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酬递增论文_黄朝峰,鞠晓生,纪建强,孟斌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报酬递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报酬,价值,经济,包络,规模,竞争,知识。

报酬递增论文文献综述

黄朝峰,鞠晓生,纪建强,孟斌斌[1](2017)在《军民融合何以能富国强军?——军民融合、分工演进与报酬递增》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分工理论研究了军民融合发展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军民融合深化过程是社会生产交换的分工网络一体化过程,军民融合发展产生"1+1>2"的效果在于分工深化产生的报酬递增;给定经济技术特征,军民融合演化路径受制于交易效率,取决于分工经济与协调费用的有效折衷;随着交易效率提升,军民融合深化将推动社会生产专业化、中间产品种类数、市场规模、技术进步和迂回生产程度同步提升。本研究在军民融合优化资源配置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军民融合的组织结构变动和组织绩效,拓展和深化了对军民融合的认识。(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期刊2017年08期)

董进全,木仁,刘佳[2](2017)在《规模报酬递增区域决策单元的技术有效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产出价值化度量意义下决策单元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的概念,定义了产出价值化度量意义下投入规模的规模收益状况,证明了投入可能集依规模收益状况的可分划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规模收益递增区域内决策单元的拟凹规模递增技术效率(简称QC-IRS效率)的定义及相应的效率评价模型.新定义的技术效率消除了在规模收益递增区域可能出现的"凸性公理"与生产函数非凹相矛盾的现象并有效利用了决策单元规模收益递增的信息,因而可以更好地度量决策单元的技术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黄佩红,甘小立[3](2016)在《分工报酬递增与产业集聚的相关性分析--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分工报酬递增的视角下,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利用广东顺德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数据对其分工水平、产业报酬率、产业集聚程度等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产业集聚和产业报酬率是分工水平的格兰杰原因,分工水平和产业报酬率是产业集聚的格兰杰原因,分工水平和产业集聚是产业报酬率的格兰杰原因。(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6年24期)

陈书燕[4](2016)在《报酬递增视角下信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产业具有较强的活跃性、带动性和渗透性,是引领未来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力量。本文基于报酬递增的视角,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解释了信息产业报酬递增的原因,结合报酬递增视角下市场的特性总结了企业竞争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有所启迪。(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16年19期)

洪英[5](2016)在《分工和报酬递增理论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亚当·斯密时期开始,分工和报酬递增理论就在经济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随着经济学说的不断发展,分工和报酬递增理论也日益演进.本文分别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以及马克思时期等不同经济学发展阶段简要评述分工和报酬递增理论的演进.分工与报酬递增理论在古典经济时期奠定了基础,形成了分工实现内生和自我持续增长的理论.马克思通过对分工形式的划分增进了对报酬递增的认识.杨格开创了动态分析分工与报酬递增的经济思路.新兴古典经济学通过超边际分析对分工和报酬递增进行了理论模型的拓展.(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9期)

邓俊荣,王美[6](2015)在《报酬递增视角下异质型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不断突破边际收益递减寻求收益递增的过程。本文从报酬递增视角分层研究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多变量回归等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对我国1990-2012年异质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报酬递减"人力资本是作为直接的生产投入要素促进经济增长;(2)"报酬递增"的研发人员是通过创新中介促进经济增长从而产生持续的增长动力;(3)"报酬递增"的企业家通过引入"报酬递增"的研发人员促进经济增长从而产生"报酬递增"的增长规律。因此,培养研发人员和企业家是我国经济增长与转型的必然之路。(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任洲鸿,刘刚[7](2015)在《劳动报酬递增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一个基本理论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的积累与演化性质,决定了现实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既是一个实体,也是一个过程,有必要从动态演化视角对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进行深化和拓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突破物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限制,基于知识积累与劳动力价值演化的时代特征,通过对经典马克思产品价值公式进行一系列拓展,构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报酬递增理论分析框架,有助于深化认识劳动与资本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正和关系",也为着眼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整体性,研究和探索中国特色劳资关系的发展范式提供基础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东南学术》期刊2015年03期)

张日波[8](2015)在《报酬递增思想的演进机理——以竞争与报酬递增之间的关系转变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酬递增思想是古典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该思想在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这段时期一度中断。其中的缘由何在?学界存在工具不足论和脱离现实论两种解释。本文认为,报酬递增思想在经济学中是否能够立足,取决于它与什么样的竞争理论相匹配。通过动态地梳理经济思想史上报酬递增与竞争的关系,会发现两者的关系经历了从斯密到马歇尔的相容时期,以及从马歇尔之后的新古典经济学到复兴阶段的冲突时期。完全竞争的假设在促进经济学的形式化、吸收边际革命的成果、建立边际分配理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古典经济学的报酬递增理论与后来的完全竞争理论的冲突,是报酬递增思想被边缘化的重要原因。报酬递增思想的现代复兴,则是对竞争与报酬递增关系妥善处理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4期)

陆梦龙,王春宇[9](2014)在《集聚发展、要素报酬递增与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广东发展经验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充分利用规模经济能为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提供机会。本文通过解读广东"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经验认为,发展规模经济的必经途径是推动经济集聚发展,但要充分获取规模经济带来的规模报酬,实现要素报酬递增,则必须根据各经济区域经济集聚度的高低、生产要素回报差异和产业结构的发展阶段,制订相应的发展战略:对于高集聚地区应推动分工深化,对于中等集聚地区应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对于低集聚地区应推动资本深化。(本文来源于《发展研究》期刊2014年07期)

张友丰,杨志文[10](2014)在《知识积累、报酬递增与新型专业市场——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理论与实证的分析,尝试性地从微观层次探讨了专业市场报酬递增机制和根源的内在机理,指出知识积累(包括初级创新、次级创新)是专业市场报酬递增机制产生的根源,相应的以分工协作网络为基础的社会资本是知识积累自强化机制的渠道和"孵化器"。建立基于新兴熊彼特式增长理论的知识型与创新型的经济形态,是新型专业市场未来发展的关键和提高适应能力的必然选择。(本文来源于《华东经济管理》期刊2014年07期)

报酬递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产出价值化度量意义下决策单元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的概念,定义了产出价值化度量意义下投入规模的规模收益状况,证明了投入可能集依规模收益状况的可分划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规模收益递增区域内决策单元的拟凹规模递增技术效率(简称QC-IRS效率)的定义及相应的效率评价模型.新定义的技术效率消除了在规模收益递增区域可能出现的"凸性公理"与生产函数非凹相矛盾的现象并有效利用了决策单元规模收益递增的信息,因而可以更好地度量决策单元的技术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报酬递增论文参考文献

[1].黄朝峰,鞠晓生,纪建强,孟斌斌.军民融合何以能富国强军?——军民融合、分工演进与报酬递增[J].经济研究.2017

[2].董进全,木仁,刘佳.规模报酬递增区域决策单元的技术有效性评价[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3].黄佩红,甘小立.分工报酬递增与产业集聚的相关性分析--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J].商业经济研究.2016

[4].陈书燕.报酬递增视角下信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

[5].洪英.分工和报酬递增理论的演变[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6].邓俊荣,王美.报酬递增视角下异质型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7].任洲鸿,刘刚.劳动报酬递增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一个基本理论框架[J].东南学术.2015

[8].张日波.报酬递增思想的演进机理——以竞争与报酬递增之间的关系转变为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5

[9].陆梦龙,王春宇.集聚发展、要素报酬递增与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广东发展经验的解读[J].发展研究.2014

[10].张友丰,杨志文.知识积累、报酬递增与新型专业市场——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4

论文知识图

新经济地理学的产业集聚模型投入导向和产出导向模型中TE和PTE...开放经济条件下价格贸易条件与福利水...专业市场内生报酬递增产生路径分...虚拟社区报酬递增的动态循环尸报酬递增程度超过互补性程度的...

标签:;  ;  ;  ;  ;  ;  ;  

报酬递增论文_黄朝峰,鞠晓生,纪建强,孟斌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