.3 医学生一般资料对系统性思维能力影响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3.4.4 医学生一般资料对循证性思维能力影响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现状
    4.2 医学生一般资料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
    4.3 对策与建议
        4.3.1 提高对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视
        4.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4.3.3 建立科学规范的临床思维能力评价体系
        4.3.4 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教学模式相结合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循证医学与中医临床教学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循证医学的含义
2 循证医学在中医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展
3 循证医学引入临床教学的意义
4 循证医学在中医临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4.1 带教老师缺乏专业培训
    4.2 理论研究多于实践
5 临床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思维的优点
6 内科教学中循证医学皀应用策略
    6.1 提出临床实践
    6.2 寻找解决问题的依据
    6.3 科学证据的评价
7 结语

(6)方舟之帆:叙事医学的理论阐释及肿瘤科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背景
        1.3.1 疾病谱与医学模式的转变
        1.3.2 叙事医学的创生与进展
        1.3.3 现代社会中人们精神生活的物化困境
        1.3.4 慢病时代的困境
    1.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质性研究方法
        2.2.2 叙事医学访谈与平行病历书写
        2.2.3 非参与式观察法
        2.2.4 问卷调查法
        2.2.5 临床数据收集
    2.3 资料分析
    2.4 质量控制
    2.5 伦理考量
第三章 叙事医学的理论阐释
    3.1 叙事医学的历史演进
    3.2 叙事医学的理论基础与跨学科融合
        3.2.1 叙事医学与哲学
        3.2.2 叙事医学与文学
        3.2.3 叙事医学与心理学
        3.2.4 叙事医学与人类学
        3.2.5 叙事医学与传播学
        3.2.6 叙事医学与护理学
    3.3 叙事医学的主要学术观点比较
    3.4 叙事医学理论的关键点
        3.4.1 叙事医学的要素
        3.4.2 叙事医学的核心叙事能力
        3.4.3 医学的叙事特征
第四章 文化叙事:疾病的人文病理
    4.1 疾病的人文病理
    4.2 肝癌肝移植患者:直面后移植困境
        4.2.1 五味杂陈:面临多重排异
        4.2.2 矛盾的身体:身体意识与新身体观的形成
第五章 社会关系叙事:生命的对话与人间冷暖
    5.1 角色转换:多重社会角色的新体验
        5.1.1 家庭:面对角色转换
        5.1.2 社会:温暖与隔离
        5.1.3 医院:逐渐深化的病人身份
    5.2 冷暖自知:重建社会关系,拓展社会资本
        5.2.1 伴侣关系:亲密与破裂
        5.2.2 亲友关系:支持与疏远
        5.2.3 病友关系:同病相怜,相扶相依
        5.2.4 医患关系:不同视角下的碰撞、依赖与支持
第六章 哲学叙事:生死爱痛的彻悟
    6.1 无措的身体:灵性困境与需求
    6.2 重塑的身体:在疾苦中成长与彻悟
        6.2.1 正视现实:身体的自我重塑
        6.2.2 创伤后成长:生死观、疾苦观、医疗观的澄澈
        6.2.3 恩宠与勇气:自我超越与自我实现
第七章 叙事医学介入临床:实践与反思
    7.1 反思性写作:叙事医学的临床实践
        7.1.1 平行病历
        7.1.2 交换日志
    7.2 临床医学人文的现实困境
    7.3 叙事医学的视域盲区及发展方向
第八章 叙事医学的临床意义
    8.1 开拓了全人疗愈的新格局
    8.2 推进技术-人文二元医疗和循证-叙事医学双轨模式
    8.3 助力推进医患共同决策机制的形成
    8.4 助力应对临床困境,建构临床哲学
    8.5 弥合医患分歧,帮助建立医患互信
    8.6 拓宽健康教育的界面与内涵
    8.7 启发患者对生死的思考和灵性需求
    8.8 抚慰、陪伴与见证是最温暖的生命关照
第九章 :叙事医学与医患共情的临床验证
    9.1 护士共情能力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痛苦和益处发现的影响
    9.2 医生共情能力对前列腺癌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
    9.3 叙事医学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应用
第十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10.1 结语
    10.2 研究的创新性
    10.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7)循证医学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成效研究——以北京某三甲医院临床见习教学效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分组
    2.3 研究方案
    2.4 教学效果评估
3 研究结果
    3.1 教学成效
    3.2 学生感知调查
4 讨论
    4.1 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临床见习中的教学效果显着
    4.2 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临床医学生的综合能力
    4.3 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临床工作和医学研究的兴趣

(8)河南省循证医学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设计调查表
        1.2.2 探索发展对策
        1.2.3 组织专业培训
        1.2.4 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及评价指标
        1.2.5 质量控制
        1.2.6 数据分析计划
2 结 果
    2.1 循证医学的认知和实践情况
    2.2 循证医学研究证据的质量
    2.3 促进循证医学发展的探索
3 今后推进河南省循证医学发展的工作设想
    3.1 加强同中国循证医学中心的合作, 积极寻求支持与帮助
    3.2 积极举办循证医学学术会议及专题讲座
    3.3 继续申请课题, 争取经费支持
    3.4 提高对循证医学重要性的认识, 探索适合我省循证医学发展的模式

(9)临床医学教育中循证医学思维方法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医学领域中循证医学的发展
    1.1 在国内医学领域发展
    1.2 在国外医学领域发展
    1.3 循证医学与传统经验医学模式的区别
    1.4 加强对学生进行循证医学教育的必要性
2 临床医学教育在当前阶段存在问题
    2.1 医学教学方法滞后
    2.2 滞后的教学观念
    2.3 不合适的教学内容
3 医学教育模式受循证医学的影响
    3.1 可促进教育方法及内容的改革
    3.2 促进教育观念更新
4 循证医学思维方法应用于临床医学教育的优势
5 用循证医学思想应用于医学教育中的问题
    5.1 教师教学观念滞后
    5.2 临床医学教学方法滞后
    5.3 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
6 临床医学教育效果提升措施
    6.1 创新教育观念
    6.2 教育团队的专业素质提升
    6.3 提高教学的信息化
    6.4 完善的教学监督体系的建立

(10)浅谈循证医学与医学临床教育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传统临床医学教育模式的缺陷
3 面临挑战
    3.1 全球面临的挑战
    3.2 信息时代的挑战
    3.3 知识更新的挑战
4 如何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思想
5 循证医学教育理论在临床教学医院的应用效果评价
    5.1 评价方法
    5.2 评价结果的分析
        5.2.1循证医学教育培训前, 临床医生对其了解情况
6 结论

四、循证医学对临床教学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循证医学”理念在乳腺疾病专科化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闫宇,王珂,周灿,周瑜辉,任予.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03)
  • [2]“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研究[D]. 甘亚.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7)
  • [3]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对策研究[D]. 栾嘉.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
  • [4]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李忠彦. 吉林大学, 2020(08)
  • [5]循证医学与中医临床教学研究综述[J]. 郭铁,詹小井,雷励,陈焱彬,陈钰梅. 中医临床研究, 2019(23)
  • [6]方舟之帆:叙事医学的理论阐释及肿瘤科实践[D]. 杨柠溪. 武汉大学, 2019(06)
  • [7]循证医学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成效研究——以北京某三甲医院临床见习教学效果为例[J]. 王旭,刘水云. 医学教育管理, 2019(02)
  • [8]河南省循证医学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刘雅莉,刘广芝,徐志伟,张怡侬,赵琼蕊,贾忍. 医药论坛杂志, 2019(01)
  • [9]临床医学教育中循证医学思维方法的应用研究[J]. 张鹏,高静,叶熊,蔡巧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28)
  • [10]浅谈循证医学与医学临床教育的关系[J]. 赵素英,张建秀.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7(S1)

标签:;  ;  ;  ;  ;  

循证医学对临床教学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