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甘菊论文_何海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甘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甘菊,组织,诱导,代谢物,德宏州,水溶性,荒地。

微甘菊论文文献综述

何海燕[1](2016)在《微甘菊的防治及其利用研究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薇甘菊是世界十大有害杂草之一,它是菊科假泽兰属植物,又称为"植物杀手",被我国林业部定为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在现代园林绿化施工时,由于微甘菊会对其它绿化植物造成致命的威胁,固对微甘菊的防治工作势在必行。本文首先介绍了微甘菊的分布及危害性,并综合给出防治措施且探讨其资源利用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6年16期)

莫南,张林,李咏梅,王根权,赵剑锋[2](2007)在《德宏州微甘菊危害农作物情况及防除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为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是世界上最具危害性的杂草之一。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现在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各国,在(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07年11期)

莫南,王根权,赵剑锋,于学安[3](2007)在《荒地微甘菊防除方法研究简报》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年,就化学防除及人工防除对荒地微甘菊的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5.7%草甘膦可溶性粒剂和20%克无踪水剂1000倍液茎叶均匀喷雾,对微甘菊防效分别为97.51%和63.70%;75.7%草甘膦可溶性粒剂1000倍液局部喷药,可有效防除缠绕植物向上攀爬的微甘菊。人工砍断缠绕植物向上攀爬的微甘菊下部,地面做覆土夯实处理,也可有效清除微甘菊。(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7-11-01)

莫南,王根权,赵剑锋[4](2007)在《微甘菊在云南省德宏州的发生及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属菊科假泽兰属,是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一种常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是全球100种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目前已蔓延至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毛里求斯、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中国以及大(本文来源于《植物检疫》期刊2007年05期)

张晓梅[5](2007)在《从微甘菊入侵德宏浅析对外来物种侵入的防范》一文中研究指出因为经济、美学、偶然性事件、甚至是心理上的原因,人类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导致了更多外来物种对本土生态系统的入侵,并产生了灾难性的结果:这些被引入的物种变成了外来入侵物种(IAS),对经济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从外来入侵物种微甘菊在德宏州的入侵,产生的危害问题入手,全面分析了外来物种侵入德宏便利的地理气候条件及其对德宏州生物多样性的危害,对外来入侵物种的认识。提出了防范外来物种侵入的对策。(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科技》期刊2007年01期)

信紫微[6](2006)在《环保,我们在行动》一文中研究指出5月14日,北师大珠海分校的志愿者和绿化养护工人一起,对校内的外来入侵植物微甘菊进行了一次大围剿。上午8:30,志愿者们开始了出发前的准备活动,参加此次除草活动的共有120多人,其中有93位自愿报名的志愿者,校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的全体同学以及15名绿化养(本文来源于《珠海特区报》期刊2006-05-22)

吴玉荷,张仁利,胡章立[7](2005)在《微甘菊次生代谢产物的免疫学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微甘菊次生代谢产物的免疫学活性,用微甘菊水溶性和脂溶性提取物喂食小鼠,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分析微甘菊提取物的免疫学活性。结果显示,微甘菊水溶性和脂溶性提取物均能刺激小鼠CD4+和CD8+细胞的产生,与对照相比,CD4+/CD8+比值均明显增加,水溶性提取物的效果更明显。微甘菊次生代谢产物中可能含有某些刺激动物免疫活性和提高抗癌能力的物质。(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05年03期)

廖劲松,郭勇[8](2004)在《微甘菊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验了微甘菊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芽尖和嫩茎作为外植体时诱导率较高 ;最适诱导培养基是MS培养基附加激素 2 ,4 -D2 .0mg/L +KTl.0mg/L ,pH值 5 .7;于 2 5± 1℃条件下黑暗诱导。另外优化了微甘菊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条件 :浓度为 5 .0mg·L-1 的抗坏血酸 (Vc)对于微甘菊愈伤组织褐变情况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继代培养基中较好的激素组合为 (2 ,4 -D1 .0mg·L-1 +NAA2 .0mg .·L-1 +KT0 .5mg .·L-1 +BA0 .5mg .L-1 ;添加 1 5 %新鲜椰子汁能够明显促进愈伤组织生长 ,而且对褐变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依此反复继代的微甘菊愈伤组织有良好的增殖效果。(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4期)

廖劲松,郭勇[9](2004)在《微甘菊愈伤组织培养的研究 Ⅱ.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对微甘菊进行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进行了研究.继代增殖培养优化条件为:添加的激素比例为2,4-D0 5mg/L+NAA2 0mg/L+KT0 5mg/L+BA0 5mg/L;光照培养16h/d,光照强度2000lx;配合添加5 0mg·L-1L-抗坏血酸和15%椰汁.经反复继代培养,微甘菊愈伤组织褐变有效减缓,并获得良好的增殖效果.(本文来源于《郑州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廖劲松,郭勇[10](2004)在《微甘菊愈伤组织培养的研究 Ⅰ.愈伤组织的诱导》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影响微甘菊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芽尖和嫩茎作为外植体时诱导率较高,最适诱导培养基是MS培养基附加2 0mg/L2,4-D+1 0mg/LKT,pH值5 7,(25±1)℃条件下黑暗诱导.(本文来源于《郑州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微甘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微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为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是世界上最具危害性的杂草之一。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现在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各国,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甘菊论文参考文献

[1].何海燕.微甘菊的防治及其利用研究趋势[J].现代园艺.2016

[2].莫南,张林,李咏梅,王根权,赵剑锋.德宏州微甘菊危害农作物情况及防除措施[J].中国植保导刊.2007

[3].莫南,王根权,赵剑锋,于学安.荒地微甘菊防除方法研究简报[C].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4].莫南,王根权,赵剑锋.微甘菊在云南省德宏州的发生及防治措施[J].植物检疫.2007

[5].张晓梅.从微甘菊入侵德宏浅析对外来物种侵入的防范[J].云南农业科技.2007

[6].信紫微.环保,我们在行动[N].珠海特区报.2006

[7].吴玉荷,张仁利,胡章立.微甘菊次生代谢产物的免疫学活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

[8].廖劲松,郭勇.微甘菊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培养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9].廖劲松,郭勇.微甘菊愈伤组织培养的研究Ⅱ.愈伤组织继代培养[J].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4

[10].廖劲松,郭勇.微甘菊愈伤组织培养的研究Ⅰ.愈伤组织的诱导[J].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4

论文知识图

一7EffeCt接种量对微甘菊悬浮培养...实施生态控制系统后放鸭+微甘菊乙...微甘菊提取物对小鼠CD4+T淋巴细胞...一1蔗糖浓度对微甘菊悬浮培养细胞...一3不同蔗糖浓度时悬浮培养微甘菊微甘菊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

标签:;  ;  ;  ;  ;  ;  ;  

微甘菊论文_何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