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死亡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老年人,70岁及以上,死亡分析,临终救治方式
死亡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刘丽,程晓玲,李婧婧,张铁梅,杜凤和[1](2019)在《70岁及以上老年住院死亡患者疾病特点及临终救治方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70岁及以上老年住院死亡患者的疾病构成、死亡年龄和季节分布、死亡原因及临终救治方式,为老年人群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治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综合内科77例年龄≥70岁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7例死亡患者中,存在3种及以上内科慢性疾病者占74.0%;死亡人数最多的年龄段为80~89岁,共43例(55.8%);死亡人数最多的季节为冬、春季,分别为24例(31.1%)和21例(27.3%);前3位死因依次为肺部感染(48.1%)、恶性肿瘤(28.5%)和心血管疾病(14.2%)。进一步分析显示,80岁以下患者的首位死因为恶性肿瘤(71.4%),而80岁及以上患者的首位死因为肺部感染(57.1%)。仅13.0%的患者临终选择有创抢救,87.0%的患者放弃有创救治而选择临终关怀。结论在70岁及以上综合内科老年住院死亡患者中,多病共存比较常见,肺部感染和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死因,80岁为界的上下不同年龄段的老年患者的首位死因不同,临终放弃有创救治比较普遍。(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刊》期刊2019年10期)
潘纩,Ismail,M.O.Abukhousa,王艺东[2](2019)在《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焦亡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死亡包括程序性死亡及坏死,而程序性死亡中新型的细胞死亡方式——焦亡被发现,更新了人们对细胞死亡的认识。近年来,细胞焦亡机制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研究显示Gasdermin家族蛋白是焦亡的直接执行者,其中重要成员Gasdermin D和Gasdermin E的上游信号蛋白也基本明确。细胞焦亡时,Gasdermin蛋白N端域插入细胞膜形成孔道,导致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外渗,并释放IL-1β和IL-18。焦亡作为区别于凋亡的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具有诱导炎性反应的特征。因此深入研究焦亡在疾病中的作用与机制,对阐明炎性相关疾病的机制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焦亡的发现、焦亡通路的信号蛋白及在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09期)
徐会青,何龙,陈鹏,杨宏伟[3](2018)在《不同动脉吻合方式对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移植肾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进行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CD)供肾移植时,选择髂内动脉或髂外动脉吻合方式对肾功能及血液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尿毒症行DCD供肾移植术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动脉吻合方式将患者分为髂内动脉端端吻合组(A组,n=41)和髂外动脉端侧吻合组(B组,n=62)。两组患者术后应用抗排斥药物方案相同。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肾功能(血肌酐水平)、彩色多普勒肾血流参数(肾动脉内径,主肾动脉、段动脉及大叶间动脉收缩期血液峰值流速、舒张期末血液流速及血管阻力指数)。结果两组患者的血肌酐水平,肾动脉内径,主肾动脉、段动脉及大叶间动脉收缩期血液峰值流速、舒张期末血液流速及血管阻力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肾移植动脉重建选择髂内外动脉对DCD供肾移植肾功能及血液灌注情况均无明显影响,动脉吻合方式选择可视情况而定。(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郭琳[4](2018)在《分娩方式影响小鼠脑围产期神经细胞死亡》一文中研究指出剖腹产在美国约占30%,在其他国家则高达50%。虽然剖腹产可以拯救生命,但是剖腹产的选择速度大大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人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剖腹产可能会导致一些与健康相关的后果。例如,剖腹产出生的孩子患代谢和免疫相关疾病的风险更大,包括2型糖尿病、哮喘、乳糜泻和肥胖。近期,《PNAS》杂志一项新研究表明,(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8年21期)
徐会青,杨宏伟,陈鹏,何龙[5](2018)在《术前不同透析方式对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早期肾功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术前选择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两种不同方式对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CD)肾移植早期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尿毒症行DCD肾移植术且术前进行透析的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透析方式将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n=38)和腹膜透析组(n=21)。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透析时间、肾功能恢复正常(肌酐<133μmol/L)的时间及血肌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透析时间,肾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前、术后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DCD肾移植术前选择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对肾功能早期的恢复无明显影响,术前透析方式选择可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曹富美,姜艳菊[6](2018)在《海子死亡诗歌的叙述方式——兼论海子诗歌的精神世界及其诗歌追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海子的抒情诗及长诗的部分篇幅中存在着数量不少的一类诗歌——抒写死亡的诗歌。在这类诗歌中,海子以独特的诗歌语言和原创的诗歌意象,运用多种叙述方式描述着"我"的死亡方式及其死状。这种"在场"的叙述者、体验者或聆听者以及预述的叙述方式似乎都在为诗人最终选择以极端方式的离去做着生命逝去前的铺垫。主要从海子的诗歌精神及其诗歌理想与追求出发,探索其诗歌中或隐或明的死亡情结表述,并从其一系列死亡诗歌中剥离出其预设的种种自杀方式,从叙事学的角度,探讨海子死亡诗歌中蕴含的强烈而丰富的悲剧意识和浓厚沉重的死亡气息以及其对死亡的叙述方式。(本文来源于《保山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彭军[7](2018)在《铁坏死: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死亡的一种新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铁坏死是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受到细胞内多条信号通路严密调节,包括铁稳态调节途径、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体途径和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途径等。虽然有证据表明铁坏死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但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如铁坏死主要发生在缺血/再灌注的哪个阶段?铁坏死的发生是否必须有铁离子参与?阐明铁坏死的发生过程和机制对于寻找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新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动脉硬化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王涛,王海久,王志鑫,任利,任宾[8](2018)在《肝脏疾病细胞死亡方式及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死亡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或病理现象,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个系统,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在对坏死、凋亡两种传统细胞死亡机制认识加深的同时,发现坏死性凋亡、焦亡、自噬、铁死亡等多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并发现其与多种肝脏疾病关系密切。现已证实,在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肝脏肿瘤等肝脏疾病中存在上述多种细胞死亡方式,他们相互影响,共同调控疾病的发生与转归,对揭示肝脏疾病致病机理、炎症性免疫反应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8年25期)
孙玉学[9](2018)在《小檗碱诱导胶质瘤死亡方式及其干扰脂肪酸代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胶质瘤发病率大约占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70%,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期,尽管患胶质瘤病人接受了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及其高代谢对凋亡的抗性导致患者预后较差,因此探索通过调控胶质瘤代谢诱导胶质瘤发生非凋亡方式死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研究显示,肿瘤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脂类物质过多合成及利用,脂类物质对肿瘤进行生物合成及细胞增殖具有重要作用;胶质瘤脂肪酸合成酶明显增加,与胶质瘤WHO分级呈正相关,抑制胶质瘤脂肪酸合成能有效抑制胶质瘤增殖。探索抑制胶质瘤脂肪酸合成药物成为治疗胶质瘤的有效手段。胀亡是一种非经典的死亡方式,主要表现为细胞浆内大量空泡,细胞膜出泡及细胞核溶解,与细胞内ATP快速下降及线粒体损伤具有密切相关性,其形态学特征不同于细胞凋亡,胀亡作为一种杀死癌细胞的新策略正在被积极探索。文献报道天然化合物如青蒿素、澳洲茄边碱及合成抗生素铜硫甲酰素能够有效通过胀亡这种死亡方式诱导肿瘤死亡。小檗碱是从中药黄连中分离的一种季铵生物碱,在中国被用于治疗肠道感染数百年,同时发现小檗碱具有抗肿瘤作用。另外发现小檗碱具有调控血糖、血脂作用,而糖、脂类等物质在线粒体中进行氧化高效提供ATP对胶质瘤的生存发挥巨大作用。目前为止,小檗碱是否能诱发胶质瘤发生胀亡及降低胶质瘤脂肪酸合成尚不明确,因此我们分别应用胶质瘤细胞及胶质瘤细胞体内成瘤内模型探索小檗碱对胶质瘤的抑制作用。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小檗碱诱导胶质瘤死亡方式及其对胶质瘤脂肪酸合成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其作用分子机制。方法:MTT检测药物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相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死亡形式、自噬双标腺病毒(Ad-m CherryGFP-LC3B)感染标记细胞检测细胞自噬、线粒体染色观察线粒体形态学变化、seahorse检测细胞线粒体耗氧量及糖酵解及细胞代谢状态等代谢改变,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相关蛋白变化细胞克隆实验观察小檗碱对胶质瘤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胶质瘤迁移及侵袭,质谱法及磷脂染色法检测细胞脂类变化,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PI3K/AKT/SREBP1/FASN信号通路蛋白变化。结果:1.MTT显示小檗碱显着降低细胞存活率,呈时间依赖性及浓度依赖性,胶质瘤细胞呈胀亡样死亡,细胞内出现大量空泡,细胞膜出泡,流氏细胞学检测细胞死亡细胞PI+,seahorse检测细胞OCR减少,转向糖酵解产ATP,ATP产量急剧下降,细胞及线粒体ERK蛋白活性下降。2.小檗碱导致胶质瘤细胞内ROS升高,GSH及NADPH显着下降(P<0.05),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应用NAC清除ROS不能有效提高胶质瘤生存率(P<0.05),也不能提高胶质瘤ATP生成。3.小檗碱抑制胶质瘤细胞克隆形成具有浓度依赖性,显着抑制胶质瘤侵袭及迁移能力(P<0.05),同时细胞内脂肪酸,磷脂显着下降,磷酸化PI3K和磷酸化AKT蛋白显着下调,SREBP1活性成分及FASN表达下调。结论:1.小檗碱通过抑制线粒体ERK蛋白抑制线粒体有氧呼吸供能,使细胞内ATP产能下降,出现ATP快速耗竭,导致胶质瘤细胞以胀亡方式死亡。2.小檗碱导致胶质瘤抗氧化能力下降。3.小檗碱通过下调PI3K/AKT/SREBP1/FASN下调胶质瘤脂肪酸合成,从而抑制胶质瘤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高玮男,张雪双,孙连坤,于春艳,刘亚男[10](2018)在《SAS诱导氧化应激时人卵巢癌顺铂敏感细胞与耐药细胞死亡方式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柳氮磺吡啶(Sulfalsalazine,SAS)诱导氧化应激,探讨卵巢癌非耐药细胞与耐药细胞死亡方式的差异。方法选用人卵巢癌顺铂敏感细胞SKOV3和顺铂耐药细胞SKOV3/DDP,实验分组为对照组(Con),SAS各剂量组。应用铁死亡抑制剂Fer-1,实验分组为对照组,SAS组,Fer-1组,Fer-1与SAS联合作用组。应用程序性坏死抑制剂Nec-1,实验分组为对照组,SAS组,Nec-1组,Nec-1与SAS联合作用组。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实时无标记细胞功能分析法(Real time cell analysis,RTCA)实时连续分析细胞生存率。结果在SAS诱导卵巢癌细胞死亡过程中,耐药与非耐药卵巢癌细胞对SAS的敏感性不同,与非耐药细胞比较,耐药细胞对SAS更耐受。应用铁死亡抑制剂Fer-1,MTT、RTCA法结果显示,与SAS组比较,SAS与Fer-1联合作用组,SKOV3细胞生存率没有变化(P>0.05);Fer-1与SAS联合作用仅在24h前,SKOV3/DDP细胞生存率增加(P<0.05),其生存率曲线高于SAS组。应用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抑制剂Nec-1,RTCA结果显示,Nec-1与SAS联合作用持续至36hSKOV3细胞生存率曲线低于SAS作用组的生存率曲线(P>0.05);而Nec-1与SAS联合作用SKOV3/DDP细胞生存率曲线高于SAS作用组的生存率曲线(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SAS作用0h比较,SAS作用不同时间点,SKOV3细胞磷酸化MLKL蛋白表达没有变化(P>0.05),而SKOV3/DDP细胞中SAS作用12h、24h时磷酸化MLKL蛋白表达增强(P<0.05)。结论两种细胞对SAS的敏感性不同,可能与敏感细胞和耐药细胞在SAS作用时发生的细胞死亡途径差异有关。耐药细胞在氧化应激持续不同时间时发生程序性坏死和铁死亡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8年04期)
死亡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细胞死亡包括程序性死亡及坏死,而程序性死亡中新型的细胞死亡方式——焦亡被发现,更新了人们对细胞死亡的认识。近年来,细胞焦亡机制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研究显示Gasdermin家族蛋白是焦亡的直接执行者,其中重要成员Gasdermin D和Gasdermin E的上游信号蛋白也基本明确。细胞焦亡时,Gasdermin蛋白N端域插入细胞膜形成孔道,导致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外渗,并释放IL-1β和IL-18。焦亡作为区别于凋亡的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具有诱导炎性反应的特征。因此深入研究焦亡在疾病中的作用与机制,对阐明炎性相关疾病的机制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焦亡的发现、焦亡通路的信号蛋白及在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死亡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丽,程晓玲,李婧婧,张铁梅,杜凤和.70岁及以上老年住院死亡患者疾病特点及临终救治方式分析[J].中国医刊.2019
[2].潘纩,Ismail,M.O.Abukhousa,王艺东.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焦亡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3].徐会青,何龙,陈鹏,杨宏伟.不同动脉吻合方式对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移植肾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8
[4].郭琳.分娩方式影响小鼠脑围产期神经细胞死亡[J].海南医学.2018
[5].徐会青,杨宏伟,陈鹏,何龙.术前不同透析方式对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早期肾功能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8
[6].曹富美,姜艳菊.海子死亡诗歌的叙述方式——兼论海子诗歌的精神世界及其诗歌追求[J].保山学院学报.2018
[7].彭军.铁坏死: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死亡的一种新方式[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8
[8].王涛,王海久,王志鑫,任利,任宾.肝脏疾病细胞死亡方式及其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8
[9].孙玉学.小檗碱诱导胶质瘤死亡方式及其干扰脂肪酸代谢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
[10].高玮男,张雪双,孙连坤,于春艳,刘亚男.SAS诱导氧化应激时人卵巢癌顺铂敏感细胞与耐药细胞死亡方式的差异[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