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庙论文_张娟,刘新星,李鹏志

导读:本文包含了八卦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成矿,金矿,西秦,韧性,矿体,物质,白云石。

八卦庙论文文献综述

张娟,刘新星,李鹏志[1](2019)在《八卦庙金矿床金的成矿作用——来自围岩蚀变的约束》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在八卦庙金矿详细露头构造解析的基础上,系统采集该矿床蚀变岩矿石标本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八卦庙金矿床中蚀变岩中普遍发育的斑点主要分布在千枚岩、或蚀变泥灰岩的泥质条带中,以石英、铁白云石、黄铁矿、磁黄铁矿、黑云母、绿泥石为主,遭受动力变质而发生变形,受成矿热液交代而矿物组成发生变化,以上二者及泥质岩中石英的含量是约束斑点状构造蚀变岩品位的重要因素;递进变形的程度及热液交代斑点的强弱与构造蚀变岩的品位呈正相关关系,泥质中石英的含量与斑点变形程度、斑点的密度及构造蚀变岩的品位呈负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河北地质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蔡光耀[2](2019)在《陕西八卦庙金矿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及其矿床成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八卦庙金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凤太铅锌多金属矿田北部,是陕西省规模较大的金矿床之一,已探明金储量~106t。金矿体主要呈透镜状、层状,受NWW向八卦庙-小梨园-羊肠沟脆韧性剪切带控制,赋矿围岩是上泥盆统星红铺组浅变质泥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主要发育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和磁黄铁矿化;该矿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期,分别是(1)顺层磁黄铁矿-石英成矿期;(2)NE向黄铁矿-石英成矿期;(3)裂隙硫化物-方解石成矿期,通过详细矿相学观察,将顺层磁黄铁矿-石英成矿期进一步分为自形黄铁矿-石英阶段(I)、磁黄铁矿-自然金-方解石阶段(II)、黑云母阶段(III)和绿泥石-绿帘石阶段(IV);将NE向黄铁矿-石英成矿期又细分为自形磁黄铁矿-黄铁矿-粗粒石英阶段(V)、他形黄铁矿-银金矿-细粒石英阶段(VI)、他形磁黄铁矿-自然金-方解石阶段(VII)和黑云母阶段(VIII)。其中阶段II、阶段VI和阶段VII是主要的金成矿阶段,阶段II和阶段VII的含金矿物主要是自然金,而阶段VI的含金矿物则主要是银金矿,它们均以粒间金的形式产出。在上述成矿期次划分的基础上,本论文进行了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H-O同位素以及围岩和不同阶段硫化物原位S同位素测试,以探讨八卦庙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机制和矿床成因类型。石英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及计算结果显示八卦庙金矿床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140℃~200℃)、中低盐度(5.5 wt%NaCl~13.5 wt%NaCl)和低密度(0.89g/cm~3~1.01 g/cm~3)的特征,而且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温度和盐度有降低的趋势,其成矿深度较浅(0.72km~3.47km)。H-O同位素数据表明八卦庙金矿床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特征,具体表现为顺层磁黄铁矿-石英成矿期成矿流体以岩浆水和建造水为主(δD=-92.8‰~-82.0‰;δ~(18)O_(H2O)=3.68‰~6.38‰);而NE向黄铁矿-石英成矿期成矿流体主要是大气水和建造水的混合(δD=-96.2‰~-84.6‰;δ~(18)O_(H2O)=0.36‰~2.86‰)。硫化物原位S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八卦庙金矿床浅变质围岩中原生磁黄铁矿的δ~(34)S值为11.6‰~13.0‰,介于前人报道的原生黄铁矿δ~(34)S值变化范围(3.3‰~16.0‰),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值为2.5‰~15.9‰,指示不同成矿期成矿体系中的硫具有地层硫与岩浆硫混合的特征,其中阶段I自形黄铁矿的δ~(34)S值为3.6‰~4.0‰,可能说明成矿早期成矿体系中的硫以岩浆硫为主,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硫化物的δ~(34)S值逐渐升高,指示地层硫的加入逐渐增多。八卦庙金矿床成矿热液具有富硫、中低温、较低氧逸度和弱酸性的特征,因此推断该矿床成矿热液中金主要以Au(HS)_2~-的形式进行迁移。石英流体包裹体测温数据显示不同成矿期热液流体温度的变化相对较小,不同阶段硫化物S同位素值的变化和不同阶段矿物组合特征显示,成矿体系的氧逸度在成矿早期有所降低,但在后期成矿作用过程中变化较小。结合阶段I到阶段II(黄铁矿→磁黄铁矿)以及阶段V到阶段VII(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矿物组合的变化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认为阶段I到阶段II由水岩反应引起的氧逸度降低、阶段V到阶段VI由水岩反应引起的硫化作用分别造成了阶段II和阶段VI金矿化的发生,而流体混合则是导致阶段VII金沉淀的主要机理。八卦庙金矿床赋矿地层、控矿构造、成矿流体性质、成矿深度和硫化物S同位素组成,与世界上其他典型造山型金矿床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本次研究认为该矿床应归属于浅成造山型金矿床。(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付于真,方维萱,刘家军[3](2019)在《陕西八卦庙含金脆韧性剪切带构造变形样式与构造变形序列》一文中研究指出西秦岭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古亚洲构造域、特提斯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交汇的特殊地段,是中国中央造山带构造集结部位。正是由于西秦岭处于中国大陆构造的主要地块与造山带聚集交接转换部位,在古亚洲、特提斯和环太平洋叁大构造动力学体系叁面围限这一特殊格局下,致使对西秦岭造山带中的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复杂、矿化类型多样,并导致关于西秦岭地区金矿床类型、成矿背景、成矿动力学体制及成矿模式的认识存在诸多分(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张亚峰,姚征,易鹏飞,杨涛[4](2018)在《高Sr低Y埃达克质岩石与金矿成矿关系——以陕西省凤县八卦庙金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省凤太矿集区是我国重要的金、铅锌矿产资源地,区内八卦庙金矿存在微细浸染型、脆-韧性剪切带型以及造山型等成因分歧。通过对区内八卦庙金矿床和花红树坪岩体、西坝岩体时空关系、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等的综合研究,认为凤太矿集区金矿成矿与高Sr低Y埃达克质岩石具有时间、空间、成因方面的密切联系。结合区域金矿成矿资料,高Sr低Y埃达克质岩石显示出金矿成矿的专属性特征,这为认识凤太矿集区金矿成因及成矿预测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矿产勘查》期刊2018年09期)

窦鹏[5](2018)在《八卦庙金矿床浅部、深部地质特征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八卦庙金矿床是位于西秦岭地区的超大型金矿床。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和探矿工程揭露,八卦庙金矿床浅部与深部矿体的赋矿层位、含矿岩性基本一致,但由浅部到深部矿化蚀变程度逐渐减弱,矿体规模逐渐减小,倾角变缓,分支现象明显,矿体逐渐变窄变薄直至尖灭,整体呈根须状。浅部成矿方式以渗滤交代为主,充填为辅,矿体以蚀变岩型为主,石英脉型次之,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明显;深部成矿方式以充填为主,矿体以石英脉型为主,矿体与围岩界线较明显。该研究成果对老矿山深部找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黄金》期刊2018年05期)

杨宏波,张林波,刘萍,张选固[6](2018)在《陕西八卦庙金矿深部找矿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八卦庙金矿是我省规模最大的金矿,开发利用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保有资源储量依然丰富。近年来在凤太地区围绕矿山就矿找矿、深部找矿取得了显着效果,为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起见,八卦庙金矿应尽早开展深部找矿工作。八卦庙金矿深部工程投入少,工作程度低,虽然没有明显的矿体向东、向西侧伏现象,但矿体倾向北东也一直未完全封边到底,深部找矿仍有较大的潜力。(本文来源于《甘肃冶金》期刊2018年02期)

石连成,张翔,陈志鹏,韩鹏辉,占美炎[7](2017)在《八卦庙金矿床高精度航磁航放特征及其找矿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八卦庙金矿床位于商丹缝合带南侧凤县-太白(凤太)金铅锌多金属矿集区,中秦岭弧前盆地凤太热水盆地北缘的凤县二里河-八卦庙一带。矿区断裂构造发育,以NW-NWW、NE-NEE向及近NS向为主,且具有长期持续活动、成群成带、以张剪性断裂为主、多被岩浆岩脉充填等特征;褶皱构造为NWW向斜贯整个矿区的大型复式褶皱。区内发育泥盆系地层,具有从北至南明显的岩性、岩相变化(图1H)。矿区(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期刊2017-12-09)

刘炜,吕凤罗,张文革[8](2017)在《陕西省八卦庙金矿床控矿构造与矿化富集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八卦庙金矿床的控矿构造及与矿化富集的关系,在总结矿体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地质统计分析对照的方法,对矿体富集的规律和控矿构造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矿区内存在叁种不同类型的金矿石,分别受不同的构造系统控制,而NE向节理密集带所构成的节理脉型金矿石是八卦庙金矿床主体,其与顺层揉皱石英脉迭加后,构成了较高品位的矿化富集中心;同时NE向节理脉及密集带的空间位置、规模和产状,亦控制了整个矿床矿化富集带的分布,即由高往下,矿体富集中心向NW方向偏移,并且有发散的趋势,深部及外围找矿的主要目标应以NE向节理裂隙构造为主。(本文来源于《矿产与地质》期刊2017年05期)

付于真,方维萱,刘家军[9](2017)在《陕西八卦庙金矿床脆韧性剪切带矿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秦岭作为秦岭造山带的组成部分,是中国西部独具特色的金-有色多金属成矿区,分布着一系列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的金矿床。陕西八卦庙金矿床是这类矿床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前人在矿床地质、矿物组成、同位素地球化学、矿物包裹体及矿床成因等取得了诸多成果,但对该类矿床中与金矿成矿密切相关的矿物的结构构造与化学成分特征涉及较少,尤其是这些矿物显微组构与构造动力学间关系尚需(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期刊2017-04-18)

张娟[10](2016)在《陕西凤太矿集区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成矿过程与成矿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秦岭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最主要的金矿床集中区,该区沉积岩和浅变质岩中赋存大量的金矿床,如凤县-太白(凤太)矿集区产有多个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便是其中之一。尽管前人对八卦庙金矿床的找矿勘查和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许多研究和找矿成果,但其成矿时代、成矿机制等重要科学问题还有待解决。本文在深入研究八卦庙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流体包裹体测温、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分析、气液相成分分析、稳定同位素、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扫描电镜以及放射性间位素测年等方法,对八卦庙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和演化、成矿时代、成矿过程以及成矿机制等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八卦庙金矿床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总体走向NWW向,向北陡倾。矿体赋存在条带状泥灰岩夹铁白云质粉砂质子枚岩中,矿石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的成矿阶段分为:Ⅰ、NWW向近平直石英-铁白云石阶段;H、NWW向揉皱石英-铁白云石-硫化物阶段:Ⅲ、NE向平直石英-硫化物-铁白云石阶段;Ⅳ、NW或NE向张裂隙石英阶段4个成矿阶段;其中Ⅱ、Ⅳ为主成矿阶段。成矿的原始流体为低温、低盐度变质流体,沿断裂上升运移过程中有岩浆热液加入,形成高温、高盐度、富CO2的成矿热液,在与富NH4、碳质的围岩发生反应时形成N2和CH4,二者与沉积体系流体共同加入成矿热液,组成CO2-H2O-CaCl2 (NaCl)流体体系,并发育纯CO2±CH4包裹体、富CO2±CH4±N2±H2O包裹体;4个成矿阶段的均一温度峰值从成矿阶段Ⅰ(300-350℃)演化至Ⅱ(300~400℃)略微升高,然后逐渐下降至Ⅲ(250~300℃), Ⅳ(200~300℃),Eh值从早到晚呈现逐渐降低到最晚阶段略微上升的趋势(从Ⅰ→Ⅳ变化为:-0.35~-0.32→-0.34~-0.21→-0.08~-0.15→-0.13~-0.18),pH值从Ⅰ→Ⅳ具有从酸性→近中性→弱酸性的演化特征(Ⅰ→Ⅳ变化为:4.25~-4.26→4.88~5.02→537~5.56→4.9~5.11),硫逸度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不断降低(-11.25~-6.54→-9.31~-13.53→-15.72-14.56→-16.46~-14.98),氧逸度从Ⅰ→Ⅲ逐渐降低,在Ⅳ略有增高(Ⅰ→Ⅳ变化为:-28.61~-27.32→-30.12~-27.38→-39.35-36.77→-35.45~-32.38)。2)成矿阶段Ⅰ处于强烈的挤压状态(付林参数K=为0.5~1.1),古构造应力(63.0~93.2Mpa)、应变强度(0.6-0.8)较大,具有压剪变形的特点,成矿热液的运移和带入受限,成矿体系为紧闭体系(ΔV=0.02-0.33),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的范围有限,表现出对围岩中元素迁移能力较弱,不利于成矿元素沉淀。成矿阶段Ⅱ→Ⅲ,应力场由逐渐向伸展状态转变过渡为强伸展(K=1.2-3.3→K=2.2~5.0),古构造应力(99.4~123.0Mpa→24.8~53.7Mpa)发生骤降,岩石从韧性变形向脆性变形转变,并以脆性变形为主,应变强度逐渐降低(0.5~-0,6→0.4~-0.6),成矿作用过程处于体积开放状态(△V=0.5~0.6→△V=0.2~0.5),有利于成矿流体与围岩发生充分的水岩反应,富集Au、Ag、As、Sb,弱富集Mo、Cu、 Pb、Bi、成矿Ⅳ伸展状态减弱(K=1.05~1.09),古构造应力及应变强度(22.9~58.0)较低,岩石变形为脆性变形,成矿流体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ΔV=0.03~0.04),带走大量离子亲石元素及稀土元素,并使Au发生流失。成矿热液与围岩发生反应,引起强烈的氧同位素交换(成矿阶段Ⅰ→Ⅳ的18OH2O平均值分别为11.3‰、12.3‰、11.2‰、8.3‰),沉积体系流体的加入使氢同位素具有较低的数值(成矿阶段Ⅰ→Ⅳ的δD平均值分别为-83.1‰、-92.8‰、-87.2‰、-98.0‰),硫化物中的硫记录了容矿围岩贡献的硫(矿石中硫化物834S值为2.3~15.4‰,围岩δ34s为-0.4‰-30.5‰)。成矿热液与碳质围岩反应及流体体系发生沸腾作用使碳同位素具有显着富集的特征(成矿阶段Ⅰ→Ⅳ的δ13 Cv-PDB分别为-4.3‰、-7.1‰~2.4‰、-2.1‰~1.5‰、-1.7‰~1.5‰)。3)在金矿床中共识别出5期黄铁矿(PyO~Py4)和磁黄铁矿(PoO~Po4),分别对应沉积-成岩期和4个成矿阶段;3类成因的绿泥石,均主要与泥质碎屑岩围岩有关,并形成于偏还原环境。根据黄铁矿、磁黄铁矿的沉淀结晶顺序和交代关系、绿泥石的形成环境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以及自然金的赋存规律,综合获得金的形成温度上限为345℃,下限为225~240℃,且最有利于金矿化的温度为250℃±、环境为弱酸性至近中性。4)在蚀变千枚岩、或蚀变泥灰岩的泥质条带中普遍发育斑点构造,斑点以石英、铁白云石、黄铁矿、磁黄铁矿、黑云母、绿泥石为主,普遍遭受动力变形变质,同时受成矿热液交代而矿物组成发生变化。递进变形的程度及热液交代斑点的强弱与构造蚀变岩中的金品位呈正相关关系,泥质条带中石英的含量与斑点变形程度、斑点的密度及斑点状构造蚀变岩中的金品位呈负相关关系。5)成矿阶段Ⅱ、Ⅲ的Sm-Nd等时线年龄分别是209.3±4.2Ma、208.1±3.1Ma,与西秦岭地区的金矿床成矿作用和岩浆活动在时间上相耦合,显示八卦庙金矿床与凤太矿集区内金-铅锌矿同属于叁迭纪区域大规模构造-岩浆-流体活动的产物。6)成矿阶段Ⅰ金硫络合物[Au(HS)2]和金氯络合物[AuCl2]-的比例接近1:1,成矿阶段Ⅱ、Ⅲ、Ⅳ金均以[Au(HS)2]-的形式迁移为主,几乎不以[AuCl2]-形式迁移。引起金发生沉淀的主要机制可能为压力骤降导致的相分离、水岩反应、流体混合作用,而使金沉淀的主要物理化学条件是pH值从酸性变为近中性~中性,Eh值、fO2、fS2快速降低。当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时,金的沉淀机制更为高效。7)在西秦岭叁迭纪碰撞造山过程中,凤太矿集区深层次韧性变形变质作用促使区内的泥盆系地层发生变质脱水,产生低盐度、富CO2的动力变质热液,围岩发生变形变质释放出的Au、As等元素进入变质流体形成含矿热液,金主要以[AuCl2]-和[Au(HS)2]-络合物形式迁移。随着晚叁迭纪大规模构造-岩浆-流体的活动,成矿热液在构造应力和温压梯度驱动下不断向上运移的过程中加入岩浆热液,这些热液流体上升至韧脆性剪切带,与区内地层发生水岩反应的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沉积体系流体,导致含矿热液系统的氧化-还原平衡及酸碱度不断发生变化,从而打破[AuCl2]-及[Au(HS)2]-的稳定性,使金析出沉淀,以裂隙金、粒间金的形式分布在Py、Po或石英的粒间,或以包裹金分布在Py中。(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期刊2016-05-26)

八卦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八卦庙金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凤太铅锌多金属矿田北部,是陕西省规模较大的金矿床之一,已探明金储量~106t。金矿体主要呈透镜状、层状,受NWW向八卦庙-小梨园-羊肠沟脆韧性剪切带控制,赋矿围岩是上泥盆统星红铺组浅变质泥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主要发育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和磁黄铁矿化;该矿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期,分别是(1)顺层磁黄铁矿-石英成矿期;(2)NE向黄铁矿-石英成矿期;(3)裂隙硫化物-方解石成矿期,通过详细矿相学观察,将顺层磁黄铁矿-石英成矿期进一步分为自形黄铁矿-石英阶段(I)、磁黄铁矿-自然金-方解石阶段(II)、黑云母阶段(III)和绿泥石-绿帘石阶段(IV);将NE向黄铁矿-石英成矿期又细分为自形磁黄铁矿-黄铁矿-粗粒石英阶段(V)、他形黄铁矿-银金矿-细粒石英阶段(VI)、他形磁黄铁矿-自然金-方解石阶段(VII)和黑云母阶段(VIII)。其中阶段II、阶段VI和阶段VII是主要的金成矿阶段,阶段II和阶段VII的含金矿物主要是自然金,而阶段VI的含金矿物则主要是银金矿,它们均以粒间金的形式产出。在上述成矿期次划分的基础上,本论文进行了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H-O同位素以及围岩和不同阶段硫化物原位S同位素测试,以探讨八卦庙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机制和矿床成因类型。石英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及计算结果显示八卦庙金矿床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140℃~200℃)、中低盐度(5.5 wt%NaCl~13.5 wt%NaCl)和低密度(0.89g/cm~3~1.01 g/cm~3)的特征,而且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温度和盐度有降低的趋势,其成矿深度较浅(0.72km~3.47km)。H-O同位素数据表明八卦庙金矿床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特征,具体表现为顺层磁黄铁矿-石英成矿期成矿流体以岩浆水和建造水为主(δD=-92.8‰~-82.0‰;δ~(18)O_(H2O)=3.68‰~6.38‰);而NE向黄铁矿-石英成矿期成矿流体主要是大气水和建造水的混合(δD=-96.2‰~-84.6‰;δ~(18)O_(H2O)=0.36‰~2.86‰)。硫化物原位S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八卦庙金矿床浅变质围岩中原生磁黄铁矿的δ~(34)S值为11.6‰~13.0‰,介于前人报道的原生黄铁矿δ~(34)S值变化范围(3.3‰~16.0‰),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值为2.5‰~15.9‰,指示不同成矿期成矿体系中的硫具有地层硫与岩浆硫混合的特征,其中阶段I自形黄铁矿的δ~(34)S值为3.6‰~4.0‰,可能说明成矿早期成矿体系中的硫以岩浆硫为主,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硫化物的δ~(34)S值逐渐升高,指示地层硫的加入逐渐增多。八卦庙金矿床成矿热液具有富硫、中低温、较低氧逸度和弱酸性的特征,因此推断该矿床成矿热液中金主要以Au(HS)_2~-的形式进行迁移。石英流体包裹体测温数据显示不同成矿期热液流体温度的变化相对较小,不同阶段硫化物S同位素值的变化和不同阶段矿物组合特征显示,成矿体系的氧逸度在成矿早期有所降低,但在后期成矿作用过程中变化较小。结合阶段I到阶段II(黄铁矿→磁黄铁矿)以及阶段V到阶段VII(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矿物组合的变化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认为阶段I到阶段II由水岩反应引起的氧逸度降低、阶段V到阶段VI由水岩反应引起的硫化作用分别造成了阶段II和阶段VI金矿化的发生,而流体混合则是导致阶段VII金沉淀的主要机理。八卦庙金矿床赋矿地层、控矿构造、成矿流体性质、成矿深度和硫化物S同位素组成,与世界上其他典型造山型金矿床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本次研究认为该矿床应归属于浅成造山型金矿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八卦庙论文参考文献

[1].张娟,刘新星,李鹏志.八卦庙金矿床金的成矿作用——来自围岩蚀变的约束[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19

[2].蔡光耀.陕西八卦庙金矿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及其矿床成因研究[D].西北大学.2019

[3].付于真,方维萱,刘家军.陕西八卦庙含金脆韧性剪切带构造变形样式与构造变形序列[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4].张亚峰,姚征,易鹏飞,杨涛.高Sr低Y埃达克质岩石与金矿成矿关系——以陕西省凤县八卦庙金矿为例[J].矿产勘查.2018

[5].窦鹏.八卦庙金矿床浅部、深部地质特征对比分析[J].黄金.2018

[6].杨宏波,张林波,刘萍,张选固.陕西八卦庙金矿深部找矿探讨[J].甘肃冶金.2018

[7].石连成,张翔,陈志鹏,韩鹏辉,占美炎.八卦庙金矿床高精度航磁航放特征及其找矿意义[C].第八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2017

[8].刘炜,吕凤罗,张文革.陕西省八卦庙金矿床控矿构造与矿化富集规律[J].矿产与地质.2017

[9].付于真,方维萱,刘家军.陕西八卦庙金矿床脆韧性剪切带矿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2017

[10].张娟.陕西凤太矿集区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成矿过程与成矿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6

论文知识图

3 八卦庙金矿硫化物矿物电子探针...凤县八卦庙金多金属矿田地质地球...八卦庙金矿床地质略图(据文献[2...·7八卦庙金矿床部斗勘探线剖面八卦庙金矿床地质简图(据王义...丝毛岭与八卦庙金矿床热液H2O的...

标签:;  ;  ;  ;  ;  ;  ;  

八卦庙论文_张娟,刘新星,李鹏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