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喜论文_记者,王鹏,王璐,孔茜

导读:本文包含了金正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美术馆,中国,中韩,诗学,金石,文化交流,王朝。

金正喜论文文献综述

记者,王鹏,王璐,孔茜[1](2019)在《“我们愿把这份情谊长久保持下去”》一文中研究指出“阮锡安先生,8月底,中国扬州和韩国顺天共同当选2020年‘东亚文化之都’,这是两座城市的光荣。在增进两国友好关系的基础上,我将沿着先祖的足迹,与您共同延续两个家族之间的缘分。”昨天,在北京大学留学的韩国学生、“朝鲜书圣”金正喜后人金基勋,给阮元六世孙、(本文来源于《扬州日报》期刊2019-09-08)

魏妍[2](2019)在《金正喜与清朝文人: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国美术馆、韩国艺术殿堂共同主办的"中国美术馆国际交流展系列:秋史金正喜与清朝文人的对话"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金正喜(1786年-1856年),韩国着名的金石学家、书法家和诗人,他在韩国的书法史上开创了"秋史体"的书法风格,其风格影响了韩国几代书画家。本期我们为大家介绍这位中韩文化艺术交流史上重要的使者——金正喜。(本文来源于《收藏投资导刊》期刊2019年07期)

周洋[3](2019)在《跨越时空的翰墨情缘》一文中研究指出6月18日,由中国美术馆、韩国艺术殿堂共同主办的“中国美术馆国际交流展系列:秋史金正喜与清朝文人的对话”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中韩两国是隔海相望的近邻,两国间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两国人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亚文明。中韩两(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9-06-23)

[4](2019)在《秋史金正喜与清朝文人的对话》一文中研究指出6月18日,由中国美术馆、韩国艺术殿堂共同主办的“中国美术馆国际交流展系列:秋史金正喜与清朝文人的对话”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该展览由韩国艺术殿堂书艺博物馆、韩国果川市秋史博物馆协办。中韩两国一衣带水,是隔海相望的近邻。两国间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9-06-21)

丁繁荣[5](2018)在《金正喜书学思想中的崇古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金正喜是韩国知名的学者,书法家,金石学家,他的书法风格在朝鲜半岛影响深远,后人称之为秋史派。他的书法深受传统经典的隶书影响,追求古拙方刚的古朴之美。金正喜为学严谨,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汉学、金石学。二十四岁时随父前往清朝燕京,同当时一些儒学大家密切交流并建立了长久的友谊,深刻影响了金正喜的书学思想。当时传入朝鲜的刻帖多是翻刻的因而失真变形,所以金正喜特别呼吁以正确的门径来学习书法。他推崇以唐楷入手,提倡学习欧体以及北朝碑刻来上溯晋人书法风韵。他还追求汉代的隶书的古雅,追求“文字香”、“书卷气”,虽然金正喜的书学思想是崇古的,但其师古而不泥古的精神对后人的学习书法艺术有着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学院》期刊2018-04-01)

詹杭伦[6](2017)在《论朝鲜王朝学者金正喜的诗学宗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朝鲜王朝中,金正喜(1786—1856)是一位全面发展的学者兼书画家、诗人。朝鲜纯宗九年(清嘉庆十四年,1809),金正喜入燕,与乾嘉文坛重镇翁方纲(1733—1818)、阮元(1764—1849)相交,翁方纲的金石考据学诗学和阮元的经史文献之学对金正喜影响甚大。因金正喜书画名声太高,往往掩盖了他的诗学成就,也造成前此学术界对其评价不平衡的现象。通过分析金正喜的诗学宗尚以及他次韵杜甫、苏轼、翁方纲的作品,揭示金正喜对诗史的认识、对诗家修养的认识及其对学诗门径的提示。由此论定,金正喜的诗学成就即使置于清朝的杰出诗家诗作中也毫无愧色。(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曹悦[7](2017)在《清朝与朝鲜王朝的书法交流——以金正喜随父入燕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朝,是中国书法史上十分重要的朝代,也是影响周边国家书法发展最主要的朝代之一。朝鲜王朝与清朝文化交流密切,朝鲜王朝常常派遣燕行使到中国学习交流。金正喜即是随作为燕行使的父亲来到中国学习中国书法的。他创造了"秋史体",对朝鲜王朝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金正喜的介绍,探讨其燕行经历,并以其书论《书诀》为例来看清朝与朝鲜王朝书法文化的交流及其对朝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7年04期)

赖贵叁[8](2016)在《韩儒金正喜易学考辨蠡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王朝(1392~1910)后期名儒金正喜(号秋史、阮堂,1786~1856),曾随嗣父金鲁敬(酉堂,1766~1837)出使清朝,因此机缘遂师事乾嘉名儒翁方纲(覃溪,1733~1818)与阮元(芸台,1764~1849),并笃志研习经学、诗学、金石、书法等,为中韩文化交流佳话。本文以金氏《阮堂集》中《周易虞义考》与《易筮辨》为核心,并就其传习翁、阮二师"汉宋兼采"之经学思想,不废一家,以兼容并蓄的态度作为治学根基。金氏承其师说,于《易》学尤尽心致力于"多闻""阙疑""慎言"治经叁原则。而在翁、阮二师教示影响之下,造就金氏兼容汉宋———"博综马郑(汉经),勿畔程朱(宋理)"与"考古证今,山海崇深;核实在书,穷理在心;一源勿贰,要津可寻;贯澈万卷,只此规箴"的治学风格;并能以"考订"作为治经通经的方法与工具,把握考订之学衷于义理的要旨,正是金氏师承翁、阮二师的重要经学蕲向。因此,金氏考辨《易》学之特色,除了能充分发挥考证详实、征引广博、谨慎踏实的考证工夫,也能彰显出"汉宋兼采"的学术态度;整体而言,金氏承绍继创翁、阮二儒之学风,融摄贯通之后,于金石书法学、经学考证,具有实事求是的存古汉学精神,以及实践躬行圣贤之道的宋学风华———"海东儒雅亦中华",可谓善述善继翁、阮二师之学志。(本文来源于《周易文化研究》期刊2016年00期)

刘婧[9](2016)在《朝鲜后期诗坛对唐宋诗学的宗尚——以金正喜的《精华选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文人金正喜编选的《精华选存》收录了清人王渔洋、田雯以及宋代词家的诗词作品。从这部选本所录诗词的内容、文献来源和选诗特征可以反映出金正喜对唐宋诗学的宗尚态度。金正喜作为朝鲜五百年间在学艺方面成果最为杰出的文人,他的诗文编选活动以及所反映的诗学宗尚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可以让我们从这个视角来洞悉朝鲜后期诗坛的诗文创作活动和批评实态,以及中国诗学在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下对朝鲜文人影响的具体环节。(本文来源于《杜甫研究学刊》期刊2016年03期)

何继文[10](2015)在《翁方纲在诗歌批评方面对金正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乾隆年间,朝鲜李氏皇朝不断派员远赴北京求学交流。其中着名者有金正喜(1786—1856),他精于经学和金石学,又是着名的书法大家,曾在嘉庆年间随燕行使到北京。金正喜因此得以师事翁方纲,在经学以至诗歌批评方面,都受到翁氏的影响。本文旨在研究翁方纲在诗歌批评方面对金正喜的影响,首先论述金正喜与翁方纲二人在诗学方面的交流情况,然后从诗学门径、重学问与性情的观点两方面,探讨他们在诗论上的继承关系。金正喜的诗学主张与翁方纲基本上是一致的。金正喜主张学诗者由近而远,由宋、元入唐,从苏轼、黄庭坚等诗人入手以学习杜甫。他能欣赏翁方纲以学问为诗,却反对无关实际的神韵诗。他重视性灵,但强调须具备学问和品德的修养,所以不满袁枚佻巧浮薄的性灵诗。(本文来源于《人文中国学报》期刊2015年00期)

金正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中国美术馆、韩国艺术殿堂共同主办的"中国美术馆国际交流展系列:秋史金正喜与清朝文人的对话"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金正喜(1786年-1856年),韩国着名的金石学家、书法家和诗人,他在韩国的书法史上开创了"秋史体"的书法风格,其风格影响了韩国几代书画家。本期我们为大家介绍这位中韩文化艺术交流史上重要的使者——金正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正喜论文参考文献

[1].记者,王鹏,王璐,孔茜.“我们愿把这份情谊长久保持下去”[N].扬州日报.2019

[2].魏妍.金正喜与清朝文人: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J].收藏投资导刊.2019

[3].周洋.跨越时空的翰墨情缘[N].中国文化报.2019

[4]..秋史金正喜与清朝文人的对话[N].文艺报.2019

[5].丁繁荣.金正喜书学思想中的崇古观念[D].中国美术学院.2018

[6].詹杭伦.论朝鲜王朝学者金正喜的诗学宗尚[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7].曹悦.清朝与朝鲜王朝的书法交流——以金正喜随父入燕为中心[J].中国书法.2017

[8].赖贵叁.韩儒金正喜易学考辨蠡探[J].周易文化研究.2016

[9].刘婧.朝鲜后期诗坛对唐宋诗学的宗尚——以金正喜的《精华选存》为例[J].杜甫研究学刊.2016

[10].何继文.翁方纲在诗歌批评方面对金正喜的影响[J].人文中国学报.2015

论文知识图

金正喜,大屯寺<无量寿阁>悬板金正喜《般若心经》24x14厘米金正喜,<板殿>,770只l吕1.Oem...金正喜,<不二禅兰>,55.OX31.l...金正喜,、宝丁山房>,茶山草华金正喜《伽椰山海印寺重建上楔...

标签:;  ;  ;  ;  ;  ;  ;  

金正喜论文_记者,王鹏,王璐,孔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