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承拆卸工装,该工装包括支撑杆、连接座及两个轴承罩;所述支撑杆贯穿过所述连接座的中部,并与其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轴承罩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座的两侧,其中一个轴承罩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的一侧轴连,另一个轴承罩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的另一侧轴连,两个所述轴承罩的另一端均可沿与所述连接座的轴连处转动;两个所述轴承罩相对设置,两者相扣时,构成空心圆柱状结构。在拆卸轴承时,将两个轴承罩套装于轴承上,在进行轴承拆卸时,将支撑杆旋至与差速器轴相抵,再通过继续旋转支撑杆来带动轴承罩移动,进而改变轴承与差速器轴之间的相对位置,拆卸过程中,轴承受力均匀,避免了对轴承表面的损坏。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轴承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连接座及两个轴承罩;所述支撑杆贯穿过所述连接座的中部,并与其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轴承罩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座的两侧,其中一个轴承罩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的一侧轴连,另一个轴承罩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的另一侧轴连,两个所述轴承罩的另一端均可沿与所述连接座的轴连处转动;两个所述轴承罩相对设置,两者相扣时构成空心圆柱状结构。
设计方案
1.一种轴承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连接座及两个轴承罩;
所述支撑杆贯穿过所述连接座的中部,并与其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轴承罩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座的两侧,其中一个轴承罩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的一侧轴连,另一个轴承罩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的另一侧轴连,两个所述轴承罩的另一端均可沿与所述连接座的轴连处转动;
两个所述轴承罩相对设置,两者相扣时构成空心圆柱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罩包括半圆柱形侧壁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侧壁两端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上端面上设置有一安装槽,所述下端面上设置有一弧形轴槽,所述连接座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罩侧壁上端两侧分别相对地设置有一个第一螺纹孔,所述连接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螺纹孔;
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同轴设置,且通过第一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罩的上端面上,于安装槽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向下弯折的支撑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外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轴承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的中部与所述支撑杆的外端部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轴承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手柄及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固定于所述手柄的中部,所述连接体的下端设有一安装槽,所述支撑杆的外端部与所述安装槽铆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中部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座的中部设置有与该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三螺纹孔,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连接座螺纹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拆卸工装,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轴承拆卸工装。
背景技术
在电机装配差速器时,由于一般情况下差速器并不完全与电机端盖完全契合,需要在差速器与端盖之间加设合适厚度的垫片,以使装配紧固。垫片厚度的确定方法为:将轴承压装到差速器轴上,测量轴承表面至电机端盖的高度值,该高度值即为垫片厚度;在进行装配时,需再将轴承取下,将垫片和轴承一起压装到电机端盖上,最后进行合箱。
在上述过程中,将轴承自差速器轴上取下时,由于轴承与差速器轴之间为过渡配合,因此,常规的操作是,采用三爪拉马夹取轴承,并将轴承自减速器轴上拖拽下来。这种拆卸方法的弊端在于:三爪拉马与轴承并非均匀接触,拖拽过程轴承受力不均,导致轴承表面受损,影响轴承性能,甚至直接导致轴承损坏。此外,使用三爪拉马拆卸轴承时,需要一个人扶助三爪拉马,另一个人调整爪子的抓取位置,因此,拆卸过程较为繁琐,拆卸效率较低。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轴承拆卸工装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承拆卸工装,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相扣时构成空心圆柱状的轴承罩,在拆卸轴承时,将两个轴承罩套装于轴承上,在进行轴承拆卸时,将支撑杆旋至与差速器轴相抵,再通过继续旋转支撑杆来带动轴承罩移动,进而改变轴承与差速器轴之间的相对位置,拆卸过程中,轴承受力均匀,避免了对轴承表面的损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承拆卸工装,该工装包括支撑杆、连接座及两个轴承罩;
所述支撑杆贯穿过所述连接座的中部,并与其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轴承罩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座的两侧,其中一个轴承罩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的一侧轴连,另一个轴承罩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的另一侧轴连,两个所述轴承罩的另一端均可沿与所述连接座的轴连处转动;
两个所述轴承罩相对设置,两者相扣时,构成空心圆柱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轴承罩包括半圆柱形侧壁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侧壁两端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上端面上设置有一安装槽,所述下端面上设置有一弧形轴槽,所述连接座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轴承罩侧壁上端两侧分别相对地设置有一个第一螺纹孔,所述连接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螺纹孔;
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同轴设置,且通过第一螺栓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轴承罩的上端面上,于安装槽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向下弯折的支撑面。
作为优选,所述轴承拆卸工装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外端。
作为优选,所述把手的中部与所述支撑杆的外端部过盈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把手包括手柄及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固定于所述手柄的中部,所述连接体的下端设有一安装槽,所述支撑杆的外端部与所述安装槽铆接。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中部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座的中部设置有与该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三螺纹孔,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连接座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相扣时构成空心圆柱状的轴承罩,在拆卸轴承时,将两个轴承罩套装于轴承上,在进行轴承拆卸时,将支撑杆旋至与差速器轴相抵,再通过继续旋转支撑杆来带动轴承罩移动,进而改变轴承与差速器轴之间的相对位置,拆卸过程中,轴承受力均匀,避免了对轴承表面的损坏。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快速拆卸轴承,不影响电机装配线的装配节拍,且一人即可操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撑杆;2、连接座;3、轴承罩;4、把手;5、第一螺纹孔;6、第二螺纹孔; 7、第三螺纹孔;8、第一螺栓;
31、支撑面;32、安装槽;33、弧形轴槽;
41、手柄;42、连接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正如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技术中,三爪拉马与轴承并非均匀接触,拖拽过程轴承受力不均,导致轴承表面受损,影响轴承性能,甚至直接导致轴承损坏。此外,使用三爪拉马拆卸轴承时,需要一个人扶助三爪拉马,另一个人调整爪子的抓取位置,因此,拆卸过程较为繁琐,拆卸效率较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轴承拆卸工装,如图1、2所示,该工装包括支撑杆1、连接座2、把手4及两个轴承罩3;其连接关系为:
把手4的中部与支撑杆1的一端过盈配合,支撑杆1的另一端贯穿过连接座2的中部并延伸至两个轴承罩3之间,且与连接座2转动连接;具体的:支撑杆1中部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连接座2的中部设置有与该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三螺纹孔7,该支撑杆1与连接座2 螺纹连接。
两个轴承罩3分别设置于连接座2的两侧,其中一个轴承罩3的一端与连接座2的一侧轴连,另一个轴承罩3的一端与连接座2的另一侧轴连,两个轴承罩3的另一端均可沿与连接座2的轴连处转动;
两个轴承罩3相对设置,当两个轴承罩相对扣合时,构成空心圆柱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轴承罩结构相同,故针对其中一个轴承罩做详细介绍:
如图3所示,轴承罩3包括半圆柱形侧壁及分别设置于侧壁两端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端面上设置有一安装槽32,下端面上设置有一弧形轴槽33,连接座2的一端设置于安装槽 32内。轴承罩3侧壁上端两侧分别相对地设置有一个第一螺纹孔5,连接座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螺纹孔6;第一螺纹孔5与第二螺纹孔6同轴设置,且通过第一螺栓8连接。
轴承罩3的上端面上,于安装槽32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向下弯折的支撑面31,当两个轴承罩相扣合时,该支撑面31用以支撑两个轴承罩之间的抵抗力,以保证两个支撑罩闭合时的结构稳定。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轴承罩的侧壁为半圆柱状,在其他实施例中,轴承罩的侧壁还可以为棱柱状、不规则状等,在一些情况下,两个轴承罩的形状可以不同,只要保证轴承罩与轴承底面均匀接触、且对轴承底面施力均匀即可。
本实施例中,把手4包括手柄41及连接体42,连接体42固定于手柄41的中部,连接体42的下端设有一安装槽,支撑杆1的外端部与安装槽铆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流程为:
在拆卸轴承时,将两个轴承罩3向连接座2的外侧旋转打开,套装于轴承上,再将两个轴承罩扣合,使轴承罩底部与轴承的底部表面贴合,在进行轴承拆卸时,将支撑杆1向内旋至与差速器的轴端相抵,再通过继续向内旋转支撑杆1来带动轴承罩3移动,进而不断改变轴承与差速器轴之间的相对位置,将轴承拆下。
本实用新型在拆卸轴承的过程中,由于轴承罩与轴承表面均匀接触,故轴承受力均匀,避免了对轴承表面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快速拆卸轴承,不影响电机装配线的装配节拍,且一人即可操作,实用性强。此工装还可用于转子的返修,现有的电机装配成品包含已压装好轴承的转子,因此在对转子返修时,可采用此工装拆卸轴承,操作方便。此外,由于轴承罩与连接座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因此,针对不同大小的轴承,可通过替换轴承罩的方式来作适应性调整,方便快捷、用途广泛。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9430.2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698996U
授权时间:20191129
主分类号:B25B27/073
专利分类号:B25B27/073
范畴分类:26G;
申请人: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水阁工业区石牛路73号
发明人:陈江慧
第一发明人:陈江慧
当前权利人: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吴双
代理机构:33214
代理机构编号: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