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剥叶机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甘蔗,机构,螺旋,元件,方差,收割机,铰链。
剥叶机构论文文献综述
孔林,周德俭,谌炎辉[1](2015)在《新型小型甘蔗剥叶机剥叶机构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剥叶元件在剥叶过程中受到周期性动载荷的作用,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随机性。针对一种使用新型剥叶元件的小型甘蔗剥叶机为研究对象,在ADAMS中建立一个与剥叶机构动力学等价的仿真模型,用虚拟仿真的方法分析剥叶元件在不同螺旋角装夹下的工作受力情况,获得仿真模型的动力特性曲线。经分析后进行实验验证并找到最优值,为小型甘蔗剥叶机的研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机化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李利桥,王德福,马丽君[2](2015)在《玉米秸秆皮穰分离机剥叶机构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价值,进行玉米秸秆皮、穰、叶分离加工非常有必要。为此,对茎叶分离的关键机构—剥叶机构进行了试验研究。依据自行设计的剥叶试验装置,选取影响剥叶效果的主要因素喂入速度、剥叶辊转速、剥叶板间隙、剥叶板夹角为试验因素,以剥叶率为试验评价指标,采用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4个试验因素对剥叶率的影响规律模型。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确定最佳参数组合为:喂入速度1 m/s、剥叶辊转速1 000 r/min、剥叶板间隙24 mm、剥叶板夹角15°。(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孔林[3](2014)在《小型甘蔗剥叶机剥叶机构设计优化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受限,蔗农种植规模相对较小,且多种植在丘陵、坡地等不利于大型甘蔗收割机械工作的地方,因此小型甘蔗剥叶机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甘蔗剥叶机构是甘蔗剥叶机的核心部分,它的工作效率是目前制约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瓶颈之一。本文基于可视化虚拟设计技术,采用自顶向下的并行设计方法,结合产品研制实际需要,通过叁方面工作进行改进并提高剥叶机构的剥叶效率:⑴将前期已有的小型甘蔗剥叶机进行结构上的改进,改变相关结构的位置和数量关系;⑵改变剥叶元件的自身属性,即对其材质、形状和大小尺寸进行重新设计;⑶采用一种新的剥叶元件与剥叶轴的装夹方式——螺旋角装夹。通过上述工作以期达到剥叶机工作效率的提高,即剥叶后的甘蔗有较低的含杂率、伤皮率和折断率。本文首先从小型甘蔗剥叶机设计制作的角度入手,对其进行整体的结构设计,分别对机架、剥叶辊、输出辊、剥叶轴和剥叶元件的数量及排列方式做了分析和简单介绍,并绘出了剥叶机的部分结构设计图和叁维模型。其次设计并制造一款复合高分子材料的环形新型剥叶元件,通过实际试验剥叶工作元件可至少间断工作130小时左右,使用寿命达到107次以上。同时对剥叶机理在理论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几种影响剥叶效率的因素。然后使用Pro/E软件分别建立剥叶元件多种不同螺旋角装夹的剥叶机叁维装配模型,并导入ADAMS中建立虚拟仿真模型。然后将甘蔗和剥叶元件利用有限元程序ANASY转化为柔性体导入到ADAMS中,与其他刚性体零件装配起来,使用不同转速进行动力学和运动学仿真,分析剥叶元件在不同螺旋角装夹下的工作受力情况,获得仿真模型的动力特性曲线,总结出接触分力、螺旋角度和转速叁者之间的变化趋势。最后根据虚拟仿真的结果,制作对应尺寸相同的样机进行田地实验。对不同工况下剥叶机构剥叶的数据从含杂率、伤蔗率和折断率角度上进行分析,得出30°为最佳装夹剥叶螺旋角角度,建议转速900r/min。此工况下含杂率2.58﹪,伤蔗率3.81﹪,折断率为0。同时实验证明了螺旋角装夹是一种可行的提高剥叶机剥叶效率的方法,研究结果为今后小型甘蔗剥叶机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一种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广西科技大学》期刊2014-06-08)
邱敏敏,李尚平,麻芳兰,刘海,周建阳[4](2014)在《甘蔗剥叶机构浮动式输送装置的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整秆式甘蔗收获机械剥叶机构的开发研究,基于甘蔗自身材料特性及在喂入输送过程中的仿真分析,提出甘蔗剥叶机构的输送装置应采用浮动式。通过运动仿真分析和结构的有限元分析,证实了甘蔗在输送过程中可顺利通过;在多根甘蔗喂入时,浮动辊能自动调节工作间距,防止甘蔗物流的堵塞卡死。(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湛年远,石文林[5](2013)在《弹簧铰链式自适应甘蔗剥叶机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离心滚筒式甘蔗剥叶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弹簧铰链式甘蔗剥叶机构设计方案,提高剥叶效果和剥叶元件的使用寿命,并可自动适应不同蔗径和不同弯曲度的甘蔗剥叶。(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技术》期刊2013年08期)
陶秀峰[6](2011)在《小型履带式甘蔗收割机剥叶机构的结构研究及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地区山多,丘陵多,甘蔗种植地大部分是在丘陵地带,同时大都是小块种植。丘陵地带的特点是沙石多,有坡度,地势起伏不平,交通不便,致使不利于甘蔗收割的机械化。因此,丘陵地带的甘蔗的收割仍然大都采用手工方式,劳动强度很大,浪费不少的人力和物力,而且收割甘蔗的速度缓慢,严重影响了甘蔗种植与产量。本文介绍了小型履带式甘蔗收割机的优点,并对各个机构的工作原理、设计的结构特点和参数的选用进行了分析。提出整体的设计方案与详细的各机构的功能和原理分析,得出了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的方案和参数。对几种不同螺旋角安装剥甘蔗叶元件的方式,利用ADAMS软件进行仿真分析,以找出较好的装夹方案。本文主要的内容概括如下:首先,对虚拟样机技术和仿真软件ADAMS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其次,对小型甘蔗收割机的行走方案进行分析,确定采用履带式行走方式,并对甘蔗收割机的各个机构如扶甘蔗的机构、断甘蔗尾稍的机构、砍甘蔗的机构以及集中甘蔗的机构的原理与结构进行分析。再者,介绍了把刚体柔性化的叁种方式中的两种,一种是直接拿刚体模型的几何形状来建立柔性体,一种是先利用有限元对模型网格划分建立中性文件,再导入ADAMS/Auto Flex中进行柔性体的创建。最后,分析了影响剥叶效果的一些原因,采用不同的装夹方式安装剥叶元件,并对其结构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比较几种螺旋角度装夹仿真的数据,考虑甘蔗受力和剥叶效果,最终认为70°螺旋角安装较好。(本文来源于《广西工学院》期刊2011-04-30)
阳小良,唐大学,甘辉,马才伏,沈锦[7](2010)在《一种小型高效甘蔗剥叶机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大量文献研究和对蔗农、园林、农机制造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仔细分析了现有甘蔗剥叶机构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小型高效甘蔗剥叶机构的设计方案,以适应不同的甘蔗杆身直径和杆身弯曲度。最后,针对我国目前的现状,提出了甘蔗剥叶机的研制原则。(本文来源于《企业技术开发》期刊2010年05期)
刘东美,李尚平,张瑞珊[8](2008)在《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剥叶机构的优化设计和试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蔗剥叶结构是甘蔗收获机的核心,目前样机的含杂率指标已可以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但伤皮水平相对较高的问题仍然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通过对甘蔗收获机剥叶机构剥叶机理的研究,提出优化的剥叶元件的排布方式设计方案,继而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对其进行仿真分析,再进行实验验证,并通过实验结果方差分析确定剥叶元件的最优方案。(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08年08期)
黄瑞[9](2007)在《小型甘蔗收获机剥叶机构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蔗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一种主要经济作物,收获甘蔗是一项辛苦而又费时的高强度劳动。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成熟的适合我国南方地区的小型甘蔗收获机,收获甘蔗仍以手工为主,开展小型甘蔗收获机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小型甘蔗收获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甘蔗剥叶机构,希望对广西大学机械学院原先研制的4ZB-6A小型甘蔗剥叶机加以改进,使之与整机结合在一起,重点是针对4ZB-6A剥叶机在剥叶过程中存在伤皮的缺陷,通过改进装夹方式的方法来降低伤皮率并进一步改善剥叶效果并降低功率消耗的思路,提出新的装夹方式,成功地降低了伤蔗率和耗功率。1结合前期研究得出的相关资料和提出的问题,从甘蔗收获机的物流方案入手,从理论上对剥叶机理进行了分析。对影响甘蔗剥叶效果的多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2从单件样机设计制作的角度,对甘蔗收获机剥叶模块进行了结构设计,分别对输入输出辊、机架、剥叶滚筒、剥叶元件的排列方式,从工艺及实际条件方面考虑,给出了剥叶机构的设计图和叁维模型。3以前期相关研究数据为依据,建立虚拟仿真模型,利用ADAMS中的柔性体模块,对剥叶元件和甘蔗柔性化,与其他刚性体零件组装在一起。进行多体机械动力学和运动学仿真,验证相关分析的正确性。4根据仿真得出的结论,与课题组前期实验数据进行比较,选择两种优化模型建立物理实验平台,分别建立了60°螺旋与60°交错角两种装夹方式与原有的30°、75°螺旋角进行对比实验,再次对所采集的物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剥叶效果及功率省耗情况。寻找出能耗少、成功降低伤皮率、剥叶效果好的剥叶方法,并改善剥叶元件的受力状况,从而获得提高元件的耐用性及减少功率省耗新的剥叶机构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07-05-01)
剥叶机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价值,进行玉米秸秆皮、穰、叶分离加工非常有必要。为此,对茎叶分离的关键机构—剥叶机构进行了试验研究。依据自行设计的剥叶试验装置,选取影响剥叶效果的主要因素喂入速度、剥叶辊转速、剥叶板间隙、剥叶板夹角为试验因素,以剥叶率为试验评价指标,采用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4个试验因素对剥叶率的影响规律模型。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确定最佳参数组合为:喂入速度1 m/s、剥叶辊转速1 000 r/min、剥叶板间隙24 mm、剥叶板夹角1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剥叶机构论文参考文献
[1].孔林,周德俭,谌炎辉.新型小型甘蔗剥叶机剥叶机构设计与优化[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5
[2].李利桥,王德福,马丽君.玉米秸秆皮穰分离机剥叶机构的试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5
[3].孔林.小型甘蔗剥叶机剥叶机构设计优化与实验研究[D].广西科技大学.2014
[4].邱敏敏,李尚平,麻芳兰,刘海,周建阳.甘蔗剥叶机构浮动式输送装置的设计与仿真[J].农机化研究.2014
[5].湛年远,石文林.弹簧铰链式自适应甘蔗剥叶机构设计[J].机电工程技术.2013
[6].陶秀峰.小型履带式甘蔗收割机剥叶机构的结构研究及仿真分析[D].广西工学院.2011
[7].阳小良,唐大学,甘辉,马才伏,沈锦.一种小型高效甘蔗剥叶机构的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0
[8].刘东美,李尚平,张瑞珊.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剥叶机构的优化设计和试验验证[J].机械工程师.2008
[9].黄瑞.小型甘蔗收获机剥叶机构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D].广西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