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数据模型论文-潘理虎,张朝伟,张英俊,陈立潮

实时数据模型论文-潘理虎,张朝伟,张英俊,陈立潮

导读:本文包含了实时数据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过程监控,时空对象,时空数据模型

实时数据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潘理虎,张朝伟,张英俊,陈立潮[1](2019)在《一种面向实时监测的煤矿安全时空数据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矿井下生产状况实时监测分析是实现煤矿事故或其它突发状况的预测和及时处置的前提,而监测对象的状态数据,以及对象间关系数据的记录、描述和视觉表达是实现实时监测分析的基础。在分析煤矿井下安全生产过程以及井下生产人员、设备、环境叁类时空对象的特点与叁者之间的关系基础上,给出了一个通用的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刻画了煤矿井下安全生产过程中不同生产要素的状态变化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基于该模型,开发了一个煤矿井下安全生产时空信息系统原型,并以位置关系为例,实现了煤矿井下安全生产时空对象的状态数据采集、数据存储管理、数据可视化,从而表明该模型可满足煤矿井下生产过程的实时观测、数据获取、存储管理、数据分析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高丽萍,徐晓芳[2](2019)在《大规模实时图形编辑中可交换复制数据模型一致性维护》一文中研究指出CRDT(交换复制数据类型)已经被提出作为协作文本编辑中的新的替代机制.但是,基于CRDT的实时图形编辑系统一致性维护方法系统在以前的文献中很少被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高效的CRDT算法,并且把图形之间的存在的位置条件的约束关系,用动态规则库标识,把图形操作分为基本操作和预定义关系操作,并且给出相关解决方案.该算法集成了智能和大规模协作的不同类型的图形操作.首先,该算法在交换复制模型框架下保证协同用户的收敛和维护操作意图.其次,基于CRDT的新颖的算法,维护实时协同编辑下共享图形文档的一致性并给出了实例证明以及合理的案例分析.第叁,理论上分析所提出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低于现有技术OT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第四,实验评估表明,该算法优于现有的OT算法.同时本文开发了Web平台下的在线协同图形编辑系统Co-Drawing,进一步验证了所写算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2019年07期)

庞华基,张源源,宋琳[3](2019)在《融合多种实时监测数据的雷电预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雷电预警的准确率和时效性,融合大气电场、闪电定位和天气雷达3种实时监测信息,建立雷电实时预警系统。首先,根据大气电场的变化规律,构建雷电预警模型;其次,分别设计这3种监测数据的预警算法,并选定合理的预警阈值;最后,采用信息靶向推送技术,将雷电预警信息精准发送到出现预警网格内的用户。结果表明:多种数据融合的预警模型,合理的预警阈值设置,系统全流程自动运行,并采用预警信息的靶向推送技术,能够改善雷电预警效果;经多次雷暴过程检验,该系统能够在闪电发生前5~30 min发出雷电预警。(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覃炜革[4](2019)在《通信网络中非规则控制故障数据模型研究及实时检测方法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通信网络中故障数据受控连贯性较差等问题,提出非规则控制故障数据模型及一种新型的实时检测方法。针对已提取的非规则故障数据分段特征,进行重构及诊断操作,并在控制故障参数的基础上,对通信网络的动态故障时间进行规整,完成通信网络中非规则控制故障数据模型的建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待检测故障数据的选取及处理,完成实时检测平滑指数的计算,并利用上述结果,完善模糊时间检测序列,实现新型实时检测方法的构建。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技术手段相比,应用非规则控制故障数据模型及新型实时检测方法后,顺向、逆向故障数据的受控连贯属性参数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邵优华,赖初荣,陈洪鹤,李昊垚[5](2018)在《基于GL Studio仿真模型的实时数据交互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船员对损管监控装置的操作能力,文中在船舶模拟训练系统中使用虚拟仪表仿真工具-GL Studio实现了损管控制台的高度仿真;同时在该系统中对GL Studio仿真模型构建外部数据通讯接口,使用基于UDP的实时数据交互技术与训练用监控系统数据服务建立通信,实现训练用数据的读、写与订阅功能。实践结果证明:监控软件能够实时接收外部发送的灾害信息并进行相应警报显示,用户能够实时观测灾害信息及操作反馈效果,在该训练场景下进行损管操作训练的船员能够获得更好的操作体验,更快地提高损管监控装置操作水平。(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陈益[6](2018)在《基于信息流模型和时滞电网稳定的智能电网实时数据加密最大延时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发展,工业控制系统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网络化控制系统(Networked Control System,NCS)应运而生,其主要标志就是在控制系统中引入了计算机网络,从而使得众多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主要功能部件能够通过网络相连接,相关的信号和数据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传输和交换,避免了点对点专线的铺设,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对关键数据的恶意篡改攻击,可能导致系统严重失控;面向网络性能和面向数据的协同攻击,将可能导致系统完全崩溃;而采用访问数字认证、数据加解密技术,则将延长数据传输和控制的实时性;加之网络通信中不可避免存在的传输延迟、数据包丢失等问题,网络化控制还难以在工业控制领域得到大规模的应用。显然,智能电网已具备了网络化控制的物质条件,但是一些最基础的应用理论研究仍很薄弱;本文尝试对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研究。首先,用于预测各类场景下信息流量分布以及重要数据传输延时特性的智能电网信息流模型地位特别重要,它既可作为智能电网通信系统设计的依据,又可以与交换机端口流量检测进行对比,从而可以进行流量异常甚至病毒攻击的预测或预警;再次它可以用于判断数据传输延时外增加数据加解密是否可行,因为数据加解密也需要时间。在对比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最为流行的叁种信息流模型上,本文以变电站通信系统为例,在网络演算链路汇流方法CPJ(network Calculus and transmission Path based Junction flow method)基础上,推导了智能电网信息流流量分布以及信息端到端时延的矩阵定义以及演算方法,形成了明确、详细的定量分析计算流程,并以实际案例进行了演算验证。其次,网络化控制本质是时滞控制系统。对于时滞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求解,目前学术界也在艰难探索中。对于智能电网而言,危害最大的信息攻击在于使电网失去稳定,因此通过电网稳定计算来研究智能电网信息安全措施,尤其是考虑数据传输与加工综合延时的数据加解密延时问题非常重要。基于时滞控制系统稳定性求解方法,以单机无穷大输电网为例,本文将其线性时滞化,然后对其进行小信号稳定分析,建立线性状态方程,依靠已建立的线性时滞稳定性计算模型进行迭代计算,设计相应的控制增益K,获得容许的最大延时参数;结合基于CPJ的信息端到端延时计算,与线性时滞电网最大延时的方法,即可为设计数据加密算法时所需要考虑的延时提供量化依据。(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01)

谭明,李鹭[7](2018)在《雷达实时数据的信息消费模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雷达数据采集、分发、应用模型、多源信息融合、图形可视化等方面对雷达数据进行信息消费全链条处理,基于目标驱动的开发每一个人机界面,极大的提升雷达探测系统的用户体验,将专业的雷达探测应用转换成上手即用的便捷监管手段,最大程度的发挥雷达系统的建设功效。(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8年04期)

费冬虎,李也白,陆生兵,凌红星[8](2017)在《基于电网实时数据模型的数据展示与分析平台》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实时数据库的技术特点,介绍了基于设备的电网实时数据模型的搭建流程.该系统利用所搭建的数据模型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检索,并将检索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展示,使运行人员能够快速了解系统的运行状态.(本文来源于《上海电力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汤小春,田凯飞[9](2017)在《基于语义模型的实时数据有效性保证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时数据的有效性与CPU处理能力是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中的一对矛盾,提高采样频率可以保证实时数据的有效性,但是会增加CPU负荷,降低系统的计算能力。首先,利用实时数据的语义特点建立数据的有效性模型;然后,通过在CPU空闲期间设置预调度任务,合理地利用数据有效性模型,设置新的有效性间隔和实时数据的更新事务的开始时间,减少CPU执行时间;最后,在棉花采摘锭的自转、公转及油压等参数上,对基于语义模型的实时数据有效性保证策略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减少15%左右的CPU负荷。(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7年12期)

付存勇,王俊骅[10](2017)在《基于监控数据的高速公路实时事故风险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高速公路事故发生率高居不下。同时,对于高速公路而言,其交通流检测器安装又较为普遍。因此研究如何深入挖掘交通流检测数据以实现对高速公路事故风险实时预测很有必要。基于美国加州2012年发生事故最多的4条高速公路I5,I10,I405和I15的全年事故数据和交通流数据,以病例对照基本思路选取事故组和对照组数据,选定交通流数据研究范围,并选用ADASYN算法处理不平衡数据集问题。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利用事故发生前10~40min内的事故地上游4个检测器、下游2个检测器的3种基本交通流数据构建高速公路实时事故风险模型,事故预测准确率可达到88.02%。选取重要性前十的变量作为事故重要诱导因素,对事故重要诱导因素进行调值,将调值后的测试集放入之前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分类预测,结果显示减少了41.82%的事故,故可认为利用事故重要诱导因素可进行事故先兆预警工作,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交通信息与安全》期刊2017年05期)

实时数据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CRDT(交换复制数据类型)已经被提出作为协作文本编辑中的新的替代机制.但是,基于CRDT的实时图形编辑系统一致性维护方法系统在以前的文献中很少被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高效的CRDT算法,并且把图形之间的存在的位置条件的约束关系,用动态规则库标识,把图形操作分为基本操作和预定义关系操作,并且给出相关解决方案.该算法集成了智能和大规模协作的不同类型的图形操作.首先,该算法在交换复制模型框架下保证协同用户的收敛和维护操作意图.其次,基于CRDT的新颖的算法,维护实时协同编辑下共享图形文档的一致性并给出了实例证明以及合理的案例分析.第叁,理论上分析所提出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低于现有技术OT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第四,实验评估表明,该算法优于现有的OT算法.同时本文开发了Web平台下的在线协同图形编辑系统Co-Drawing,进一步验证了所写算法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实时数据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潘理虎,张朝伟,张英俊,陈立潮.一种面向实时监测的煤矿安全时空数据模型[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9

[2].高丽萍,徐晓芳.大规模实时图形编辑中可交换复制数据模型一致性维护[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9

[3].庞华基,张源源,宋琳.融合多种实时监测数据的雷电预警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

[4].覃炜革.通信网络中非规则控制故障数据模型研究及实时检测方法应用[J].电子设计工程.2019

[5].邵优华,赖初荣,陈洪鹤,李昊垚.基于GLStudio仿真模型的实时数据交互技术研究[J].信息技术.2018

[6].陈益.基于信息流模型和时滞电网稳定的智能电网实时数据加密最大延时计算[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

[7].谭明,李鹭.雷达实时数据的信息消费模型及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8

[8].费冬虎,李也白,陆生兵,凌红星.基于电网实时数据模型的数据展示与分析平台[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7

[9].汤小春,田凯飞.基于语义模型的实时数据有效性保证策略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7

[10].付存勇,王俊骅.基于监控数据的高速公路实时事故风险模型[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7

标签:;  ;  ;  ;  

实时数据模型论文-潘理虎,张朝伟,张英俊,陈立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