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色素变化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色素,机理,桑树,烤烟,色度,彩色,论文。
色素变化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宋朝鹏[1](2010)在《烤烟烟叶成熟和烘烤过程中色素变化特征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烤烟烟叶成熟和烘烤过程是色素降解和转化的重要时期,不同采收和烘烤措施都将影响色素的降解,从而影响香气前体物的转化和最终的烟叶香气质量。本试验从烟叶成熟和烘烤过程中色素变化特征及其机理研究入手,重点分析了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颜色变化特征、烘烤过程中烟叶色素变化及其降解机制、烘烤过程中颜色变化与叶片生理和质构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烤烟烟叶成熟过程中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含量呈逐步下降的趋势,肥料配比对色素的降解有一定影响。30%无机肥+70%烟草专用肥(处理B)的烟叶,生长前期色素含量较高,但后期降解较为充分,成熟期色素的充分降解对烟叶品质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处理B叶绿素酶和脂氧合酶(LOX)活性大田发育前期表现较低,成熟期以后活性明显升高,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出相反的规律。生长前期POD保持较高的酶活性,LOX保持较低的酶活性,避免产生过多的脂质过氧化物,生长后期叶绿素酶和LOX保持较高的活性,对充分降解色素有利。2.不同成熟度烟叶在烘烤过程中L*值表现为:过熟>适熟>尚熟>未熟。鲜烟叶a*值在不同成熟度之间差别不大,在变黄中期之前成熟度高的烟叶a*值上升的快;过熟鲜烟叶的b*值最大,依次为适熟、尚熟、未熟烟叶。不同成熟度烟叶b*值在定色中期之前呈升高的变化趋势,在定色后期有所下降,之后稍有回升。相关分析表明,尚熟烟叶和适熟烟叶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正面L*值呈极显着负相关,类胡萝卜素含量与正面a*值呈显着负相关。以适熟烟叶为例,拟定出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叶色参数的回归方程y=-0.017L*+0.016a*+0.003b*+1.203,其中R2=0.993。过熟烟叶叶色参数和色素含量的相关性明显,可以用色度值作为辅助指标来判断烟叶的成熟度。3.烘烤变黄阶段烤烟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烘烤过程推进而逐渐降低。叶黄质、新黄质、紫黄质含量在各处理中随温湿度的降低而降低。低温中湿烘烤条件下有利于类胡萝卜素的降解。类胡萝卜素降解是LOX、苯丙氨酸解氨酶(PAL)、POD、多酚氧化酶(PPO)共同作用的结果。烘烤条件对酶活性影响较大,变黄期低温低湿和低温中湿处理有利于LOX、POD活性的充分表达,使类胡萝卜素降解更充分。相关分析表明,烘烤变黄期POD活性与类胡萝卜素各组分呈显着正相关。变黄期低温和相对较低的湿度条件下,保持相对较高的酶活性,使LOX与POD之间的协同拮抗作用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并在36~48 h适当延长相对较长的时间,对充分降解类胡萝卜素物质和改善烟叶香气品质是有利的。4.烘烤定色阶段烤烟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烘烤过程推进而逐渐降低,慢速升温烘烤类胡萝卜素各组分降解量相对较大,但处理间差异不显着。烘烤条件对酶活性影响显着,并且LOX、PAL、PPO、POD对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是双向的,定色前期相对较高的酶活性有利于生成更多的香气前体物质。慢速升温定色能很好的调控各种酶活性的变化,使细胞氧化还原反应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使类胡萝卜素充分降解,又能避免酶促棕色化反应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改善烟叶品质。5.烤后烟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与β-胡萝卜素含量极显着正相关,二者含量又与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显着负相关。低温中湿处理烤后烟叶类胡萝卜素各组分中,p-胡萝卜素含量比例最低,叶黄素、新黄质和紫黄质含量比例较高。同时低温中湿处理烤后烟叶中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最多,影响烟叶香气质和香气量的关键致香成分如6-甲基-5-庚烯-2-酮、p-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叁烯酮2、巨豆叁烯酮4、法尼基丙酮等6种香气成分含量也最高。6.运用主成分子集合选择法,从烤后烟叶26种共有香气成分中选取了苯甲醛、5-甲基糠醛、3,4-二甲基-2,5-呋喃二酮、香叶基丙酮、螺岩兰草酮等5种成分,代表了原有集合信息量的83.4%。用这5种香气成分建立了烟叶香气质量综合评价模型,模型评价结果表明烟叶香气质量的处理优劣顺序为:低温中湿>低温低湿>高温高湿>低温高湿>高温中湿>高温低湿。确定了烟叶烘烤增香的最佳烘烤工艺条件。7.烘烤中烟叶色素含量与色度测定参数的相关性较好,其中色素含量与色度测定参数h呈正相关,与其余色度测定参数呈负相关。质地参数与色度各参数的相关性相对较弱。不同品种烟叶在烘烤过程中色度和质构变化有差异,在烘烤中秦烟96的明亮度L*、b*值一直高于中烟100,烤后样a*、C*值高于中烟100,且秦烟96的色调角变幅较大,但烤后样色调值差别不大。另外,秦烟96烤后烟叶质地的结构较为疏松,硬度、咀嚼性和回复性值相对较低,粘聚性值相对较大。8.烘烤中烟叶质地发生显着的变化主要在变黄中期至定色中期,在此期间细胞壁酶活性较高,细胞壁物质降解量和水分的变化较为显着,烘烤中烟叶剪切力的动态变化较为直观,回复性和拉力可以作为探讨烟叶细胞生理变化的质地参数,而烟叶细胞生理变化(水分、呼吸速率、酶活性及组分)是导致烘烤中烟叶质地差异显着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0-06-01)
梁光雁,顾肇文[2](2004)在《天然彩色棉色素变化机理探讨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天然彩色棉的生态特性及其纤维结构 ,从其天然色素的湿热反应特性和化学反应特性 ,探讨其色素变化机理及其相关应用研究 ,为其产品的固色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以促进天然彩色棉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刘美娟[3](2004)在《桑树叶色突变体色素变化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叶色突变体是研究光合系统结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的理想材料,在培育新品种方面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桑树叶色突变体是稀有的种质资源,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及突变机理具有重大意义。 本研究首先利用无性繁殖技术探讨了桑树白化叶色突变体(Cty-Wm)和黄化叶色突变体(Cty-Ym)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两者均为稳定遗传变异,其中白化突变体由于自身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无法存活,属于致死突变。 为确定桑树黄化突变体的突变类型,测定了不同时期突变体的色素含量,结果表明黄化突变体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仅为对照桑的25%、18%和43%,而晚秋时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类胡萝卜素含量则几乎没有变化,说明黄化突变体Cty-Ym属于缺总Chl型,叶色黄化与叶绿素含量减少有关。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探讨了桑树黄化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发现在不同温度及光照条件下均表现黄化特征,证明该突变体叶色黄化与否与温度变化无关,不属于温敏型或光敏型叶色突变体,但突变体的黄化程度受温度影响而有一定的变化。 为探讨突变体变异的分子机理,采用叁种方法提取突变体和对照桑叶片的基因组DNA,结果表明2×CTAB提取法效果较好。在建立稳定的RAPD技术体系的基础上,采用10个引物对突变体和对照桑叶片DNA进行RAPD分析,有5个引物扩增出丰富的条带,其中用引物B107进行RAPD扩增反应,在突变体和对照桑之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采用IEF/SDS-PAGE双向电泳技术分离了突变体和对照桑叶片蛋白质,应用PDQuest软件分析结果,发现184个蛋白位点中有36处差异明显。切耿其中差异最为明显的SSP2801位点蛋白进行胶内酶切、LC-MS分析,并应用Mascot软件检索鉴定,结果表明该蛋白组分为RUBP羧化酶的大亚基,其在突变体中含量明显减少,仅为对照的26%,表明突变体叶色黄化与RUBP羧化酶大亚基含量减少也有关系。(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4-05-01)
色素变化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概述天然彩色棉的生态特性及其纤维结构 ,从其天然色素的湿热反应特性和化学反应特性 ,探讨其色素变化机理及其相关应用研究 ,为其产品的固色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以促进天然彩色棉产业的健康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色素变化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宋朝鹏.烤烟烟叶成熟和烘烤过程中色素变化特征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
[2].梁光雁,顾肇文.天然彩色棉色素变化机理探讨及其应用研究[J].纺织学报.2004
[3].刘美娟.桑树叶色突变体色素变化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