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外之象论文_胡泊

导读:本文包含了象外之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之象,人物画,王羲之,意境,诗歌,初唐,物象。

象外之象论文文献综述

胡泊[1](2019)在《书法艺术中的“道法自然”与“象外之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道教思想与文化对书法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承载着佛道两家经典着作的书法作品,也融入到书法发展的历史之中。道教是基于书面信仰的宗教,道教认为,经文、符号不仅是表意文字、象形、线的组合,它还包含一种神秘的象征意义。道教书法艺术是道(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9-07-16)

朱琳[2](2019)在《象外之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林百石先生是一位杰出的集连环画、插图、国画创作于一身的叁栖画家,近年来,在中国人物画创作方面对省内外艺术家的影响尤为突出。他艺术眼界之独到,受到了省内外艺术家的一致好评,艺术成就突出。林百石先生的人物画作品生动有趣,意境深远,真实地展现了人类性(本文来源于《吉林日报》期刊2019-03-14)

景敏[3](2018)在《象外之象 韵外之致——朱德群法国时期的绘画》一文中研究指出谈及自己的艺术创作,朱德群曾说:"引发我作画行动的是直觉上恍恍惚惚的一片不具象影像",他还为"恍惚"下了一个定义:"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让恍惚归于恍惚。"每当近观朱德群的艺术作品,在大片大片或明或暗对比强烈的色块森林之中,那些虚虚实实、难以辨识的形象,尤其是藏匿于画面之中的既诡秘莫测又无限深远的虚空,总能(本文来源于《爱尚美术》期刊2018年05期)

居锦玲[4](2018)在《试论司空图意境论的内涵——“象外之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意境理论是我国古代诗词学说中,作为对诗词作品艺术形象的创造和诗词艺术价值评价的最主要的理论依据之一。而司空图所着的《二十四诗品》相对于意境理论促成的体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着重阐述了司空图意境论的内涵——"象外之象"。(本文来源于《课外语文》期刊2018年16期)

朱旭海[5](2018)在《“应物象形”到“象外之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于艺术衍生产品的现状研究、常见艺术衍生产品的设计表征手法及要素,即符号拼贴、功能转译、原型解构以及审美精神的角度进行归纳整理,进而结合东方审美意象的表征手法进行具象的理念分析以及传统绘画的审美理念进行探讨,分析“谢赫六法”中的“应物象形”,从而衍生出围绕“象外之象”的新兴艺术衍生产品的设计手法。对于艺术衍生产品的基本涵义的思考,我们可以从艺术衍生产品的“象外之象”的“应物”和“象形”上定义艺术衍生品的核心,“应物”所代表的是“具象表征”即为“本质与内涵”,即艺术品的真实面貌和传达出的真实形态。从哲学角度讲,“形象”与“表象”相对应。“象形”则为“物象营造”,对应的词是“抽象”,更多的是艺术品及艺术家的空间维度与精神内涵的表现思考。无论基于“形象”艺术衍生产品的精髓是代指艺术品,还是基于“意象”艺术衍生产品精髓的精神意象,但过于“商品化”会让艺术衍生产品沦为冠以“艺术”的博物馆及美术馆商品或纪念品。本人通过设计师对于其原有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对现有艺术衍生产品的“再设计”的目的,实现“艺术”与“商品”的融合。(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学院》期刊2018-05-01)

刘吉英[6](2018)在《掘象外之象,品诗家之意——古典诗歌教学深度对话策略摭谈》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度对话是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语文教学中实施深度对话,可使学生对文本产生积极真切的情感体验,生发更为鲜活深刻的审美认知,从而使其在不知不觉中磨砺思维能力,牧养审美情趣,提升审美品位。古典诗歌璀璨瑰丽、神妙深邃,是深度对话的绝佳素材。清初诗论家叶燮在《原诗》里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8年04期)

张舜梅[7](2017)在《象外之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宝藏》期刊2017年12期)

阮班莲[8](2017)在《文本解读的叁个层级:本象、象外之象、无中之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阐述了文本解读的叁个层次:本象、象外之象、无中之象。通过文本语言准确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意义和形象,即"本象";在理解文本表层意义的基础上,理解其背后的深刻涵义,即"象外之象";在文本的"留白"之处读出作者不曾言明的意义,亦即"无中之象"。这是文本解读的叁个层级,也体现了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不断的追求。(本文来源于《华夏教师》期刊2017年15期)

张厚军[9](2017)在《诗歌教学的味外之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一文中研究指出诗歌创造者常常偏于个人抒情,以个人抒情的方式表达一部分人所要表达的思想。诗歌追求艺术之美,或寄情山水,或寄寓抱负,或专注想象。诗歌也常常表现为"味外自有它味""象外自有它象""景外自有它景"。而教师在诗歌的教学中,便要把握这一点,求"味外之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诗歌的旨趣、真谛都在这里。一、把握诗歌的"味外之味"(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期刊2017年12期)

李楠[10](2016)在《论戏曲艺术中的“象外之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论述了戏曲艺术中的"象外之象"的概念,对它的内涵以及外延都做了一定程度的具体分析,并结合京剧传统剧目的经典实例做了进一步剖解,对戏曲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也做了具体阐释,相信对今后的戏曲新剧目的创作会有一定帮助。(本文来源于《艺苑》期刊2016年05期)

象外之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林百石先生是一位杰出的集连环画、插图、国画创作于一身的叁栖画家,近年来,在中国人物画创作方面对省内外艺术家的影响尤为突出。他艺术眼界之独到,受到了省内外艺术家的一致好评,艺术成就突出。林百石先生的人物画作品生动有趣,意境深远,真实地展现了人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象外之象论文参考文献

[1].胡泊.书法艺术中的“道法自然”与“象外之象”[N].中国民族报.2019

[2].朱琳.象外之象[N].吉林日报.2019

[3].景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朱德群法国时期的绘画[J].爱尚美术.2018

[4].居锦玲.试论司空图意境论的内涵——“象外之象”[J].课外语文.2018

[5].朱旭海.“应物象形”到“象外之象”[D].中国美术学院.2018

[6].刘吉英.掘象外之象,品诗家之意——古典诗歌教学深度对话策略摭谈[J].中学语文.2018

[7].张舜梅.象外之象[J].宝藏.2017

[8].阮班莲.文本解读的叁个层级:本象、象外之象、无中之象[J].华夏教师.2017

[9].张厚军.诗歌教学的味外之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

[10].李楠.论戏曲艺术中的“象外之象”[J].艺苑.2016

论文知识图

左图为通过打开多壁碳管的一端而固定...β-CNDSSB分子在晶晶体Ⅱ中的椭球图传统造型与素描造像长春市抢夺犯罪数量及重心变化图长春市抢夺犯罪率变化图长春市2001年抢夺犯罪率分布图

标签:;  ;  ;  ;  ;  ;  ;  

象外之象论文_胡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