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方法对普洱茶茶褐素样品组成的影响

发酵方法对普洱茶茶褐素样品组成的影响

论文摘要

采用水提醇沉法从塔宾曲霉液态发酵普洱茶粉和传统固态发酵工艺所产普洱熟茶中提取茶褐素。应用居里点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比色法研究液态发酵茶褐素样品和固态发酵茶褐素样品的化学组分。结果显示,液态发酵样品中的茶褐素、总多酚、总黄酮、总儿茶素和氨基酸显著高于固态发酵样品(P<0.05);液态发酵样品中的总糖、多糖、茶黄素显著低于固态发酵样品(P<0.05);液态发酵样品与固态发酵样品的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不同居里点热裂解温度下,固态发酵样品与液态发酵样品的裂解产物分别有12种(380℃)和9种共同成分(600℃),两者在不同温度下的裂解产物中,酚类种类最多,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咖啡因。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方法
  •     1.3.1 固态发酵茶褐素样品的制备[6, 8, 17]
  •     1.3.2 液态发酵茶褐素样品的制备
  •     1.3.3 组分的测定
  •     1.3.4 CP-Py-GC-MS分析条件
  •   1.4 数据和图像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发酵方法普洱茶茶褐素样品化学组分比较
  •   2.2 不同发酵茶褐素样品CP-Py-GC-MS分析
  • 3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吴恩凯,王秋萍,龚加顺,张婷婷

    关键词: 普洱茶,塔宾曲霉,茶褐素,液态发酵,固态发酵,化学成分

    来源: 食品科学 2019年04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化学,轻工业手工业

    单位: 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1560456),云南省农业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助项目(2017FG001-089)

    分类号: TS272.5;O657.63

    页码: 215-221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1703K

    下载量: 413

    相关论文文献

    • [1].普洱茶茶褐素的含量与品质评价关系的研究[J]. 农村实用技术 2020(03)
    • [2].六堡茶茶褐素体外降脂功效研究[J]. 茶叶科学 2020(04)
    • [3].乌龙茶茶褐素提取工艺的优化及抗氧化分析[J]. 福建茶叶 2016(12)
    • [4].普洱茶茶褐素对高脂血症大鼠的治疗作用[J]. 现代食品科技 2017(02)
    • [5].茶褐素的组成结构与功能活性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7(05)
    • [6].黑茶茶褐素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7(11)
    • [7].茶褐素的提取纯化与生理功效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5(04)
    • [8].隔夜茶能不能喝[J]. 食品与生活 2017(02)
    • [9].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J]. 课外阅读 2017(14)
    • [10].隔夜茶更有营养?[J]. 益寿宝典 2017(14)
    • [11].藏茶茶褐素组分特征及其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活性的比较[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0(05)
    • [12].大孔树脂法纯化六堡茶中茶褐素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06)
    • [13].普洱茶茶褐素的分离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6(16)
    • [14].普洱茶与液态发酵普洱茶粉中茶褐素的比较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 2014(11)
    • [15].茯砖茶中茶褐素的提取纯化研究[J]. 生物技术世界 2014(09)
    • [16].普洱茶发酵过程中茶褐素主要分子结构及其变化研究[J]. 食品科技 2013(04)
    • [17].普洱茶中茶褐素含量的紫外光谱法测定[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3(07)
    • [18].红茶茶褐素化学组成及理化性质的分析[J]. 食品科技 2012(06)
    • [19].微波辅助提取普洱茶中茶褐素的工艺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2)
    • [20].乌龙茶茶褐素提取工艺的优化及抗氧化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04)
    • [21].普洱茶茶褐素的分级及相关性质初步研究[J]. 茶叶科学 2011(03)
    • [22].普洱茶茶褐素提取工艺及理化性质的初步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9(05)
    • [23].“紫娟”绿茶发酵过程中茶褐素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变化[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12)
    • [24].普洱茶中多酚与茶褐素的提取工艺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0(07)
    • [25].普洱茶茶褐素理化性质与光谱学性质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0(04)
    • [26].普洱熟茶茶褐素对2型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20)
    • [27].六堡茶茶褐素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35)
    • [28].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不同添加物对茶褐素及其形成机制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0(02)
    • [29].不同微生物发酵的云南普洱茶样中茶褐素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0(01)
    • [30].茯砖茶中茶褐素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J]. 智库时代 2018(34)

    标签:;  ;  ;  ;  ;  ;  

    发酵方法对普洱茶茶褐素样品组成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