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体分裂论文_王明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质体分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质体,叶绿体,草地,木薯,可溶性,植株,孢子。

质体分裂论文文献综述

王明明[1](2019)在《红阳猕猴桃原生质体培养及影响其生长分裂的理化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猕猴桃是上世纪人工驯化栽培最成功的野生果树之一,猕猴桃产业对世界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猕猴桃栽培面积的扩大,病害发生及危害愈来愈重,给猕猴桃高效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在众多病害中,细菌性溃疡病是栽培猕猴桃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但迄今尚无根治的有效办法,并成为影响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抗(耐)溃疡病的栽培新品种选育一直是育种者研究的重点。研究表明,在野生猕猴桃资源中,毛花猕猴桃和软枣猕猴桃对溃疡病的抗性较强,这对栽培猕猴桃的抗溃疡病资源创制乃至新品种选育提供了良好的亲本材料。原生质体融合是将野生种优良性状导入栽培种中的有效途径。因此,建立起高效的猕猴桃原生质体培养及融合技术体系,对后续栽培猕猴桃抗溃疡病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有重要意义。红阳猕猴桃以其独特优异的品质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该品种高感溃疡病,已对很多产区造成极大的损失。为此,本研究以红阳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为试材,对二者不同外植体所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条件的筛选,以期建立适宜两种猕猴桃原生质体培养的技术体系,为后续杂种细胞的分裂和再生植株的获得奠定基础。但研究中发现,两种猕猴桃的原生质体分裂率较低,多种条件下持续继代培养后仅能观察到第2次细胞分裂。为此,笔者以具有高分裂率的烟草原生质体为对照,对红阳猕猴桃及烟草提取原生质体前的愈伤组织结构、及其原生质体分裂期的各种生理生化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期找出影响红阳猕猴桃原生质体分裂的理化因子,并调整培养方案进行原生质体生长与分裂的观察,为后续猕猴桃原生质体融合及抗溃疡病体细胞杂种的获得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红阳猕猴桃及毛花猕猴桃愈伤组织诱导。切取红阳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种子萌发的无菌苗的子叶、下胚轴、茎尖、茎段、叶柄、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筛选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培养基。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种子消毒的最佳方式为:20%次氯酸钠灭菌30分钟,无污染,红阳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70.8%和75%。红阳猕猴桃各外植体在MS+0.2mg/L ZT+1.0mg/L 2,4-D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出现愈伤快,出愈率达100%;愈伤组织颜色为黄白色,质地疏松,易于进行原生质体的制备。将毛花猕猴桃的不同外植体接种在上述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其结果与红阳猕猴桃基本相同。红阳猕猴桃茎段、叶柄、子叶、下胚轴的愈伤组织最佳增殖培养基为:N6+1.0 mg/L 2,4-D+1.0 mg/L 6-BA+1.0mg/L NAA,增殖倍数分别为7.83,6.27,5.75,8.17;叶片愈伤组织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N6+1.0 mg/L 2,4-D+0.5 mg/L 6-BA+0.5 mg/L NAA,增殖倍数为6.75;而茎尖则为N6+1.0 mg/L2,4-D+1.0 mg/L NAA,增殖倍数为8.00。毛花猕猴桃的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与红阳猕猴桃基本一致。2.红阳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原生质体分离与纯化。对不同外植体获得的愈伤组织进行原生质体的分离和纯化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来源的愈伤组织,以酶液组合2%纤维素酶+0.5%离析酶+1mmol/L CaCl_2·2H_2O+0.7mmol/L甘露醇酶解,以及CPW13-CPW25界面离心法纯化的效果最好,各愈伤组织原生质体产量在1.70×10~5-11.2×10~5个/g FW,原生质体的活力在81.7%-92.3%。其中,红阳猕猴桃原生质体产量最高的是茎段愈伤组织,产量为11.2×10~5个/g FW;原生质体活力为85.0%,活力最高的是叶片愈伤组织,为92.3%。而毛花猕猴桃而原生质体产量最高的是下胚轴愈伤组织,产量为9.5×10~5个/g FW,原生质体活力为81.7%;活力最高的是茎尖愈伤组织,为89.7%。3.原生质体培养方法与分裂。对不同外植体来源的原生质体进行不同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的分析,研究发现,红阳猕猴桃与毛花猕猴桃自第7-12d开始原生质体的第1次分裂,且叶柄、子叶来源的原生质体的分裂能力高于其他;但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裂频率均较低,不同外植体来源的原生质体培养20d的分裂频率为4.9-15.7%。其中,红阳猕猴桃子叶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利用液体浅层培养方法,在N6+1.0 mg/L 2,4-D+0.03 mg/L ZT+1.0%蔗糖+0.2 mol/L葡萄糖+200mg/L CH+0.45mol/L甘露醇的培养基上,培养密度5×10~4个/ml,光照强度1500lx,光照时长16h,培养温度24℃时效果最好,培养7-8d开始分裂,20d后其分裂频率达15.7%,且仅在此条件下观察到原生质体的第2次分裂。各培养条件下,持续继代培养6个月后,未发现持续分裂的情况。毛花猕猴桃叶片愈伤组织原生质体以液体浅层培养的方法,用N6+1.0mg/L 2,4-D+0.025mg/L ZT+1.0%蔗糖+0.2mol/L葡萄糖+200mg/L CH+0.45mol/L甘露醇培养基,培养密度5×10~4个/ml,光照强度1000lx,光照时间16h,培养温度26℃时,7d开始分裂,20d统计分裂频率13.4%,但持续培养仅观察到2次分裂。4.红阳猕猴桃与烟草原生质体分裂理化因子差异分析。烟草叶片愈伤组织来源的原生质体的分裂能力高于猕猴桃,培养14d的分裂频率为67.9%,植板率为26.3%,培养30d左右形成肉眼可见的小细胞团。对烟草叶片愈伤组织和红阳猕猴桃不同外植体来源的愈伤组织结构进行石蜡切片发现,烟草愈伤、红阳猕猴桃叶柄、子叶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较疏松,茎尖、下胚轴和叶片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较紧密。结合原生质体培养结果,发现原生质体的生长分裂与愈伤组织的状态关系密切,排列较为疏松的愈伤组织有利于原生质体的培养。对红阳猕猴桃和烟草愈伤组织所分离的原生质体培养14d后,进行激素含量(IAA、ABA、ZR)、酶活性(POX、SOD)、可溶性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酚酸、二胺(腐胺和尸胺)和多胺(精胺和亚精胺)等理化指标测定发现,对于内源激素ZR、IAA和ABA的含量,各参试材料内源激素ZR、IAA和ABA的含量呈现茎尖>叶柄>子叶>茎段>叶片>烟草>下胚轴的趋势;且所有材料的ABA含量最高,而ZR与IAA的质量比维持在2.64-2.85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烟草的SOD、POX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总氨基酸含量均显着高于猕猴桃的各种材料,分别是猕猴桃含量的1.3-16、2.0-4.5、1.7-3.0、1.6-2.4倍,且甘氨酸仅在烟草中检出。红阳猕猴桃除下胚轴的酚酸含量比烟草高之外,其余材料比烟草低1.1-2.9倍。红阳猕猴桃的胺类总量均显着高于烟草。为此,笔者推测烟草原生质体分裂中,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氨基酸含量高,说明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较强,且渗透调节和生长分裂所需蛋白质合成能力等均较红阳猕猴桃好;而烟草的POX活性高、酚酸含量也较高,说明烟草分裂旺盛,产生的酚酸类较多,而POX的活性强,能较快清除自由基和酚酸类,从而对原生质体伤害较小。这些可能是导致烟草和红阳猕猴桃原生质体分裂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5.为了提高红阳猕猴桃原生质体培养中的自由基清除和抗氧化能力,本研究在上述获得的优化培养方案下,在额外添加20mg/L椰乳,以及不同浓度PVP、甘氨酸、Vc、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自由基清除和抗氧化剂的培养基上培养。结果表明,以0.05mol/L的甘氨酸处理效果最好,原生质体分裂频率达20.1%,比不加入抗氧化剂的数值(15.7)提高了1.3倍,植板率由2.3提高到2.9.增长了1.3倍。7d开始分裂,培养60d后观察到小细胞团。但未能得到再生植株,其再生条件尚需进一步优化。(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8)

闵义[2](2016)在《木薯质体分裂相关基因ftsZ2家族的克隆及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针对木薯淀粉品质改良问题,提出通过调控质体分裂元件,影响库器官中淀粉体分裂来改变淀粉粒形态、大小及充实程度的新思路。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完成ftsZ2基因家族全长片段在木薯的克隆,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功能及分析进化关系;利用FtsZ蛋白异常表达能严重影响大肠杆菌细胞分裂的特性,对内共生起源的木薯质体分裂基因MeftsZ2基因家族的功能进行初步鉴定;以我国木薯主栽品种SC8遗传转化体系,构建组成型和块根特异型启动子驱动的MeftsZ2-1基因的过量表达载体转化木薯,转化MeftsZ2-1基因的相关载体已得到经过分子检测的几十个转基因株系,并成功在田间种植,初步观察到苗期MeftsZ2-1转基因植株的叶柄和块根表皮颜色较野生型明显变红,表现出与质体发育相应表型的改变:此外还对多个品种淀粉粒度、淀粉体发育及淀粉粒发生过程进行了观察,为利用该途径改良木薯淀粉品质的新思路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6-07-01)

陈鹏,刘卫卫,魏彩霞,王清[3](2014)在《提高二倍体马铃薯原始栽培种原生质体分离与分裂频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较高的原生质体分离和分裂频率,试验以马铃薯二倍体原始栽培种‘47-33’‘5-19’试管苗叶片为材料,进行了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培养21d的两品系试管苗叶片均在含有2.0%纤维素酶+0.5%果胶酶+0.25%离析酶,渗透压为0.35mol/L的酶解液中解离效果最好,原生质体产量分别为2.31×106个/gFW和2.52×106个/gFW;在28℃酶解温度条件下缓慢摇动14h或1h静置+13h缓慢摇动的,可促进叶片原生质体的大量释放.此外,1.0mg/L NAA+0.5mg/L 2,4-D+0.4mg/L BAP外源激素组合有利于叶片原生质体的分裂,‘47-33’‘5-19’原生质体一次分裂频率分别达到8.85%和12.56%.在0.35mol/L渗透压的液体培养基中,‘47-33’叶片原生质体分裂更早,分裂频率达13.85%.研究获得了稳定的原生质体分离体系以及较好的原生质体培养条件,为马铃薯二倍体原始栽培种的体细胞融合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刘林[4](2012)在《西瓜小孢子有丝分裂前后质体和线粒体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西瓜小孢子有丝分裂前后质体和线粒体的变化以及它们向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分配的特点,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西瓜不同发育阶段小孢子及早期二细胞花粉的质体和线粒体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孢子的质体结构简单,不积累淀粉等贮藏物质,为原质体;二细胞花粉的质体不含内部膜系统,但积累大量淀粉,表明小孢子有丝分裂引起原质体向造粉体分化。二细胞花粉的质体都在营养细胞中,生殖细胞不含质体,显然,小孢子分裂过程中质体只分配给营养细胞而不分配给生殖细胞,这一不均等分配方式决定质体呈单亲母系遗传,据此,将西瓜的质体遗传细胞学机制归类为番茄型。小孢子的线粒体内嵴较少,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的线粒体内嵴较多,显示小孢子分裂后线粒体结构复杂化。(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闵义,耿梦婷,胡新文,符少萍,郭建春[5](2012)在《非绿质体的分裂增殖调控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质体分裂在绿色及非绿组织中广泛存在。本文综述了质体分裂研究现状,特别是非绿质体方面取得的成果和进展。质体分裂至少受由质体与蓝藻内共生进化而来的内部机制及宿主进化而来的外部机制调控,是一个高度集成的多蛋白参与的过程。随着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分裂蛋白种类也逐渐增加,发掘与质体分裂有关新基因仍是当前研究热点。质体在不同细胞中的分化存在差异,不仅质体形态和功能存在着组织特异性,质体的分裂调控机制也可能存在着差异。质体分裂特别是非绿质体与代谢物积累的研究,对作物淀粉品质的改良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白生军,马晖玲,马祥,安惠惠[6](2012)在《不同培养方式和pH对草地早熟禾原生质体分裂和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个草地早熟禾品种午夜Ⅱ号、新格莱德和橄榄球Ⅱ号继代培养20次的愈伤组织为材料,设置不同的pH水平,通过2种培养方式进行了原生质体培养,观测其原生质体的分裂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3个草地早熟禾品种原生质体最适宜的培养方式为固液双层培养,固液双层培养中液相pH为5.8(新格莱德pH6.0)时原生质体分裂率达最高值,午夜2号42.8%、新格莱德50.1%和橄榄球2号29.4%。基因型的差异对于原生质体培养成功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坪》期刊2012年01期)

白生军,马祥,安惠惠[7](2011)在《影响草地早熟禾原生质体生长和分裂的生理生化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草地早熟禾‘午夜Ⅱ号’、‘新格莱德’和‘橄榄球Ⅱ号’3个品种继代20次的愈伤组织为材料,进行原生质体培养,测定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SOD和POX酶活性.结果表明:3个草地早熟禾品种原生质体经培养15d后,原生质体分裂率分别为‘新格莱德’50.1%、‘午夜Ⅱ号’42.8%、‘橄榄球Ⅱ号’29.4%.前2个品种原生质体在培养过程中生长状态良好,持续分裂分化,而‘橄榄球Ⅱ号’原生质体在分裂数次后死亡.在愈伤组织更换新鲜培养基的第8~10d,3个品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达到各自动态变化曲线的最大值,分别为‘午夜Ⅱ号’2.672mg/g、‘新格莱德’2.834mg/g和‘橄榄球Ⅱ号’2.302mg/g.在培养的第8d,‘橄榄球Ⅱ号’愈伤组织中的氨基酸含量、SOD和POX活性均低于其他2个品种.(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白生军[8](2011)在《草地早熟禾原生质体的培养及影响其分裂生长的生理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属冷季型草坪草,是温带地区主要的建坪草种和优良的草坪草种质资源之一。由于草地早熟禾兼性无融合生殖特性,利用常规的育种方法培育新品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草地早熟禾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良好的原生质体培养体系是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进行品种改良的根本和制约点。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以3个草地早熟禾品种(午夜2号、新格莱德和橄榄球2号)为材料,进一步研究了草地早熟禾植株再生的影响因素、原生质体培养程序和相关的技术环节,探索了草地早熟禾原生质体供体材料的生理特性与原生质体分裂再生能力之间的关系。1.以草地早熟禾品种午夜2号、新格莱德和橄榄球2号成熟种子为外植体,进行了其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研究,重点针对午夜2号和新格莱德愈伤组织在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水渍化和褐变现象进行了培养条件的调整,具体如下: (1)午夜2号愈伤组织在诱导培养初期最佳培养基为MS+1 mg·L~(-1) 2,4-D+0.3 mg·L~(-1) 6-BA+30 g·L~(-1)蔗糖+7 g·L~(-1)琼脂,pH 5.8;在第5次继代之后出现较多水渍化状况,调整培养基(MS+1 mg·L~(-1) 2,4-D+0.2 mg·L~(-1) 6-BA+30 g·L~(-1)蔗糖+7.5 g·L~(-1)琼脂,pH 6.0)后愈伤组织的状态得到极大改善。(2)新格莱德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在第1-7次继代用基本MS培养基(含有30 g·L~(-1)蔗糖+7 g·L~(-1)琼脂+3 mg·L~(-1) 2,4-D+0.5 mg·L~(-1) 6-BA,pH 5.8),从第8次开始使用稍加改变部分成分的MS培养基(添加0.4 mg·L~(-1) 6-BA,7.5 g·L~(-1)琼脂,pH 6.0,其余同基本MS培养基)时能得到优质的愈伤组织。(3)橄榄球2号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3 mg·L~(-1) 2,4-D+0.1 mg·L~(-1) 6-BA+30 g·L~(-1)蔗糖+7 g·L~(-1)琼脂,pH 5.8。2.以培养的草地早熟禾品种午夜2号、新格莱德和橄榄球2号的优质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用酶解法分离原生质体,进行了原生质体培养。着重研究了不同渗透剂和渗透压对草地早熟禾原生质体游离的影响、不同培养方式对草地早熟禾原生质体分裂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继代培养8~(-1)0 d的午夜2号和橄榄球2号胚性愈伤组织,在1.0%纤维素酶+1.0%离析酶+0.3%果胶酶+0.3%崩溃酶条件下,以甘露醇作为渗透剂,其浓度为13%时可从午夜2号和橄榄球2号胚性愈伤组织中游离出优质多量的原生质体;甘露醇浓度为11%时新格莱德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最高。(2) 3个品种的原生质体在固液双层培养方式下的分裂频率均高于液体浅层培养时的分裂频率。午夜2号和橄榄球2号原生质体在pH 5.8时分裂率最高,为42.8%和29.4%,新格莱德原生质体在pH 6.0时原生质体的分裂率达到最大值,为50.1%。3.分别测定了继代培养期间草地早熟禾午夜2号、新格莱德和橄榄球2号原生质体供体材料的生理生化指标,探讨了这些指标与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分裂、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更换新鲜培养基后的第8-10 d,3个品种愈伤组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达到最高值。新格莱德和午夜2号愈伤组织之间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差不大,而橄榄球2号愈伤组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着低于前两者。(2)测定了更换新鲜培养基后第8 d各品种愈伤组织的游离氨基酸总量、SOD和POX活性,发现新格莱德愈伤组织中游离氨基酸总量、SOD和POX活性均最高,橄榄球2号愈伤组织中上述叁个测定值都低于其它两个品种。说明起始材料的生理状态与其原生质体再生力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性。(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1)

刘昕,余斌,陈晓燕,王清[9](2011)在《提高甘草原生质体游离产量及分裂频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影响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原生质体游离的因素,提高原生质体游离产量和分裂频率,试验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离析酶不同浓度组合的酶解液,在3种酶解方式下对甘草叶片、下胚轴、愈伤组织进行了原生质体游离。结果表明:苗龄11 d的甘草叶片、下胚轴及继代5次的愈伤组织是原生质体游离的良好材料,叁者均在2.0%纤维素酶+0.5%果胶酶和2.0%纤维素酶+0.25%离析酶+0.5%果胶酶的酶解液中原生质体游离频率最高,其产量和活力分别为1.25×105~1.26×105个·g-1,65.7%~70.5%;1.43×105~1.44×105个·g-1,69.5%~72.8%;1.10×105~1.16×105个·g-1,61.9%~69.4%;纵向切割的下胚轴平均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高于叶片和愈伤组织,分别为1.19×105个·g-1,65.2%。此外,在40 r·min-1摇床上处理7 h的酶解混合物中原生质体产量最高;而先静置后缓慢震荡(40 r·min-1)的酶解方式可得到最佳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将原生质体密度调整到1×105个·g-1并培养于KM8P培养基中,能获得最高频率的原生质体分裂频率(2.34%)。试验获得了较好的甘草原生质体游离及分裂体系。(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李大朋,张敏,高潜,胡勇,何奕昆[10](2009)在《高等植物质体的分裂》一文中研究指出质体来源于早期具光合能力的原核生物与原始真核生物的内共生事件。原核起源的蛋白以及真核寄主起源的蛋白共同参与了质体的分裂过程。以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蛋白为蓝本,近些年在植物中陆续鉴定出几种主要的原核生物细胞分裂蛋白的同源物,如FtsZ、MinD和MinE蛋白。然而,除此之外,原核细胞大多数分裂相关因子在植物中找不到其同源物,但却鉴定了许多真核寄主来源的分裂相关蛋白。当前研究的重点是剖析各种质体分裂蛋白协同作用的机制,业已证明MinD和MinE的协同作用保证了FtsZ(Z)环的正确定位。尽管经典的FtsZ的抑制因子MinC在植物中不存在,但实验表明ARC3在拟南芥中具有类似MinC的功能。ARC3蛋白与真核起源的蛋白如ARC5、ARTEMIS、FZL和PD环以及其它原核起源的蛋白如ARC6和GC1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植物质体分裂调控系统。(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质体分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针对木薯淀粉品质改良问题,提出通过调控质体分裂元件,影响库器官中淀粉体分裂来改变淀粉粒形态、大小及充实程度的新思路。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完成ftsZ2基因家族全长片段在木薯的克隆,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功能及分析进化关系;利用FtsZ蛋白异常表达能严重影响大肠杆菌细胞分裂的特性,对内共生起源的木薯质体分裂基因MeftsZ2基因家族的功能进行初步鉴定;以我国木薯主栽品种SC8遗传转化体系,构建组成型和块根特异型启动子驱动的MeftsZ2-1基因的过量表达载体转化木薯,转化MeftsZ2-1基因的相关载体已得到经过分子检测的几十个转基因株系,并成功在田间种植,初步观察到苗期MeftsZ2-1转基因植株的叶柄和块根表皮颜色较野生型明显变红,表现出与质体发育相应表型的改变:此外还对多个品种淀粉粒度、淀粉体发育及淀粉粒发生过程进行了观察,为利用该途径改良木薯淀粉品质的新思路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质体分裂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明明.红阳猕猴桃原生质体培养及影响其生长分裂的理化因子分析[D].西南大学.2019

[2].闵义.木薯质体分裂相关基因ftsZ2家族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海南大学.2016

[3].陈鹏,刘卫卫,魏彩霞,王清.提高二倍体马铃薯原始栽培种原生质体分离与分裂频率的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4

[4].刘林.西瓜小孢子有丝分裂前后质体和线粒体的变化[J].园艺学报.2012

[5].闵义,耿梦婷,胡新文,符少萍,郭建春.非绿质体的分裂增殖调控与展望[J].热带作物学报.2012

[6].白生军,马晖玲,马祥,安惠惠.不同培养方式和pH对草地早熟禾原生质体分裂和生长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2

[7].白生军,马祥,安惠惠.影响草地早熟禾原生质体生长和分裂的生理生化因素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

[8].白生军.草地早熟禾原生质体的培养及影响其分裂生长的生理因素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1

[9].刘昕,余斌,陈晓燕,王清.提高甘草原生质体游离产量及分裂频率的研究[J].草地学报.2011

[10].李大朋,张敏,高潜,胡勇,何奕昆.高等植物质体的分裂[J].植物学报.2009

论文知识图

原生质体分裂情况9不同冻存温度下原生质体的分裂Fi...芯片外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分裂生...原生质体分裂图微流控芯片内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分裂融合后原生质体培养、分裂,愈伤组织...

标签:;  ;  ;  ;  ;  ;  ;  

质体分裂论文_王明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