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酸镧论文_阳杰,田长安,程继海,廖文浩,蒙雯

导读:本文包含了钼酸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钼酸,导体,离子,动力学,燃料电池,电导率,致密。

钼酸镧论文文献综述

阳杰,田长安,程继海,廖文浩,蒙雯[1](2019)在《Sr~(2+)/Ni~(2+)掺杂钼酸镧电解质制备及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Sr~(2+)、Ni~(2+)的La_2Mo_2O_9基固体电解质材料,通过扫描电镜、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对样品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电解质均已抑制了相变;在800℃烧结后能得到致密度高于95%的陶瓷烧结体;随着Sr~(2+)、Ni~(2+)掺杂量增加,氧离子导体电导率均呈现逐渐变小的趋势,σ(x=0.6)<σ(x=0.4)<σ(x=0.2);在温度T=800℃、掺杂Sr~(2+)离子摩尔比为0.2时,电导率σ[La_(1.8)Sr_(0.2)Mo_2O_(8.9)]=0.028 S/cm、活化能E_a=1.32 e V、电导率σ[La_2Mo_(1.8)Ni_(0.2)O_(8.6)]=0.034 S/cm、活化能E_a=1.08 e V,其均有望应用于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田立朋,任志华[2](2017)在《Pr、W共掺杂钼酸镧的合成及其导电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Pr、W共掺杂钼酸镧La2-xPrxMo1.7W0.3O9(x=0~1.0)。采用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合成产物的相组成。TG-DSC和膨胀率测试结果表明,Pr、W共掺杂对β-La2Mo2O9结构起到了稳定作用。使用交流阻抗法测定了400~800℃温度区间的电导率,结果表明Pr、W共掺杂使电导率增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烧结试样的微观结构表明:Pr、W的共掺杂有利于样品的烧结,能提高样品的烧结密度。(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阮北,武克忠[3](2016)在《氧离子导体钼酸镧β→α相变非等温动力学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氧离子导体钼酸镧La_2Mo_2O_9在853K左右存在的可逆固-固相变过程,采用差热分析(DTA)测量不同冷却速率下高温β相到低温α相的DTA曲线,运用FWO法、Ozawa迭代法、Criado-Ortega法以及atava-esták法求算相变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指前因子A和最概然动力学机理函数G(x)"动力学叁因子"。研究结果显示:β→α相变的表观活化能与转化分数有关,其值随转化分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该结果表明该相变不属于一步简单反应,其过程和机理都较为复杂。不同温度区间β→α相变的G(x)不同,816~812K时,G(x)为[-ln(1-x)]2/5,对应lg A为68.28;809~804K时,G(x)为[-ln(1-x)]2/3,对应lg A为42.07。(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6年09期)

熊元元[4](2016)在《钼酸镧的合成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对碘电对催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Cs)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对电极(Counter electrode,CE)是其关键组件之一。对电极所负载的催化剂,是使电解液中的碘氧化还原电对循环再生的重要物质。虽然传统Pt催化剂对电极可以很好的催化I3-/I-氧化还原电对的循环再生,但因其成本高昂、供给有限和易被I3-/I-电对腐蚀等缺点限制了其在DSCs中的长期应用。因此,本文主要研制开发非Pt催化剂,主要合成无机非金属材料钼酸镧,还用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MWCNTs)通过两种不同途径对钼酸镧材料进行修饰,并探讨其晶形、形貌、催化性能和其在DSCs中的应用。具体实验工作如下:第一部分实验: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合成钼酸镧La_2Mo_2O_9,并通过使用X-射线衍射(XRD)、循环伏安曲线(CV)、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和塔菲尔极化曲线(Tafel)等表征手段,进行结构测定和电化学催化性能分析。第二部分实验:采用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合成不同比例的镧钼固溶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进行组分确定和表面形貌观察。并通过循环伏安曲线(CV)、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塔菲尔极化曲线(Tafel)和电流密度-电压曲线(J-V)等表征手段进行电性能表征。合成的25种镧钼配比化合物中,6.5La_2O_3·7MoO_3表现的催化性能是最优越的,其能量转换效率达到1.71%。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钼酸镧中,镧钼两种元素具有不同的摩尔分数,影响其催化性能。第叁部分实验:采用不同量的多壁碳纳米管负载钼酸镧和钼酸镧/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通过多壁碳纳米管与钼酸镧进行物理混合,来改善钼酸镧的导电性和催化活性。MWCNTs负载La_2O_3·0MoO_3(1:5)的能量转化效率高达5.20%,是La_2O_3·0MoO_3的6.75倍。La_2O_3·0MoO_3/MWCNTs复合对电极的峰电位差ΔEp(peak-peak separation)只有146mV,而且La_2O_3·0MoO_3/MWCNTs复合对电极的能量转换效率高达6.34%,La_2O_3·0MoO_3/MWCNTs复合对电极是合成的材料中,可逆性和能量转化效率最好的。经过MWCNTs改善之后,3种不同钼酸镧的催化性能和能量转化效率均有一定程度提高,归因于二者催化性能和导电性的结合。(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3-20)

龚江宏,费朝阳[5](2010)在《溶胶凝胶法制备钼酸镧粉体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以硝酸镧,钼酸铵,柠檬酸为主要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得钼酸镧粉体。由于在实验过程中,溶胶的陈化时间,ph值及粉体的煅烧温度会对样品的结构和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本实验通过改变制备过程中的实验参数,制备出不同样品。利用XRD,SEM以及比表面法对不同样品进行表征,比较各组样品的粉(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0-10-22)

王春伟,卢业玉,余林[6](2010)在《表面修饰钼酸镧钠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钼酸钠和氯化镧及修饰剂为原料,用直接沉淀法合成了表面修饰钼酸镧钠添加剂,并用IR、XRD对微粒进行了表征。把表面修饰钼酸镧钠添加到基础油中,检测油样的减磨性能,并用SEM对钢球摩擦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基础油相比,添加0.1%的表面修饰钼酸镧钠就能达到减摩效果,而且磨痕更为平整,摩擦面上检测到了镧钼等抗磨元素。(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侯春菊,张旭,刘长松,方前锋[7](2010)在《钼酸镧氧离子导体结构与扩散性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密度泛函的方法研究了β-La2Mo2O9的结构性质与扩散行为。研究首次发现结构中Mo有MoO4和MoO52种形式的多面体,并且O(1)、O(2)和O(3)3种氧位置的占有率分别为100%、91.7%和25%,与实验相符。所有结构可通过P213的12个对称操作而互相转换,得到的结构可能是局部或本征极小结构。扩散研究结果显示,氧离子(空位)扩散是一种多离子间协同的集体运动行为,3个扩散通道可能与高温相的高电导有关,其中激活能为1.05eV和1.24eV的2个扩散通道可能与内耗弛豫峰有关。(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0年06期)

郭中一,龚江宏[8](2009)在《钼酸镧基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述了La2Mo2O及其掺杂体系的研究进展,主要就材料的结构与相变、氧空位扩散机制、氧离子电导率、在还原气氛和高温下的电子电导率、化学稳定性及热膨胀系数等方面的性质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09年S2期)

邱江华,王光辉,邱文杰,曾丹林[9](2009)在《微波辐射磷钼酸镧盐催化柴油氧化脱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微波辐射下磷钼酸镧盐催化模型油和直馏柴油的氧化脱硫反应,并比较了不同萃取条件下柴油的脱硫率和回收率.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微波辐射加热时DBT,BT的脱除率比普通加热分别提高了7.5倍和3.9倍.二苯并噻吩和苯并噻吩的氧化反应都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在70℃和400 W微波功率下,DBT,BT的脱除率可分别达到94.0%和91.2%.直馏柴油氧化脱硫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剂油质量比为7.1 mg/g,H2O2初始浓度为0.44 mol/L,微波功率为400 W,反应温度为70℃和反应时间为120 m in.当V(DMF)/V(柴油)为1/4和萃取1次时,柴油脱硫率为64.5%,回收率为97.6%,当提高V(DMF)/V(柴油)或萃取次数,柴油的脱硫率提高了,但回收率却明显下降.在氧化脱硫过程中,首先过氧化氢亲核进攻催化剂的活性中心Mo(Ⅵ),然后氧化噻吩类形成亚砜,最后亚砜进一步被氧化生成砜.(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5期)

杨水金,尹国俊[10](2008)在《硅钨钼酸镧催化合成苯甲醛1,2-丙二醇缩醛》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以杂多酸稀土盐La4(SiW6Mo6O40)3为多相催化剂,通过苯甲醛和1,2-丙二醇反应合成了苯甲醛1,2-丙二醇缩醛,探讨了La4(SiW6Mo6O40)3对缩醛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原料量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La4(SiW6Mo6O40)3是合成苯甲醛1,2-丙二醇缩醛的良好催化剂,在n(苯甲醛)∶n(1,2-丙二醇)=1∶1.5,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1.0%,环己烷为带水剂,反应时间1.0h的优化条件下,苯甲醛1,2-丙二醇缩醛的收率可达86.0%。(本文来源于《稀土》期刊2008年05期)

钼酸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Pr、W共掺杂钼酸镧La2-xPrxMo1.7W0.3O9(x=0~1.0)。采用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合成产物的相组成。TG-DSC和膨胀率测试结果表明,Pr、W共掺杂对β-La2Mo2O9结构起到了稳定作用。使用交流阻抗法测定了400~800℃温度区间的电导率,结果表明Pr、W共掺杂使电导率增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烧结试样的微观结构表明:Pr、W的共掺杂有利于样品的烧结,能提高样品的烧结密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钼酸镧论文参考文献

[1].阳杰,田长安,程继海,廖文浩,蒙雯.Sr~(2+)/Ni~(2+)掺杂钼酸镧电解质制备及性能表征[J].现代化工.2019

[2].田立朋,任志华.Pr、W共掺杂钼酸镧的合成及其导电性[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3].阮北,武克忠.氧离子导体钼酸镧β→α相变非等温动力学的确定[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6

[4].熊元元.钼酸镧的合成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对碘电对催化性能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5].龚江宏,费朝阳.溶胶凝胶法制备钼酸镧粉体工艺研究[C].第十六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2010

[6].王春伟,卢业玉,余林.表面修饰钼酸镧钠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

[7].侯春菊,张旭,刘长松,方前锋.钼酸镧氧离子导体结构与扩散性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材料导报.2010

[8].郭中一,龚江宏.钼酸镧基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

[9].邱江华,王光辉,邱文杰,曾丹林.微波辐射磷钼酸镧盐催化柴油氧化脱硫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0].杨水金,尹国俊.硅钨钼酸镧催化合成苯甲醛1,2-丙二醇缩醛[J].稀土.2008

论文知识图

不同CTAB浓度下生成的钼酸镧钠...不同ω值下钼酸镧钠聚集体尺寸...水热法和微乳液法制得钼酸镧钠...本体钼酸镧的SEM图在不同的微乳液体系中生成的钼酸反应时间从1min至24h得到的钼酸镧

标签:;  ;  ;  ;  ;  ;  ;  

钼酸镧论文_阳杰,田长安,程继海,廖文浩,蒙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