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中医学升降机理及其意义

略谈中医学升降机理及其意义

黄晓(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蒙乌兰察布012000)

【中图分类号】R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1-0264-02

新陈代谢为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升降出入是新陈代谢的必然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脏腑功能活动来实现的。脏腑功能是气作用的结果,“气者之根本也”(难经),它是体内流动着的、富有营养的精微物质及其所含能量的概括。脏腑组织在气的作用下产生功能活动并发生能量转化的这个过程称为“气化”,气化的具体表现即为升降出入。回顾有关历史,东垣认为升降运动虽是机体的整体运动,但脾胃是其枢纽,他说:“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脾胃论)喻嘉言则明确指出生命活动全赖胸中大气,他说:“其所以统摄荣卫、脏腑、经络而令充周无间,环流不息,通体节节皆灵者,全赖胸中大气。”(大气论)说明升降运动的物质基础在于气。至于升降的动,朱丹溪、赵献可均主火说,朱氏认为:“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其所以恒于动者皆相火之为也。”(相火论)赵氏则认为无形之火为生机之所系,并进一步发挥此火出于“命门”指出:“命门无形之火”,“唯肾为根”(《医贯·内经十二官论》),由是以观,前贤立说,虽不相同,但均涉及升降机理。

笔者认为,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脏腑组织不仅各自进行升降运动以完成各自的新陈代谢,而且各脏腑组织之间的升降运动又是相互为用、相互制约和相互生化的。诸如胃气之降,脾气之升;肺之肃降,肝之升发;心火下降,肾水上升等均为对立而统一的矛盾。它们相反相成,如肺因脾之升而得到水谷之精气的滋养自己,敷布全身;脾因肺气之降而传化糟粕由大肠排出,并且肺气之降又抑肝升之太过,所谓“金能平木”也,如此等等,就在这种综合作用下,共同完成整个机体的新成代谢。即:不断地从外界摄取食物,并将这种物质通过气化作用,升其清者,降其浊者,摄其精微而充养自身,同时又将被吸去营养后的废物以及机体组织老化的部分分解而排泄到体外,以维持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动态平衡。这就是《内经·经脉别论》所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以及“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肢,气归于权衡”。脏腑升降功能的这种动态平衡,正是维持正常生命的关键所在。生命也是存在于物质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停止,生命亦停止。但矛盾有主次之分,升降运动以脾肺肾三脏最为主要,而肾(包括命门)又尤其为重,其为先天之本,是第一动力所在,所谓“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因为只有肾阳(命火)的蒸燠,脾土才能斡旋而有熟腐之能,也只有肾气之摄纳,肺气才能下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大肠也因此传化糟粕。但脾(胃)为后天化生之源,是升降运动的枢纽,也是第二动力所在,因为只有通过脾的熟腐和升腾作用,其余各脏器才能得到济养而产生动力,故《医学求是》说:“脾以阴土而升于阳,胃以阳土而降于阴”。“五行之升降……升则赖脾气之左旋,降则赖胃气之右转”,“升降之机又在脾之健运”。(医门棒喝)然而这又必须肺的配合,出入升降皆受其治节,所以肺脾肾三脏在升降运动中是占着极其重要位置的。而第一动力,第二动力则是产生升降运动的根本原因。至于三焦,虽为气化升降之路,但无不与其他脏器有关。

升降出入是脏腑功能的基本形式,正由这种矛盾的不断运动,人身的阴精、阳气、营血、津液等才能正常的进行新陈代谢,从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故《素向·六微旨大论》说:“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如果这种运动,由于外界的或内在的某种原因而发生升降失衡,人体就将发生疾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又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综观文献,结合临床,古往今来,运用升降理论者诚不鲜矣,且疗效尤多卓著。如仲景诸泻心汤乃苦降辛开之法,葛根汤为太阳阳明表里升降失常而设;东恒治脾胃更以升降立法;叶天土治温病以“分消上下”提出“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以及王孟英常肺肾同治,宣降并用等例,比比皆是。所以掌握升降机理,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有其重要意义。盖“升降相因”人的生理是升降平衡,其病理则是升降失衡,治病用药补偏救弊,以期于平,唯在升降之得其平衡而已,故“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操弧终日,亦在升降之平衡耳!但欲升者毋忘其降,欲降者毋忘其升,各遗其偏而失其平也!临床掌握升降之理,辩证即执简驭繁,施治则击中肯綮。

标签:;  ;  ;  

略谈中医学升降机理及其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