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英(长垣县孟岗镇第三初级中学河南长垣4534000)
【摘要】〖HTF〗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作为历史教师,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让学生大胆思考、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新的观点和结论,并不将观点和结论做好总结,凝聚笔头,发出火花,写成论文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HTF〗创造性思维;敢于创新;善于质疑;多角度换位思考等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经验来评判现实问题,要教会学生换位思考,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而且在思维中凝聚智慧畅所欲言。这样有助于学会、学好历史。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我们历史教师的责任,我们应该用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思想来讲授历史课,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智慧火花。
1教师自己要勇于创新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面对的是历史事实和教科书的既有模式及早已定论的历史观点,另一方面要面对渴求新知识的学生群体,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教师要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敢于从多方面进行剖析,然后用科学、辨证的方法进行研究、归纳、得出新的结论和观点。教师只有在教学中首先敢于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学生。
2要从多角度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多角度引导学生:
2.1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质疑,敢于提出新的观点。如结合课文的基本内容,让学生走出校门查资料,或成立小组讨论问题,然后将讨论的结果写成小论文,从而得出新的结论和观点
2.2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经验来评判现实问题。例如,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历史小论文中针对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诗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先指出文天祥视死如归的力量源于“民族的浩然正气和强烈的爱国热情”,他谈到当今社会上一些腐败分子只顾个人利益,做出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实很不应该的。接着,他认为抛开历史的背景,说文天祥是“民族英雄”是欠妥当的,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值得赞扬的,但从我国现在民族大团结的前提出发,过分强调文天祥的“民族英雄”精神,就会伤害兄弟民族的感情,不利于当今的民族团结。我们暂且抛开学生的观点对错不说,仅就学生在小论文中能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而言,已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说明学生创造性已被激发出来了。
2.3要教会学生换位思考问题,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不要使学生为教科书所局限,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讲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时,让学生讨论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入侵的结果。一方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正是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打破了闭关自守的封建统治,西方资产的思想和先进技术才能传入中国,从而动摇了封建阶级的统治,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历史变革的进程。在这样的讨论,学生对历史事件就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大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想。
3让学生在创造性思维中敢于畅所欲言
学生的创造思维火花有时比教师明亮,只是不敢发表,甚至当面不说背后乱说。比如我讲袁世凯复辟帝制并在绝望中死去的内容时,引用了一幅对联:“袁世凯千古,中华民国万岁。”此时,学生A说:“老师你说的不是对联,不对仗。”学生B站起来说:“千古对万岁,袁世凯对中华民国。可以呀。”学生C说:我看着不但是一副对联,而且也是一副妙联,千古对万岁,袁世凯对中华民国,字数虽然不等,说明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孙中山把总统的位置让给他,是希望他继续维持共和,以无愧于人民,可袁世凯一心想复辟帝制,这不是对不起中华民国吗?此时同学们热烈地鼓掌。
像这样的讨论课时常进行,同学们有时争得面红耳赤。一副对联扩大了同学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同学们能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