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政策目标协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人才,协调发展,理性,金融。
政策目标协调论文文献综述
连飞[1](2018)在《“稳增长”与“去杠杆”目标下的双支柱政策协调——基于供求冲击和金融摩擦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带有金融摩擦的DSGE模型,研究在供给面和需求面冲击下,各种不同类型的双支柱政策组合对稳增长与去杠杆的调控效果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当遇到技术冲击时,单独使用货币政策改变信贷供给状况可以较好地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这也是金融危机之前未重视宏观审慎政策而只是强调货币政策控制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所在。面对正向房地产需求冲击,不适用于单纯采取大幅加息等总量措施,而应配合采取收紧LTV等宏观审慎政策,更有针对性地对房地产市场适度降温,避免对整体经济造成冲击,利率政策与LTV政策使经济增长和杠杆率的波动相对较小,政策组合更有效。(本文来源于《财经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06期)
杨卫东,庞昌伟[2](2018)在《中国能源政策目标及协调战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能源政策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目标的协调战略提供了强大理论基础。能源政策价值理性目标是能源经济运行的最终落脚点,对工具理性目标有引导作用,而工具理性目标则对价值理性目标有制约作用。当前,工程化思维主导限制了能源价值理性的实现,能源价值理性被化石能源主导,能源政策价值理性目标被弱化。因此,要在新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明确能源政策价值理性目标是我国能源政策的核心,工具理性目标的设计不能存在唯一性正确的倾向,克服立足能源实物制定能源政策的工具理性局限,做好不同能源政策目标之间的协调。(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期刊2018年05期)
马赫,沙莉[3](2018)在《目标引领与管理协调——来自美国“力争上游——早期学习挑战”计划的政策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力争上游——早期学习挑战"计划是奥巴马政府有关早期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美国迄今最大的联邦学前教育投资计划,助推了美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本研究从出台背景、着力重心、执行情况叁方面,对美国"力争上游——早期学习挑战"计划进行了梳理,并进一步分析了该计划的特点:在政策目标导向上,彰显全纳与优质的核心理念;在政策执行机制上,建立协调一致的管理网络,并突出教育部门的主导地位。这一计划对完善我国学前教育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幼儿教育》期刊2018年Z3期)
臧天宇[4](2016)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内容及政策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落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再度成为一个热词。但学界对这一政策性概念并没有清晰统一的认知,也较少有研究对其内涵进行系统性梳理。本文基于既有的政策文本和学术文献,从目标、内容和政策叁个层次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深入剖析。(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6年11期)
林晓乐[5](2016)在《中国货币政策多目标有效性和协调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货币政策多目标协调发展是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保证,也是接受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要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为缓冲其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中国政府和货币当局实施了一系列举措,都旨在熨平经济波动,防范经济风险和金融风险。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开始进行调整,中国经济也处于增速换档、结构调整和前期政策消化叁期迭加阶段,并呈现出于周期性调整不一样的新现象和新规律,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面临下滑压力,但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较低水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加;但是另一方面过去高速增长积累的矛盾和风险逐步凸显,进出口总额下降,投资增长乏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金融领域存在风险隐患。这些现象客观上要求货币政策多目标实现协调发展。首先应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研究货币政策多目标的有效性问题。通过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理论和中国货币政策演变情况进行梳理,为下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研究基础,基于1995年-2014年年度数据,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和最终目标(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是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格兰杰原因,即我国货币政策多目标是有效的,货币政策多目标有效是货币政策多目标协调控制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其次以经济控制论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货币政策多目标的可协调性问题。以货币政策系统的传导机制为依据,基于1995-2014年年度数据,构建货币政策多目标仿真模型,检验模型的能观测性、能控性和稳定性,从另一角度证实货币政策多目标的有效性,同时表明货币政策多目标之间存在可协调性,为货币政策多目标的协调控制策略研究提供了科学性保障和方法指导。最后在研究货币政策多目标可协调性的方法基础上,研究货币政策多目标协调发展的控制策略。在倒置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货币政策多目标协调控制模型,通过控制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波动域,观测操作工具在未来十年的演变趋势,发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的模拟值均低于近五年货币当局公布数据,并且在未来十年内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综合本文的实证研究,提出提高货币政策多目标有效性和促进多目标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山东财经大学》期刊2016-05-01)
王婕[6](2016)在《中国货币政策多目标的协调区间及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影响经济活动的有效手段在保持经济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应对经济危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经济由高增速向中高增速转变的“新常态”时期,如何使货币政策目标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货币政策多目标的运作机制、协调控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但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货币政策多目标的动态性、不一致性使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复杂,货币政策协调控制难度较大。本文首先在总结中国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兼顾货币政策多目标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其次,选取1993年-2014年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最终目标的指标变量,利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各最终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关联程度;利用BP(Back Propagation,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模拟仿真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到最终目标的交互传导过程,通过政策模拟找出影响最终目标GDP增长率的主导因素、调整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变量进而找出货币政策多目标协调区间、找到控制变量的最优取值实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最终目标的控制。最后,针对中国货币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中介目标中的M2、社会融资规模与最终目标有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最终目标GDP增长率与其他目标间的关联程度最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最终目标GDP增长率的影响敏感度由大到小分别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货币供应量M2、银行间7天同业拆借利率、社会融资规模;货币政策多目标具有可协调性,当失业率为4%-4.5%之间、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利率为0-2.5%、国际收支差额4000亿美元左右、通货膨胀率2%-3%时,可使GDP增长率保持7.2%-7.8%的水平;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为12%时经济增长幅度最大。(本文来源于《山东财经大学》期刊2016-05-01)
张玉洁[7](2015)在《人才引领产业 产业集聚人才》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心阅读 自2015年起,宁夏自治区本级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在原每年5000万元基础上新增9900万元,增幅近200%;推动人才与产业和技术融合发展,到2020年开发建设200个左右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破解重点产业无配套人(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人事报》期刊2015-02-06)
王茂霖[8](2014)在《基于价值观多元协调目标的政策实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2002年以后的城中村改造是通过“改制”来实现的,与此同时广东省、市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文件。至2009年,关于城中村改造的基础政策基本制定完成,最终形成了《关于推进“叁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和《关于加快推进“叁旧”改造工作的意见[穗府〔2009〕56号]》两个重要政策文件,业内称为“78号文”和“56号文”。此两个文件是目前广州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推进和方案编制的指导性文件。本论文分析研究了广东省广州市自2002年以来出台的与城中村改造相关的政策要点,以广州市海珠区赤沙村改造为例,对该村的历史背景、人口数据、现状房屋、地籍情况、改造范围的划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民改造意愿等资料收集和调查,在政策的框架下编制旧村改造方案,并对其逐条解析和对比,总结归纳出方案编制过程中与政策相冲突的矛盾点,从价值观的变化及利益诉求方面解析政策的科学性,从改造方案成果解析政策的不足点,寻找基于多元化的政策实施协调建议。文章提出要解决城中村改造问题,必须充分分析叁大层面(社会层面、企业层面、城中村层面)的城中村价值观问题,协调四大主体(政府、开发商、户籍村民、外来流动人口)的利益诉求,从叁大基本要素(人口、土地、建筑物)方面评价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政策实施情况。通过对赤沙村实际改造中遇到的政策与实际方案编制、审查审批过程出现的诸多协调沟通问题的分析,笔者试图指出旧村改造的政策漏洞,试图为政策的制定指出方向和建议,以期能够在满足各方利益诉求的前提下,快速高效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促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4-12-09)
张紫鹏[9](2013)在《金融安全目标约束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各国经济发展史看,发展中国家在解决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问题的同时又容易遭遇金融不安全问题,这是因为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没有建立完全市场经济制度、没有成熟的金融系统。又由于金融系统居于配置经济资源的核心地位,所以多数情况下金融不安全问题会破坏一国的既有财富甚至是打乱一国的发展轨迹,处于开放经济中的中国也不例外。因此,对以金融安全为约束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金融安全问题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问题进行研究与综述。其次,对混合经济和金融安全这两个基本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进而论述金融安全作为混合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约束目标的必要性与理论依据。再次,评价了中国和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效果和总结了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失败的教训。之后,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下的金融安全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文章分别探讨了在坚持金融安全目标约束下长期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宏观调控的优化问题,从而对我国以金融安全为约束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进行了系统设计。(本文来源于《山东财经大学》期刊2013-05-01)
赵洋[10](2012)在《实现经济预期目标 需各项政策协调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中国仍处于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支撑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增长的动力和潜力依然较大,在宏观政策预调微调的协调配合下,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在刚刚公布的《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本文来源于《金融时报》期刊2012-08-04)
政策目标协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能源政策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目标的协调战略提供了强大理论基础。能源政策价值理性目标是能源经济运行的最终落脚点,对工具理性目标有引导作用,而工具理性目标则对价值理性目标有制约作用。当前,工程化思维主导限制了能源价值理性的实现,能源价值理性被化石能源主导,能源政策价值理性目标被弱化。因此,要在新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明确能源政策价值理性目标是我国能源政策的核心,工具理性目标的设计不能存在唯一性正确的倾向,克服立足能源实物制定能源政策的工具理性局限,做好不同能源政策目标之间的协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策目标协调论文参考文献
[1].连飞.“稳增长”与“去杠杆”目标下的双支柱政策协调——基于供求冲击和金融摩擦视角[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8
[2].杨卫东,庞昌伟.中国能源政策目标及协调战略分析[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
[3].马赫,沙莉.目标引领与管理协调——来自美国“力争上游——早期学习挑战”计划的政策启示[J].幼儿教育.2018
[4].臧天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内容及政策调控[J].商业经济研究.2016
[5].林晓乐.中国货币政策多目标有效性和协调控制策略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
[6].王婕.中国货币政策多目标的协调区间及控制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
[7].张玉洁.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5
[8].王茂霖.基于价值观多元协调目标的政策实施评价[D].华南理工大学.2014
[9].张紫鹏.金融安全目标约束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
[10].赵洋.实现经济预期目标需各项政策协调配合[N].金融时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