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污泥过滤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污泥,过氧乙酸,亚铁,自生,硫酸,生物反应器,丝状。
污泥过滤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吴炜,安莹,唐建国,张大尉,顾露源[1](2018)在《聚硅硫酸铁改善活性污泥过滤脱水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了聚硅硫酸铁(PFSS)和聚丙烯酰胺(PAM)对活性污泥过滤脱水性能的调理效果,重点考察不同投加量条件下,污泥比阻、毛细吸水时间(CST)、含水率、粒径以及污泥上清液中水质特性的变化,并通过总有机碳(TOC)和叁维荧光(3D-EEM)探讨了污泥调理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在投加量93~140 kg/t(DS)的条件下,PFSS对污泥过滤脱水性能的调理效果优于PAM。污泥上清液中TOC含量随PFSS投加量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3D-EEM分析表明:污泥溶胞后上清液中出现了类富里酸和疏水类有机酸物质,说明PFSS可通过释放污泥胞内水和结合水来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徐文迪,常沙,于鹏飞,王勇勇,张荣新[2](2018)在《不同污泥预处理方法对污泥过滤脱水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3种污泥预处理方法(表面活性剂处理、碱处理、Fenton处理)对污泥过滤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3种预处理方法,使污泥过滤脱水性能最佳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的投加质量比为50 mg/g,NaOH质量比为150 mg/g,Fenton试剂Fe~(2+)与H_2O_2的投加比n(Fe~(2+))∶n(H_2O_2)为1.5。3种预处理方法对污泥均有一定破解作用,其中由于Fenton反应的强氧化性,污泥破解率最大,污泥粒径减小了近50%,释放的溶解性COD(SCOD)最高(786.88 mg/L)。Fenton处理后的污泥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Tightly Bound-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TB-EPS)及TB-EPS中蛋白质和多聚糖的量减少得最多。此外,还分析了3种预处理方法脱水效率与速率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曹秉帝,张伟军,王东升,段晋明[3](2016)在《过氧乙酸破解和化学重絮凝改善活性污泥过滤脱水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EPS)高度亲水,破坏EPS结构是促使结合水释放的必要过程.为此,研究利用过氧乙酸(PAA)预氧化破解污泥和化学絮凝过程以同步实现污泥减量和脱水性改善,深入解析组合调理过程中污泥絮体形态特征及EPS分布和组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AA处理污泥对其过滤特性影响不大,但有效降低滤后泥饼的含水率;PAA能够有效破解污泥,破坏EPS中蛋白质类有机物,促使结合水释放;随着p H的降低,PAA对污泥脱水性的改善效果更佳,这主要是因为酸性环境有效提高了PAA对污泥EPS的氧化效率;高剂量PAA处理污泥后未见到有完整结构的絮体.投加聚合氯化铝(PAC)和氯化铁后,污泥絮体重新形成,同时污泥更容易过滤且脱水性随之提高.由于具有更强的吸附架桥能力,PAC在改善脱水性方面的效果优于氯化铁.(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王彩霞,张伟军,王东升,王庆飞[4](2015)在《过氧乙酸和亚铁联用调质强化活性污泥过滤脱水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尝试采用过氧乙酸和亚铁联用来改善活性污泥过滤脱水干化效率,分析了调理过程中污泥比阻(SRF)和泥饼含水率、絮体粒径分布以及胞外聚合物(EPS)组成和分布的变化特征,深入研究了过氧乙酸(peracetic acid,PAA)和亚铁离子联合调理污泥对其脱水性能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投加适量PAA后,污泥pH降至2.5~4,加入亚铁离子会与PAA解离后产生的H2O2形成Fenton氧化体系,从而有效地氧化裂解污泥,降解EPS中蛋白质和多糖,促使其中结合水的释放。当亚铁与过氧化氢摩尔比和PAA投加量分别为2∶1和0.1 g/g TSS时,污泥脱水性能达到最佳。最后,将污泥pH值调为中性后,由于反应过程中原位形成的叁价铁的混凝作用,污泥脱水性进一步改善。本研究说明过氧乙酸和亚铁组合调理可以有效提高污泥的过滤和干化效能。(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王素兰,段胜君,邢传宏,李明明[5](2015)在《污泥浓度对次毫米过滤组件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获得MLSS浓度为2~4 g/L的滤出液为目标,采用自制次毫米过滤组件(SMFM)实现高浓度污泥的分离,考察了污泥浓度(10、15、18 g/L)对SMFM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孔径为0.329、0.498 mm的SMFM,在高污泥浓度(>10 g/L)下,污泥浓度越高,其滤出液通量和浓度衰减越快,反之则衰减越慢。当初始通量为450 L/(m2·h)时,在一个周期内,孔径为1.15mm的SMFM运行20 min的滤出液平均通量为370 L/(m2·h),均大于孔径为0.329、0.498 mm的SMFM滤出液平均通量,故选择1.15 mm为高浓度污泥过滤的最适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5年07期)
冀世锋,巢晨骅,高春梅,邢云青,吴晓菲[6](2014)在《氯化镧和硫酸铈对MBR活性污泥过滤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膜污染一直以来是制约膜生物反应器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近年来人们用投加添加剂调控混合液的方法来减缓膜污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实验主要研究氯化镧和硫酸铈作为添加剂对膜污染的影响,通过膜阻力分布和污泥比阻的测定,分析在最佳投加量下两种稀土化合物对改善污泥混合液过滤性能、减缓膜污染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添加剂都可以降低膜的过滤总阻力及沉积层阻力以减缓膜污染;在最佳投加量下,沉积层阻力降低了40.93%(氯化镧)和49.16%(硫酸铈),污染阻力降低了96.20%(氯化镧)和96.94%(硫酸铈);污泥比阻降低了79.54%(氯化镧)和76.29%(硫酸铈);两者效果相似,但氯化镧可以改善污泥的压缩性能,且硫酸铈的最佳投加量较高,对反应器中的污泥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不利于反应器的运行。(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曲洛娟[7](2013)在《丝状菌对活性污泥性质及自生动态膜过滤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常见的问题之一,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Self-forming dynamic membrane bioreactor, SFDMBR)也不例外。SFDMBR利用过滤初期混合液中的颗粒、胶体以及溶解性有机物在廉价微网基材上的自然吸附/沉积形成自生动态膜(Self-forming dynamic membranes, SFDMs)取得与微滤膜近似的泥水分离效果。因此,SFDM的性质是影响SFDMBR过滤性能的关键因素。而活性污泥作为SFDM的主要成分,其性质的变化必然会对SFDM的性质产生重要影响。丝状菌作为活性污泥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含量的多少也必然会影响活性污泥的一些重要性质,从而影响SFDM的过滤性能。因此有必要研究丝状菌对活性污泥性质以及SFDM过滤性能的影响,为SFDMBR的应用和推广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丝状菌与活性污泥12个基本性质之间的线性关系,了解丝状菌对活性污泥性质的影响。所研究的污泥基本性质包括颗粒平均粒径(Volume moment mean diameter, Dvm)、颗粒分型维数(Fractal dimension, Df)、相对疏水性(Relative hydrophobic, RH)、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 EPS)、多糖(Polysaccharide, EPSc)、蛋白(Protein, EPSp)、蛋白与多糖的比例(EPSp/EPSc)、粘度(Viscosity)、比好氧速率(Specific oxygen uptake rate, SOUR)、污泥表面电荷(Zeta potential)、污泥沉积指数(SVI)、挥发性物质比例(MLVSS/MLSS)、研究结果表明:丝状菌含量与活性污泥的比耗氧速率(rp=0.966,P=0.000)、颗粒平均粒径(rp=0.82,P=0.02)和粘度(rp=0.765,P=0.045)呈较强的正相关性;与EPSp/EPSc (rp=-0.781,P=0.038)呈较强的负相关性;与颗粒分形维数(rp=-0.733,P=0.061)呈较弱的负相关性。其中比耗氧速率与EPSp/EPSc(rp=-0.781,P=0.038)呈较强负相关性,说明丝状菌含量的增加能够提高污泥活性,且污泥活性的提高导致污泥中多糖的相对含量增加。同时在活性污泥性质中颗粒平均粒径,颗粒的分形维数,EPSp/EPSc以及粘度是影响SFDM过滤特性的重要因素。用所选取的7种不同丝状菌含量的污泥,在SFDMBR中开展批式短期过滤实验,考察不同丝状菌含量污泥对SFDM过滤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丝状菌含量多少,SFDMBR运行稳定时都能达到较好的出水效果,出水浊度≤1.5NTU。丝状菌含量是影响稳定运行时SFDMs出水通量和阻力的关键因素。相对于丝状菌含量适宜(FI=2, FI=3,FI=4)的污泥形成的SFDMs,丝状菌缺乏(FI=0, FI=1)和过多(FI=5,FI=6)的污泥形成的SFDMs,出水通量较小且过滤阻力较大。污泥中丝状菌含量适宜时,出水通量较大,过滤阻力较小,运行效果较好。根据SFDMBR的过滤特性,可将其过滤过程分为叁个阶段:形成阶段,初期快速污染阶段和稳定过滤阶段。且污泥中丝状菌含量的多少影响着SFDM形成时间以及污染速率,说明丝状菌在SFDM的过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丝状菌影响SFDM过滤性能的原因,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不同丝状菌含量污泥形成的SFDM的性质。研究结果表明:丝状菌指数与SFDM的压缩性(rp=0.901,P=0.006)和Dvm (rp=0.947, P=0.001)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与EPSp/EPSc (rp=-0.825, P=0.022)和Dr(rp=-0.795.P=0.033)之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性。丝状菌对SFDM性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叁方面:物质组成,颗粒组成以及SFDM的结构。SFDM主要由多糖、蛋白以及混合液中颗粒粒径相对较大的物质组成。且随着丝状菌含量的增加SFDM中多糖的相对含量和颗粒粒径随着增加,分形维数减小。当污泥中丝状菌含量缺乏(FI=0, FI=1)时,形成的SFDMs结构紧凑密实,而当污泥中丝状菌含量过多(FI=5,FI=6)时,形成的SFDMs结构致密且厚度大,不利于SFDMs的过滤;当污泥中丝状菌含量正常(FI=2,FI=3,FI=4)时,形成的SFDMs具有一定网状结构,有利于SFDMs的过滤。因此,在SFDMBR运行过程中,应当控制丝状菌的生长情况,提高SFDM的过滤性能。(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3-05-14)
陈润生[8](2012)在《一体式MBR污泥特性及对其过滤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体式MBR长期不排泥运行的污泥特性变化,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曝气量等因素对污泥增长特性、污泥颗粒粒径分布及膜过滤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越短,MLSS与MLVSS增加越快,膜污染加速,膜过滤阻力增加越快,但MBR中污泥浓度的增长、变化对出水COD的影响不明显;污泥平均粒径随SRT的延长而减小,实验结束污泥粒径最小值为0.6μm大于实验用膜的孔径0.2μm,表明混合液中的微细颗粒污泥未对膜通量的下降起决定性作用,膜表面污泥的沉积对膜通量影响更大一些,增加曝气强度可以明显改善MBR的过滤性能。(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2年04期)
万耀强[9](2007)在《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过滤脱水性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污泥处理处置是城市污水处理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减容、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以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防止二次污染。本研究对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概况和我国污泥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郑州市五龙口污水处理厂工艺,采用化学调节法对改善活性污泥脱水性能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首先对选用的3种污泥分别进行4种混凝剂的混凝试验,同时在定压条件下测定其比阻值,以比阻值为评价指标,选择对改善污泥脱水性能显着的混凝剂为最佳混凝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最佳投加量及其操作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调理药剂是聚丙烯酰胺(PAM);絮凝剂投加量0.06g/l(2.45Kg/t干泥)。其次,采用静态压滤试验,研究剩余污泥在强压条件下的脱水性能及影响因素,并确定试验室静态压滤的试验压力和时间。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操作条件压力0.6MPa;最佳压滤时间30min;最佳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2.5Kg/t干泥。最后,通过Volute污泥脱水机的现场污泥脱水试验,研究剩余污泥的脱水性能,为中、小型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运行管理提供工程技术参数。(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07-05-30)
申欢,崔喜勤,金奇庭,胡洪营[10](2007)在《好氧MBR污泥与厌氧MBR污泥过滤性能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将好氧MBR污泥和厌氧MBR污泥分离成悬浮固体、胶体+溶解性物质和溶解性物质3种组分,然后通过测定污泥及各组分的比阻和压缩系数对两种MBR污泥的过滤性能进行比较研究.好氧MBR污泥的比阻明显大于厌氧MBR污泥的比阻,它们比阻的数量级都在1014~1016m/kg之间,压缩系数基本上大于0.75,说明两种MBR污泥都具有难以过滤且易于压缩的性质;在长期运行过程,好氧MBR污泥过滤性能的恶化程度明显大于厌氧MBR污泥过滤性能的恶化程度;两种MBR污泥各成分比阻大小的顺序均为:溶解性物质>胶体+溶解性物质>悬浮固体.(本文来源于《膜科学与技术》期刊2007年01期)
污泥过滤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3种污泥预处理方法(表面活性剂处理、碱处理、Fenton处理)对污泥过滤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3种预处理方法,使污泥过滤脱水性能最佳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的投加质量比为50 mg/g,NaOH质量比为150 mg/g,Fenton试剂Fe~(2+)与H_2O_2的投加比n(Fe~(2+))∶n(H_2O_2)为1.5。3种预处理方法对污泥均有一定破解作用,其中由于Fenton反应的强氧化性,污泥破解率最大,污泥粒径减小了近50%,释放的溶解性COD(SCOD)最高(786.88 mg/L)。Fenton处理后的污泥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Tightly Bound-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TB-EPS)及TB-EPS中蛋白质和多聚糖的量减少得最多。此外,还分析了3种预处理方法脱水效率与速率的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污泥过滤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吴炜,安莹,唐建国,张大尉,顾露源.聚硅硫酸铁改善活性污泥过滤脱水性能研究[J].环境工程.2018
[2].徐文迪,常沙,于鹏飞,王勇勇,张荣新.不同污泥预处理方法对污泥过滤脱水性能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8
[3].曹秉帝,张伟军,王东升,段晋明.过氧乙酸破解和化学重絮凝改善活性污泥过滤脱水性能[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6
[4].王彩霞,张伟军,王东升,王庆飞.过氧乙酸和亚铁联用调质强化活性污泥过滤脱水性能[J].环境工程学报.2015
[5].王素兰,段胜君,邢传宏,李明明.污泥浓度对次毫米过滤组件性能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15
[6].冀世锋,巢晨骅,高春梅,邢云青,吴晓菲.氯化镧和硫酸铈对MBR活性污泥过滤性能的影响[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4
[7].曲洛娟.丝状菌对活性污泥性质及自生动态膜过滤性能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3
[8].陈润生.一体式MBR污泥特性及对其过滤性能的影响[J].环境工程.2012
[9].万耀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过滤脱水性能的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7
[10].申欢,崔喜勤,金奇庭,胡洪营.好氧MBR污泥与厌氧MBR污泥过滤性能的比较[J].膜科学与技术.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