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田纳西威廉姆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田纳西·,威廉姆斯,《玻璃动物园》,怀旧
田纳西威廉姆斯论文文献综述
孔鲁晓[1](2018)在《论田纳西·威廉姆斯的《玻璃动物园》中的怀旧》一文中研究指出田纳西·威廉姆斯(1911—1983)是美国20世纪杰出的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63部剧本,其中大部分都是以美国南方为写作背景。写于1944年的《玻璃动物园》是其代表作。该剧本讲述了生活在圣·路易斯的一个普通家庭故事,这家人在大萧条的残酷现实中饱受折磨,当现实与理想发生碰撞时,剧本中叁个主要人物选择以怀旧的方式为自己寻找出路,但最终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所有幻想终告破灭。虽然以往的研究从诸多视角对《玻璃动物园》进行了阐释,但人们一直对该作品中的怀旧关注较少。本论文着重探讨了剧本中的怀旧,并对剧本中主要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处境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作者在剧本中创设怀旧氛围所使用的策略,并论述了威廉姆斯对南方怀旧的根源。威廉姆斯在剧本中主要描写了叁个人物的怀旧。阿曼达的怀旧是“回归型怀旧”。在她看来,过去一切都是美好的,而现实生活是灰暗并且毫无意义的。过去的美好生活与现实中的窘迫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而这对比正是她怀旧产生的主要原因。无法适应现实生活,她只有在对过去的怀旧中寻找慰藉。威廉姆斯通过阿曼达来表达自己对传统南方贵族般的生活方式的怀旧。劳拉的怀旧是“反思型怀旧”。在所有的家庭成员中,她是最脆弱的。她既无法像阿曼达一样坚强的生活,也没有像汤姆一样离家出走的勇气。工业化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引发了她对想象中的神话世界的向往,她用怀旧来对抗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威廉姆斯通过劳拉来表达自己对人类失落文明的惋惜。汤姆的怀旧是“愧疚的怀旧”,他对家庭的爱引发了他的怀旧。他的怀旧显示了他对抛弃家人的强烈愧疚。即使他离开了家,对家庭的愧疚感一直跟随着他。威廉姆斯通过汤姆来表达自己对家庭的怀念。在烘托怀旧主题方面,威廉姆斯使用很多策略来创设怀旧氛围。主要是通过剧本中叙述者的独白,剧中人物的回忆,灯光,音乐和对象征手法的运用来实现。在他的一些剧本中,通常有一个或两个叙述者叙述往事,更多的时候是通过人物来回忆过去。回忆为剧作蒙上了一层虚幻色彩,从而使现时的故事发展处于背景位置,而主观怀旧的氛围凸显出来。威廉姆斯还利用舞台资源来烘托怀旧氛围。包括对音乐,灯光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威廉姆斯的戏剧表达的主要是情感,他一直在寻找一种方式能够探讨生活的微妙的动机和脆弱的情感。他深受表现主义画家创造性地使用颜色、光线、和阴影来描绘人物的情感的影响,并把这些因素运用到戏剧中,成功地把人物的内心展现在观众面前。叁个世纪以来,南方人以土地为生存之本,过着传统的生活,这种封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成为南方文化和南方人性格中保守和怀旧的根源。怀旧情结表现了具有美国南方文化特点的集体无意识,成为南方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论文第叁部分将威廉姆斯置于美国南方文学中的怀旧传统之中,他的怀旧在作品中主要表现在他对南方家庭的怀念,他对南方浪漫的怀念,他对南方淑女悲惨命运的同情,他对南方自然环境的怀念以及他对北方工业社会的担忧。此外,威廉姆斯的个人生活经历对他的怀旧产生了深刻影响。儿童和少年时代经历的田园般的生活始终魂牵梦绕地影响着威廉姆斯的生活和创作。这种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他后来的生活和创作都被打上了深刻的印记。在剧本《玻璃动物园》中,他试图借汤姆的口来表达自己对家庭的愧疚与怀念。通过记忆的再现来美化记忆,威廉姆斯创作出自己的玻璃动物园并在创作中寻找到了内心的平静。《玻璃动物园》同时也是他南方记忆的一部分。威廉姆斯怀旧思想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特定的历史背景与个人经历的产物。《玻璃动物园》中的怀旧反映了他在社会转型时期对社会现实的密切关注,也表达了他对传统道德和价值观念的认同以及他对家人的记忆。(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8-03-08)
谢长菊[2](2017)在《男性性别角色的缺失——评田纳西·威廉姆斯《玻璃动物园》》一文中研究指出《玻璃动物园》是田纳西·威廉姆斯的成名作,该剧成功地刻画了母亲阿曼达、女儿劳拉、儿子汤姆、绅士来访者吉姆和隐性父亲几个角色。本文将从"离开"这一主题分别展示剧中叁位男性对女性的抛弃:父亲离开了家庭,汤姆离开了母女以及吉姆离开了劳拉,并最终得出结论:女性只有树立独立的自我意识,才能实现自我,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一、概述田纳西·威廉姆斯的《玻璃动物园》通过描述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艰难生活,再现了大萧条时期美国(本文来源于《短篇小说(原创版)》期刊2017年17期)
赵丽娟[3](2017)在《未治愈的创伤—从创伤理论角度解析田纳西·威廉姆斯的叁部戏剧》一文中研究指出田纳西·威廉姆斯是在美国戏剧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一位剧作家。本论文试图从创伤理论角度入手,对田纳西·威廉姆斯的叁部戏剧《欲望号街车》《玻璃动物园》和《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探讨田纳西·威廉斯本人的创伤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创伤经历是田纳西·威廉姆斯一生戏剧创作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创伤研究者认为,创伤是指那些痛苦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破坏了人们已有的对于世界的认知结构,由于这些认知结构的破裂,创伤的经历者对世界感到心灰意冷并表现出明显的创伤症状。本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论叁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导论,介绍田纳西·威廉姆斯及其戏剧创作的艺术成就,综述国内外对其剧作的研究现状,介绍本文的研究意义。本文从田纳西·威廉姆斯的成长经历入手,分析他本人的童年和成年创伤。童年时期缺少父亲的关爱和家庭的不幸,成年后由于当时社会环境对同性恋的压制,他对同性情感总是怀有深深的愧疚和自责。第一章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创伤理论及其发展。第二章以《玻璃动物园》《欲望号街车》《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剧中人物为例,分析了文本中不同人物的创伤症状与表现以及原因,其中包括破碎家庭中被遗弃的母亲形象阿曼达,父权制社会下由于心理和精神受到压抑而扭曲的男性形象,美国南方种植园文化遗留下来的典型没落贵族。第叁章探讨了戏剧中人物面对创伤的应对策略。田纳西·威廉姆斯笔下的人物或自我放纵、自欺欺人,或逃避现实、沉溺回忆,或不廿屈服于命运,苦苦挣扎。他们的疗伤大多以失败告终。最后一部分是结论:田纳西·威廉姆斯对其剧作投入了大量心血,戏剧创作是其一生创伤经历的升华与凝练。他的作品具有浓重的自传色彩,而剧中的人物也有他自己和他家庭的影子。创伤经历是田纳西·威廉姆斯创作的主要来源,戏剧创作是伴随他一生的精神慰藉。本文一方面为读者理解田纳西·威廉姆斯提供了新的角度,同时对指导人们的心灵走向成熟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6-01)
王冰[4](2016)在《田纳西·威廉姆斯的生态意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田纳西·威廉姆斯在其四十年的戏剧创作生涯中成功创作了很多优质的舞台和电影剧本,当之无愧地成为二十世纪戏剧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并被评论家誉为“美国二战后杰出的戏剧家”。田纳西·威廉姆斯曾四次获得纽约戏剧评论家协会奖,《玻璃动物园》(1944)、《欲望号街车》(1947)、《热铁皮屋顶上的猫》(1955)、《鬣蜥之夜》(1961)。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批评理论逐步登上在文学批评的舞台。生态危机的加剧,让越来越多的评论家关注生态批评,进而发现作家的生态意识。而剧作家的生态意识一直是生态批评中鲜少涉及之处。田纳西·威廉姆斯作为美国戏剧届的重要人物,对于其生态意识的评论依然少见。本文基于田纳西·威廉姆斯纽约剧评奖的四部剧本,分析其生态意识,以期为田纳西·威廉姆斯的生态意识研究添砖加瓦。论文首先介绍田纳西·威廉姆斯的相关信息以及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简述国内外田纳西·威廉姆斯的相关研究状况,同时阐述生态意识的相关内容。第一章主要从叁个方面解释田纳西·威廉姆斯拥有生态意识的成因,童年时亲近自然,长大后跟随父亲搬到工业城市远离自然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在写作过程中受其他作家的生态思想影响。田纳西·威廉姆斯的生态意识表现在其对生态的关怀和担忧。第二章阐述四个剧本中威廉姆斯的生态关怀。首先从景色描写和动物意象角度阐述田纳西·威廉姆斯剧中的生态描述。其次从戏剧的舞台效果出发,从戏剧的场景、灯光及音乐等角度,分析舞台效果中的生态表现。威廉姆斯的生态意识在其对生态的担忧中亦有体现。第叁章从其生态担忧入手,以《玻璃动物园》中的阿曼达和《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为例,阐述人的性格扭曲。同时论述工业化社会中局促的居住环境和社会信仰的瓦解,展现工业化带给社会的弊端。这种种担忧也正是其生态意识的体现。作者通过分析田纳西·威廉姆斯生态意识的成因,以及四部剧作中对生态的关怀和担忧,论证其生态意识,以期为田纳西·威廉姆斯的生态意识研究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6-06-01)
夏梦媛[5](2016)在《论田纳西·威廉姆斯造型戏剧中的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托马斯·拉尼尔·威廉姆斯叁世,美国剧作家,以笔名田纳西·威廉斯闻名于世。他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他于1948年和1955年分别以《欲望号街车》、《热铁皮屋顶上的猫》赢得普利策戏剧奖。作为上世纪最着名的美国剧作家之一,田纳西独特的创作方式及指导理论受到广大读者、观众及电影业所熟悉及欢迎。他独树一帜的带有浓烈美国南方色彩的,充满现代诗意境的写作风格在读者与观众中引起了广泛的赞誉。相较于之前的剧作家,威廉姆斯不仅仅局限于人物的语言表达和剧本背后的故事性、启发性,更致力于创造自己的戏剧帝国,造型戏剧由此而来。造型戏剧这一戏剧概念是在田纳西·威廉姆斯《玻璃动物园》的制作笔记中首次提出来的,在这一篇短短的论述中,威廉姆斯强调了戏剧必须具备的生动表现力,并且应尽可能地带领读者与观众体验真理和现实。但不同于摄影术这一复制现实的技术,戏剧是一门有机的艺术,生硬的仿造会使其意义流于肤浅,因此对表现对象的变形和转换是威廉姆斯仿生戏剧的重中之重,而恢复我们的文化中的生命力则是造型戏剧的终极目标。本文包括五章:引言、正文叁章、结论。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田纳西·威廉姆斯生平、创作及成就并简要追溯了造型戏剧概念的来源及其中最主要的概念—转换的定义和作用。因为国内对此话题的研究几乎为零,因此在文献概要中主要梳理了国外对此理论的研究现状。最后讲解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实施方案。第二章至第四章为本文的正文部分,主要围绕造型戏剧中的转换做了叁种层次的陈述与分析。在第二章里,造型戏剧的转换被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现实与虚妄之间的转换,第二类是肉体追求与精神追求之间的转换。在本章开始部分,为了给后续的实施方法做铺垫,作者简要地介绍了造型戏剧转换的来历和发展。第叁章及第四章为转换的实施方法。第叁章通过分析造型戏剧的叁大要素—声、光、影的运用以及其带来的舞美效果来达到具体化转换的目的。第四章作者将从田纳西·威廉姆斯的语言运用出发,利用对其部分戏剧作品节选的探讨,分析其诗化语言的特点及语言对人物角色塑造的影响等问题。第五章作为本文的结语部分,在基于前四章所提到的内容基础上,总结了田纳西·威廉姆斯造型戏剧的主要特点及其转换在戏剧中的具体表现。造型戏剧中的转换不仅显着地提升了舞台美学的效果,深刻地塑造了人物形象,而且在精神及心理暗示的层面也有所涉猎,因此是一个综合性十分全面的理念。在广泛意义上来说,即使对现在的戏剧行业仍具有十分有价值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李丽娜[6](2016)在《田纳西·威廉姆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的神话原型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热铁皮屋顶上的猫》是田纳西·威廉斯创作的剧本,也是他的代表作。这部现实主义作品让田纳西·威廉姆斯再次获得普利策奖。该作品以南方棉花种植商的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儿子来参加父亲六十五岁的生日宴会为线索,揭露了这个家庭用谎言来维系家庭关系的悲剧。本篇论文将通过分析《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人物形象来解读这部作品的神话原型。(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6年03期)
彭近兰,夏梦媛[7](2015)在《田纳西·威廉姆斯与他的仿生戏剧——以《夏日惊魂》的戏剧布景和声光效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的戏剧理念"仿生戏剧"在读者中一直缺乏系统认识。从田纳西·威廉姆斯的《夏日惊魂》可以看出,他的仿生戏剧概念可细分为叁部分来解读,即荧幕设备、音乐和光的控制。这部作品通过叁者的结合,将其戏剧的唯美性、话题性、思想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来源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李涛[8](2015)在《男性传统身份在田纳西·威廉姆斯作品中的颠覆》一文中研究指出田纳西·威廉姆斯是战后美国戏剧界出现的杰出剧作家,生于社会巨变的年代和混乱不安的家庭,他的写作灵感也源于此。他通过独具匠心的笔触在作品中刻画了一系列在社会历史交替时期遭遇传统身份危机的男性人物。他们在时代的变迁下经历着非男性化、非人化和物化的颠覆现象,由此抛弃了原来传统社会赋予他们的角色。(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5年30期)
柳燕[9](2014)在《论田纳西威廉姆斯戏剧的思想艺术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田纳西·威廉姆斯,是美国当代着名的现实主义剧作家,是在美国南方土生土长的作家。他的创作带有独有的风格特点,主要反映生活在美国南方本土特色与那里普通小众人物的生存窘境,突出展现出现实人物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心里矛盾冲突。田纳西·威廉姆斯其创作风格独有的特色为二战后美国的剧坛增添了新的生命力,其代表作《玻璃动物园》、《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以及《欲望号街车》等都体现了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戏剧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本文主要以《玻璃动物园》为例,对田纳西·威廉姆斯戏曲中的思想艺术特色进行研究分析。(本文来源于《金田》期刊2014年07期)
许佳[10](2014)在《白先勇和田纳西·威廉姆斯短篇小说中女主人公雌雄同体性质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面鲜艳的旗帜,白先勇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短篇小说集《台北人》,《纽约客》奠定了白先勇杰出的短篇小说家的地位。在所有白先勇塑造的人物形象中,尤其是生动形象刻画出的女性形象占据了重要地位,也因此成为文学研究的切入点。《永远的尹雪艳》和《谪仙记》虽然属于不同的短篇小说集,但是女主角(尹雪艳和李彤)有着实质的相似—她们身上都具有男性的气质。田纳西·威廉姆斯是美国杰出的剧作家。然而,他作为短篇小说家的身份和贡献也因此黯然失色。鲜有文学评论专注于他的短篇小说。事实上,不少他创作的短篇小说都为他后来的剧本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主题。他创作的很多女性形象都细致入微,深入人心。本文选取的两篇短篇小说虽然都属于他早期的作品,但是奠定了威廉姆斯以后创作生涯的风格和基调。所以,威廉姆斯的短篇小说应该得到应有的关注,而不是被忽略。本文旨在揭示白先勇和威廉姆斯笔下的女性人物的共同点—女性特质和男性特质的融合,也即雌雄同体的特质。通过对文本叙述技巧的结构性分析和诗学的鉴赏,女主人公雌雄同体的特质也慢慢展现。此外,两位作者都热衷于描绘社会边缘人的生活,那么具有雌雄同体特质的女性人物形象或许可以被归为社会边缘人这一群体。因此,本文在文学体裁的选择上,选取了被大家忽略的作家的短篇小说,而且从女性人物雌雄同体的性质展现了女性形象,从而丰富了社会边缘人这一群体。作者期望本文的视角可以对白先勇和威廉姆斯作品的后现代主义解读提供新的思路,尤其是女性人物形象的独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4-05-30)
田纳西威廉姆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玻璃动物园》是田纳西·威廉姆斯的成名作,该剧成功地刻画了母亲阿曼达、女儿劳拉、儿子汤姆、绅士来访者吉姆和隐性父亲几个角色。本文将从"离开"这一主题分别展示剧中叁位男性对女性的抛弃:父亲离开了家庭,汤姆离开了母女以及吉姆离开了劳拉,并最终得出结论:女性只有树立独立的自我意识,才能实现自我,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一、概述田纳西·威廉姆斯的《玻璃动物园》通过描述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艰难生活,再现了大萧条时期美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田纳西威廉姆斯论文参考文献
[1].孔鲁晓.论田纳西·威廉姆斯的《玻璃动物园》中的怀旧[D].曲阜师范大学.2018
[2].谢长菊.男性性别角色的缺失——评田纳西·威廉姆斯《玻璃动物园》[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7
[3].赵丽娟.未治愈的创伤—从创伤理论角度解析田纳西·威廉姆斯的叁部戏剧[D].北京交通大学.2017
[4].王冰.田纳西·威廉姆斯的生态意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5].夏梦媛.论田纳西·威廉姆斯造型戏剧中的转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6
[6].李丽娜.田纳西·威廉姆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的神话原型解读[J].中国民族博览.2016
[7].彭近兰,夏梦媛.田纳西·威廉姆斯与他的仿生戏剧——以《夏日惊魂》的戏剧布景和声光效果为例[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
[8].李涛.男性传统身份在田纳西·威廉姆斯作品中的颠覆[J].青年文学家.2015
[9].柳燕.论田纳西威廉姆斯戏剧的思想艺术特色[J].金田.2014
[10].许佳.白先勇和田纳西·威廉姆斯短篇小说中女主人公雌雄同体性质的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