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环类抗肿瘤药论文-林莹,李彦华,郭新红,徐勇,李玉峰

蒽环类抗肿瘤药论文-林莹,李彦华,郭新红,徐勇,李玉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蒽环类抗肿瘤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蒽环类抗肿瘤药,抗肿瘤治疗,心脏毒性,心肌病

蒽环类抗肿瘤药论文文献综述

林莹,李彦华,郭新红,徐勇,李玉峰[1](2017)在《蒽环类抗肿瘤药诱发心肌病1例及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性分析1例病情特殊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65岁女性,之前无心脏病史。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相关检查提示扩张性心肌病,既往因乳腺癌接受蒽环类抗肿瘤药治疗。回顾之前发表的其他病例数据,总结蒽环类抗肿瘤药诱导心肌病的相关诊治经验,采用规范化、个体化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因此,应用蒽环类抗肿瘤药治疗时应监测、防治由化疗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若病变发展为慢性心脏毒性表现,则尽早应用改善心肌预后的药物。(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阎琳,唐力,马春燕,刘颖[2](2014)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蒽环类抗肿瘤药对乳腺癌患者左房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蒽环类抗肿瘤药(ATC)对乳腺癌左房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行化疗为化疗组,3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未化疗为对照组。应用Simpson法在心尖双平面测量左房最小容积(LAVmin)、最大容积(LAVmax)及P容积(LAVp),计算左房总排空分数(LATEF)、被动射血分数(LAPEF)及主动射血分数(LAAEF)。应用STI于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左房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并计算其平均峰值(m SRs、m SRe、m SRa)。结果化疗组LATEF、LAPEF、LAAEF、m SRs、m SRe、m SRa较对照组均减低(均P<0.05)。两组LATEF与m SRs、LAPEF与m SRe、LAAEF与m SRa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59、0.866、0.882,P<0.001)。结论使用ATC乳腺癌患者左房功能发生改变,表现为储备功能、管道功能及泵功能减低。STI与左房容积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能够准确评价左房功能。(本文来源于《临床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11期)

李朝霞[3](2014)在《蒽环类抗肿瘤药心脏毒性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在蒽环类药物早期心脏毒性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和第1周期及第6周期化疗结束后血清中cTnT值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EVF)、左室缩短率(FS)、二尖(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叁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4-09-11)

郭军,张华金[4](2014)在《蒽环类抗肿瘤药的心脏毒性及治疗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蒽环类药是一类对造血系统肿瘤和实体肿瘤有良好疗效的抗肿瘤药,但因其对心脏渐进性、不可逆的毒性作用,对患者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认为,蒽环类抗肿瘤药用药早期即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晚期出现剂量依赖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为不可逆的慢性心肌改变。1病例某男性患儿,14岁,既往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年(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期刊2014年04期)

杨敏,卢静,牟金金,徐挺[5](2012)在《生脉注射液防治蒽环类抗肿瘤药心脏毒性的系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生脉注射液对蒽环类抗肿瘤药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全面检索有关生脉注射液防治蒽环类抗肿瘤药心脏毒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由3位研究人员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对纳入的文献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受试对象615人,其中试验组307人,对照组308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所有的结局指标均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心电图异常发生率[RR=0.38,95%C(I0.27,0.54),P<0.00001],射血分数变化[MD=-2.50,95%C(I-3.83,-1.18),P=0.0002],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变化[MD=-0.79,95%C(I-0.93,-0.66),P<0.00001],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变化[MD=-0.58,95%C(I-0.82,-0.35),P<0.00001],短轴缩短率变化[MD=-3.02,95%C(I-5.02,-1.01),P=0.003]。结论现有证据表明,生脉注射液可防治蒽环类抗肿瘤药引起的心脏毒性,但需更多严格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加以证实。(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警戒》期刊2012年11期)

蒋映丰,周启昌[6](2011)在《评价蒽环类抗肿瘤药心肌损害的新方法——速度向量成像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蒽环类药物对于多种癌症的治疗是非常有效的,但它的心脏蓄积性毒性却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唯有在早期发现并停药是避免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关键。新近推出的速度向量成像技术为评价蒽环类抗肿瘤药心肌损害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就ANTH心脏毒性产生机理、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变化以及VVI的基本原理、优越性、可行性、局限性等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1年12期)

Chen,Ming,Hui,高怡瑾,邓海燕[7](2010)在《关注蒽环类抗肿瘤药所致心脏毒性事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怡瑾副教授随着肿瘤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许多肿瘤患者包括儿童白血病和淋巴瘤的生存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人群的远期生存质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蒽环类抗肿瘤药(ATC)引起的心脏毒性事件,逐渐被肿瘤科和心脏科医生所认识和重视。很高兴接受《中国循证儿(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儿科杂志》期刊2010年05期)

郑伟[8](2009)在《hSIR2/SIRT1降低蒽环类抗肿瘤药多柔比星的心脏毒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柔比星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化疗药,它可以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与染色质结合,通过其平面环插入碱基对之间与DNA结合形成复合物,严重干扰DNA合成、RNA合成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肿瘤的作用。多柔比星的临床应用由于其对健康组织的毒性而受到限制,其中最显着的副作用是剂量依赖的心肌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多柔比星的心脏毒性,一种可能的原因是,多柔比星可以增加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以及引起DNA断裂等,进而导致心肌细胞的凋亡;另一种可能的原因是,多柔比星会破坏心肌细胞肌小节结构,由于肌小节结构的完整对于心肌细胞的功能至关重要,所以肌小节结构的破坏会导致心脏功能失常以及心肌病。我们实验室之前的研究发现,NAD+依赖的叁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可以影响心肌细胞的生存和凋亡,结合文献报道,我们知道,SIRT1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的过表达,可以对抗心肌肥厚及衰老。很多研究表明,SIRT1可以在多种细胞和组织中发挥促生存的作用,其作用来自于其抗氧化应激的能力和抗凋亡的能力。蒽环类化疗药多柔比星也可引起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和细胞凋亡,这提示,SIRT1很有可能对多柔比星引起的心脏毒性有保护作用。为验证我们的假说,我们首先用多柔比星处理原代心肌细胞和H9C2细胞,发现SIRT1的表达水平随多柔比星处理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再降低,细胞凋亡的标志Cleaved Capase3表达水平也随处理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并且其增加与SIRT1表达水平下降相对应,说明SIRT1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保护作用。通过构建SIRT1过表达的腺病毒和SIRT1干扰的腺病毒,感染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发现SIRT1过表达可以剂量依赖地降低多柔比星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而SIRT1干扰会明显增加多柔比星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证实外源和内源的SIRT1对于多柔比星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都有保护作用。当对小鼠腹腔注射多柔比星时,其急性毒性会引起小鼠死亡。为说明SIRT1对这一过程的作用,我们对心脏特异性SIRT1H363Y转基因小鼠腹腔注射多柔比星。SIRT1H363Y为负显性抑制型,其在心脏内过表达会抑制内源性SIRT1的活性。我们发现转基因小鼠在多柔比星给药时的死亡率会明显升高,说明当小鼠心脏的SIRT1活性被抑制时,对于多柔比星的急毒性会更加敏感,提示SIRT1对于多柔比星在小鼠整体水平的急毒性也具有保护作用。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心肌细胞在多柔比星的刺激下,SIRT1表达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其表达水平的降低伴随着细胞凋亡的增加;SIRT1过表达可以降低多柔比星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而干扰SIRT1表达后,心肌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对于SIRT1H363Y转基因动物,SIRT1活性受到抑制,其在多柔比星刺激下的生存率较同窝野生型显着下降。证明SIRT1是一个新的对抗多柔比星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的细胞保护因子。(本文来源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期刊2009-08-01)

张华,高春恒,沈伟生[9](2008)在《曲美他嗪治疗蒽环类抗肿瘤药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蒽环类抗肿瘤药心脏毒性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蒽环类抗肿瘤药心脏毒性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男24例,女1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其中30例提示室壁运动幅度减低,室壁矛盾运动6例,心脏肿大12例。心肌酶谱检查:CK-MB增高(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期刊2008-06-01)

孙碧红[10](2008)在《蒽环类抗肿瘤药心脏毒性的监测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蒽环类抗肿瘤药(ATC)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但剂量累积性的心脏毒性严重地限制了其临床上的长期应用。抗肿瘤治疗引起的心脏毒性比骨髓、消化道和肾脏毒性更为危险[1]且不能预测[2]。目前对ATC致心脏毒性有了多种监测手段。现对近年来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本文来源于《华夏医学》期刊2008年01期)

蒽环类抗肿瘤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蒽环类抗肿瘤药(ATC)对乳腺癌左房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行化疗为化疗组,3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未化疗为对照组。应用Simpson法在心尖双平面测量左房最小容积(LAVmin)、最大容积(LAVmax)及P容积(LAVp),计算左房总排空分数(LATEF)、被动射血分数(LAPEF)及主动射血分数(LAAEF)。应用STI于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左房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并计算其平均峰值(m SRs、m SRe、m SRa)。结果化疗组LATEF、LAPEF、LAAEF、m SRs、m SRe、m SRa较对照组均减低(均P<0.05)。两组LATEF与m SRs、LAPEF与m SRe、LAAEF与m SRa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59、0.866、0.882,P<0.001)。结论使用ATC乳腺癌患者左房功能发生改变,表现为储备功能、管道功能及泵功能减低。STI与左房容积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能够准确评价左房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蒽环类抗肿瘤药论文参考文献

[1].林莹,李彦华,郭新红,徐勇,李玉峰.蒽环类抗肿瘤药诱发心肌病1例及文献复习[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7

[2].阎琳,唐力,马春燕,刘颖.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蒽环类抗肿瘤药对乳腺癌患者左房功能的影响[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

[3].李朝霞.蒽环类抗肿瘤药心脏毒性的观察[C].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叁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4

[4].郭军,张华金.蒽环类抗肿瘤药的心脏毒性及治疗措施[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

[5].杨敏,卢静,牟金金,徐挺.生脉注射液防治蒽环类抗肿瘤药心脏毒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物警戒.2012

[6].蒋映丰,周启昌.评价蒽环类抗肿瘤药心肌损害的新方法——速度向量成像技术[J].海南医学.2011

[7].Chen,Ming,Hui,高怡瑾,邓海燕.关注蒽环类抗肿瘤药所致心脏毒性事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0

[8].郑伟.hSIR2/SIRT1降低蒽环类抗肿瘤药多柔比星的心脏毒性[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

[9].张华,高春恒,沈伟生.曲美他嗪治疗蒽环类抗肿瘤药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C].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2008

[10].孙碧红.蒽环类抗肿瘤药心脏毒性的监测进展[J].华夏医学.2008

标签:;  ;  ;  ;  

蒽环类抗肿瘤药论文-林莹,李彦华,郭新红,徐勇,李玉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