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甘肃迭部县旺藏、尼傲、卡巴三个乡在秋收后举行的道吾节是极具当地藏族特色的节日庆典。它主要由招魂仪式、祭祀山神和水神仪式、跳尕巴舞三部分组成,其中保存了丰富的司巴苯教等人类学信息,为当今藏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现实田野资料。
关键词:迭部; 道吾节; 司巴苯教; 文化人类学
迭部县位于甘肃省甘南州东南部的白龙江上游,该地区在历史上经历了氐、羌、吐谷浑、吐蕃等多个民族的统治,其历史文化背景较为复杂。如今生活在该地区的藏族占总人口的70%以上,他们保留了完整的藏族宗教与文化传统,道吾节便是藏族文化传统的集中展现。根据迭部当地人回忆,道吾节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在整个迭部地区都广为流行,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如今只有旺藏、尼傲、卡巴三个乡在秋收之后会以村为单位举行道吾节。道吾节在汉语中也被译为“供食节”,其目的在于庆祝丰收、供奉神灵和禳解不祥,它是迭部中部地区的盛大节日,群众参与性非常强。
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来看,作为藏族现实文化活动的道吾节具有重要的田野价值,其中的仪式、习俗、动作、情感及宗教思想等都为藏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在对道吾节进行观察和记录时,还会发现其中保存了诸多被称为“司巴苯教”的原始苯教仪式与内容,展示了司巴苯教对迭部宗教习俗、道德规范、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它可以被称为是司巴苯教的活档案。
一、道吾节与莱坞
在迭部地区,道吾节的发源被描述为与苯教有关。当地人传说赤松德赞由于儿子患了怪病并且久治不愈,延请苯教卦师为之占卜病因,占卜结果显示是鬼神所导致的疾病。于是赞普要求苯教的莱坞、阿巴为之举行进山插箭、煨桑等一系列禳解仪式,最终王子获得了痊愈。赞普大悦之下,颁布了举行让所有藏族人可以尽情饮食、歌舞的道吾节的命令。在这一传说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莱坞、阿巴都是司巴苯教巫师,故事以神话修辞的方式透露着道吾节与司巴苯教的文化关系。
每年从农历十月开始,迭部旺藏、尼傲、卡巴的各个村庄便开始陆续举行道吾节的庆祝活动,其中每个村庄举行的具体时间并不相同,主要决定于各个村庄的庄稼收割入仓的情况。在迭部的道吾节活动中,招魂仪式、献祭仪式与尕巴舞表演等都充满了浓厚的司巴苯教色彩,在司巴苯教体系中执行祭祀职能的莱坞也在节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道吾节正式举行之前,村中的女性要用酥油和糌粑制作被称为“几噶”的赎魂物和献祭物,而男性则要制作长木箭、印制风马等。赎魂物是在道吾节中为家族中每个人进行招魂所需要使用的物品,献祭物主要用于祭祀山神、水神和灶神。道吾节的第一天主要在家族房屋内部举行各种仪式。清晨时就需要将“几噶”放在供桌上,然后以煨桑的方式祭祀灶神等神祇。当天各家各户还要请戴着无顶熊皮帽的莱坞来家里进行念经和举行招福仪式,以表示对山神、水神、家族神的敬畏,并祈祷为家族带来福气。
连云港三所高校绝大多数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的专业背景为外语专业或者外语教育专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翻译理论学习和翻译实践训练。受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他们在翻译教学中仍然坚持以教师为中心,主要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仅仅以PPT为辅助手段进行概念式教学,偶尔穿插一些英汉对比分析或译文赏析活动。有的教师甚至全凭教学经验照本宣科。他们的教学模式可以总结为“课前布置任务—学生课下练习—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讨论和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既没有强化翻译理论教学,也没有突出翻译实践训练。
当地重视培养男性具有传统剽悍气质的风俗,也在尕巴舞的军舞表演中得到了极其充分的展示。参与军舞表演的男性需要身着藏袍、腰系丝绸彩带,手持藏刀、木棍等武器,领头的舞者举旗引路,后面扮演主帅的长者一手提长鞭、一手拿木棍,并要呼喊驱邪除恶、保卫村庄等话语,表现出迭部藏族先民善战的民族习惯[5]。迭部民俗专家杨文才认为军舞源自松赞干布为建立统一的吐蕃王朝而进行的军事战争,当时的吐蕃军队征服了迭部地区的土著部落,并在此繁衍生息,留在迭部的吐蕃士兵将古代羌人的舞蹈配合战争内容加以改变,并流传了下来,又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后便形成了军舞。军舞表演尤其注重突出士兵的骁勇气质,它体现着迭部地区藏族民众尚武的淳朴习俗。
临颍人民对将军奉若神明,每至清明时节,必备香火,或至庙宇,或至墓前,虔诚祭拜。人们不会忘记,正是这个人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以性命为代价,抵抗了金人的铁马金戈,正是这个人,将爱国的热情融入了临颍人民的血脉。
二、道吾节所透露的文化人类学信息
(一)司巴苯教文化的活档案
司巴苯教是藏族地区的原始民间宗教,也是藏族传统文化的结晶[2]。历史上,甘肃、四川等地是作为司巴苯教巫师的莱坞的主要活动地域,迭部地区则是甘肃莱坞活动的重要聚集地之一,莱坞的宗教行为与迭部藏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了一起。道吾节由于莱坞的参与,因此其中保存了诸多原始苯教的宗教文化信息。
“司巴苯教是藏族的原始宗教,在鬼神崇拜的基础上形成的原生性宗教,没有公认的创始人,是一个多神的,没有终极关怀,且具有巫术性质的民间信仰。”[3]司巴苯教在历史早期对藏族道德观念、传统习俗的形成起到过重要作用,但是自从佛教传入藏地并获得主体性地位之后,它便逐渐式微起来。正由于司巴苯教对藏族的民族性格、文化特征都产生过切实影响,因此不了解这一宗教文化就无法深入了解藏族文化。迭部道吾节对山神、水神的祭祀体现了司巴苯教对宇宙垂直空间的上、中、下三界划分方式,认为天空为神界、中间为赞界、下面为地界,因此需要对三界中各自存在的相关神灵进行献祭。司巴苯教认为天神统治天空,念神、赞神和山神是中界神灵,鲁神是地界神灵,中界与地界神灵和人生活在同一空间,因此人们尤其需要注意不能触怒它们,并且应该为了取悦它们而对之进行供奉,这就是道吾节祭祀仪式的宗教思想背景。同时,道吾节祭祀仪式还是原始苯教万物有灵论思想的现实展现,司巴苯教对于河流、泉水、湖泊崇拜都在这一节日中得到了具体体现。在道吾节中,莱坞和藏族民众对于山神、水神的歌颂与祈祷内容都非常形象,往往具体描述着这些神祇的性格、容貌、功德等,会让旁观者切实感受到仿佛山、水都具有着喜怒哀乐之情。
道吾节的第二天需要由莱坞主持正式的招魂仪式和在野外举行煨桑献祭活动。招魂仪式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开始举行,同一家族的男性将在一家集合。该家的男性户主进行煨桑之后,大家需要念诵规定好的祈祷文,祈求“在高耸的山岗上魂不要走失,在低洼的大海下魂不要走失,在中间的世界里魂不要走失”,继而莱坞就会对每一家以先男后女、先长后幼的顺序进行招魂。此后各家男性户主会回到各自家中,用前一日制作的新长木箭替换去年的旧长木箭,然后身着白色藏服聚集到一起前往山上祭祀山神,以祈祷村寨祥和。藏族女性则身着红色藏服前往山下祭祀水神,以期获得畜牧生产的兴旺。返回途中,男性和女性相遇时会进行一番例行对话,男性会问“上敬神灵的阿尼莱坞,我们已经煨好山神并将祂送回,你的垛玛是否收了”,女性会回答“收了,收了”。此后众人便在村庄中的空地休息,期间进行饮酒、对山歌等活动。
此外,巫术和原始宗教活动往往结合着音乐、舞蹈表演的特征在道吾节中也表现得非常明显。道吾节的尕巴舞在表演程式与伴奏上都明显带有巫术法舞的痕迹,并且包含了很多具有司巴苯教文化色彩的唱词。比如跳敬山神舞时的唱词是“阿伽跳向蓝天上,请看蓝天降甘露。阿伽跳向人世间,请看人丁兴旺又聪明。阿伽跳在大地上,请看大地五谷丰登”,其中反复宣说了司巴苯教的宇宙观,显示了尕巴舞这一民间艺术与原始苯教信仰的千丝万缕联系。
经由上面的描述可以发现,不论是举行招魂仪式、祭祀神祇或者是跳尕巴舞,莱坞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是道吾节的重要主持者,整个道吾节的庆典过程可以说是司巴苯教禳解仪轨的民俗化和节日化。
(二)迭部民众道德观念的活档案
迭部道吾节作为民众参与程度极高的节日,其中广受欢迎的尕巴舞表演体现了“情于中而形乎外”的舞蹈理论,它以舞蹈情节宣扬了该地区民众所认可的道德观念。具体而言,尕巴舞中具有论古道今色彩的说唱性舞蹈往往会歌颂迭部地区先民们的艰苦奋斗精神,以期鼓励作为参与者的当代迭部人建立起面对生活严酷情况而坚韧不拔的精神,从而以此增强族群的道德凝聚力;诙谐的夫妻耕地舞则以滑稽方式再现了藏族民众日常耕作的场面,在浓郁的生活气息中体现了迭部民众注重勤劳朴实的道德观念;军舞虽然表现了征战的情境,但是其中“大军官小心不要睡,慎防敌人给你把箭射”等唱词也同样展现了迭部民众对友爱、互助等良善品质的奉行。
在道吾节中,除了尕巴舞表演使得上述日常社会生活的伦理道德观念获得了展现之外,藏族特有的生态伦理道德观念也同时在对山神、水神的祭祀中得到了表达。迭部的藏族民众一直持有珍视自然环境、反对人类对自然无穷掠夺的生态伦理道德观,这种道德观的形成与苯教历史文化密不可分。苯教作为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潜移默化中保持了对迭部藏族民众的深厚影响,并将自身的影响渗透到了迭部藏族社会的各个层面,支配着当地藏人的诸多社会行为。苯教的诸多神话传说都对山川湖泊自然生态的形成予以形象的传说性描绘,比如《斯巴宰牛歌》中说“斯巴宰杀小牛时,砍下牛头放高处,所以山峰高耸耸;斯巴宰杀小牛时,割下牛尾栽山阴,所以森林浓郁郁;斯巴宰杀小牛时,剥下牛皮铺平处,所以大地平坦坦。”在苯教传统中,往往认同作为神祇的斯巴创造了山川、河流等自然,这些自然物也因此具有了神圣性,因此维持人自身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也就成了迭部藏族民众思考的主题,使得他们逐渐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道德伦理规定成为了社会秩序,将之赋予了普遍的约定性。
“每一个地区都会有独特的民俗文化,而民俗文化与宗教、生活、思想、行为方式紧紧相扣,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俗文化的传承,是由它的功能决定的。这种功能系统体现着教化的职能,传承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和手段。在传统与现代社会中,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民俗文化的教化和熏陶。从孩提时代到成人,人们从民俗文化中学到一系列知识、技能和道德,甚至是祖先留下来的成见。”[4]民俗文化承载了一个民族的特殊性,它使该民族在物质与精神生活上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道吾节作为迭部藏族的独特节日,它在节日庆典仪式中对该地区的诸多民俗习惯予以了充分承载和表现。
(三)迭部风俗习惯的活档案
在苯教文化的影响下,迭部道吾节对山神、水神的祭祀又与当地藏族民众平时禁忌在山神所控制区域内打猎、挖药材、恳田和禁忌在神湖、神泉旁边进行洗涤等行为具有密切的思想关联。祭祀是为了取悦掌管山川、水域的神灵,禁忌则是为了预防触怒这些的神灵。节日虽然是人们生活的非常状态,但是它却延续和再创造着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集体文化认同。因此道吾节中插箭、煨桑等祭祀活动,无不体现了当地藏族民众一贯尊重自然,力争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道德伦理观念。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迭部藏民在日常生活中也多奉行节俭的道德风气,在对物质与精神的衡量中,他们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将出于满足个人私欲而摧毁自然视为是极其违背道德的行为。正是源于对自然的敬畏感,也正是因为持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道德观,当地藏族民众才会热切的在道吾节中举行着种种祭祀自然物的仪式。
当然,在科研上光是“异想天开”是万万不行的。“异想天开”只是提供一个设想,而设想只是对问题的一个超前、大胆的预测,必须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手段加以证明。实现创新突破的覃重军也一再强调自己的“大胆猜想”,是经过了一系列严谨的科学实验才最终得以成功实现的。
图2(c)为自1951-2015年三地最低气温对比。同样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南京因其纬度比另两地高,最低温明显偏低。上海和杭州的最低温较为相近。总体来看,最低温波动上升趋势明显。自1991年来,趋向于稳定,波动程度相比之前有所减弱。而1968、1976、1990年则为气温异常偏低的年份。
当天黄昏时分,会举行跳尕巴舞活动,其中“尕巴”意指“欢乐的人们”。在歌舞之前,照例由莱坞念诵《平安经》,并由莱坞邀请跳尕巴舞的男性出场。在传统习俗中,跳尕巴舞的男性需要反著羊皮袄,戴木质面具或者以黑灰涂脸。迭部不同地区的尕巴舞表演方式也不同。卡巴乡在举行跳尕巴舞之前,观众会问跳尕巴舞者:“敬神的已请了阿尼莱坞,伏鬼的已经请了阿尼阿巴,你们尕巴却是从何而来?”舞者们会回答:“你们这里有供食节,我们是专为看这个而来。煨桑敬神的莱坞做得好是好,可是有些小神还没有敬到。”之后尕巴舞者们会前往每家每户,围着厅堂中的火塘和中柱舞蹈。尼傲乡在举行跳尕巴舞时,则先以两支没有唱词、用鼓和钹伴奏的舞蹈作为开始,之后是有唱词的四人舞和两人舞,还会有抢亲舞、耕地舞、狗熊舞等滑稽性歌舞表演,最后在莱坞煨桑之后继续表演描写战争的军舞[1]。
品诗品人,走近“诗圣”—杜甫诗歌鉴赏专题的教学设计中,学生们自寻伙伴,自愿结为6组,课前对诗歌内容进行初步研讨。小组内合作查找资料,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留在课堂上通过师生研讨得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感悟和体会是任何一位教师的讲授都无法替代的,少一些名词术语的纠缠,多一些对一词一句的把握和品味,多一些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这才是对语文本质的回归。
迭部旺藏、尼傲、卡巴三个乡的每个村庄平时都会在其附近山峰的顶端堆放插有风马旗的石堆,以它们来代表对山神的崇敬。在道吾节“祭拉则”的山神祭祀过程中,这三个乡每家的男性户主都要前往山顶进行置换风马旗的插箭活动。按照当地的传统风俗,长木箭是祭祀山神的重要物品,它是供奉给山神以武器的象征,插箭这一行为在藏民日常生活中的喻意则是祈祷村庄男性都具足勇气。在煨桑仪式完毕之后,参与祭祀的男性还会举行掰手腕、摔跤等体育活动,从而使道吾节祭祀山神仪式充分展现了迭部藏族地区期许男性具有勇敢豪迈、顽强好胜气质的风俗习惯。
相对男性活动来说,道吾节中祭祀作为水神的“鲁神”则是迭部地区女性能够作为主体参与的为数不多的重要宗教活动之一。在当地藏族传统习俗中,山是具有阳性的词语,它是男性的象征,而水则是阴性词语,它是女性的象征。男性与女性在道吾节的祭祀仪式中的不同分工,同样是迭部藏族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以阴阳划分男女社会分工的习俗的表现,——当地藏民习惯于将男性视为家庭支柱,强调他们需要具有勤劳、勇敢、强悍的道德特征,认为女性则需要掌管家里的农副产品,强调她们应具有俭朴、温柔、善良的道德特征。
三、道吾节对于藏学研究的田野价值
道吾节是迭部藏族文化生活的典型代表,它体现了当地藏族历史沿袭的独特风尚与习俗。这一节日是迭部藏族文化与宗教积淀的结果,同时也是生活在该地区的藏族民众与自然环境互相和谐融合的产物。它具有地方性、宗教性、文化性、娱乐性等特质,其中的种种民俗仪式既展现了迭部藏民的思维方式与审美意向,同时也切实体现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其中所保留的司巴苯教文化更使之成为了解原始苯教宗教功能与社会功能的田野活档案。
长期以来,国内藏学界的苯教研究一直对受到佛教影响的雍仲本教比较重视,并且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但是在对于原始司巴苯教方面的研究上则显得相对薄弱。由于“藏传佛教的部分使命是将西藏当地的神灵转化为佛教的保护者”[6],因此司巴苯教的很多宗教文化内容都湮没在了历史长河中。在这种形势下,迭部地区的道吾节中所保留的丰富司巴苯教祭祀仪轨、念诵资料等,无疑为藏学中的司巴苯教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田野资料。以人类学的方式对这些资料进行挖掘和整理,是突破目前藏学苯教研究所遇到的瓶颈的途径之一,以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阿旺嘉措教授为首的甘肃藏族学者已经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陆续展开了相关工作。通过对迭部道吾节仪式等田野资料的搜集、分析,可以逐步厘清司巴苯教与雍仲本教在仪式与观念等方面的联系与区别,进而能够切实剖析佛教传入给苯教带来的影响。
道吾节除了对藏学研究中的宗教文化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之外,它还为藏医学研究提供了资料。正如《格言智者项饰》所说,“夏辛乘包括垛、械疗、绳卜、圆光卜、元音卜、天文医药等”[7]。在远古时期,司巴苯教的神职人员既是宗教仪式的主持者,同时也是医学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者[8],他们所进行的禳魔祛邪仪式中往往囊括了诸多古藏医学的内容,而道吾节仪式中祛病和娱神并存的行为恰恰显示了这种巫医同源的特质。
先头的特务连早已剪断了鬼子的电话线。当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包围圈时,一出机场就遭到日军哨兵盘问,十六师副师长顾宏用日语说:我们是皇协军,奉命由胡村调防上叶。
随着国内藏学研究从重视考古、历史、文献等方面逐渐转向于与人类学的结合,田野中的第一手资料便成为了进行藏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支撑。作为田野调查对象的迭部道吾节,它可以为藏学研究提供详实的司巴苯教仪式和口传资料,对于研究苯教文化思想、迭部藏区地方风俗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原始资料价值。同时,由于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发展与综合研究是目前国内外藏学研究的侧重点,对此,道吾节凭借其独特性还能为当前藏学研究者使用人类学理论书写地区志、民族志提供材料,从而推动迭部地区的社会结构人类学研究、宗教人类学研究、生态环境伦理人类学研究等方面的深入展开。
参考文献:
[1]谈爱芳.甘南迭部藏族供食节之尕巴舞探析[J].音乐创作,2012(12):146-148.
[2]曲杰·南喀诺布.苯教与西藏神话的起源——“仲”、“德乌”和“苯”[M].向红笳,才让太,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4:217.
[3]阿旺嘉措.试论司巴苯教的基本含义及形式特征[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11-116.
[4]邢莉.民间信仰与民俗生活[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45.
[5]贡布.甘南藏族“多地”、“尕巴”舞[J].西藏艺术研究,1996(04):29-31.
[6]杰福利·萨缪尔.回顾苯教身份问题: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苯教祭祀和祭祀仪轨[J].永保藏,译.青藏高原论坛,2018(3):46-54.
[7]桑木旦·G·噶尔梅.概述苯教的历史与教义[C].向红笳,译//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编写组.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11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67.
[8]Samten G Karmay.The Arrow and the spindle-studies History,Myths,Rituals and Beliefs in Tibet[M].Kathmandu:Mandala Book Point,1998:140-141.
Daowu Festival in Dibu County:Archives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of Activities
ZHENG Hong-y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Zunyi Medical University,Zunyi,Guizhou 563006)
Abstract: Daowu festival, held after the autumn harvest in Wangzang, Niao and Kaba villages of Dibu county in Gansu province,is a festival celebration with local Tibetan characteristics.It mainly consists of three parts:the ritual of evoking spirits,the ritual of mountain god and water god,and the dance of Garba,among which rich anthropolog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Srid-pabon has been preserved,providing important practical field data for Tibetan studies today.
Key words:Dibu county; Daowu festival; Srid-pa-bon; cultural anthropology
中图分类号:C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9) 02-0016-04
收稿日期:2019-02-26
基金项目:遵义医科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藏传因明学认识论研究”(FB-2018-1)。
作者简介:郑宏颖,1979年生,女,河北唐山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藏族宗教与文化。
标签:迭部论文; 藏族论文; 祭祀论文; 山神论文; 仪式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 《怀化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论文; 遵义医科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藏传因明学认识论研究”(FB-2018-1)论文; 遵义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